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1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对胰腺癌侵犯血管的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朱捷 刘荣波 周翔平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5期436-439,共4页
关键词 螺旋CT 胰腺癌 血管侵犯 诊断
下载PDF
ROC曲线分析高场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侵犯血管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丁勇生 李敏 +1 位作者 陆蓉 夏淦林 《交通医学》 2010年第6期705-706,708,共3页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术前判断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胰腺癌33例,根据胰腺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析高场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侵犯血管的评估价值。结果:经手术证实有动脉侵犯4例(12.1%),静脉侵犯8例(24.2%...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术前判断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胰腺癌33例,根据胰腺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析高场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侵犯血管的评估价值。结果:经手术证实有动脉侵犯4例(12.1%),静脉侵犯8例(24.2%)。多层螺旋CT对血管侵犯判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高场MR。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胰腺癌血管侵犯的评估优于高场磁共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高场磁共振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血管侵犯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杨振兴 张宇琦 +5 位作者 刘挨师 吴慧 赵磊 高伟 施琳 郝粉娥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间拟手术治疗的150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女性64例(42.7%)、男性86例(57.3%),平均年龄为(62.3±...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对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间拟手术治疗的150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女性64例(42.7%)、男性86例(57.3%),平均年龄为(62.3±11.8)岁。两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独立分析术前影像资料(包括ctEMVI情况及有无局部淋巴结浸润和远处转移),判断是否存在术前EMVI。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VNC诊断EMV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150例直肠癌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56例(37.3%)为EMVI阳性,94例(62.7%)为EMVI阴性。医师1对EMVI评价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80.36%、89.36%、81.82%、88.42%,AUC为0.831(95%CI 0.756~0.905);医师2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67%、80.36%、93.62%、88.24%、88.89%,AUC为0.870(95%CI 0.802~0.938),医师1与医师2的评估结果一致性较高(k=0.943)。结论: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对直肠癌EMVI术前评估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双能量虚拟平扫 直肠癌 壁外血管侵犯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淋巴血管侵犯状态的价值
4
作者 李扬 王向明 +8 位作者 谷霄龙 杨丽 王琦 时高峰 随义 徐校胜 岳萌 王明博 任嘉梁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6,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ESCC)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根治性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24例食管鳞癌患者,其中包括66例LVI阳性和158例LVI阴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ESCC)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根治性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24例食管鳞癌患者,其中包括66例LVI阳性和158例LVI阴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将入组的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3D Slicer软件逐层勾画全肿瘤感兴趣区(ROI),采用Python软件的Pyradiomics包提取肿瘤组织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食管鳞癌的LVI状态并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评价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使用校准曲线评价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拟合程度。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影像组学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从全肿瘤ROI中提取了1130个组学特征,经过筛选最终保留了7个影像组学特征,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影像组学模型预测LVI的AUC值为0.930,敏感度为0.851,特异度为0.919,准确度为0.899,阳性预测值为0.816,阴性预测值为0.936;在测试集中,AUC值为0.897,敏感度为0.789,特异度为0.787,准确度为0.788,阳性预测值为0.600,阴性预测值为0.902。校准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一致性良好。DCA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增强CT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在术前有效预测食管鳞癌的LVI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影像组学 淋巴血管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CT
下载PDF
TTF1免疫组化与弹力纤维双染技术在肺腺癌胸膜及血管侵犯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吴倩 程平 +3 位作者 张子悦 邢学伟 何银环 张东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6-68,共3页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组织学类型以腺癌为主[1-2]。弹力纤维染色常用于评估肺癌的胸膜及血管侵犯,便于进行TNM分期和判断预后,近些年其在肺癌中的研究逐渐增多[3-4]。但单纯弹力纤维染色肿瘤细胞显示不清,工作中需反复切换HE或免...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组织学类型以腺癌为主[1-2]。弹力纤维染色常用于评估肺癌的胸膜及血管侵犯,便于进行TNM分期和判断预后,近些年其在肺癌中的研究逐渐增多[3-4]。但单纯弹力纤维染色肿瘤细胞显示不清,工作中需反复切换HE或免疫组化切片进行对比,不利于观察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弹力纤维染色 TTF1 胸膜侵犯 血管侵犯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预测小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6
