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苹果轮纹病菌侵染机制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广旭 沈永波 +2 位作者 高艳敏 陈杰 Jie Youl Uhm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20,共5页
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berengrianaf.sppiricola)能在培养基及活体内产生一系列果胶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其中PG和PMG是降解果实胞壁... 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berengrianaf.sppiricola)能在培养基及活体内产生一系列果胶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其中PG和PMG是降解果实胞壁的主要酶类,在整个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从结果可看出PG活性随着侵染的进展而升高,PMG的作用在侵染前期更大一些,2种果胶酶可能是引起被接种苹果果皮上还原糖变化的重要因素。接种与未接种果实果皮的pH值差异随侵染进程而降低,接种40d后,接种处pH值开始低于健康组织的pH值,这一变化可能造成细胞壁软化而有利于PG和PMG活动。接种后10~20d,PG活性及组织中还原糖的增长速度比其他阶段要快。对侵染点的病原组织学研究进一步表明,病菌产生的各种果胶酶不论是在侵染初期还是后期都是重要的致病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轮纹病菌 果胶酶 侵染机制
下载PDF
稻曲病菌侵染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3
2
作者 胡东维 王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604-4611,共8页
稻曲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但其病原菌侵染机制仍有许多不明之处。本文对稻曲病菌侵染机制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策略。现有的研究表明,稻曲病菌可侵染水稻幼苗的胚根、胚芽鞘以... 稻曲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但其病原菌侵染机制仍有许多不明之处。本文对稻曲病菌侵染机制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策略。现有的研究表明,稻曲病菌可侵染水稻幼苗的胚根、胚芽鞘以及孕穗期雄蕊的花丝。病原菌不产生典型的附着胞结构,不能直接穿透寄主细胞,不产生吸器,侵染模式为胞间侵染和扩展。苗期侵染是否可扩展至穗部并致病,尚无确切证据。在孕穗期,稻曲病菌专一性侵染水稻雄蕊的花丝,并由此生长发育成稻曲球;稻曲病菌不能侵染子房和花药,但次生菌丝可偶尔侵染柱头和浆片的外层细胞。稻曲病菌在侵染过程中不会杀死寄主细胞,属活体营养型真菌。稻曲病菌苗期侵染的扩展过程和孕穗期选择性侵染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机制是未来研究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菌 侵染机制 花丝
下载PDF
核盘菌侵入油菜超微结构及侵染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谦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5-249,共5页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核盘菌在油菜叶片上侵染过程,发现该菌首先在叶片上形成复合附着器。每个分枝末端一般生出一个侵染钉。侵染钉侵入叶表面腊质、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时.不仅靠附着器产生的压力,而且供助于酶对寄主表面的软化、消解作... 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核盘菌在油菜叶片上侵染过程,发现该菌首先在叶片上形成复合附着器。每个分枝末端一般生出一个侵染钉。侵染钉侵入叶表面腊质、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时.不仅靠附着器产生的压力,而且供助于酶对寄主表面的软化、消解作用。该菌通过角质层和表皮细胞壁侵入油菜叶片,尚未发现通过气孔侵入的现象。侵入叶片后,该菌的继续生长,导致了油菜组织的溃烂。然后菌丝在腐烂的叶片上集结形成菌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核盘菌 电子显微镜 侵染机制
下载PDF
番茄叶霉病侵染机制及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艳 汪炳良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07X期1-4,共4页
番茄叶霉病是由Cladosporium fulvum(Cook)Ciferrd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番茄面积的扩大,该病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成为了番茄生产上的重要叶部病害,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综述了近年来在番茄叶霉病... 番茄叶霉病是由Cladosporium fulvum(Cook)Ciferrd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番茄面积的扩大,该病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成为了番茄生产上的重要叶部病害,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综述了近年来在番茄叶霉病侵染机制、生理小种的分化和抗病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抗性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叶霉病 侵染机制 生理小种的分化 抗性机理
下载PDF
