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外固定器治疗侧方挤压损伤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文锋 侯树勋 任东风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治疗侧方挤压损伤型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两侧髂嵴各穿放2枚固定针,外固定器挤压固定,早期负重功能康复训练(平均术后14d扶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结果所有病例骨盆两侧均获得对称性复位...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器固定治疗侧方挤压损伤型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两侧髂嵴各穿放2枚固定针,外固定器挤压固定,早期负重功能康复训练(平均术后14d扶拐下地部分负重行走)。结果所有病例骨盆两侧均获得对称性复位。平均愈合时间8.6周(7—14周)。平均随访4年(3~7年),初始复位后无明显的骨折再分离移位。结论外固定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侧方挤压损伤型骨盆骨折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外固定器 侧方挤压
下载PDF
骨盆骨折侧方挤压Ⅱ型螺钉导针入针点的定位及解剖学测量
2
作者 陈永正 胡振华 +7 位作者 李少娟 梁夏存 侯力康 朱树亮 白昕颖 何金键 杨德猛 陈志国 《解剖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28-733,共6页
目的测量骨盆骨折侧方挤压Ⅱ型(LC-Ⅱ)螺钉导针入针点与髂前下棘周围重要结构距离,同时对入针点进行定位研究,为临床置钉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对40例防腐成年大体标本,在C臂机监视下,进行LC-Ⅱ螺钉导针置入,解剖标本,测量入针点与股外... 目的测量骨盆骨折侧方挤压Ⅱ型(LC-Ⅱ)螺钉导针入针点与髂前下棘周围重要结构距离,同时对入针点进行定位研究,为临床置钉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对40例防腐成年大体标本,在C臂机监视下,进行LC-Ⅱ螺钉导针置入,解剖标本,测量入针点与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髂前上棘和腹股沟韧带的最短距离。入针点、髂前上棘和腹股沟韧带构建直角三角形,计算得出入针点准确位置。结果男性入针点与股静脉的平均距离(50.67±7.29)mm>髂前上棘(43.83±7.58)mm>股动脉(38.35±6.63)mm>股神经(31.17±1.67)mm=腹股沟韧带(28.69±6.59)mm>股外侧皮神经(7.98±3.81)mm。女性入针点与髂前上棘的平均距离(45.28±7.07)mm=股静脉(43.72±6.89)mm>股动脉(33.76±6.33)mm>股神经(25.66±6.46)mm=腹股沟韧带(23.22±5.00)mm>股外侧皮神经(8.97±4.76)mm。男性入针点的投影距离为31.77 mm,女性为38.41 mm。男性∠b为42.81°,女性为31.71°。结论LC-Ⅱ螺钉置入最易损伤股外侧皮神经,损伤风险与性别无关。入针点定位方法a和b,可使LC-Ⅱ螺钉迅速安全准确置入,减少透视时间与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方挤压Ⅱ型螺钉 入针点 定位研究 解剖学测量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判断侧方挤压-1型骨盆骨折骨盆环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海 张斌飞 +9 位作者 张红 王鹏飞 丛雨轩 韩爽 刘萍 柯超 尚昆 王虎 张堃 庄岩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36-1040,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估侧方挤压-1(LC-1)型骨盆骨折骨盆环的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招募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环骨盆病区收治的38例LC-1型骨盆骨折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为...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估侧方挤压-1(LC-1)型骨盆骨折骨盆环的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招募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环骨盆病区收治的38例LC-1型骨盆骨折患者。男22例,女16例;年龄为(55.2±16.1)岁。待患者病情平稳后进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下的超声检查。按照我们建立的标准:将左右侧活动度≥0.3 cm者归为不稳定组(16例),活动度<0.3 cm者归为稳定组(22例)。稳定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断端活动度、随访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Majeed骨盆功能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不稳定组患者的骨折断端活动度[左右径、前后径、斜径分别为(0.45±0.22)、(0.26±0.16)、(0.50±0.23)cm]显著大于稳定组患者[(0.11±0.03)、(0.05±0.04)、(0.11±0.0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患者的下地负重时间[(0.9±0.5)个月]显著早于不稳定组患者[(1.9±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3,P=0.019)。而稳定组与不稳定组患者的随访时间[(13.9±3.8)、(15.1±3.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6±1.3)、(4.5±1.2)个月]、Mejeed骨盆功能评分[(84.8±6.4)、(80.3±12.2)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LC-1型骨盆骨折的稳定性:稳定骨折采用保守治疗,不稳定骨折早期采用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侧方挤压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稳定性
原文传递
挤压撬拔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4
