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遥感数据排序特征制作土壤侵蚀图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卜兆宏 李士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45-453,共9页
本文介绍了土壤侵蚀类型的CCT排序特征,提出了利用该特征制作土壤侵蚀图的原理和方法。经实验,获得了实验区的土壤侵蚀图和各类面积数,与常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讨论了该法确保制图精度的各项措施,分析了成本费用,得出该法具有制图精度... 本文介绍了土壤侵蚀类型的CCT排序特征,提出了利用该特征制作土壤侵蚀图的原理和方法。经实验,获得了实验区的土壤侵蚀图和各类面积数,与常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讨论了该法确保制图精度的各项措施,分析了成本费用,得出该法具有制图精度高和成本费用低的优点,有着广为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图 遥感技术 数据排序
下载PDF
应用陆地卫星TM图象编制双阳县土壤侵蚀图的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志超 李明 +4 位作者 陈裕江 梁顺太 任风琴 王农 张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2-80,共9页
本文应用陆地卫星TM彩色合成放大图象,研究了双阳县1/10万土壤侵蚀图的编制方法。编制的依据是TM的遥感图像提供的景观、色调和图形信息。制图分类单元主要显示侵蚀强度级别和侵蚀要素组合类型。双阳县侵蚀要素可划分为岩性、地貌、植... 本文应用陆地卫星TM彩色合成放大图象,研究了双阳县1/10万土壤侵蚀图的编制方法。编制的依据是TM的遥感图像提供的景观、色调和图形信息。制图分类单元主要显示侵蚀强度级别和侵蚀要素组合类型。双阳县侵蚀要素可划分为岩性、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编制图件的步骤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野外调查、室内预测、外业校核和资料整理。文中提出了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强度与类型单元表,描述了各种地貌类型与景观类型的解译标志和解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TM 双阳县 土壤侵蚀图
下载PDF
应用MSS卫星影像目视解译我省土壤侵蚀和编制土壤侵蚀图 被引量:3
3
作者 洪双旌 《福建水土保持》 1990年第1期28-35,共8页
应用卫星影象目视解译土壤侵蚀,目前在国内尚处于研究和探讨的阶段,在我省亦属首次。根据1984年水电部的布置要求,1986年我省应用 MSS 卫星假彩色影象采取目视解译的办法,对全省土壤侵蚀进行全面的调查,完成了编制福建省土壤侵蚀图的任... 应用卫星影象目视解译土壤侵蚀,目前在国内尚处于研究和探讨的阶段,在我省亦属首次。根据1984年水电部的布置要求,1986年我省应用 MSS 卫星假彩色影象采取目视解译的办法,对全省土壤侵蚀进行全面的调查,完成了编制福建省土壤侵蚀图的任务,为编制全国土壤侵蚀图提供了基础图件。现将工作过程介绍如下:一、目视解译的原理与程序卫星影象解译过程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S卫星影像 福建 土壤 侵蚀图 资料收集 野外解释 土壤水力侵蚀 强度等级 目视解译
下载PDF
安徽省土壤侵蚀图编制方法探讨
4
作者 钱晓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3-145,共3页
安徽省土壤侵蚀图(1:50万),以展现我省土壤侵蚀状况为主要内容,为合理开发和保护土壤资源提供依据。在图幅内容上应充分体现全省土壤侵蚀区域(面积、位置)、侵蚀类型和侵蚀程度,在制图形式上体现科学性、生产性并具有定位量概念。
关键词 土壤 侵蚀图 编制法 安徽
下载PDF
河南土壤侵蚀图的编制
5
作者 何继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59-60,共2页
一、土壤侵蚀 1、土壤侵蚀现状 河南土壤侵蚀类型有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其中以水蚀为主。通过卫片目视解译,全省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为65468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9%,主要分布在郑州以西沿黄河的黄土区;淮河以北的洪汝河、沙颍河等... 一、土壤侵蚀 1、土壤侵蚀现状 河南土壤侵蚀类型有水蚀、风蚀和重力侵蚀,其中以水蚀为主。通过卫片目视解译,全省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为65468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9%,主要分布在郑州以西沿黄河的黄土区;淮河以北的洪汝河、沙颍河等上游花岗岩、片麻岩等山丘区;淮南的花岗岩低山丘陵区;豫北太行山区的石灰岩陡坡开荒地带等。全省土壤侵蚀潜在危险程度的较险型以上面积为50004KM^2,占总土地面积的30%,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西的安山岩、石英岩、石灰岩等薄层土的低山丘陵区和淮河以南土壤侵蚀比较严重的石质山区、土石山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土壤 土壤侵蚀类型 侵蚀图 土层厚度 抗蚀年限 分级指标 薄层土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解译标志 土壤侵蚀潜在危险
下载PDF
土壤侵蚀图数据处理
6
作者 陈泽健 《人民珠江》 1989年第1期20-23,共4页
