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股静脉入路在左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秀平 刘建 +3 位作者 王彬 姚中强 张岩 李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双侧股静脉入路介入插管溶栓方法治疗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从右股静脉或右颈静脉入路行左髂股静脉插管失败的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左侧股静脉顺行法穿刺,注射对比剂证实穿刺成功后将导丝插入至下... 目的探讨采用双侧股静脉入路介入插管溶栓方法治疗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从右股静脉或右颈静脉入路行左髂股静脉插管失败的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左侧股静脉顺行法穿刺,注射对比剂证实穿刺成功后将导丝插入至下腔静脉,将导丝从右侧股静脉或颈静脉穿出或拉出后建立导丝轨道,再沿导丝将导管自右向左逆行插入左侧髂股静脉留置溶栓。结果 18例左股静脉穿刺16例获得成功,建立了左右股静脉导丝轨道,并顺利将导管自右股静脉或颈静脉插入左侧髂股静内;经过3~14 d导管溶栓后血栓均完全溶解,下肢肿胀消退;在溶栓过程中左侧股静脉穿刺处无明显淤血和血肿发生。结论对于经右股静脉或右颈静脉入路插管失败的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采用双侧股静脉入路建立导丝轨道后再插管的方法,成功率高、安全、创伤小,临床应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股静脉 入路 左下肢 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单双侧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云燕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1期1604-1606,共3页
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约20%~25%的育龄妇女患有子宫肌瘤。对患者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多需要接受临床治疗。近年来,除了传统的内科及外科治疗之外,国内外关于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UFE)治疗子宫肌瘤的报道... 子宫肌瘤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约20%~25%的育龄妇女患有子宫肌瘤。对患者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多需要接受临床治疗。近年来,除了传统的内科及外科治疗之外,国内外关于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UFE)治疗子宫肌瘤的报道日益增多,该治疗技术不断成熟,近期疗效肯定。但是有关UFE放射损伤的研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股动脉 临床应用分析 介入治疗 动脉栓塞术 肌瘤体积 子宫平滑肌瘤 动脉穿刺介入 子宫动脉 耐受剂量 动脉穿刺
下载PDF
全麻联合双侧股神经阻滞麻醉对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毕阳 《空军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双侧股神经阻滞麻醉对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就诊治疗的98例择期行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双侧股神经阻滞麻醉对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就诊治疗的98例择期行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单纯组(各49例),联合组采用全麻联合双侧股神经阻滞麻醉,单纯组采用单纯全麻麻醉。比较并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苏醒时间(停止应用麻醉药至意识清楚时间)、出血量、上止血带时间、总出入量、术后恢复情况及T_0~T_5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上止血带时间、出血量、总出入量、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纯组(P<0.001),联合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单纯组(P<0.05)。T_1时刻2组患者HR次数较T_0时增快,MAP降低(P<0.05),联合组T_2~T_5时刻HR、MPA与T_0时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组T_2~T_5时刻HR、MAP均高于T_0时刻(P<0.05),且同一时刻联合组HR、MAP均低于单纯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2,P=0.749)。结论全麻联合双侧股神经阻滞麻醉可减少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及带管回恢复室的发生率,有利于促进其早期拔管、麻醉恢复及加快手术室和恢复室的正常周转,还可较好的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侧股神经阻滞麻醉 双膝关节置换术 麻醉恢复期
下载PDF
经健侧股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瑞广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1期200-202,239,共4页
目的研究经健侧股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一组采用经腘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 目的研究经健侧股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一组采用经腘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术治疗,设为对照组,共60例;另一组采用经健侧股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术治疗,设置为观察组,共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消肿率、治疗时间以及静脉通畅改善程度等。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住院时间、下肢肿胀症状改善时间、浅静脉怒张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健侧股静脉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在治疗期间不需要改变体位,只有一个创口,出现并发症的机率较低,患者的康复较快,适合临床推广并且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股静脉入路 导管接触性溶栓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肢体消肿率
下载PDF
患侧股静脉穿刺在左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王彬 王秀平 +3 位作者 刘建 姚中强 张岩 李晨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419-142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患侧股静脉穿刺行介入插管溶栓方法治疗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从右股静脉或右颈静脉入路行左髂股静脉插管失败的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左侧股静脉顺行法穿刺,成功后将导丝插入至下腔静脉,再从右... 目的:探讨采用患侧股静脉穿刺行介入插管溶栓方法治疗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方法:对18例从右股静脉或右颈静脉入路行左髂股静脉插管失败的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左侧股静脉顺行法穿刺,成功后将导丝插入至下腔静脉,再从右侧股静脉或右颈静脉穿出后建立导丝轨道,再沿导丝将导管自右向左逆行插入左侧髂股静脉留置溶栓。结果:18例左股静脉穿刺16例获得成功,建立了左右股静脉导丝轨道,并顺利将导管至右股静脉或右颈静脉插入左侧髂股静脉内;经过3-14d导管溶栓后血栓均完全溶解,下肢肿胀消退;在溶栓过程中左侧股静脉穿刺处无明显淤血和血肿发生。结论:对于经右股静脉或右颈静脉入路插管失败的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患侧股静脉入路建立导丝轨道后再插管的方法,成功率高、安全、创伤小,临床应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股静脉 穿 左下肢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双侧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市芳 《南方护理学报》 2005年第10期56-57,共2页
报道经双侧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本组23例患者,存在焦虑、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出血倾向、排便习惯改变等护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协助患者正确移动躯体及为患者解决排尿不方便的难... 报道经双侧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本组23例患者,存在焦虑、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出血倾向、排便习惯改变等护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协助患者正确移动躯体及为患者解决排尿不方便的难题。术后本组3例患者穿刺处出现轻度出血,2例发生术后低血压,1例因不习惯床上排尿致排尿困难需留置导尿,经及时处理无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侧股动脉穿刺 护理问题 对策
下载PDF
双侧股动静脉割断伤抢救成功1例
7
作者 伞国华 寿奎水 《交通医学》 2002年第2期138-138,共1页
