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危险因素
1
作者 张梦夏 赵玮 +4 位作者 郭雪冉 史良平 夏梦华 毕丽琴 程义壮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51-260,共10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PTC患者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风险的列线图,以帮助制订合理的手术计划。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预测PTC患者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风险的列线图,以帮助制订合理的手术计划。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和中央淋巴结清扫术(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加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late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LLND)的209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前相关检查指标的关系。寻找年龄和超声下优势结节直径的最佳临界值,并绘制风险预测模型列线图。结果: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为12.9%(27/209)。临床病理及术前检查特征的单因素分析显示: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与年龄、肿瘤病灶位置、肿瘤直径、中央淋巴结清扫数目、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数目、超声下优势结节直径大小、超声提示肿瘤边缘粗糙及超声提示甲状腺外侵犯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1,P=0.003)、超声下结节直径大小(OR=0.874,P=0.003)、肿瘤位于上部位置(OR=2.874,P=0.035)、超声提示肿瘤边缘粗糙(OR=0.118,P=0.044)及超声提示甲状腺外侵犯(OR=0.287,P=0.013)是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为38.5岁、超声下结节直径<9.5 mm对预测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具有最大的预测价值。结论:年龄>38.5岁、肿瘤位于上部位置、超声下结节直径<9.5 mm、超声提示结节边缘粗糙及超声提示甲状腺外侵犯的PTC患者易出现侧颈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本研究根据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PTC患者发生跳跃性转移风险的列线图,可有效帮助临床医生术前评估PTC发生跳跃性转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跳跃性转移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谭卓 聂喜林 +3 位作者 郑传铭 蒋烈浩 葛明华 王佳峰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787-790,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为更好的制定手术范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甲状腺手术及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甲状腺癌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20例。回顾分析患者...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危险因素,为更好的制定手术范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甲状腺手术及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甲状腺癌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20例。回顾分析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120例患者总体转移率为73例(60.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肿瘤播散、腺体外侵犯、原发肿瘤位置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有统计学差异,而与性别、年龄、是否存在沙砾体、癌灶数目及病灶单、双侧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中,仅有肿瘤位置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明显。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出现中央区或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极为常见,在当原发肿瘤位于甲状腺中部或下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时,在术前或术中,应仔细评估侧颈部淋巴结,如出现可疑淋巴结转移应积极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侧颈部淋巴结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郑绪才 王圣应 +1 位作者 刘建军 洪士开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R)与术后侧颈部淋巴结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纳入我院2012年8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科的PTC患者血常规标及术后复发情况。分析术前的NLR比例与术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R)与术后侧颈部淋巴结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纳入我院2012年8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科的PTC患者血常规标及术后复发情况。分析术前的NLR比例与术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总共211例病人纳入此次分析,其中有50(23.7%)例患者术后出现侧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术前外周血NLR高于2.6是PTC患者术后侧颈部淋巴结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NLR是PTC术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影响因素。NLR高于2.6的病人术后复诊过程中需要常规检查侧颈部淋巴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风险因素
下载PDF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甲状腺髓样癌超声特征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鑫 朱乔丹 +5 位作者 邵智颖 杨菁 颜美莹 刘俊平 徐栋 王立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17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中影响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癌结节的超声特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8年10月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进行首次手术治疗且均行术前超声检查的85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按术...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中影响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癌结节的超声特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8年10月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进行首次手术治疗且均行术前超声检查的85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按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有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甲状腺髓样癌结节的大小、形态等超声特征,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价影响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超声特征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的结果表明:结节边缘不光整、形态不规则、最大径>15mm、结节触及包膜、内部血流≥1级是影响MTC患者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甲状腺结节触及包膜,结节形态不规则是影响MTC患者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超声下甲状腺髓样癌结节触及包膜、形态不规则更容易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可提示外科扩大颈部淋巴结的清扫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超声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双侧颈部淋巴清扫术治疗头颈肿瘤的效果观察
