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1
《云南农业》 2003年第8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行为 法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刑法》 《国家赔偿法》 《关于严惩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犯罪分子的决定》
下载PDF
完善公民人身自由权保障机制的构想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力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公民人身自由权 保障机制 行政强制 行政处罚行为 隐私权 限制人身自由 行政处罚法 迁徙自由权 行政程序 住宅不受侵犯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发现研究
3
作者 杨智 蒋平 曹金璇 《警察技术》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涉网犯罪占比已经超过37%,而其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更是高发多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不仅扰乱公民私人生活的安宁,由其滋生的下游犯罪如电信诈骗、网络盗窃、敲诈勒索等还严重危害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甚...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涉网犯罪占比已经超过37%,而其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更是高发多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不仅扰乱公民私人生活的安宁,由其滋生的下游犯罪如电信诈骗、网络盗窃、敲诈勒索等还严重危害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甚至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各地公安机关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发现方式上较为单一,而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森林模型对于计算资源要求不高,较为简单实用。研究先通过Word2vec模型进行样本数据的文本特征向量构建,进而分别搭建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模型开展训练,最后对训练结果进行实验和分析。实验证明,使用随机森林模型能够较为出色的实现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发现,提升公安机关挖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线索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行为发现
下载PDF
人身自由权之性质辨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单晓华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93-94,共2页
人身自由权具有自由权的一般本质特征 ,应属民事权利中的具体人格权。它是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人身权利 ,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和享受其他合法权益的基础。侵害人身自由权的行为当属侵权行为 。
关键词 人身自由权 民事权利 具体人格权 属性 公民 侵权行为 民事责任 民法 法律特征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行为类型”的教义分析——以“泛云端化”的信息现象为研究视角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伟 熊波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2期62-68,共7页
在网络社会场域下,"泛云端化"信息现象已然成为个人信息存储、流转与使用的一种岿然态势。云端个人信息的侵犯行为要素解读,应当依托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类型的明定,进而循序渐进地进行类型化分析。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在网络社会场域下,"泛云端化"信息现象已然成为个人信息存储、流转与使用的一种岿然态势。云端个人信息的侵犯行为要素解读,应当依托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法益类型的明定,进而循序渐进地进行类型化分析。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类型界定为"个人信息自决权",是在具体考量云端化信息现象的侵犯行为手段的特质性而得出的结论。基于此,本文运用网络刑事立法的类型化思维,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类型划分为"交易型"、"刺探型"、"泄露型"三类,便于指导侵犯行为的教义学诠释,继而促使罪名的司法认定并实现文本规范形式与实质的良性互动与权威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泛云端化 行为类型 法教义学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行为构造 被引量:2
6
作者 童德华 彭勉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不断普遍化、复杂化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给立法、司法带来挑战,从客观行为角度对其进行类型化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我国刑法和司法解释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可分为"非法提供型"和"非法获取型"... 不断普遍化、复杂化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给立法、司法带来挑战,从客观行为角度对其进行类型化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我国刑法和司法解释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可分为"非法提供型"和"非法获取型"两大类。"非法提供型"行为以"出售"为典型方式,与"出售"行为并列的还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特定、不特定的多数人提供、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未经信息权利人同意而向他人提供合法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等"非法提供"行为。"非法获取型"行为以"窃取"为典型方式,法律规定的"以其他方式非法获取"属于兜底型概括性规定,用于规制与窃取公民个人信息社会危害性相当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行为构造 类型化研究 非法提供 非法获取
下载PDF
抢劫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刑法规制的困境与疏解——以樊某等抢劫微信账号密码案为切入 被引量:2
7
作者 黄陈辰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抢劫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是指以暴力、胁迫或其他具有相当性的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由于不符合等质性要求、罪名的单一法益保护与行为的双重法益侵害间存在冲突、“情节严重”标准不匹配等原因,无法将“抢劫”解释入《刑法》第... 抢劫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是指以暴力、胁迫或其他具有相当性的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由于不符合等质性要求、罪名的单一法益保护与行为的双重法益侵害间存在冲突、“情节严重”标准不匹配等原因,无法将“抢劫”解释入《刑法》第253条之一第3款的“其他方法”,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不适用。另外,个人信息不具备管理、移转可能性与价值性,不符合刑法上“财物”的认定标准,即使账号密码类个人信息与数据企业收集整理的结构化数据亦是如此,因此抢劫罪不适用。在当前立法尚未修改的情况下,将抢劫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拆解,分类探求刑法应对方法是相对合理的选择。但在未来必要时刻,当出现大量此类行为而现行刑法无法满足规制需要时,应考虑增设抢劫公民个人信息罪,以实现对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周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劫公民个人信息行为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其他方法 抢劫罪 财物 类型化思维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实证研究