作者 张志 瞿刚 +1 位作者 刘朝敏 李进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预测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小肝癌患者(术前1周内均接受MRI增强扫描)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预测小肝癌患者微血管侵犯(MV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小肝癌患者(术前1周内均接受MRI增强扫描)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MVI阳性组(n=25)和MVI阴性组(n=65),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增强扫描特征及DWI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MVI的影响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建立评分模型,绘制评分模型预测小肝癌患者MV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90例小肝癌患者中MVI阳性率为27.78%(25/90)。MVI阳性组低分化、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不光滑、肝胆期瘤周低信号的占比高于MVI阴性组,而D值、ADC值低于MVI阴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期瘤周强化、肿瘤边缘、瘤周低信号、D值、ADC值是小肝癌MVI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回归分析建立的评分模型预测小肝癌患者MV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最佳截断值为5分,其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920、0.877。结论MRI增强扫描联合DWI可有效预测小肝癌患者的MV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小肝癌 血管侵犯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在评估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中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大铭 张玉婷 马小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91-93,106,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评估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51例行双期对比增强能谱CT的肝细胞癌患者。从能谱CT图测得肿瘤CT值和碘浓度(IC)。计算能谱曲线的斜率(Slope)、标准化碘浓度(NIC)以及动静脉期之间的碘浓度差比率(RICAP-... 目的探讨能谱CT定量评估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51例行双期对比增强能谱CT的肝细胞癌患者。从能谱CT图测得肿瘤CT值和碘浓度(IC)。计算能谱曲线的斜率(Slope)、标准化碘浓度(NIC)以及动静脉期之间的碘浓度差比率(RICAP-VP)。根据手术病理结果,肿瘤被确定为有或无微血管侵犯。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两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变量的诊断性能。结果有和无微血管侵犯组在动脉期的IC、NIC、Slope和RICAP-VP有显著差异(P<0.05)。使用3.245作为动脉期的Slope的阈值,可以在ROC分析中获得0.806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来区分有和没有微血管侵犯的肿瘤。CT值在70keV时AUC为0.577,在40keV时提高到0.757。结论能谱CT提供了比常规CT更多定量参数,以促进区分有和没有微血管侵犯的肝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成像 对比增强CT 肝细胞癌 血管侵犯
下载PDF
胃癌壁外血管侵犯MDCT表现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政锜 段书峰 龚海鹏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壁外血管侵犯MDCT表现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5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CT扫描后2周内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与D2淋巴结清扫术;门脉期MDCT图像上采用5分量表对胃癌EMVI... 目的:探讨胃癌壁外血管侵犯MDCT表现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5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CT扫描后2周内行根治性胃癌切除术与D2淋巴结清扫术;门脉期MDCT图像上采用5分量表对胃癌EMVI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病理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估ctEMVI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比较ctEMVI和淋巴结短径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淋巴结转移组中,脉管侵犯占60.9%(39例),肿瘤大小(> 5 cm)占64.1%(41例),ctEMVI阳性占79.7%(51例),CT转移性淋巴结阳性占56.2%(36例);非淋巴结转移组中,脉管侵犯,肿瘤大小(> 5 cm),ctEMVI阳性及CT转移性淋巴结阳性分别占21.9%(9例),24.4%(10例),21.9%(9例)和19.5%(8例),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EMVI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ctEMV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854。ctEMV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准确性优于淋巴结短径。结论:ctEMVI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ctEMVI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壁外血管侵犯 胃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IVIM-DWI及多层螺旋CT与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何崇保 庞勇 唐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多层螺旋CT(MSCT)与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HCC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VIM-DWI检查... 目的探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多层螺旋CT(MSCT)与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HCC患者100例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VIM-DWI检查与MSCT检查。10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为MVI阳性38例,MVI阴性62例。比较两组IVIM-DWI、MSCT定性、定量参数分析的差异,并通过ROC曲线分析IVIM-DWI定量参数、MSCT定量参数及联合数据对HCC存在MVI的诊断价值。结果MVI阳性组边缘毛糙、瘤周低信号、瘤周强化、存在晕征高于MVI阴性组(P<0.05),肿瘤包膜低于MVI阴性组(P<0.05)。两组D、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VI阳性组ADC、D低于MVI阴性组(P<0.05)。MVI阳性组动脉期CT值低于MVI阴性组(P<0.05),延迟期CT值、门静脉期CT值、肿瘤大小高于MVI阴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D、D、f、延迟期CT值、门静脉期CT值、动脉期CT值、肿瘤大小诊断HCC存在MVI的AUC分别为0.775、0.856、0.609、0.565、0.708、0.728、0.643、0.705。MSCT参数、IVIM-DWI参数、联合数据诊断HCC存在MVI的AUC分别为0.809、0.832、0.920,均具有较好准确性。结论IVIM-DWI、MSCT定性、定量参数均与HCC患者MVI相关,而IVIMDWI、MSCT诊断MVI均具有一定价值,且联合诊断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 多层螺旋CT 血管侵犯 相关性