黄瓜苗期猝倒病侵染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捷 朱有釭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本文明确了黄瓜猝倒病病原菌以瓜果腐霉菌为主。病菌侵染黄瓜幼苗主要是通过产生细胞壁降解酶,其中以PG,PMG,Cx为主,在活体条件下,病菌细胞壁解酶总活性与致病力正相关,但在离体条件下与致病力无关。说明两种情况下,病菌产生细胞壁降解... 本文明确了黄瓜猝倒病病原菌以瓜果腐霉菌为主。病菌侵染黄瓜幼苗主要是通过产生细胞壁降解酶,其中以PG,PMG,Cx为主,在活体条件下,病菌细胞壁解酶总活性与致病力正相关,但在离体条件下与致病力无关。说明两种情况下,病菌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调控机制不同。侵染过程中PG,PMG先起作用,然后是Cx。寄主外渗物不仅为病菌提供营养,还含有一些细胞壁降解酶,但在种类及活性上与病菌的细胞壁降解酶不同。PG是诱导酶,被葡萄糖阻遏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苗期 猝倒病 侵染机制
下载PDF
梨果采后病原菌侵染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利娜 许美秋 +3 位作者 张晓云 杨其亚 王凯利 张红印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28,37,共12页
梨果是我国的主要水果之一,由病原菌侵染引起的采后病害是梨果采后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系统地总结了梨果采后最常发生的病害与侵染机制,并综述了梨果采后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关键词 梨果 采后病害 侵染机制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沙门菌侵染机制及减毒菌株传递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明秋 严维耀 郑兆鑫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2002年第4期19-20,共2页
沙门菌减毒菌株是被深入研究的蛋白疫苗载体,但对沙门菌减毒菌株传递DNA的研究却很少。近几年来,关于沙门菌侵染机制和减毒菌株传递DNA疫苗的研究有新进展,为DNA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对此予以综述。
关键词 沙门菌 侵染机制 减毒菌株 DNA疫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单病毒示踪技术在病毒侵染机制及水生动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秦启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9-909,共11页
病毒虽是一类营细胞内寄生的极为简单的微小生物,却是对人类及其他动物生存威胁最大的病原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病毒感染宿主的过程复杂且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电... 病毒虽是一类营细胞内寄生的极为简单的微小生物,却是对人类及其他动物生存威胁最大的病原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病毒感染宿主的过程复杂且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过程中,采用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观察等手段无法对其进行实时动态分析研究。单病毒示踪(Single-virus tracking,SVT)技术的出现,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实时追踪单个或多个病毒粒子在活细胞中的生命过程,从而全面精细地阐述病毒侵染的时空动态过程及机制。本文综述了单病毒示踪技术方法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动物病毒生命周期研究特别是水生动物病毒研究中的应用进展,针对该技术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病毒、蛋白、核酸和宿主细胞等的标记,发展多维成像和活体成像技术,优化图像处理技术,使动物病毒感染机制研究向着更加精准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以期为有效防控水生动物病毒性疾病暴发与流行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侵染机制 活细胞 单病毒示踪技术
下载PDF
单颗粒示踪技术及其在病毒侵染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振普 王彩平 +4 位作者 张小霞 张俊庆 刘雅静 李鹏娟 冯文霞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8-645,共8页
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且涉及病毒与细胞多种成分的相互作用,病毒侵染机制研究对研制抗病毒药物以及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单颗粒示踪技术是可视化研究生物动态过程的重要工具,能够研究病毒在活细胞中的侵... 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且涉及病毒与细胞多种成分的相互作用,病毒侵染机制研究对研制抗病毒药物以及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单颗粒示踪技术是可视化研究生物动态过程的重要工具,能够研究病毒在活细胞中的侵染行为,现已成为病毒侵染机制研究的有效手段。此文综述了单颗粒示踪技术中病毒标记物、标记方法、活细胞成像及分析进展,以流行性感冒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为例阐述了该技术在病毒侵染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此文旨在为病毒侵染机制研究介绍新的技术手段、推动病毒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单颗粒示踪技术 病毒侵染机制
原文传递
