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7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入路开窗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1
作者 康银辉 张彦祥 +5 位作者 王文亮 谢亮 拓万宝 葛郁龙 张进 高博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6期2331-2335,共5页
目的探究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入路Dynesys植入开窗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于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究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入路Dynesys植入开窗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于宝鸡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显露Dynesys植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入路Dynesys植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术后1年)的腰腿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r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整形外科协会腰椎评分(JOA)、节段活动度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有3例脱落,最终纳入40例。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术后引流量分别为(5.82±0.93)cm、(91.39±23.15)mL、(93.46±21.35)min、(55.29±17.36)mL,明显短(少)于对照组的(9.81±0.88)cm、(181.92±43.46)mL、(124.75±25.66)min、(154.39±35.2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腰部VAS评分、末次随访时的腿部VAS评分分别为(2.56±0.78)分、(0.89±0.0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6±1.66)分、(1.12±0.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分别为(16.83±3.42)分、(12.55±1.8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63±5.72)分、(18.24±1.1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手术节段活动度、邻近节段活动度、手术节段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98%,略低于对照组的1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入路与常规显露Dynesys植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椎节段活动度的改善作用相当,但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入路开展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更轻、腰椎功能改善更显著,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肌间入路 Dynesys植入开窗髓核摘除 疗效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二氢吡啶对储藏期鱼体背侧肌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玉荣 武现军 +1 位作者 霍书英 庞新位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0-51,共2页
以尼罗罗非鱼为试验材料,研究饲料中添加二氢吡啶对鱼体背侧肌组成及其4℃放置48h后脂质过氧化物(Lipidoxidation,LPO)含量的影响。选用150g左右的雌性尼罗罗非鱼8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以0(对照组)、50、100、150mg/kg水... 以尼罗罗非鱼为试验材料,研究饲料中添加二氢吡啶对鱼体背侧肌组成及其4℃放置48h后脂质过氧化物(Lipidoxidation,LPO)含量的影响。选用150g左右的雌性尼罗罗非鱼8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以0(对照组)、50、100、150mg/kg水平添加饲喂64d。结果表明,二氢吡啶对背侧肌组成(蛋白质、脂肪、干物质)无影响,可分别降低试验鱼背侧肌LPO含量20.8%(P<0.01)、44.7%(P<0.01)、44.4%(P<0.01)。可见饲料中添加二氢吡啶改善肉品稳定性,提高货架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二氢吡啶 储藏期 鱼体 侧肌 过氧化作用 肉质 货架寿命
下载PDF
手骨间掌侧肌数目的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洛树东 韩来春 李宝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74-176,共3页
解剖、观察25例成人手的第1掌骨间隙,发现具有额外肌束者18例(72%),分析认为位于此间隙内、止于拇指近侧节指骨的额外肌束属于拇收肌的扩展部分,不宜命名新的“骨间掌侧肌”。
关键词 骨间掌侧肌 拇收
下载PDF
桡侧肌皮支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1
4
作者 姚岳波 高伟阳 +1 位作者 杨新东 杨文秀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23-24,共2页
通过对46侧上肢标本的测量,对桡侧肌皮支的起始与行程、分支与分布,管径及血管吻合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①桡侧肌皮支80.4%来源于前臂骨间背侧动脉,19.6%来源于桡侧返动脉。②桡侧肌皮支分别与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桡... 通过对46侧上肢标本的测量,对桡侧肌皮支的起始与行程、分支与分布,管径及血管吻合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①桡侧肌皮支80.4%来源于前臂骨间背侧动脉,19.6%来源于桡侧返动脉。②桡侧肌皮支分别与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的桡侧骨皮支和桡动脉的桡侧返动脉吻合,为前臂背外侧皮肤及浅筋膜的主要营养血管。③桡侧肌皮支自起始处至穿深筋膜点的长度约为45.1±6.8mm,穿筋膜点处的管径为0.44±0.14mm,且穿深筋膜点的位置怛定。本研究为以骨间背侧动脉桡侧肌皮支为血管蒂的皮瓣,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侧肌皮支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双侧肌皮神经代桡神经浅支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怀钦 牛建国 +3 位作者 马江波 马伟 马全瑞 秦毅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侧肌皮神经 桡神经浅支 肱二头 肱桡 解剖学
下载PDF
双侧肌间隙入路通道下椎弓根钉棒复位融合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琨 刘韶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13期2017-2019,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双侧肌间隙入路通道下椎弓根钉棒复位融合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进行椎弓根钉棒复位融合固定治疗的8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双侧肌间隙入路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双侧肌间隙入路通道下椎弓根钉棒复位融合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进行椎弓根钉棒复位融合固定治疗的8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双侧肌间隙入路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采用正中入路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d时疼痛程度,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时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肌间隙入路通道下椎弓根钉棒复位融合固定对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创伤较小,可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椎弓根钉棒复位融合固定 侧肌间隙入路 正中入路
