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糖可作为早产儿侵入性真菌感染的预测性指标
1
作者 Manzoni P. Castagnola E. +1 位作者 Mostert M. 李开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6年第A10期11-11,共1页
Aim: The incidence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reterm newborns is rising steadily. Early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are imperative, but diagnosis is difficult as data from microb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re often ... Aim: The incidence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reterm newborns is rising steadily. Early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are imperative, but diagnosis is difficult as data from microb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re often poor, and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igns do not help in differentiating bacterial from fungal infections. We evaluated whether glucose intolerance could represent a possible surrogate marker predictor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preterm neonates. Methods: We performed a case- control study on neonates with birthweight less than 1250 g admitted to our tertiary- level unit during the years 1998- 2004 (n = 383), comparing those with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n = 45, group A) to matched controls with late- onset sepsis caused by bacterial agents (n = 46, group B). We investigated in both groups the occurrence of hyperglycaemia (serum glycaemia > 215 mg/dl, i.e. 12 mmol/l) in the first month of life, and its tempor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episodes of sepsis. Results: Hyperglycaemia occurred significantly more often in group A (21/45, 46.6% ) than in group B neonates (11/46, 23.9% ) (OR 1.95, 95% CI 1.235- 4.432, p = 0.008). Moreover, in 19 of 21 (90.4% ) neonates with hyperglycaemia in group A, the carbohydrate intolerance episode typically occurred 72 h prior to the onset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contrast, no temporal relationship was found in neonates with bacterial sepsis (p = 0.002). Correction of hyperglycaemia was successfully achieved in all neonates of both groups,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days of insulin treatment needed to normalize glycaemia (p = 0.15). Conclusions: Hyperglycaemia is significantly more frequent in neonates who subsequently develop fungal rather than bacterial late- onset sepsis, with a typical 3- d interval. We suggest that a preterm neonate whose birthweight is less than 1250 g in its first month of life should be carefully evaluated for systemic fungal infection whenever signs of carbohydrate intolerance occu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性真菌感染 高血糖 早产新生儿 微生物学检查 脓毒症 细菌感染 三级护理 血浆葡萄糖 用药天数
下载PDF
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入性真菌感染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海平 米瑞华 +3 位作者 胡萌 赵小强 阮林海 魏旭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494-3495,共2页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入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入性真菌感染患者,治疗组给予伏立康唑注射液4mg/kg静脉滴注,1次/12h,对照组给予两性霉素B,从小... 目的比较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入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入性真菌感染患者,治疗组给予伏立康唑注射液4mg/kg静脉滴注,1次/12h,对照组给予两性霉素B,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大剂量至1mg/kg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于治疗后2周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有效率治疗组为76.67%、对照组为46.67%,对照组不良反应消化道损害、肾功能损害、低钾血症和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33%,高于治疗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立康唑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侵入性真菌感染安全性好、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霉素B 侵入性真菌感染 淋巴细胞白血病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侵入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郭智 陈惠仁 +2 位作者 楼金星 何学鹏 刘晓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369-3371,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确诊为侵入性真菌感染(IFI)病例,探讨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1年10月收治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患者,其在化疗间歇期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及出血,胸部CT见双肺感染、右肺大片...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确诊为侵入性真菌感染(IFI)病例,探讨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1年10月收治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患者,其在化疗间歇期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及出血,胸部CT见双肺感染、右肺大片实变影,采用比阿培南、万古霉素抗细菌感染效果欠佳,最终经过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确诊为侵入性真菌感染,抗真菌治疗对伏立康唑敏感性欠佳,之后应用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监测其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确诊IFI感染的患者给予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约2个月,症状、体征及胸部CT影像学的监测,疾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治愈,临床表现完全消失,病情稳定,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急性髓系白血病巩固化疗中可出现侵入性真菌感染,病理确诊为金标准,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IFI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白血病 侵入性真菌感染 卡泊芬净 霉素B
原文传递
重症患者合并侵入性真菌感染的转归分析
4