致病酵母菌的种类、特点、侵染机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林 牛秋红 梁子安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31-436,共6页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群,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大部分酵母菌对人类是有益的,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由酵母菌引起的感染病例急剧增加,并且治疗困难。对致病酵母菌的研究也随之成为了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了解...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群,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大部分酵母菌对人类是有益的,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由酵母菌引起的感染病例急剧增加,并且治疗困难。对致病酵母菌的研究也随之成为了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了解病酵母菌的种类、分布、病症、特点、致病机理及酵母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对策。及一些致病酵母菌在生防领域的报道也将增加人们对致病酵母菌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致病性 侵染机制 应用
原文传递
非洲猪瘟病毒的侵染机制及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牟豪 赵光夫 +2 位作者 余远迪 许国洋 杨柳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14-1418,共5页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是一种对于养猪业危害极其严重的病毒,具有高致死性和强传染性的特点,每年该病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数十亿美金的经济损失。2018年8月,中国首次报道了非洲猪瘟疫情。ASFV属于双链DNA病毒,基...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是一种对于养猪业危害极其严重的病毒,具有高致死性和强传染性的特点,每年该病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数十亿美金的经济损失。2018年8月,中国首次报道了非洲猪瘟疫情。ASFV属于双链DNA病毒,基因组为170~193 kb,能够编码150~167个病毒蛋白。ASFV主要利用网格蛋白介导的吞噬和大胞饮的过程感染宿主的单核-巨噬细胞,同时还能促进细胞内囊泡运输过程,为病毒的复制提供条件。目前,对于该病还尚无可用的疫苗,但相关疫苗研究已累积一定前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侵染机制 疫苗研究
原文传递
转录组分析揭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意大利蜜蜂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耿四海 周丁丁 +10 位作者 范小雪 蒋海宾 祝智威 王杰 范元婵 王心蕊 熊翠玲 郑燕珍 付中民 陈大福 郭睿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4-308,共1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分析以及毒力因子和其他侵染相关因子分析,在转录组水平揭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侵染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分析以及毒力因子和其他侵染相关因子分析,在转录组水平揭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侵染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前期已获得高质量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纯化孢子(NcCK)及侵染意大利蜜蜂工蜂7和10 d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分别为NcT1和NcT2)转录组数据,根据P≤0.05且|log 2(Fold change)|≥1的标准,通过比较分析筛选出NcCK vs NcT1,NcCK vs NcT2和NcT1 vs NcT2比较组的DEG。通过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上述DEG进行Venn分析、GO分类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根据Nr和KEGG数据库注释信息和相关文献进行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毒力因子和侵染相关因子的统计和分析。通过RT-qPCR验证转录组数据及DEG表达趋势。【结果】从NcCK vs NcT1,NcCK vs NcT2和NcT1 vs NcT2比较组分别鉴定出1397,1497和52个DEG。Venn分析结果显示各比较组共有的上调和下调基因分别为10和1个。GO分类结果显示,NcCK vs NcT1和NcCK vs NcT2中DEG富集数最多的功能条目为代谢进程、细胞进程、单组织进程、细胞、细胞组件、细胞器、催化活性和结合,而NcT1 vs NcT2中DEG富集数最多的是代谢进程、细胞进程、单组织进程、催化活性和结合。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NcCK vs NcT1和NcCK vs NcT2中DEG分别富集到80和79条通路;富集在糖酵解/糖异生和MAPK信号通路的上调基因数量多于下调基因。毒力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孢壁蛋白9基因和孢壁蛋白12基因在NcCK vs NcT1和NcCK vs NcT2中均下调表达,孢壁蛋白8基因仅在NcCK vs NcT1中表达量下调;此外孢壁蛋白前体基因、孢壁和锚定盘复合蛋白基因、几丁质合酶基因、极管蛋白基因、蓖麻毒素B凝集素基因的表达水平在NcCK vs NcT1和NcCK vs NcT2中表现为上调。