下载PDF
白鲢鱼背侧肌焦磷酸酶的纯化及酶学特性
7
作者 刘玮 徐萌 +4 位作者 张雅玮 周黎 马志方 王复龙 彭增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30-135,共6页
通过粗分离、50%~80%饱和度硫酸铵分级沉降、D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步骤,从白鲢鱼背侧肌中分离纯化出焦磷酸酶。通过变性凝胶电泳分析,该酶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中仅有一个分子质量为40 kD的条带。酶学特性研究表... 通过粗分离、50%~80%饱和度硫酸铵分级沉降、DE-52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等步骤,从白鲢鱼背侧肌中分离纯化出焦磷酸酶。通过变性凝胶电泳分析,该酶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中仅有一个分子质量为40 kD的条带。酶学特性研究表明,白鲢鱼背侧肌焦磷酸酶可专一性地水解焦磷酸盐,反应初速率时间范围为0~15 min,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反应pH值为7.5。Mg^(2+)对该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在Mg^(2+)浓度为5 mmol/L时酶活力最高。5 mmol/L的Ca^(2+)、Zn^(2+)、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Na_2、EDTA-Na_4、KIO_3和1 mmol/L的NaF均对该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该酶水解焦磷酸四钠的最大反应速率为0.051 U/mg,米氏常数为0.54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磷酸酶 纯化 酶学特性 侧肌 白鲢鱼
下载PDF
第一骨间背侧肌的应用解剖
8
作者 张显利 刘正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1-13,共3页
解剖观察了30只成人手标本的第一骨间背侧肌。该肌为三角形双羽状肌,有桡、尺两个头,分别起于第一、二掌骨,主要止于食指近节指骨底外侧结节.桡侧头约占总肌量的2/3,该肌的主要作用是使食指外展和稳定食指的掌指关节.营养该肌的动脉从... 解剖观察了30只成人手标本的第一骨间背侧肌。该肌为三角形双羽状肌,有桡、尺两个头,分别起于第一、二掌骨,主要止于食指近节指骨底外侧结节.桡侧头约占总肌量的2/3,该肌的主要作用是使食指外展和稳定食指的掌指关节.营养该肌的动脉从背、掌两面入肌,支数及外径均以背侧入肌者占优势,主要从第一掌背动脉和桡动脉末端直接分支供养。该肌用作转移肌瓣供体是不可取的,如利用巳丧失支配神经的废用肌另当别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背侧肌 移植 解剖学
下载PDF
单侧减压融合联合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的短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磊 《临床研究》 2019年第10期22-23,共2页
目的探究单侧减压融合、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联合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lambar disc herniation,LDH)合并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LDH合并LSS患者84例,依据随... 目的探究单侧减压融合、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联合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lambar disc herniation,LDH)合并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LDH合并LSS患者84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实验组行单侧减压融合、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联合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VAS)、腰椎功能(JOA)评分。结果实验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较对照组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单侧减压融合联合治疗LDH合并LSS患者有助于改善手术情况,缓解患者疼痛,恢复腰椎功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融合 LDH合并LSS 侧肌间隙入路内固定
下载PDF
双侧肌皮神经变异并低位型正中神经1例
10
作者 汤华军 胡兴宇 戴穹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299-299,共1页
关键词 侧肌皮神经 神经变异 低位型 正中神经 臂丛
下载PDF
前臂尺侧肌皮瓣移植治疗尺骨鹰嘴部慢性骨髓炎
11
作者 刘晓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0年第15期1446-1447,共2页
关键词 尺骨鹰嘴部 慢性骨髓炎 前臂尺侧肌疲瓣移植
下载PDF
双手第1骨间背侧肌代谢物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轶慧 杨波 +4 位作者 王涛 贾建长 嵇鸣 叶春涛 沈忆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检测技术在尺神经损伤预后评估的应用前景。方法对12例健康青年志愿者、1例尺神经完全损伤者双手第1骨间背侧肌的代谢物进行1H-MRS检测,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检测技术在尺神经损伤预后评估的应用前景。方法对12例健康青年志愿者、1例尺神经完全损伤者双手第1骨间背侧肌的代谢物进行1H-MRS检测,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女性成年人第1骨间背侧肌的细胞外脂质(extra-myocellular lipids,EMCL)峰下面积高于男性(P<0.05),胆碱、肌酸、细胞内脂质(intramyocellular lipids,IMCL)在两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手间各峰下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神经损伤者患侧EMCL峰较健侧偏高,且FDI面积缩小。结论 1H-MRS对肌肉代谢物的无创性以及定量检测对周围神经损伤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磁共振波谱学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尺神经 第1骨间背侧肌
下载PDF
浅识第1骨间掌侧肌
13
作者 张光鹏 《四川解剖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69-171,共3页
关键词 第1骨间掌侧肌 拇指掌指关节 结构 作用
下载PDF
第一骨间背侧肌肌内神经解剖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修芳 侯致典 丁自海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9-641,共3页
目的:为临床带血供的第1骨间背侧肌远端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对掌功能手术提供供区肌肉神经、血管相关解剖学依据,评估切取该肌远端肌支对供区的影响。方法:手部固定标本,采用显微解剖方法,观察第1骨间背侧肌形态和神经支配情况... 目的:为临床带血供的第1骨间背侧肌远端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对掌功能手术提供供区肌肉神经、血管相关解剖学依据,评估切取该肌远端肌支对供区的影响。方法:手部固定标本,采用显微解剖方法,观察第1骨间背侧肌形态和神经支配情况。通过再改良Sihler’s染色法对第1骨间背侧肌进行肌内神经染色。结果:第1骨间背侧肌神经来源于尺神经深支,在进入第1骨问背侧肌前分成2支。其中近端分支主要分布于肌腹的上2/3,远端分支主要分布在肌腹的下1/3。结论;切取第1骨间背侧肌远端肌支神经肌蒂转位修复拇对掌肌的功能是可行的,其对供区功能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1骨间背侧肌 神经 拇对掌 Sihler’s染色
下载PDF
双侧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TLIF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翟向军 李玉华 郭士业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3期381-383,共3页