利用卫片通过目视解译编制各地土壤侵蚀图,在五十万分之一专题图上以不同代码数字进行侵蚀分类,可为各项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逐块量算图斑面积,取得土壤侵蚀分类数据后,可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它的任务是保存原有数据,能够... 利用卫片通过目视解译编制各地土壤侵蚀图,在五十万分之一专题图上以不同代码数字进行侵蚀分类,可为各项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逐块量算图斑面积,取得土壤侵蚀分类数据后,可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它的任务是保存原有数据,能够随时取用、修改和补充;再就是对量算面积进行乎差;第三是对代码进行统计分类;最后按要求打印出各种形式的成果表。下面简单介绍数据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图 数据处理
下载PDF
安塞县纸坊沟流域土壤侵蚀类型遥感制图 被引量:11
7
作者 武春龙 江忠善 郑世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12,19,共8页
采用彩色红外航片,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编制了安塞县纸坊沟流域1∶1万的土壤侵蚀类型图。该图详细反映了流城内土壤侵蚀类型的定位关系。土壤侵蚀类型的面积清单,可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评价与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制图结果表明,该流域经过综... 采用彩色红外航片,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编制了安塞县纸坊沟流域1∶1万的土壤侵蚀类型图。该图详细反映了流城内土壤侵蚀类型的定位关系。土壤侵蚀类型的面积清单,可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评价与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制图结果表明,该流域经过综合治理,土壤水蚀强度已由治理前的极强度侵蚀类型下降为中度侵蚀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侵蚀图 遥感制
下载PDF
黄家二岔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遥感调查制图
8
作者 孙保平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 CSCD 1990年第2期74-79,103,共7页
本文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原则,在1:10000彩红外航片上获取影像的土壤侵蚀判读标志,应用遥感技术调查编制了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图。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省工特点,可直观反映水土流失现状、侵蚀类型的分布面积大小和特征,评价土... 本文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原则,在1:10000彩红外航片上获取影像的土壤侵蚀判读标志,应用遥感技术调查编制了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图。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省工特点,可直观反映水土流失现状、侵蚀类型的分布面积大小和特征,评价土壤侵蚀强度,为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分析结果同时表明:西吉试验区经过6年的综合治理,土壤侵蚀强度已由治理前的强度侵蚀类型下降为微度侵蚀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侵蚀强度 侵蚀图
下载PDF
大比例尺土壤侵蚀系列制图遥感信息源的评价和选择
9
作者 李天杰 周全斌 +1 位作者 郭立民 费健雄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5-38,共4页
大比例尺土壤侵蚀系列制图遥感信息源的评价和选择李天杰,周全斌(北京师范大学环科所,100875)郭立民,费健雄(山西省农业遥感应用研究所)EvaluationandSelectionofRemoteSensingIn... 大比例尺土壤侵蚀系列制图遥感信息源的评价和选择李天杰,周全斌(北京师范大学环科所,100875)郭立民,费健雄(山西省农业遥感应用研究所)EvaluationandSelectionofRemoteSensingInformationSource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系列 遥感信息源
下载PDF
广东省土壤侵蚀图的编制及精度分析
10
作者 孙鸣 《珠江水电情报》 1989年第1期14-24,共11页
关键词 土壤侵蚀图 编制 精度 土壤侵蚀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点型工程土壤水力侵蚀强度图制作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嘉明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1年第3期64-64,F0003,共2页
开发建设项目中点型工程占地范围小,而目前已有的土壤侵蚀强度图涉及区域范围较大,对点型工程确定土壤侵蚀强度不具备参考意义,使用传统办法绘制土壤侵蚀强度图工作量大、周期长。通过分析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综合考虑各因子权重,计算土... 开发建设项目中点型工程占地范围小,而目前已有的土壤侵蚀强度图涉及区域范围较大,对点型工程确定土壤侵蚀强度不具备参考意义,使用传统办法绘制土壤侵蚀强度图工作量大、周期长。通过分析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综合考虑各因子权重,计算土壤侵蚀综合评价分值,确定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划分。在确定的技术路线下,立足工程现有资料,在GIS框架内构建各因子的图形表达,充分利用GIS空间分析和数据统计功能,更好更快地绘制符合工程实际的土壤水力侵蚀强度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型工程 水力侵蚀强度 GIS