侵染相关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糖酵解途径的3个关键酶基因在NcCK vs NcT1和NcCK vs NcT2中上调表达;3个涉及ATP/ADP移位酶的基因在NcCK vs NcT1和NcCK vs NcT2中上调表达,但有1个表达量下调;2个涉及ABC转运蛋白的基因在NcCK vs NcT1和NcCK vs NcT2中上调表达,另有4个下调表达。RT-qPCR结果证实了本研究中转录组数据及DEG表达趋势的真实可靠性。【结论】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解析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意大利蜜蜂工蜂过程的转录组动态,揭示了孢壁蛋白、孢壁和锚定盘复合蛋白、几丁质酶、极管蛋白和蓖麻毒素B凝集素等毒力因子编码基因,以及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ATP/ADP移位酶和ABC转运蛋白等侵染相关因子编码基因在病原增殖中扮演重要角色,为阐明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侵染机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侵染机制 毒力因子 相关因子
下载PDF
微小RNA介导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意大利蜜蜂工蜂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耿四海 石彩云 +12 位作者 范小雪 王杰 祝智威 蒋海宾 范元婵 陈华枝 杜宇 王心蕊 熊翠玲 郑燕珍 付中民 陈大福 郭睿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187-3204,共18页
【目的】通过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纯化孢子与侵染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工蜂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差异表达miRNA(DEmiRNA)及其靶mRNA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分析和探讨病原毒力因子和侵染因子相关... 【目的】通过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纯化孢子与侵染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工蜂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差异表达miRNA(DEmiRNA)及其靶mRNA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分析和探讨病原毒力因子和侵染因子相关的DEmiRNA及调控网络,在miRNA组学层面揭示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对意蜂的侵染机制。【方法】利用small RNA-seq(sRNA-seq)技术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感染7 d和10 d的意蜂工蜂中肠和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纯化孢子(NcCK)进行深度测序,通过连续比对rRNA数据库、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基因组和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基因组筛滤出处于侵染过程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cT1和NcT2)数据和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孢子的测序数据。根据P≤0.05,|log2 fold change|≥1的标准,通过比较分析筛选出各比较组中的差异表达mi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DEmiRNA)。通过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DEmiRNA进行表达谱分析,靶mRNA预测及功能和代谢通路注释,以及调控网络的构建与分析。通过Stem-loop RT-qPCR验证DEmiRNA的差异表达趋势及测序数据的可靠性。【结果】NcCK vs NcT1、NcCK vs NcT2和NcT1 vs NcT2比较组分别包含164、122和60个DEmiRNA。Venn分析结果显示,3个比较组共有的上调和下调miRNA分别为5和6个。上述DEmiRNA分别预测出1885、1733和1524个靶mRNA。这些靶mRNA分别注释到27、25和26个功能条目,其中注释数量最多的是新陈代谢进程、催化活性、细胞进程、结合和细胞。上述靶mRNA可分别注释到84、84和84条代谢通路,其中注释数量最多的是代谢途径、核糖体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此外,对于NcCK vs NcT1、NcCK vs NcT2和NcT1 vs NcT2中的DEmiRNA,分别有35、26和12个靶向结合MAPK信号通路相关靶mRNA,分别有49、40和17个DEmiRNA靶向结合糖酵解/糖异生通路相关靶mRNA。进一步分析发现,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的DEmiRNA参与调控蓖麻毒素B凝集素、细胞凋亡抑制因子、极管蛋白和孢壁蛋白等病原毒力因子的基因表达,以及己糖激酶、ATP/ADP移位酶、ABC转运蛋白和转录因子ste12等侵染因子的基因表达。【结论】通过对东方蜜蜂微孢子虫纯化孢子与侵染意蜂工蜂的东方蜜蜂微孢子虫进行深入细致的miRNA组学分析和探讨,解析了病原侵染过程的miRNA差异表达谱,揭示了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可能通过调节相应miRNA的表达水平对蓖麻毒素B凝集素、细胞凋亡抑制因子、极管蛋白和孢壁蛋白等毒力因子及己糖激酶、ATP/ADP移位酶、ABC转运蛋白和转录因子ste12等侵染因子基因表达进行调控,从而适应宿主细胞内的环境并促进自身的增殖与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 意大利蜜蜂 微小RNA 侵染机制 调控网络
