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产儿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吴晓萍 杨祖铭 蔡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9期154-156,共3页
目的分析胎龄≤30周的早产儿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31例(最终纳入25例)胎龄≤30周的早产儿纳入观察组,生后30 min内即予气管内滴入PS,并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维持等待转运;将同期同级别... 目的分析胎龄≤30周的早产儿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31例(最终纳入25例)胎龄≤30周的早产儿纳入观察组,生后30 min内即予气管内滴入PS,并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维持等待转运;将同期同级别同地区的另一家医院转运至同一家医院的52例(最终纳入40例)胎龄≤30周的早产儿纳入对照组,转运前未使用PS,入院后根据病情需要作为治疗性使用PS。比较2组早产儿出院前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 2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患病率、机械呼吸使用率、氧疗天数均有显著差异,2组早产儿的死亡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患病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预防性使用PS可降低RDS的发生率及机械呼吸的使用率,同时缩短氧疗时间,降低BPD的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预防性使用 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改进后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刘丽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6年第6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中的应用 物质使用 改进后 新生儿透明膜病 有效治疗 给药方法 气管导管 病情加重 药物
下载PDF
足月儿和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需重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倩 李素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8期1166-1169,共4页
目的总结足月儿和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重复运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RDS患儿共130例为对象。根据患儿PS运用次数,分为单次组(使用1次)76例和重复组(使用次数≥2次... 目的总结足月儿和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重复运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RDS患儿共130例为对象。根据患儿PS运用次数,分为单次组(使用1次)76例和重复组(使用次数≥2次)54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并对患儿出生时窒息率、RDS严重程度、首次PS治疗时间等潜在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次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74/76),显著高于重复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8.89%(4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1,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出生时窒息、RDSⅢ-Ⅳ级、妊娠期高血压、PS前PaO2/FiO2、首次PS时间、呼吸支持时间、肺部感染、肺出血、PDA、休克、败血症、气胸是RDS患儿重复运用PS的危险因素(χ^2=6.512、5.326、4.323、4.165、4.269、4.081、4.578、5.772、6.096、19.594、8.100、4.300,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出生时窒息、RDSⅢ-Ⅳ级、首次Ps时间、肺部感染和PDA是患儿重复使用Ps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7-20.453、2.862-4.679、1.095-1.234、0.117-0.542、2.467-169.263,P〈0.05)。结论多种因素可能诱发RDS患儿重复使用Ps。宜根据患儿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提前预防和治疗,以改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面活性物质 重复使用 高危因素
下载PDF
经气管插管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护理
4
作者 周碧琼 赵婉莉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4年第4期296-296,共1页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治疗 护理 NRDS 经气 气管插管 天然 PS 使用 人工合成
下载PDF
侵入性较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5
作者 马俊苓 宁超 +1 位作者 田秀英 郑军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273-1276,共4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效药物,但气管插管、正压和/或机械通气易造成不成熟肺的损伤,一种侵入性较小的PS使用(LISA)技术经细管注入PS无需气管插管和正压通气。研究显示,LISA可减少早产儿有创机械通气的需求...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效药物,但气管插管、正压和/或机械通气易造成不成熟肺的损伤,一种侵入性较小的PS使用(LISA)技术经细管注入PS无需气管插管和正压通气。研究显示,LISA可减少早产儿有创机械通气的需求并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但目前对于LISA技术的适应证、操作前用药及对早产儿严重并发症的影响仍存争议,现就LISA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存在的争议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人性较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 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面活性物质 气管插管 婴儿 早产 机械通气 严重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应用“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技术在呼吸窘迫综合征高危早产儿中的疗效 被引量:44
6