作者 孙春华 王银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1451-1452,共2页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53例5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安sanders分析Ⅱ型16足Ⅲ型30足Ⅳ型12足。术前患肢抬高,脱水治疗1周左右采用侧方挤压、钢针撬拔、钛钢板固定手术...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手术治疗53例5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安sanders分析Ⅱ型16足Ⅲ型30足Ⅳ型12足。术前患肢抬高,脱水治疗1周左右采用侧方挤压、钢针撬拔、钛钢板固定手术方法。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时间18个月(2~24个月)。结果所有病例3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Bohler角从术前的平均2°恢复到术后20°。根据Maryland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36例、良14例、可8例,优良率86%。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结论采用侧方挤压、钢针撬拔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复位确切,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侧方挤压 撬拔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半月板嵌顿性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手法治疗
5
作者 姚猛 洪凤石 +1 位作者 陶天遵 丁华 《黑龙江医药》 CAS 1991年第6期28-29,共2页
半月板嵌顿性损伤在门诊十分多见,但由于相当一部分医师缺乏对此症的认识,而将其疑为“半月板裂伤”、“髌骨软化症”,“侧副韧带损伤”或统称为“膝关节内部结构紊乱”等而使此症迟迟的得不到正确的诊疗。因此症而接受膝关节造影、CT... 半月板嵌顿性损伤在门诊十分多见,但由于相当一部分医师缺乏对此症的认识,而将其疑为“半月板裂伤”、“髌骨软化症”,“侧副韧带损伤”或统称为“膝关节内部结构紊乱”等而使此症迟迟的得不到正确的诊疗。因此症而接受膝关节造影、CT检查的也不在少数。1983年以来,作者在探讨其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对70余例半月板嵌顿性损伤的病人施行了手法治疗,疗效满意。现就随防3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性 手法治疗 关节造影 髌骨软化症 膝关节间隙 侧副韧带损伤 软骨下骨硬化 侧方挤压 关节面 骨外
下载PDF
脊椎骨折治疗器治疗脊椎骨折5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魏道善 欧阳海平 《中医正骨》 1989年第2期16-19,共4页
我们研制脊椎骨折治疗器,用于治疗脊椎骨折,结果表明能显著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解决了“动静矛盾”。并便于护理,减轻病人痛苦,防止褥疮等并发症。
关键词 脊椎骨折 治疗器 合并脊髓损伤 陈旧性骨折 临床观察 不稳定性骨折 生物力学原理 完全性截瘫 侧方挤压 生理弧度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皮通道螺钉固定LC-Ⅱ型骨盆骨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怡平 张雷 +3 位作者 周子斐 刘志清 王天龙 郑龙坡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261-1268,共8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皮通道螺钉固定LC-Ⅱ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Young-Burgess LC-Ⅱ型骨盆骨折患者46例, 男27例、女19例, 年龄(39.65±15.28)岁(范围19~68岁)。致伤原因:...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经皮通道螺钉固定LC-Ⅱ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Young-Burgess LC-Ⅱ型骨盆骨折患者46例, 男27例、女19例, 年龄(39.65±15.28)岁(范围19~6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8例、高空坠落伤18例;Tile分型均为B型骨盆骨折。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组26例, 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通道螺钉内固定;徒手置钉组20例, 采用透视引导下微创徒手置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针调整次数、首次螺钉置入位置的优良率、术后垂直与水平方向位移和术后骨盆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周的疼痛程度;末次随访采用Majeed标准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术后及随访过程中是否有感染、血管神经损伤、螺钉断裂等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并获得(11.93±3.09)个月(范围5~15个月)的随访。46例共置入经皮通道螺钉84枚, 其中机器人组47枚, 徒手置钉组37枚。机器人组手术时间和导针调整次数为(81.27±4.90) min、(0.58±0.76)次, 徒手置钉组为(102.95±8.73) min、(5.80±2.24)次,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8, P<0.001;t=-11.13, P<0.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垂直与水平方向位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首次螺钉置入位置优44枚、良2枚、差1枚, 优良率为98%(46/47), 徒手置钉组优27枚、良5枚、差5枚, 优良率为86%(32/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 P=0.044)。机器人组术后1周VAS为(3.38±1.20)分, 徒手置钉组为(6.80±1.61)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 P<0.001)。机器人组和徒手置钉组术后Matta标准优良率分别为92%、85%, 末次随访Majeed评分分别为(86.54±3.10)分、(85.7±2.20)分, 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 术后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感染, 螺钉断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通道螺钉固定治疗LC-Ⅱ型骨盆骨折可实现骨盆骨折的准确复位, 具有手术时间短、辐射暴露量少、安全和精度性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固定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机器人 侧方挤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