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爱情遭遇政治的悲剧范例——《桃花扇》中侯李爱情的特质及其悲剧意蕴 被引量:4
1
作者 胡婧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0-33,共4页
《桃花扇》中侯李爱情悲剧有着独特的个案意义。侯李爱情的特质既有相互倾慕的一面,又有政治倾向的一面。而爱情是以当事人感情为基础的,政治却又是以阶级或集团利益为基础的。两者属于不同的生活范畴,一旦融入一起,总是难免以牺牲个体... 《桃花扇》中侯李爱情悲剧有着独特的个案意义。侯李爱情的特质既有相互倾慕的一面,又有政治倾向的一面。而爱情是以当事人感情为基础的,政治却又是以阶级或集团利益为基础的。两者属于不同的生活范畴,一旦融入一起,总是难免以牺牲个体而服从群体,尤其是面对失败的政治,爱情必将以毁灭而告终。其悲剧意蕴既有时代性,又有超时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李爱情 政治 悲剧意蕴
下载PDF
论《桃花扇》侯李爱情结局的处理得失
2
作者 胡伟栋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5期101-103,共3页
《桃花扇》侯李爱情结局突破了中国古典戏曲小说的大团圆模式,符合创作主旨,深化了主题,升华了爱情,值得肯定。但是,过于突兀的安排,影响舞台演出效果、与情节发展存在矛盾、有违人物自身性格的发展,应正视这些问题,给予客观评价。
关键词 桃花扇 侯李爱情 悲剧结局 得失
下载PDF
谈《桃花扇》的侯李爱情结局
3
作者 王进驹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119-121,共3页
孔尚任的《桃花扇》以侯方域、李香君双双入道作为结局,这是此剧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有的说,这个结局掩盖了侯方域入清后应河南乡试而有亏气节的事实,有的认为是真实反映了明末清初许多人避世隐居的历史现象,有的说这是宣扬四大皆空,... 孔尚任的《桃花扇》以侯方域、李香君双双入道作为结局,这是此剧引起争议的问题之一。有的说,这个结局掩盖了侯方域入清后应河南乡试而有亏气节的事实,有的认为是真实反映了明末清初许多人避世隐居的历史现象,有的说这是宣扬四大皆空,看破红尘的消极思想,有的则认为是倡导人们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态度。人们较多的从作品对历史事实的直接映照或者从单纯的思想倾向去进行或褒或贬的评价,他们的观点都自有其道理在,不能简单论断其正谬。这里只想从另外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此问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侯李爱情 孔尚任 创作意图 人物性格 审美感知 指导思想 悲剧心理 侯方域 观众
下载PDF
侯李结局辨析——读《桃花扇》小札
4
作者 高爽 王浩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6-89,共4页
令侯方域和李香君双双人道的结局安排是孔尚任作《桃花扇》的最得意处之一.孔尚任自称:“有始有卒,气足神完,且脱去悲欢离合之熟径,谓之戏文,不亦可乎?”并且对顾天石之改写为《南桃花扇》“令生旦当场团圆,以快观者之目”表示不满,“... 令侯方域和李香君双双人道的结局安排是孔尚任作《桃花扇》的最得意处之一.孔尚任自称:“有始有卒,气足神完,且脱去悲欢离合之熟径,谓之戏文,不亦可乎?”并且对顾天石之改写为《南桃花扇》“令生旦当场团圆,以快观者之目”表示不满,“未免形予伧父,予敢不避席乎?”梁廷 在《曲话》中也认为:“《桃花扇》以‘余韵’折作结,曲终人杏,江上青峰,留有余不尽之意于烟波缥缈间,脱尽团圆俗套;乃顾天石改作《南桃花扇》使生旦当场团圆,虽其排场可快一时之耳目,然较之原作孰优孰劣,识者自能辨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孔尚任 侯方域 李香君 侯李爱情 兴亡之感 南明政权 《长生殿》 剧作家 离合之情
下载PDF
从《西厢记》、《牡丹亭》看《桃花扇》中爱情主题的发展
5
作者 秦文兮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3年第2期72-73,共2页
【正】 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的主题是写爱情,这几乎是众所公认的。孔尚任的《桃花扇》也写爱情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贯串于全剧,但它的主题是不是写爱情呢?恐怕很难肯定的回答。作者在《试一出·先声》中,通过老赞... 【正】 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的主题是写爱情,这几乎是众所公认的。孔尚任的《桃花扇》也写爱情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贯串于全剧,但它的主题是不是写爱情呢?恐怕很难肯定的回答。作者在《试一出·先声》中,通过老赞礼之口就说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花扇 西厢记 牡丹亭 爱情主题 侯李爱情 爱情故事 兴亡之感 侯方域 孔尚任 汤显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