作者 蔡志勇 刘进娣 +5 位作者 卞洪亮 蔡金兰 徐虹 张翠凤 朱跟娣 武玲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应用“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高危早产儿中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胎龄〈30...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应用“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在呼吸窘迫综合征(RDS)高危早产儿中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胎龄〈30周不需要机械通气的RDS高危早产儿48例。根据INSURE技术使用的时间,分为早期应用组(24例)和补救性应用组(24例)。早期应用组患儿出生立即予气管插管,PS应用,拔管后继续予nCPAP呼吸支持。补救性应用组患儿出生予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如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或/和明显的呼吸窘迫症状,才予气管插管,补救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拔管后继予nCPAP。比较2组患儿出生5d内机械通气的比例、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气胸、肺炎、视网膜病变(ROP)、36周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和颅内出血(ICH)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儿在机械通气需求、住院时间、病死率和气胸、BPD、ROP以及ICH发生率等并发症方面比较,补救性应用组[16.7%(4/24例)、(62.6±14.6)d、4.2%(1/24例)、4.2%(1/24例)、8.3%(2/24例)、12.5%(3/24例)、20.8%(5/24例)]和早期应用组[20.8%(5/24例)、(64.4±15.4)d、0(0例)、8.3%(2/24例)、50.0%(12/24例)、12.5%(3/24例)、8.3%(2/24例)、16.7%(4/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x^2=0.137、0.416、1.021、0.356、0.333、0.223、0.137,P均〉0.05)。在出生罹患肺炎和住院费用方面,补救性应用组[20.8%(5/24例)、(5.1±0.8)万元]低于早期应用组[50.0%(12/24例)、(6.9±1.3)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463、t=2.641,P均〈0.05)。结论对于RDS高危早产儿,补救性应用INSURE技术,可适当降低医疗成本,减少罹患肺炎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使用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技术 呼吸窘迫综合征 婴儿 早产
原文传递
早晚期实施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花 韦红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579-581,共3页
目的 比较早期和晚期治疗性使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INtubate-SURfactant-Extubate to CPAP,INSURE)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作用.方法 回顾... 目的 比较早期和晚期治疗性使用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INtubate-SURfactant-Extubate to CPAP,INSURE)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绵阳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轻中度NRDS患儿,根据肺表面活性物质给予时间分为早期组(出生2h内)38例,晚期组(出生2 ~12h)27例,观察两组并发症、用氧总时间及预后.结果 早期组2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更少(x2=2.82,P <0.05)、机械通气率更低(x2=2.82,P<0.05);但肺出血、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用氧总时间显著低于晚期组(t=0.94,P<0.05);辅助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及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抢救性应用INSURE技术明显减少NRDS患儿2次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降低机械通气使用率,并缩短用氧时间,对NRDS患儿是安全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表面活性物质-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8
作者 董红霞 俞莲芳 章锃瑜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3期515-515,共1页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其发生与早产儿正压通气、高浓度给氧、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感染致肺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轻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增加。文献报道,凡出生1周内接受机械通气,其后在28d以内仍需供氧,...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其发生与早产儿正压通气、高浓度给氧、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感染致肺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轻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增加。文献报道,凡出生1周内接受机械通气,其后在28d以内仍需供氧,X线胸片有致密的阴影,即已发生本病。建议采用校正胎龄36周仍需氧定义为BPD,认为此一定义更能准确地预测肺的预后。随着更多小胎龄及极低体重儿(VLBW)抢救成功率的提高,BPD也随之增多,这种患儿长期依赖氧而生存,生后2年内因反复肺炎而重复住院的概率增加,甚至引起远期体能和智能的发育障碍,已成为影响早产儿存活和远期生存的质量、身体素质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早期预防BPD的发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发育不良 早期预防 表面活性物质 早期使用 发育不成熟 机械通气 抢救成功率 极低体重儿
原文传递