下载PDF
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研究
10
作者 郑华珍 雷秋成 +2 位作者 陈展泽 陈焕伟 李启欣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90-793,799,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AFP)预测肝细胞癌(HCC)发生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该院行手术治疗同时病理结果为HCC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MVI分为MVI... 目的探讨术前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AFP)预测肝细胞癌(HCC)发生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该院行手术治疗同时病理结果为HCC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MVI分为MVI阳性组(38例)和MVI阴性组(66例)。收集患者术前的影像学、PIVKA-Ⅱ、AFP、肝功能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发生MVI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IVKA-Ⅱ联合AFP预测HCC发生MVI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3.65 cm、PIVKA-Ⅱ>220 mAU/mL、AFP>305 ng/mL均是HCC发生MVI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IVKA-Ⅱ(OR=3.741,P=0.011)、AFP(OR=3.837,P=0.004)均是HCC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IVKA-Ⅱ和AFP单独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6.3%、54.5%、0.709和55.3%、75.8%、0.652;二者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AUC为78.9%、59.5%、0.719。结论术前PIVKA-Ⅱ>220 mAU/mL、AFP>305 ng/mL均是HCC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HCC发生MVI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血管侵犯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粟 张雷 +2 位作者 李淑文 寇文豪 杨世忠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2,共6页
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近期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诊断MVI的金标准是术后病理学检查。建立术前无创评估MVI的方法,可以指导肝细胞癌患者术前治疗决策和确定手术方式,从而改善患者生存。本... 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术后近期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诊断MVI的金标准是术后病理学检查。建立术前无创评估MVI的方法,可以指导肝细胞癌患者术前治疗决策和确定手术方式,从而改善患者生存。本文针对术前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预测肝细胞癌MVI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对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侵犯 影像学 复发 转移
下载PDF
胃癌壁外血管侵犯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清婉 李振辉 +2 位作者 蒋赵娟 阮进秋 高德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71-375,共5页
我国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EMVI)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准确的评估EMVI有助于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并改善患者生存情况。未来结合深度学习方法,将能使其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本... 我国胃癌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EMVI)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准确的评估EMVI有助于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并改善患者生存情况。未来结合深度学习方法,将能使其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本文针对国内外胃癌壁外血管侵犯病理及影像学诊断、临床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壁外血管侵犯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MRI征象联合炎症指标对肿块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淋巴血管侵犯预测价值
13
作者 韦姗姗 罗显廷 +4 位作者 朱旭娜 黄雷 刘宇 苏丹柯 刘丽东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36-443,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征象联合炎症指标对肿块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2020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9例术前行磁共振增强检查的肿块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根据术后病... 目的:探讨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征象联合炎症指标对肿块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2020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9例术前行磁共振增强检查的肿块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LVI(+)组与LVI(-)组,单因素分析评估两组患者术前MRI征象、炎症指标及病理学特征与LVI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危险因素并建立MRI征象模型和MRI征象联合炎症指标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AUC的差异比较采用Z检验。结果:LVI(+)组和LVI(-)组间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T分期、毛刺征、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瘤周水肿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Ⅲ型TIC、毛刺征及瘤周水肿是LV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765、7.965、4.018,均P<0.05)。MRI征象模型(TIC类型+瘤周水肿+毛刺征)和MRI征象联合炎症指标模型(TIC类型+瘤周水肿+毛刺征+NLR)的AUC分别为0.866、0.879。Z检验显示两个模型之间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48,P=0.804)。结论:MRI征象联合炎症指标模型(TIC类型+瘤周水肿+毛刺征+NLR)有助于预测肿块型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LVI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血管侵犯
下载PDF
胃肠癌淋巴管血管侵犯发生机制及在预后预测中的应用进展
14
作者 马国洪 刘羽 +1 位作者 李勇 王辰阳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5期112-114,F0003,共4页