关键词 侧股动静脉割断伤 急救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经对侧股静脉入路机械吸栓结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全肢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卢化祥 杨心蕊 +4 位作者 黄家麒 黄晟 杨广林 刘晓兵 刘光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511-514,共4页
目的分析经对侧股静脉入路行经皮机械吸栓(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结合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全肢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9月至... 目的分析经对侧股静脉入路行经皮机械吸栓(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结合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全肢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45例病人接受了经对侧入路的PMT+CDT治疗,其中早期血栓组(0~7天)23例,晚期(8~14天)血栓组22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人股静脉瓣膜反流、血管再通情况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发生率。结果在20个月随访期间,观察到37例病人保存完好的股静脉瓣膜功能,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所有髂静脉再通;早期血栓组股腘(23比17)及小腿静脉(22比17)再通例数高于晚期血栓组。PTS发生率为22%,早期血栓组优于晚期血栓组,无PTS发生。结论中期随访结果证实对急性全肢型下肢DVT采用对侧入路进行PMT+CDT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早期血栓组中PTS发生率较晚期血栓组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股静脉入路 经皮机械吸栓 导管接触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载PDF
凶险型前置胎盘应用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古丽夏西.莫合衣提江 殷艳 王志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3期40-41,共2页
目的观察凶险型前置胎盘应用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予以常规治疗法,B组予以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结果 A组除手术时间短... 目的观察凶险型前置胎盘应用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予以常规治疗法,B组予以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结果 A组除手术时间短于B组,而出血量、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均明显差于B组,差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凶险型前置胎盘应用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疗效明显,且可有效降低出血量、子宫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型前置胎盘 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双侧股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清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及苏醒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韩一 陈晓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49-552,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股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清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双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71例予以全身麻醉,研究组71例予以双侧股神经阻滞+全身麻... 目的探讨双侧股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清炎性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双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71例予以全身麻醉,研究组71例予以双侧股神经阻滞+全身麻醉,比较2组间围手术期麻醉药物使用量、手术时间、止血带应用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ESR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血清疼痛相关介质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丙泊酚、瑞芬太尼、芬太尼使用量较少,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短,手术后ESR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P物质(PS)、5-羟色胺(5-HT)、组胺(Hist)水平较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 2组出现的不良事件为拔管呛咳、苏醒期躁动、嗜睡及尿潴留,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双侧股神经阻滞麻醉能减少老年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药物使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降低ESR及血清炎性指标水平,抑制血清疼痛相关介质释放,减轻炎性反应及术后疼痛,且能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股神经阻滞麻醉 双膝关节置换术 苏醒时间 炎性指标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霞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6期985-986,共2页
目的研究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0月由本科门诊接诊的凶险型前置胎盘病患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采取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 目的研究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0月由本科门诊接诊的凶险型前置胎盘病患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观察组采取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产后2h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子宫切除率为2.13%、产后出血率为10.64%,和对照组的12.77%、29.79%比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凶险型前置胎盘中积极应用双侧股动脉预置管联合剖宫产治疗方案,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子宫切除率,减少出血量,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股动脉预置管 临床疗效 凶险型前置胎盘 剖宫产
下载PDF
双侧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双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淼 尚宇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第1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双膝关节置换术中双侧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拟行双膝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行全... 目的探讨双膝关节置换术中双侧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拟行双膝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对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行双侧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段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麻醉药物使用情况、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止血带开始5 min(T3)、停用止血带5 min(T4)及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5)的H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T3、T4时刻的HR、MAP低于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降压药或降心率药物使用率、拔管呛咳发生率、苏醒期躁动率及拔管后切口疼痛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双膝关节置换术中能够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患者静脉镇痛药物和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同时又能缩短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膝关节置换术 侧股神经阻滞 复合全身麻醉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防止道岔侧股尖轨轧伤的有效措施浅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福生 《黑河科技》 2001年第4期18-18,共1页