下载PDF
黄曲霉对花生和玉米的侵染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荆丹 岳晓凤 +3 位作者 白艺珍 丁小霞 张奇 李培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2-450,共9页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并且在侵染后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不仅发生在作物生长环节,而且在收获、干燥、储运等过程也会发生...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并且在侵染后产生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毒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污染不仅发生在作物生长环节,而且在收获、干燥、储运等过程也会发生,严重威胁农产品消费安全和人畜生命健康。因此,解析黄曲霉对粮油作物的侵染过程及侵染机制对黄曲霉抗性品种选育、黄曲霉毒素污染预警与源头防控策略研发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黄曲霉侵染循环、定殖位点、侵染过程、影响因素、侵染机制等方面对花生、玉米中黄曲霉侵染过程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农产品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花生 玉米 过程 侵染机制
下载PDF
粉虱拟青霉对黑刺粉虱的侵染过程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新颖 陈雪芬 金建忠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48-150,共3页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 ,观察了粉虱拟青霉对黑刺粉虱的侵染过程。用粉虱拟青霉分生孢子接种于黑刺粉虱幼虫后 ,12h孢子萌芽 ,36h菌丝穿透寄主表皮进入体腔 ,在虫体内进行生长繁殖 ,逐渐充满虫体内部 ,5d后 ,菌丝穿透寄主表皮长出...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 ,观察了粉虱拟青霉对黑刺粉虱的侵染过程。用粉虱拟青霉分生孢子接种于黑刺粉虱幼虫后 ,12h孢子萌芽 ,36h菌丝穿透寄主表皮进入体腔 ,在虫体内进行生长繁殖 ,逐渐充满虫体内部 ,5d后 ,菌丝穿透寄主表皮长出体外 ,并继续生长 ,逐渐将整个虫体包裹 ,形成一个半球形的子痤 ,颜色也由白色变为栗褐色或棕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虱拟青霉 黑刺粉虱 侵染机制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水稻稻曲病菌侵染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贤锋 王健 +1 位作者 李明 李荣玉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共7页
稻曲病为我国水稻生产上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与产量的重要病害,研究稻曲病菌侵染行为可为稻曲病抗性品种选育、防控药剂特异性靶标选择以及防控策略制定等提供理论参考。从稻曲病接种体系、初侵染源、侵染关键期、侵染位点、侵染过程、侵... 稻曲病为我国水稻生产上严重影响稻米品质与产量的重要病害,研究稻曲病菌侵染行为可为稻曲病抗性品种选育、防控药剂特异性靶标选择以及防控策略制定等提供理论参考。从稻曲病接种体系、初侵染源、侵染关键期、侵染位点、侵染过程、侵染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当前研究表明,稻曲病菌通过菌核或厚垣孢子越冬后形成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源,在水稻幼穗形成后通过人工注射将稻曲病菌分生孢子液注入水稻穗苞,病菌通过颖壳间隙进入颖内后,首先攻击水稻花丝,阻止水稻花粉成熟,阻断子房受精,劫持水稻营养库进而形成稻曲球。稻曲病菌与水稻花丝的分子识别机制、稻曲病菌如何激发水稻相关灌浆基因的表达进而获取营养物质形成稻曲球可能是将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菌 行为 接种体系 侵染机制 关键期 位点 过程
下载PDF
稻曲病侵染规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佐乾 杨小林 +3 位作者 吕亮 袁斌 常向前 张舒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5-8,12,共5页
水稻稻曲病(Rice false smut,RFS)发生情况日趋严重,已经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稻曲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对其病菌侵染方式和侵染机理的了解还有局限性。通过激光共聚焦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已经基本明确了稻曲病菌在颖... 水稻稻曲病(Rice false smut,RFS)发生情况日趋严重,已经上升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稻曲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对其病菌侵染方式和侵染机理的了解还有局限性。通过激光共聚焦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已经基本明确了稻曲病菌在颖花内的侵染过程,然而稻曲病是否具有系统侵染、种子带菌以及幼苗根部侵染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程度仍有待明确。对稻曲病菌研究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同时也对稻曲病主要的防控手段和病原监测方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Rice false smut RFS) 方式 侵染机制 活体寄生