淋巴管血管侵犯(LVI)包括血管侵犯和淋巴管侵犯。血管侵犯主要与癌细胞侵袭、肿瘤微环境、病理性血管生成等过程有关。在血管侵犯过程中,需要肿瘤微环境内免疫细胞、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各类细胞因子共同参与,依次完成... 淋巴管血管侵犯(LVI)包括血管侵犯和淋巴管侵犯。血管侵犯主要与癌细胞侵袭、肿瘤微环境、病理性血管生成等过程有关。在血管侵犯过程中,需要肿瘤微环境内免疫细胞、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各类细胞因子共同参与,依次完成增殖、侵袭和内渗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可能通过促进病理性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为癌细胞侵袭脉管系统创造机会。癌细胞的淋巴管侵犯是主要通过破坏淋巴内皮屏障、诱导细胞连接不稳定及淋巴管入口形成等步骤实现。癌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影响黏附连接处VE-钙黏蛋白的表达增加淋巴管通透性,使其更易于被癌细胞侵入;癌细胞促使淋巴管内皮层形成孔隙,诱导淋巴管壁形成通道,使整个癌细胞簇可以到达淋巴管腔。LVI在胃肠癌预后预测方面有重要价值。LVI可预测根治性切除术后胃癌预后,LVI阳性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在淋巴结检出数量达标不足(<16个)的pN0胃癌患者中,合并有LVI阳性的患者预后差;LVI阳性同时出现神经受侵或钾电压门控通道亚家族Q成员1低表达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血管侵犯 肿瘤微环境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预后 胃癌 结肠癌 直肠癌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淋巴血管侵犯
15
作者 娄飞飞 陈青青 +4 位作者 黄昊 王芳 何杰 辛恩慧 胡红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并结合临床变量构建列线图。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173例淋巴结阴性且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其中...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术前预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并结合临床变量构建列线图。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173例淋巴结阴性且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其中LVI阳性60例,LVI阴性113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组(n=121)和验证组(n=52)。基于训练组分别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融合模型,并在验证组进行验证。临床资料和常规CT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肿瘤指标、肿瘤部位、肿瘤形态、强化幅度等,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临床显著变量并建立临床模型。用3D-Slicer软件勾画肿瘤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用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降维筛选特征,然后通过随机森林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转化为随机森林评分。联合临床显著变量和随机森林评分构建融合模型并可视化为列线图。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临床实用性。结果影像组学模型优于临床模型,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影像组学模型AUC分别为0.872(0.810~0.935)、0.827(0.707~0.947),临床模型AUC分别为0.767(0.682~0.852)、0.761(0.610~0.913)。列线图的预测效能得到进一步提高,AUC分别为0.898(0.842~0.953)、0.844(0.717~0.971)。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的临床价值。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可用于术前预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LVI状态,列线图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影像组学 淋巴结阴性 淋巴血管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T2WI和DWI的磁共振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的价值研究
16
作者 丁景峰 敖炜群 +5 位作者 朱珍 孙静 徐良根 郑世保 俞晶晶 胡金文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46-56,共11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EMVI)的诊断效...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EMVI)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3年6月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且术前行直肠MRI扫描的患者168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提取T2WI、DWI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the maximum relevance minimum redundancy,mRMR)和十倍交叉验证的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分析降维并选择影像组学特征,计算每例患者的影像组学总评分(Radscore),使用Radscore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研究纳入了3个临床特征[年龄、性别、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6个磁共振影像学特征[ADC值、浸润深度、肿瘤长度、肿瘤部位、T分期、MRI壁外血管侵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efined EMVI,mrEMVI)评分],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临床模型。联合Radscore和临床模型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模型的诊断效能,通过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效能差异,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术前预测结果与术后病理真实状况的拟合度,运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3种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联合模型、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ROC曲线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AUC分别为0.926、0.888、0.756和0.917、0.896、0.782,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最佳。Delong检验显示,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联合模型诊断效能高于影像组学模型(P<0.05);在训练集中,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高于临床模型(P<0.05),但在验证集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术前预测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良好(P<0.05)。DCA结果表明,当风险阈值概率在0.24~0.77时,联合模型在临床上的获益高于临床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结论:基于T2WI和DWI的MRI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直肠癌EMVI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联合临床模型中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临床-影像组学MRI模型(联合模型)进一步提高了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壁外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合并微血管侵犯的HC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现状与前景
