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侧渗水砷超标问题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志领 李涛 《供水技术》 2008年第6期42-45,共4页
以采用黄河侧渗水为原水的柿园水厂现有常规净水工艺为基础,开展了水源突发性砷污染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对砷的混凝去除效果优于三氯化铁;液氯投加量为2.0mg/L时,除砷效率均最佳;调节pH对砷去除效果的改善不明显。... 以采用黄河侧渗水为原水的柿园水厂现有常规净水工艺为基础,开展了水源突发性砷污染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对砷的混凝去除效果优于三氯化铁;液氯投加量为2.0mg/L时,除砷效率均最佳;调节pH对砷去除效果的改善不明显。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适合黄河侧渗水砷去除的最佳参数:聚合硫酸铁投加量10mg/L,硅酸钠投加量3.3mg/L,液氯投加量2.0mg/L,沉淀时间60min。混凝剂的投加量是影响除砷效果的最显著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侧渗水 除砷 混凝 过滤 预氧化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砷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初探
2
作者 应一梅 卿松 +1 位作者 李海华 王薇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8年第8期94-95,共2页
为全面掌握新水沙情势下黄河中下游砷污染物时空分布规律及环境健康风险,本次针对黄河中下游地区底泥、原水和侧渗水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禹门口至利津河段各断面底泥砷污染物含量变化不大,均处于无污染状态,总体情况较好;... 为全面掌握新水沙情势下黄河中下游砷污染物时空分布规律及环境健康风险,本次针对黄河中下游地区底泥、原水和侧渗水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黄河禹门口至利津河段各断面底泥砷污染物含量变化不大,均处于无污染状态,总体情况较好;(2)黄河中下游干流原水中砷含量年均值均在10μg/L以下,但上亳城等个别支流仍存在一定的砷污染风险;(3)花园口断面原水中砷含量自2014年逐年稳步下降,表明黄河中下游水体生态环境在逐步改善;(4)黄河侧渗水水源地浅层地下水砷含量接近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体限值,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存在一定的环境与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底泥 原水 侧渗水
下载PDF
对河套灌区骨干渠道衬砌工程存在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郭雪冬 步丰湖 《内蒙古水利》 2003年第4期71-72,共2页
河套灌区自 1999年实施节水改造 ,对骨干渠道进行了衬砌 ,取得明显效益。衬砌工程还存在冲淤、冻胀、侧渗水压力和基本密实度等问题 。
关键词 河套灌区 骨干渠道 衬砌工程 节水改造 冲淤 冻胀 侧渗水压力 基本密实度
下载PDF
三江平原水田灌溉-排水过程中铁形态变化及输出贡献 被引量:8
4
作者 潘晓峰 阎百兴 +1 位作者 祝惠 王莉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7-1092,共6页
采集三江平原农田灌溉地下水、稻田积水、渠系排水、土壤侧渗水,并采用切向超滤技术分离水体中不同形态铁,分析在灌溉排水及地下侧渗水中铁的迁移特征,并估算水田排水中铁的输出贡献.结果表明,在灌溉排水过程中,铁主要以低分子量形态和... 采集三江平原农田灌溉地下水、稻田积水、渠系排水、土壤侧渗水,并采用切向超滤技术分离水体中不同形态铁,分析在灌溉排水及地下侧渗水中铁的迁移特征,并估算水田排水中铁的输出贡献.结果表明,在灌溉排水过程中,铁主要以低分子量形态和酸性不稳定形态迁移,地下水中Fe2+含量占可溶态铁的80.45%;地下水抽取到稻田后Fe2+含量显著降低,络合态铁含量升高,稻田积水中络合态铁占可溶态铁的75.50%;稻田积水排入渠系后,络合态铁中不稳定弱配位铁含量降低13.58%,其他铁形态变化不大.稻田积水通过地下侧渗进入渠系,随侧渗水体深度加深,Fe2+含量升高,络合态和胶体态铁含量降低,地下侧渗水向渠系水主要提供络合态和胶体态铁.三江平原湿地水田化改变了水体中铁的输出形态,同时,排水过程中铁的输出也对河流形成补给,水田灌溉排水过程可溶态铁的输出通量约为390kg.a-.1km-2,输出系数为0.186,灌溉-排水过程中残留在稻田土壤中铁的量约为1460kg.a-.1km-2,残留在排水渠系土壤中铁的量约为250kg.a-.1km-2,这对三江平原水土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灌溉排水 铁形态 侧渗水 铁输出通量 三江平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