下载PDF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侵染中华蜜蜂过程中的高表达基因表达谱及其潜在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熊翠玲 陈华枝 +8 位作者 耿四海 周倪红 周丁丁 祝智威 陈大福 郑燕珍 徐国钧 张曦 郭睿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6-604,共9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在侵染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过程中的高表达基因(highly expressed gene, HEG)表达谱及潜在作用.利用RNA-seq技术对N.ceranae感染... 本研究旨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东方蜜蜂微孢子虫(Nosema ceranae)在侵染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过程中的高表达基因(highly expressed gene, HEG)表达谱及潜在作用.利用RNA-seq技术对N.ceranae感染后7d和10d的中蜂工蜂中肠进行测序,通过连续比对东方蜜蜂(Apis cerana)和N.ceranae的基因组,滤除中蜂的数据,得到侵染中蜂工蜂的N.ceranae(Nc1和Nc2)的有效读段数分别为180 237 114和36 054 033条.根据FPKM值大于15的标准,从Nc1和Nc2中分别筛选出1 482和901个HEG.Venn分析结果显示二者的共有HEG数为890个,特有HEG数分别为592和11个.GO分类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共有HEG分布于24个功能条目和富集于72条代谢通路.进一步分析发现分别有2个HEG富集在与真菌的应激反应和毒力密切相关的MAPK信号通路.此外,N.ceranae的孢壁蛋白等毒力因子编码基因和ATP/ADP转移酶基因等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编码基因在侵染过程维持高量表达.通过RT-PCR验证了随机挑选的8个HEG的表达.研究结果提供了N.ceranae在侵染中蜂工蜂过程中的HEG表达谱及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中肠 东方蜜蜂微孢子虫 侵染机制 高表达基因
下载PDF
苹果与胶孢炭疽菌互作研究进展
19
作者 冀志蕊 王美玉 +4 位作者 张树武 杜宜南 丛佳林 徐秉良 周宗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9-1212,共14页
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能够引发苹果苦腐病和苹果炭疽叶枯病,危害叶片和果实,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给苹果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苹果与病原物互作分子机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苹果上炭疽病的病原菌组成... 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能够引发苹果苦腐病和苹果炭疽叶枯病,危害叶片和果实,影响果品产量和品质,给苹果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苹果与病原物互作分子机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苹果上炭疽病的病原菌组成和分类、侵染循环及其引发的果树病害种类,病原菌的致病结构和降解酶类、致病相关基因的挖掘与分析、效应蛋白的筛选与功能分析等致病相关分子机制,苹果被侵染后生理生化变化、激素信号、抗病基因挖掘、miRNA参与的免疫调控机制等抗病相关的研究内容,以期为解析病原菌致病机制及与寄主互作机制,进而为挖掘潜力候选基因,以及病害综合防控和抗病分子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胶孢炭疽菌 侵染机制 抗病机制
下载PDF
水稻与水稻内寄生线虫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磊 孙晓棠 崔汝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7,共7页
水稻内寄生线虫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我国作为水稻重要种植区,长期受该类线虫病危害,产量损失无法统计,且国内相关研究存在较大真空。水稻潜根线虫、水稻根结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为我国水稻种植区重要的线虫病害,近年来对它们与水稻互... 水稻内寄生线虫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我国作为水稻重要种植区,长期受该类线虫病危害,产量损失无法统计,且国内相关研究存在较大真空。水稻潜根线虫、水稻根结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为我国水稻种植区重要的线虫病害,近年来对它们与水稻互作机制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水稻内寄生线虫通过机械损伤和分泌多种效应蛋白改变寄主细胞结构与功能侵染水稻。水稻则主动调节其代谢水平、营养配置、细胞壁修饰酶编码基因以及防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来抵抗水稻内寄生线虫的侵染。水杨酸(SA)途径、茉莉酸甲酯(JA)途径为水稻抵抗该类线虫侵染的主要激素途径。乙烯(ET)在水稻抵抗RKNs中依赖完整的JA途径,而在抵抗RRNs时,则不依赖JA途径。外源性脱落酸(ABA)通过与SA/JA/ET途径拮抗使水稻对RRNs的亲和性增强。本文介绍了我国水稻种植区内3种主要的内寄生线虫病,并对其致病机制、水稻抗该类线虫病机理及植物激素在其互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概述,对研究水稻内寄生线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为深入研究开发水稻抗线虫资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线虫 水稻 侵染机制 代谢水平 防卫基因 互作机制 植物激素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