5
作者 史俊勇 魏运辉 刘学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23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头颈肿瘤以双侧颈部淋巴清扫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头颈肿瘤患者35例,分为两组,Ⅰ组18例以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Ⅱ组17例以分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35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未有死亡者。术后,Ⅰ组与Ⅱ组中皆... 目的探讨头颈肿瘤以双侧颈部淋巴清扫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头颈肿瘤患者35例,分为两组,Ⅰ组18例以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Ⅱ组17例以分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35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未有死亡者。术后,Ⅰ组与Ⅱ组中皆有1例出现呼吸困难症状,1例出现乳糜漏症状,此外,II组中还有1例有创口出血问题,发生率分别为11.11%、17.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Ⅰ组中复发者3例,复发率16.67%,Ⅱ组中复发者6例,复发率35.29%,Ⅱ组比Ⅰ组高,P<0.05。结论医师采用同期双侧颈部淋巴清扫术为头颈肿瘤患者施治,安全高效,可降低复发率,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侧颈部淋巴清扫术 效果
下载PDF
同期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25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揭克家 朱逢木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6-227,共2页
目的 探讨同期实施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及其意义。方法  1978年 4月至 1998年 6月给 12 5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实施了同期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 % ,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 目的 探讨同期实施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及其意义。方法  1978年 4月至 1998年 6月给 12 5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实施了同期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 % ,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发生。结论 严格掌握同期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适应症、术前作好充分准备、围手术期处理及时正确、同期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的。免除了病人二期手术的痛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期 侧颈部淋巴结 清扫术 外科手术 手术方式 甲状腺癌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术前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晓宁 刘雅菲 何向辉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4期104-107,共4页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占绝大部分。PTC早期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侧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对侧颈部淋巴结进行术前检查的方法主要为超声筛查结合颈部增强CT和淋巴结...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占绝大部分。PTC早期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侧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对侧颈部淋巴结进行术前检查的方法主要为超声筛查结合颈部增强CT和淋巴结细针穿刺,MRI和PET/CT在临床上较为少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弹性成像、超声造影、三维超声成像、双源CT、MRI弥散加权成像、基因检测等亦逐渐应用于PTC侧颈部淋巴结术前检查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侧颈部 淋巴结转移 术前检查 影像学检查 病理检查 基因检测
下载PDF
胸锁乳突肌外侧径路在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8
作者 柳金方 黄国民 房学东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外侧径路在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中采用胸锁乳突肌外侧径路组(实验组)甲状腺癌患者40例,侧颈部淋巴结清扫中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清扫范围达标率、手术...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外侧径路在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侧颈部淋巴结清扫中采用胸锁乳突肌外侧径路组(实验组)甲状腺癌患者40例,侧颈部淋巴结清扫中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清扫范围达标率、手术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中均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术野显露更加清楚,Ⅱ、Ⅲ、Ⅳ、Ⅴ区淋巴结清扫数目(32枚,58枚,50枚,35枚)均高于传统手术组(17枚,35枚,33枚,20枚)。实验组手术时间平均(30.0±1.20)分钟,对照组为(45.0±3.10)分钟,实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患者近、远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锁乳突肌外侧径路在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中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可提高Ⅱ、Ⅲ、Ⅳ、Ⅴ区淋巴结清扫数目,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胸锁乳突肌外径路 侧颈部淋巴结清扫 治疗效果
下载PDF
52例甲状腺癌同期行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苗苗 《天津护理》 2021年第3期309-311,共3页
总结52例甲状腺癌同期行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患者的护理。借助科室公众号实施的快速康复健康教育,预康复功能锻炼,优化营养方案,积极的心理疏导,早期离床活动,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
关键词 甲状腺癌 侧颈部淋巴结清扫 快速康复外科 护理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褚永权 钱晓宇 +2 位作者 唐坚 陈自强 陈亮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第12期1469-1471,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PTM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记录其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多灶癌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资料。结果 78例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68例...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PTM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记录其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多灶癌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等资料。结果 78例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的PTMC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68例。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多见于Ⅲ区(64.1%),其次为Ⅳ区、Ⅱ区以及Ⅴ区。侧方淋巴结转移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淋巴结跳跃转移的发生与肿瘤位置、是否侵犯包膜有关(P <0.05)。结论 PTMC患者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常见于Ⅲ区,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肿瘤位于上极、包膜侵犯的患者容易出现跳跃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双侧颈部包块、鼻阻、流涕、听力减弱