8
作者 高林 张若雯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热点与难题。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持续关注个人信息刑事保护的法律适用与政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2018年以来涉及侵犯公民个...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热点与难题。我国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持续关注个人信息刑事保护的法律适用与政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2018年以来涉及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司法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梳理出具有代表性的争议焦点,从信息类型、行为方式、情节严重、部门法协调等角度进行探索,寻求大数据时代下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完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行为方式 情节严重
下载PDF
侵犯个人信息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以《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为切入点展开
9
作者 韩子昌 刘洋 《学理论》 2023年第4期60-64,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适用“前置法律空白”、个人信息概念界定、保护法益等问题。但《刑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协调与匹配问题。随着信息社会的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适用“前置法律空白”、个人信息概念界定、保护法益等问题。但《刑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协调与匹配问题。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现行刑法面对侵害个人信息行为的一些新类型、样态与手段疲于应对。因此,应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与社会情势的双重场域下,提升对侵害个人信息行为的刑法规制策略:在立法层面应坚持扩张态度,扩大对侵害个人信息行为的规制范围;在司法层面应坚持限缩态度,严格把握“情节严重”的刑事违法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个人信息 刑事立法 行为类型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行为规制模式的应然转向——以“AI换脸”类淫秽视频为切入 被引量:22
10
作者 黄陈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13,共9页
《刑法》第253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采取的是基于源头治理逻辑的行为规制模式,其仅将非法获取与非法提供他人信息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种模式设计虽基于一定的理性考量,但其从产生之初即内嵌着忽略非法利用行为原动力地位、过... 《刑法》第253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采取的是基于源头治理逻辑的行为规制模式,其仅将非法获取与非法提供他人信息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种模式设计虽基于一定的理性考量,但其从产生之初即内嵌着忽略非法利用行为原动力地位、过度依赖前端行为与末端行为之间供给关系的固有局限,无法适应利用他人照片制作“AI换脸”类淫秽视频等大数据时代异化而来的新问题,故应进行模式转换,在保留非法获取与非法提供行为的基础上,将非法利用行为纳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制范围,合并规定于《刑法》第253条之一第1款,并适用该款法定刑,完成从源头治理到全程打击的模式转型,实现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周全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行为规制模式 非法利用行为 AI换脸
下载PDF
人身自由的呼唤——对非法拘禁原因透视
11
作者 董正平 元年 《社会心理科学》 1995年第2期24-27,共4页
当前有非法拘禁人质事件屡屡发生,本文作者调查研究了5个不同类的案例,虽然各案都有发案起因或理由,但非法拘禁人质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尚不完全被人们重视,文章呼吁人们增强法律观念,保护人身自由权不受侵犯。
关键词 非法拘禁 人身自由权 检察机关 人身权利 公安机关 侵犯 人质 刑事责任 限制人身自由 公民人身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的若干思考
12
作者 林新建 冯智龙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8-40,共3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升级,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将更进一步深度融合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这些成果在促进国民经济提效升级的同时,也引发社会安全一些不可避免的隐患。其中,公民个人信息的泄漏、非法使用对危害社会安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升级,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将更进一步深度融合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这些成果在促进国民经济提效升级的同时,也引发社会安全一些不可避免的隐患。其中,公民个人信息的泄漏、非法使用对危害社会安全、破坏诚信建设尤为突出,直接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要解决这些隐患,必须从预防、管理、打击等方面多管齐下、齐头并进、齐抓共管,才能确保取得长效、满意的社会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犯罪行为 思考
下载PDF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国家赔偿标准提高
13
作者 陈永辉 《长安》 2009年第5期64-64,共1页
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2008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额,今年国家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决定时,对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每日的赔偿金为111.99元,比上年增加12.68元。
关键词 公民人身自由权 赔偿标准 侵犯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赔偿义务机关 国家统计局 赔偿金
原文传递
最高法:涉及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赔偿金标准为每日373.10元
14
《中国环境监察》 2021年第5期10-10,共1页
最高人民法院于5月20日下发通知,公布了自2021年5月20日起作出的国家赔偿决定涉及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赔偿金标准为每日373.10元。国家统计局5月19日公布,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额为97379元,日平均工资为373.1... 最高人民法院于5月20日下发通知,公布了自2021年5月20日起作出的国家赔偿决定涉及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赔偿金标准为每日373.10元。国家统计局5月19日公布,202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额为97379元,日平均工资为373.10元。国家赔偿法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赔偿法 国家统计局 赔偿金 公民人身自由权 最高人民法院 平均工资 侵犯
