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侧脑室下带Shh信号通路成分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范层层 杨琴 +2 位作者 陈娜 吴兆敏 黄家贵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24-529,共6页
通过研究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成分在局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侧脑室下带(subventricular zone,SVZ)的动态表达,初步探讨该通路在局灶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的调控作用.将8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假手术组(... 通过研究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成分在局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侧脑室下带(subventricular zone,SVZ)的动态表达,初步探讨该通路在局灶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再生的调控作用.将8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2)、假手术组(n=12)、缺血6、12、24 h和3、7 d,共7组(n=12).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sion,MCAO)模型.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局灶脑缺血大鼠侧脑室下带Shh、Gli1 mRNA和蛋白变化.与正常组比较,Shh、Gli1mRNA和蛋白在假手术组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模型组6 h表达增高(P<0.01),24 h达峰值(P<0.01),3 d时接近正常水平(P>0.05),7 d表达又升高(P<0.01).缺血性脑卒中可以上调Shh信号通路成分在SVZ区的表达,提示Sh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卒中后神经再生机制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侧脑室下带 SHH信号通路 神经再生
下载PDF
凝血酶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SVZ细胞迁移和分化的影响
2
作者 关景霞 解燕春 +3 位作者 张少锋 袁振华 黄婷婷 卢祖能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6年第4期232-236,共5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预处理(thrombin preconditioning,TPC)对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侧脑室下带(subventricular zone,SVZ)细胞迁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TPC组、ICH组、对照组。每组分为3、7... 目的探讨凝血酶预处理(thrombin preconditioning,TPC)对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侧脑室下带(subventricular zone,SVZ)细胞迁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TPC组、ICH组、对照组。每组分为3、7、14、21、28 d亚组;应用IV型胶原酶脑内立体定向注射制作脑出血模型,应用Brdu标记新生的SVZ细胞;进行脑片培养,应用时间间隔显微系统动态观察Dil标记的SVZ细胞在活体脑片上的迁移;为了评估迁移至损伤区的SVZ细胞是否具有与其他细胞形成突触的能力,进行Brdu和突触蛋白Ⅰ免疫组织化学双标染色。结果在时间间隔显微系统下观察Dil标记的SVZ细胞向纹状体迁移,动态观察12 h,TPC组3 d SVZ细胞迁移的速度是(4.23±0.25)μm/h,7 d的速度是(6.53±0.37)μm/h,14 d的速度是(8.23±0.47)μm/h,21 d的速度是(7.05±0.31)μm/h,28 d的速度是(5.29±0.20)μm/h,在各个时间点TPC组的迁移速度明显快于脑出血组(P<0.01)。TPC组同侧纹状体Brdu和突触蛋白Ⅰ双标阳性细胞3 d明显增加,14 d达高峰,持续至21 d,然后逐渐减少。脑出血组3 d未见Brdu和突触蛋白Ⅰ双标阳性细胞,7 d可见少数阳性细胞,14 d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在各个时间点双标阳性细胞与脑出血组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TPC使突触蛋白I的表达出现时间更早,持续时间更长。结论 TPC能够促进脑出血后SVZ细胞的迁移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侧脑室下带 凝血酶预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