家兔烟雾吸入性损伤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存在形式的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郑华飞 刘志远 杨宗城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62-364,共3页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存在形式 (大聚体和小聚体 )的改变对吸入性损伤早期PS活性下降的影响。 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为烟雾吸入性损伤前及伤后 0 .5、2 .0、6 .0、1 2 .0h共 5组 ,每组 8只。收集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离心后...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 (PS)存在形式 (大聚体和小聚体 )的改变对吸入性损伤早期PS活性下降的影响。 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为烟雾吸入性损伤前及伤后 0 .5、2 .0、6 .0、1 2 .0h共 5组 ,每组 8只。收集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离心后分别留取上清液 (小聚体 )和沉淀物 (大聚体 ) ,测定PS组织成分中总磷脂、磷脂酰胆碱、总蛋白、白蛋白在上述两种形式中的含量。 结果 伤前组家兔小聚体中总磷脂、磷脂酰胆碱、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及磷脂酰胆碱占总磷脂的百分含量分别为 (2 .2 3± 0 .4 0 )、(1 .5 4± 0 .1 1 )、(1 6 .6 7± 1 .34)、(3.6 5± 0 .1 5 )g/L和 (77.2± 3.7) %,伤后 6h组的小聚体中以上指标各为 (3 1 5± 0 .30 )、(1 .77± 0 .0 8)、(1 0 6 .5 9± 5 .5 0 )、(1 1 .2 1± 0 .92 )g/L和 (5 7.2± 3.5 ) %。与伤前组比较 ,伤后各组PS组分在大聚体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 5 )。在小聚体中 ,白蛋白、总蛋白含量在较伤前显著增多 (P <0.0 1),并随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 ;磷脂酰胆碱占总磷脂的百分含量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 结论 小聚体与大聚体之间的比值显著增高 ,可能是引起吸入性损伤早期PS活性下降并导致急性肺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脂 人性损伤 早期 表面活性物质 白蛋白 改变 烟雾吸入性损伤 磷脂酰胆碱 总蛋白含量 上清液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技术PS给药对NRDS并呼吸困难早产儿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10
作者 叶桂姣 郝艳萍 王莉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79-2084,2089,共7页
目的:对比不同技术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联合咖啡因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随机数字表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3),对照组... 目的:对比不同技术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联合咖啡因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肺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随机数字表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3),对照组予以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INSURE)PS给药联合咖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LISA)PS给药联合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24 h的疗效,患儿达到纠正年龄36周时的肺功能指标[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分钟通气量(MV)、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25%、50%及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FEF25%、FEF50%、FEF75%)]、治疗前与治疗后24h的呼吸力学指标[气道阻力、静态肺顺应性、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血气分析值[氧分压(PaO_(2))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值、pH]、患儿接受治疗的各项时间指标(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无创辅助通气总时间、住院时间)、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及住院期间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24h后,观察组疗效(94.3%)高于对照组(88.8%),患儿达到纠正年龄36周时RR、气道阻力与内源性PEEP低于对照组,MV、TPTEF/TE、VPEF/VE、FEF25%、FEF50%、FEF75%、静态肺顺应性均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气分析值部分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恢复,且观察组PaO_(2)与pH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8.63±1.83d)少于对照组(20.57±2.07d)(均P<0.05)。各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差别(P>0.05)。结论:INSURE技术与LISA技术PS给药联合咖啡因对NRDS早产儿均有一定疗效,但LISA技术疗效更好,对早产儿肺功能、呼吸功能及血气值均有良好影响,并能促进患儿康复,用药及住院期间未增加早产儿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技术 气管插管-使用表面活性物质-拔管技术 表面活性物质 咖啡因 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面颈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护理
11
作者 王茹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41-42,共2页
而颈部有着特殊的解剖和生理功能。被烧伤后,病情要比其它部位严重,常伴有口、眼、鼻、耳等烧伤和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吸入性损伤的死亡率较高,是烧伤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烧伤治疗、护理的难题。为了提高面颈部烧伤合并吸人性... 而颈部有着特殊的解剖和生理功能。被烧伤后,病情要比其它部位严重,常伴有口、眼、鼻、耳等烧伤和不同程度的吸入性损伤。吸入性损伤的死亡率较高,是烧伤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也是烧伤治疗、护理的难题。为了提高面颈部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 面颈部烧伤 人性 重度吸入性损伤 护理质量 表面活性物质 分泌物 死亡原因 气管切开 烧伤者
全文增补中
预防性应用珂立苏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明华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第15期179-180,共2页
关键词 透明膜病 早产儿 表面活性物质 预防性使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