作者 刘阳 刘雅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584-4586,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并发侵入性真菌感染的转归及影响因素,提高ICU侵入性真菌感染的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2012年医院135例ICU侵入性真菌感染病例,分析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从临床标本中...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并发侵入性真菌感染的转归及影响因素,提高ICU侵入性真菌感染的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2012年医院135例ICU侵入性真菌感染病例,分析治疗转归的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151株病原菌,94.0%为假丝酵母菌属,5.3%为曲霉菌属;分离株对氟康唑耐药率高达8.3%,伊曲康唑耐药率为4.6%,对两性霉素B全部敏感;重症患者合并侵入性真菌感染的治愈率为58.5%,多因素分析以治愈/好转作为阳性事件,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缺乏(OR=0.6,P=0.03)、抗真菌治疗延迟>13d(OR=0.5,P=0.02)以及APACHEⅡ评分>20分(OR=0.8,P=0.04)是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假丝酵母菌属是ICU侵入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对氟康唑的耐药性日趋明显。重症患者合并IFI治愈率较低,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对治疗转归的危险因素提高警惕,尤其要注意粒细胞缺乏和APACHEⅡ评分>20的患者,同时应充分重视侵入性真菌的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侵入性真菌感染 转归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ICU感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谭轩 韦雪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6期2008-2009,共2页
目的探讨该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重症监护室(ICU)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8 025例,发生院内感染93例(1.16%),ICU患者116例,发生院感30例(25.86%),... 目的探讨该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与重症监护室(ICU)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8 025例,发生院内感染93例(1.16%),ICU患者116例,发生院感30例(25.86%),医院感染与ICU感染均以呼吸道居首位,分别为67.74%,76.67%。医院内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24.73%)、大肠埃希菌(17.20)为主;ICU感染以真菌(36.67%)、肺炎克雷伯菌(20.0%)为主。结论该院患者ICU感染率较高,应加大对高危部位感染的监测,提高治疗性用药的病原学送检率,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侵入性真菌感染
下载PDF
SP公司的抗真菌药申请被接受
6
作者 陆毅 《国外药讯》 2004年第10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Schering-Plough公司 真菌 侵入性真菌感染 棘白菌素类
下载PDF
实体肿瘤患者住院化疗期间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与评分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孙锦茂 朱伟伟 +2 位作者 周群琴 刘倩 左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3-407,共5页
目的 探讨实体肿瘤患者住院化疗期间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及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肿瘤内科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实体肿瘤患者301例为模型组,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实体... 目的 探讨实体肿瘤患者住院化疗期间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及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肿瘤内科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实体肿瘤患者301例为模型组,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实体肿瘤患者285例为验证组。通过电子病历收集其临床资料,并以此建立实体肿瘤患者IFI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模型对模型组及对照组IFI的诊断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真菌感染史、预防性抗真菌用药、长期糖皮质激素应用与模型组实体肿瘤患者IFI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14 d、合并糖尿病、有真菌感染史、无预防性抗真菌用药、长期糖皮质激素应用为实体肿瘤患者发生IF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预测模型对模型组及验证组IFI诊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0.907, SE分别为0.026、0.031,95%CI分别为0.881~0.982,0.846~0.967,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模型在观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osmer-lemeshowχ^(2)=2.153,P=0.565),提示该模型对医院实体肿瘤患者IFI发生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基于临床资料建立的实体肿瘤预测模型对于患者IFI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用于临床中IFI的预防、管理及治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肿瘤 侵入性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拟合优度检验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化疗后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刚 段玉霞 吴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77-2079,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化疗后侵入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治情况,以期更好治疗真菌感染。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4月105例胃癌化疗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现侵入性真菌感染的37例患者从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胃...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化疗后侵入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治情况,以期更好治疗真菌感染。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4月105例胃癌化疗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现侵入性真菌感染的37例患者从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胃癌化疗后侵入性真菌感染常见咯血、咳嗽、咳痰;骨髓像增生活跃,真菌G试验阳性,影像学为肺部大片实变影,双肺感染;病原菌主要分布在痰液和尿液中,常见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占63.27%;APACHⅡ评分≥20分、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时间≥2周、化疗和放疗、全胃肠外营养、基础疾病等是胃癌化疗后侵入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为45.95%,病死率为32.43%。结论胃癌化疗后侵入性真菌感染临床表现较明显,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诊断,病原菌较为集中,采用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侵入性真菌感染 临床诊治
原文传递
卡泊芬净治疗糖尿病患者真菌感染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定国 周金桃 +1 位作者 张春霞 周志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5533-5534,5574,共3页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患者侵入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以指导临床对糖尿病患者侵入性真菌感染的控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6月内分泌科接受过卡泊芬净治疗的糖尿病IF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患者侵入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以指导临床对糖尿病患者侵入性真菌感染的控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6月内分泌科接受过卡泊芬净治疗的糖尿病IF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有30例糖尿病IFI患者接受了卡泊芬净治疗;其中25例确诊为IFI患者,包括13例假丝酵母菌菌血症和8例肺IFI;5例疑似糖尿病IFI患者,病原菌不明;30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真菌25株,其中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属和曲霉菌属,白色假丝酵母菌14株,高达56.0%;分离标本主要来自于血液和支气管灌洗液,卡泊芬净中位疗程为(21.4±12.4)d;30例可评估患者中,痊愈12例占40.0%,显效8例占26.7%,总有效率为66.7%,进步4例;死亡6例,病死率达20.0%;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与卡泊芬净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在治疗糖尿病患者IFI是安全且有效,值得进一步在临床验证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侵入性真菌感染 糖尿病 假丝酵母菌属 曲霉菌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