17
作者 黄俊杰 黄平 +2 位作者 廖锐 孙锐睿 曹洪祥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50-156,共7页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微血管侵犯(MVI)作为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影响着手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本文介绍了术后MVI阳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介绍了目前常用于预防术后复发,改善肝切除患者...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微血管侵犯(MVI)作为其独立的危险因素影响着手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本文介绍了术后MVI阳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介绍了目前常用于预防术后复发,改善肝切除患者生存情况的一系列辅助治疗方法,包括放射疗法、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靶向疗法、免疫疗法、抗病毒及营养支持疗法,评述了各类疗法对MVI阳性患者的治疗效果。作者认为,大多数治疗均展现了相应的应用前景,但疗效和适用人群有待进一步探索,而联合治疗可能是未来术后辅助治疗前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管侵犯 肿瘤复发 术后辅助治疗
下载PDF
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现状
18
作者 罗家佳 李倩 杜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78,共3页
肝细胞癌(HCC)是目前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以及预后不理想,对于肝细胞癌的治疗一直都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题。微血管侵犯(MVI)已经被多项研究证实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以及预后不良的重要... 肝细胞癌(HCC)是目前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以及预后不理想,对于肝细胞癌的治疗一直都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题。微血管侵犯(MVI)已经被多项研究证实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以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然而,MVI的诊断主要是在术后通过肝细胞癌的病理学检查来确诊。如果能在术前对MVI进行一定的预测,将会对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提高患者的预后产生巨大的影响。现阶段已有不少的研究利用CT或MRI影像组学的方法对HCC MVI进行预测,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对目前关于HCC MVI影像组学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肝细胞癌术后微血管侵犯预测中的价值
19
作者 杨之洛 杨刚华 +2 位作者 徐勤鸿 吴驰 路正阳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331-336,共6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危险因素及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预测HCC术后发生MV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66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危险因素及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预测HCC术后发生MV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66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临床资料。将可能影响MVI的14个因素纳入分析,包括一般观察指标(性别、年龄、肝炎病史、是否患糖尿病)、实验室相关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血小板计数、甲胎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肿瘤相关指标(是否合并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LR>150、是否合并门静脉癌栓、肿瘤分化程度、肿瘤T分期与HCC术后MVI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PLR>150、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是HCC术后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及PLR的AUC值分别为0.694、0.721、0.748,具有较好的MVI预测价值。结论本研究分析表明,术前PLR>150作为一个简单且易获得的炎性指标,可作为预测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MVI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血管侵犯 危险因素 术前预测价值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联合炎症因子对肝细胞肝癌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杨砾寒 陈梦林 +1 位作者 陈诗 赵新湘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5-59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联合炎症因子术前预测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221例,其中MVI阳性117例,MVI阴性104例。比较MVI阴性与阳性患者的炎症因子、影像特征差异,运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联合炎症因子术前预测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纳入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221例,其中MVI阳性117例,MVI阴性104例。比较MVI阴性与阳性患者的炎症因子、影像特征差异,运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影像特征及炎症因子预测模型。勾画Gd-DTPA增强门静脉期瘤周20 mm及瘤内所有层面,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瘤周、瘤内、瘤周及瘤内共三种影像组学模型。选择瘤周、瘤内影像组学及炎症因子建立联合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在验证组中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包膜、动脉期瘤周强化、[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淋巴细胞计数(AGLR)是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影像特征及炎症因子预测模型预测HCC MV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训练组为0.80,验证组为0.75。基于瘤周及瘤内影像组学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较仅包含瘤内影像组学的模型预测HCC MVI的AUC高(瘤周及瘤内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3、0.79,瘤内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75、0.73)。瘤周、瘤内影像组学及炎症因子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预测HCC MVI的AUC训练组为0.87,验证组为0.82。结论:基于Gd-DTPA门静脉期建立的瘤周及瘤内影像组学模型可对HCC MVI进行术前预测,联合炎症因子可进一步提高其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血管侵犯 炎症指标 影像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