11
作者 理林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7期58-60,共3页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4岁,已婚,景颇族,干部,1988年1月12日由某院转我院。患者双颈部包块,鼻阻,有时流涕带血丝,约一年半。1986年7月双颈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出现1~1.5cm的结节。结节质实而固定,无压痛。患者不咳嗽,无盗汗和低热。与此同...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4岁,已婚,景颇族,干部,1988年1月12日由某院转我院。患者双颈部包块,鼻阻,有时流涕带血丝,约一年半。1986年7月双颈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出现1~1.5cm的结节。结节质实而固定,无压痛。患者不咳嗽,无盗汗和低热。与此同时双侧轻度鼻阻,涕带血丝。有时鼻衄,经一般处理即可止血。左耳听力减弱。双侧颈部结节逐渐增大,呈不整形,质实,固定,触压不适。轻度吞咽不畅。1967年曾患肺结核住院9个月痊愈出院。体格检查:体温36℃,脉搏196次,呼吸19次,血压15.5/9.9kPa(116/74mmHg)。神志清醒,发育营养中等。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块 侧颈部 体格检查 鼻咽癌组织 质实 淋巴肉芽肿 占位病变 组织活检 炎性包块 抗酸
下载PDF
微波消融术与颈部侧切口手术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病人疗效及美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晓君 张洋 +2 位作者 郝培培 杨洪颖 王慧丽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999-2003,共5页
目的研究对比微波消融术与颈部侧切口手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效果、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甲状腺良性结节病人117例,依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消融组(59例)、切除组(58例)。切除组行颈部侧切口切... 目的研究对比微波消融术与颈部侧切口手术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效果、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甲状腺良性结节病人117例,依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消融组(59例)、切除组(58例)。切除组行颈部侧切口切除术,消融组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比较两组手术有关指标情况、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创伤程度定量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术前、术后1个月、12个月甲状腺激素水平[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_(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_(3))]、观测者瘢痕评价量表(OSAS)、病人瘢痕自我评分量表(PSAS)、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结果消融组手术时间(32.75±10.48)min、住院时间(2.06±0.35)d短于切除组[(67.03±14.29)min、(5.93±1.42)d],术中出血量(9.53±1.61)mL、住院费用(3.91±0.32)千元低于切除组[(34.12±6.50)mL、(5.57±0.53)千元](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 h、24 h血清hs-CRP、TNF-α、E、NE水平均增高,但消融组较切除组低(P<0.05);消融组术后1个月、12个月血清TSH水平及术后6个月、12个月OSAS、PSAS、VSS评分低于切除组,术后1个月、12个月血清FT_(4)、FT_(3)水平高于切除组(P<0.05);消融组术后12个月总有效率94.92%低于切除组98.27%(P>0.05)。结论与颈部侧切口手术相比,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病人保证疗效的同时,在降低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美容效果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且对甲状腺激素、喉返神经功能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微波消融术 切口 甲状腺激素 喉返神经功能 创伤程度
下载PDF
双侧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附病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刚 钟皓妍 赵怡芳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672-673,共2页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好发于胸腔纵隔,发生于颈部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双侧颈部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同时对该疾病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探讨其病因、临床病理分型及诊疗方法。
关键词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 侧颈部 CASTLEMAN病 诊断
原文传递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德霸 张晓剑 刘虹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6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其是否出现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分组,将3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其是否出现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分组,将30例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将50例侧颈部淋巴结未转移者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统计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营养状况、肿瘤位置等情况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中年龄(≥45岁)、肿瘤数目(多发)、肿瘤直径(≥0.5 cm)、出现包膜浸润、单侧/双侧肿瘤(双侧)、合并桥本病、出现中央淋巴区转移、病程(≥12个月)、甲状腺被膜侵犯、甲状腺组织外侵犯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45岁)、肿瘤数目(多发)、肿瘤直径(≥0.5 cm)、包膜浸润、单侧/双侧肿瘤(双侧)、合并桥本病、中央淋巴区转移、病程(≥12个月)、甲状腺被膜侵犯、甲状腺组织外侵犯是引发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特征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侧颈部淋巴结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乃思 马奔 +8 位作者 官青 王蕴珺 魏文俊 卢忠武 杨舒雯 徐伟博 向俊 嵇庆海 王宇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69-74,共6页