目的研究双侧肌间隙入路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4月~2018年4月于本院治疗的44例... 目的研究双侧肌间隙入路Quadrant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4月~2018年4月于本院治疗的44例复发性LDH患者,均采用双侧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TLIF手术治疗,随访16个月以上。记录手术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5.01±21.54)min,出血量(286.76±65.03)mL,住院时间(10.29±2.05)d,随访(26.31±3.87)个月。术后3例一过性腰腿痛、1例肺部感染,无切口感染、继发神经损伤、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28例,良13例,中3例,手术优良率93.18%。结论双侧肌间隙入路经Quadrant通道下TLIF手术治疗复发性LDH能有效解除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肌间隙入路 QUADRANT通道 TLIF手术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右侧臂丛变异及双侧肌皮神经缺如一例
16
作者 金晓芙 罗小凤 +1 位作者 梁瀛 陈洪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7-388,共2页
笔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解剖1成年女尸过程中,发现其右侧臂丛变异及左、右两侧肌皮神经缺如变异,原肌皮神经支配和分布范围由正中神经各分支所代替,左侧臂丛正常。为积累资料及提供临床医生参考,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侧肌皮神经 臂丛变异 缺如 解剖学实验课 正中神经 神经支配 临床医生
下载PDF
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联合第1骨间背侧肌治疗足跗骨骨髓炎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慧彪 孙建强 孟长峰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第6期554-554,共1页
我院以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联合第1骨间背侧肌治疗足跗骨骨髓炎软组织及骨缺损16例,患者骨髓炎无复发,皮瓣外形良好,患足功能恢复满意。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损伤小,疗效理想。
关键词 跗骨 骨髓炎 皮瓣 骨间背侧肌
下载PDF
左布比卡因用于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
18
作者 周婉娥 李蒙 邱志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5期130-132,共3页
目的研究0.25%左布比卡因用于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时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60例双上肢手术患者,采用0.25%左布比卡因配合护理用于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比较患者麻醉前和双侧阻滞麻醉后30 min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和动... 目的研究0.25%左布比卡因用于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时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60例双上肢手术患者,采用0.25%左布比卡因配合护理用于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比较患者麻醉前和双侧阻滞麻醉后30 min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结果患者麻醉前心率、呼吸频率分别为(84.12±11.63)、(20.13±3.12)次/min,双侧阻滞麻醉30 min后分别为(90.31±8.40)、(21.89±2.87)次/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麻醉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4.36±0.51)、(11.63±0.86)k Pa,双侧阻滞麻醉30 min后分别为(4.03±0.32)、(23.69±2.95)k 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0.25%左布比卡因配合护理用于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治疗,能有效的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从而减少双上肢患者的手术时的痛苦,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布比卡因 侧肌间沟臂丛阻滞 护理配合
下载PDF
后正中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与传统手术入路对比
19
作者 向伟能 《当代医学》 2019年第36期115-116,共2页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中,采取后正中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与传统手术入路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的不同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中,采取后正中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与传统手术入路方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的不同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以传统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观察组以后正中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出血量高于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长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但两组患者中分别存在2例、1例下肢疼痛,腰痛者各1例,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腰背痛和腰腿痛的评估对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过程中,采用后正中切口侧肌间隙入路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不引起患者腰椎失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正中切口 侧肌间隙入路 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 传统手术入路
下载PDF
急性脑桥梗死导致的偏侧肌张力障碍
20
作者 Auchus A.P. 谢琰臣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10期41-41,共1页
Hemidystonia is frequently due to an underlying structural lesion in the basa l ganglia and thalamu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a preserved corticospinal tra ct may be required for hemidystonia to manifest. We provid... Hemidystonia is frequently due to an underlying structural lesion in the basa l ganglia and thalamus.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a preserved corticospinal tra ct may be required for hemidystonia to manifest. We provide the first report of a patient who presented with rapid- onset hemidystonia precipitated by an acute pontine infarct demonstrated on diffusion- 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Acute dysregulation of pallidal efferents to the pedunculopontine and/or ponti ne afferents to the thalamus may precipitate hemidysto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梗死 张力障碍 侧肌 调节障碍 苍白球 基底神经节 皮质脊髓束 传出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