道岔侧股尖轨轧伤的原因及整治的措施
关键词 道岔 侧股尖轨 轧伤 防治措施 原因
下载PDF
双侧股动脉穿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庆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7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股动脉穿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肌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固始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单侧股动脉穿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观... 目的:探讨双侧股动脉穿刺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肌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固始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单侧股动脉穿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组行双侧股动脉穿刺子宫动脉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卵巢功能、子宫及肌瘤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子宫及肌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孕酮(P)及雌二醇(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子宫肌瘤患者双侧股动脉穿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情的恶化,同时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侧股动脉穿刺 子宫动脉栓塞术 卵巢功能
下载PDF
防止道岔侧股尖轨轧伤的有效措施
15
作者 蔡守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8-20,共3页
本文分析了道岔侧股尖轨轧伤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轧伤的措施——安装迎轮防撞护轨。
关键词 道岔 侧股 尖轨 更换 防止
下载PDF
经同侧股动脉给药治疗下肢静脉栓塞
16
作者 吴彬 赵桂清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82-283,共2页
关键词 侧股动脉给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尿激酶 溶栓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双侧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双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左小清 王云秀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5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双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双侧股神经阻... 目的探讨双侧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双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双侧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在停用止血带5 min和气管导管拔除即刻的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双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双侧股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膝关节置换术 侧股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下载PDF
肱动脉和股动脉穿刺入路支架成形术治疗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龙 梁思渊 +2 位作者 王涛 叶开创 陆信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比较左侧肱动脉和健侧股动脉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别采用左侧肱动脉(A组)、健侧股动脉(B组)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33例、11... 目的比较左侧肱动脉和健侧股动脉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患者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别采用左侧肱动脉(A组)、健侧股动脉(B组)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33例、116例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和随访结果。分别以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技术成功率和支架通畅率评估两种穿刺入路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A组、B组间性别、患肢、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Ⅱ分型、Rutherford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2.6%(30/133),显著高于B组(12.1%,14/116)(P=0.03),以穿刺点并发症最为明显,分别为17.3%(23/133)、6.9%(8/116)(P=0.02)。但A、B组间严重并发症(需要进一步干预、住院时间延长、输血、不可逆损伤、死亡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对7.8%,P=0.30)。A组初始技术成功率高于B组(88.7%对76.7%,P=0.02),但联合患侧股动脉穿刺逆向开通时分别为97.0%、97.4%(P=1.00)。A、B组间术后2年髂动脉支架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7.7%、86.7%,二期通畅率分别为92.1%、9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侧股动脉穿刺入路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单侧髂动脉慢性闭塞更安全,技术成功率虽较低于左侧肱动脉穿刺入路,但联合患侧股动脉穿刺可显著提高技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闭塞 肱动脉入路 侧股动脉入路 并发症 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双侧股神经阻滞用于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单兆亚 孔重红 +2 位作者 毛兴华 刘海云 赵一凡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8期3519-3522,共4页
目的:研究双侧股神经阻滞术用于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和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双膝关节置换术的110例患者,按照其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 目的:研究双侧股神经阻滞术用于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和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双膝关节置换术的110例患者,按照其入院顺序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双侧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管、恢复室停留和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48 h血清炎性因子IL-6、CRP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DBP、SBP、HR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研究组DBP、SBP、H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DBP、SBP、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全身麻醉相比,双侧股神经阻滞可有效改善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并降低其血清炎症因子和稳定其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股神经阻滞 双膝关节置换术 麻醉效果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重载快速区段固定型提速道岔转辙部位直股钢轨侧磨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左玉良 《铁道标准设计》 2005年第1期53-56,共4页
铁道部第五次大提速已于 2 0 0 4年 4月 18日正式实施 ,蚌埠分局管内津浦线重载快速区段的最高通过速度由原来的 12 0~ 14 0km/h提高到 160km/h。而在 2 0 0 3年大面积提速改造中 ,并未对原有固定型提速道岔进行改造。随着线路的再次提... 铁道部第五次大提速已于 2 0 0 4年 4月 18日正式实施 ,蚌埠分局管内津浦线重载快速区段的最高通过速度由原来的 12 0~ 14 0km/h提高到 160km/h。而在 2 0 0 3年大面积提速改造中 ,并未对原有固定型提速道岔进行改造。随着线路的再次提速 ,因固定型提速道岔转辙部位直股钢轨侧磨而多次引发机车摇晃。为此 ,对侧磨的产生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快速 固定型提速道岔 转辙部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