原文传递
对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探讨
15
作者 吴杰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5-11,共7页
我国刑法是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卫四化,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锐利武器。保护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免受非法侵犯,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公民人身 我国刑法 侵犯人身权利罪 惩罚犯罪 人身自由 国家工作人员 刑法规定 犯罪主体 犯罪行为 宪法规定
下载PDF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昊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33-40,56,共9页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是指以公民的个人信息为对象进行犯罪从而达到获取利益之目的的行为。大数据时代使得个人信息渐趋透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也随之呈现出日益蔓延的态势,对公众权益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具有...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是指以公民的个人信息为对象进行犯罪从而达到获取利益之目的的行为。大数据时代使得个人信息渐趋透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也随之呈现出日益蔓延的态势,对公众权益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具有多变性与隐蔽性、低投入性与高收益性、广泛危害性与规模性、主体身份特定性等特征,主要包括非法获取、非法提供、非法出售、非法利用个人信息等行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日益猖獗,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却分散而滞后,甚至存在着源头治理模式失效、刑罚设置有缺陷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快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将非法利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纳入到刑法的规制范围中,并立足实践促进刑罚的合理化,争取能形成完整有效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非法利用行为 源头治理模式
下载PDF
浅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17
作者 郭嘉豪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48-51,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相关犯罪行为统一规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而该罪作为一种新兴罪名,其犯罪构成要件中的诸多要素在学界尚存争议。厘清该罪中"信息"的具体范围、行为模式的类型以及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相关犯罪行为统一规定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而该罪作为一种新兴罪名,其犯罪构成要件中的诸多要素在学界尚存争议。厘清该罪中"信息"的具体范围、行为模式的类型以及犯罪情节轻重的影响因素,对该罪的司法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公民个人信息 行为模式 情节严重
下载PDF
构成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应符合哪些条件
18
作者 田娟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5年第11期32-33,共2页
肖像权是指公民通过造型艺术或者其他方式在客观上再现自已的形象(照片、画像、录像、雕塑像及其他有载体的视感影像)所享有的专有权以及依法所具有的不可侵犯的人格权利。肖像权的主体是公民本人,法人等社会组织不具有肖像权。肖像... 肖像权是指公民通过造型艺术或者其他方式在客观上再现自已的形象(照片、画像、录像、雕塑像及其他有载体的视感影像)所享有的专有权以及依法所具有的不可侵犯的人格权利。肖像权的主体是公民本人,法人等社会组织不具有肖像权。肖像权的客体是特定公民的肖像,包括群像中的特定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像权 侵犯 行为 造型艺术 人格权利 社会组织 公民 专有权 特定
下载PDF
浅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19
作者 洪纤柳 何菲 《上海商业》 2021年第5期188-190,共3页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迭代更新,个人信息数据在源源不断地产生和积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也只增不减。目前大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其多发原因为犯罪成本低且收益高、掌握信息者缺乏约束、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等,加上网络调查...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迭代更新,个人信息数据在源源不断地产生和积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也只增不减。目前大量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其多发原因为犯罪成本低且收益高、掌握信息者缺乏约束、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薄弱等,加上网络调查中证据难以收集和固定,使得信息侵害者逃脱法律制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成本 侵害者 犯罪行为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数据 信息网络技术 法律制裁
下载PDF
治安违法行为犯罪化的理论解析与立法前瞻——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为视角 被引量:5
20
作者 敦宁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73,共5页
2014年10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同年11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草案全文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的条文共计47条,其中涉及减... 2014年10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同年11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草案全文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的条文共计47条,其中涉及减少现行刑法中的死刑罪名﹑加大对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犯罪的惩治力度、完善惩处网络犯罪的法律规定、加强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加大对腐败犯罪的惩处力度、惩治失信背信行为以及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秩序等众多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近年来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深化对草案内容的了解并对其进一步的完善有所裨益,本刊特刊发三篇文章,对草案中涉及的治安违法行为的犯罪化、死刑废止、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犯罪规定的完善等重要问题予以集中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安违法行为 刑法修正案 犯罪化 草案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