目的探究纳米炭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纳入体格检查阴性、影像学怀疑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中用纳米炭示踪后进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是否炭染,将侧... 目的探究纳米炭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侧颈部淋巴结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纳入体格检查阴性、影像学怀疑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中用纳米炭示踪后进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根据是否炭染,将侧颈部淋巴结分区送检,统计两组淋巴结的分区以及转移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亚组分析。以颈部淋巴结清扫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敏感度及准确率。结果122例患者接受示踪手术,共计颈部淋巴结125例/侧。其中有侧颈部淋巴结转移117例,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7例,无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炭染淋巴结的中位数为6枚,其分布为Ⅳ区>Ⅲ区>Ⅱ区>Ⅴ区,分布规律与肿瘤大小、位置、腺外侵犯无关。炭染淋巴结的转移概率在各个淋巴结分区中均显著高于非炭染淋巴结(Ⅱ区:19.9%比5.6%,P<0.001;Ⅲ区:35.0%比18.3%,P<0.001;Ⅳ区:37.1%比15.2%,P<0.001;Ⅴ区:14.8%比3.7%,P<0.05)。侧颈部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敏感度为89.5%,准确率为91.8%。结论侧颈部淋巴结的炭染规律与甲状腺癌淋巴引流的规律基本一致,炭染淋巴结的转移概率显著高于非炭染淋巴结,是潜在侧颈部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示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侧颈部淋巴结 淋巴结示踪 清扫 前哨淋巴结活检
原文传递
单侧颈部探查术前已定位的非家族性甲状旁腺腺瘤的长期结果
16
《国际外科学杂志》 1997年第2期105-105,共1页
关键词 侧颈部探查术 甲状旁腺腺瘤 家族性 甲状旁腺素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高钙血症 手术 低钙血症 甲状旁腺切除术 侧颈部
原文传递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褚永权 唐坚 +2 位作者 陈亮 钱晓宇 陈自强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嘉兴市第一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110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是否包膜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嘉兴市第一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110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是否包膜侵犯、是否多灶癌,以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淋巴结转移位置等,并记录术前B超及CT检查结果。结果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癌比例均高于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均P<0.05),而两者包膜侵犯比例、桥本甲状腺炎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比例、术前CT检查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均高于无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TMC患者(均P<0.05),而两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多灶癌比例、包膜侵犯比例、桥本甲状腺炎比例、术前B超检查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男性、年龄≤55岁、肿瘤直径>5 mm、多灶癌的PTM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甲状腺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6
18
作者 熊绍虎 徐达传 +3 位作者 程新德 赵天兰 李宁 颜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 :为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① 2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分别灌注红色乳胶及明胶墨汁 ,切取皮瓣 ,后者制成透明标本 ;②在 10侧头面部铸型标本上 ,观测侧颌颈部皮肤和皮瓣蒂部的动脉血管分布及静脉回... 目的 :为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① 2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分别灌注红色乳胶及明胶墨汁 ,切取皮瓣 ,后者制成透明标本 ;②在 10侧头面部铸型标本上 ,观测侧颌颈部皮肤和皮瓣蒂部的动脉血管分布及静脉回流。结果 :侧颌颈部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颞浅动脉、枕动脉的分支 ,亦有甲状腺上动脉的终末支分支营养 ,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其蒂部血供来源于颞浅动脉小穿支形成的真皮下血管网。颞浅动脉和面动脉的小穿支在侧颌颈区相互吻合。结论 :侧颌颈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可以依赖于耳前蒂部小穿支真皮下血管网供血成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耳前窄蒂侧颌颈部皮瓣修复面部深度烧伤创面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雷 韩光明 +1 位作者 凌传鑫 郭丽萍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0期1731-173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耳前窄蒂侧颌颈部皮瓣修复面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方法。方法对4例面部深度烧伤患者采取耳前窄蒂侧颌颈部皮瓣Ⅰ期移植的治疗方法并观察效果。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4例患者,皮瓣最大面积12 cm×9 cm,最小4 cm×5cm。所有... 目的探讨应用耳前窄蒂侧颌颈部皮瓣修复面部深度烧伤创面的方法。方法对4例面部深度烧伤患者采取耳前窄蒂侧颌颈部皮瓣Ⅰ期移植的治疗方法并观察效果。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4例患者,皮瓣最大面积12 cm×9 cm,最小4 cm×5cm。所有皮瓣均成活。结论耳前窄蒂侧颌颈部皮瓣不带知名血管,打破带蒂随意皮瓣的长宽比例,窄蒂移转方便,皮瓣供血良好,厚薄适宜,且与面部色泽协调一致,功能和外形良好,修复后外形满意,是修复面部深度烧伤创面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烧伤 耳前窄蒂皮瓣 修复
下载PDF
食管胃颈部侧侧全机械性吻合法在食管癌切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武玉兵 张京楠 +1 位作者 孙毅 王向东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3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颈部侧侧全机械性吻合法在预防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方面的作用。方法 4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研究组在行食管胃侧侧吻合时,应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缝合食管胃形成吻合... 目的探讨食管胃颈部侧侧全机械性吻合法在预防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方面的作用。方法 4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研究组在行食管胃侧侧吻合时,应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缝合食管胃形成吻合口后壁之后,仍采用直线型缝合器将食管胃吻合口前壁吻合口前壁一次进行闭合,使吻合口前壁稍呈直线吻合,使吻合口大致呈三角形吻合。对照组使用圆形吻合器颈部食管胃端侧吻合。均采用经左颈、右胸、腹部正中三切口,二次体位食管次全切除,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胃颈部侧侧机械吻合术。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瘘等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应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缝合食管胃形成吻合口后壁之后,再以直线型缝合器将食管胃吻合口前壁一次进行闭合,扩大了吻合口直径,切吻合口未处于同一平面,故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有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吻合 直线型缝合器 全机械吻合 吻合口瘘 吻合口狭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