下载PDF
基于ENVI和ArcGis的云南省侵蚀模数图量算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刚 刘阳容 +4 位作者 杨林山 林芸 房林东 田帅 李绍平 《人民珠江》 2019年第6期117-121,共5页
采用AutoCAD的传统云南省侵蚀模数图量算方法存在着工作量大、耗时长、易出错、量算成果不能重复使用等缺点。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ENVI和ArcGis为平台,利用ENVI图像分类技术对云南省侵蚀模数图进行矢量化,并利用ArcGis进行设计流域泥沙... 采用AutoCAD的传统云南省侵蚀模数图量算方法存在着工作量大、耗时长、易出错、量算成果不能重复使用等缺点。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以ENVI和ArcGis为平台,利用ENVI图像分类技术对云南省侵蚀模数图进行矢量化,并利用ArcGis进行设计流域泥沙计算。以云南大理金龙河流域多年平均产沙量计算为例,阐述该法实现过程。将本法制作的金龙河流域侵蚀模数矢量图与原栅格图进行对比,本次侵蚀模数矢量图图斑边界与栅格图图斑边界几乎完全一致,表明本次量算方法合理、可行,能够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模数 ENVI ARCGIS 泥沙 云南省
下载PDF
崩岗侵蚀调查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牛德奎 《江西水利科技》 1994年第1期42-47,共6页
崩岗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的一种严重的水土流失形式。在江西赣南水土流失区发育得较为普遍。不但对坡面土地生产力造成破坏,同时也排泻大量泥沙,淤埋农田和河道。为有效地控制崩岗侵蚀,必须在治理现有水土流失的同时,十分积极有效... 崩岗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的一种严重的水土流失形式。在江西赣南水土流失区发育得较为普遍。不但对坡面土地生产力造成破坏,同时也排泻大量泥沙,淤埋农田和河道。为有效地控制崩岗侵蚀,必须在治理现有水土流失的同时,十分积极有效地预防新的侵蚀乃至崩岗的发生。崩岗侵蚀调查的目的,在于为上述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崩岗调查的内容应包括:一地区基本情况、崩岗发生的部位和面积、坡面侵蚀现状、崩岗边缘距分水岭、距陡壁高度和倾角、悬空体比例、堆积物情况及流通段泥沙特性等,通过对上述因子的综合分析,评定崩岗现有侵蚀规模及程度,并预测崩岗继续发展的可能性及潜在胁威,将评定的侵蚀程度和侵蚀强度绘制成崩岗侵蚀图,从而为科学地制定治理规划及合理配置治理措施以及有效控制崩岗侵蚀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 崩岗侵蚀图 红壤 土壤侵蚀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区生态农业动态监测系统技术引进研究与实践
14
作者 罗万勤 喻权刚 《中国水利》 2003年第18期71-73,79,共4页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区 地区 遥感普查 土壤侵蚀图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 水土保持措施 黄河流域 动态监测系统 农业
下载PDF
The runoff characteristics and harmonic analysis of the soil moisture dynamics in Robinia pseudoacacia stand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鹏 刘作新 陈伏生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95-298,共4页
Robinia pseudoacacia stands act as a typical ecological protection forest in hilly semi-arid area of China. Two fields of surface runoff were separately set up in R. pseudoacacia stand and its clearcut area in the wes... Robinia pseudoacacia stands act as a typical ecological protection forest in hilly semi-arid area of China. Two fields of surface runoff were separately set up in R. pseudoacacia stand and its clearcut area in the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1850-12225 E, 4024-4234 N) for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as well as soil moisture dynamics. Contrac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land type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olume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between the sites of R. pseudoacacia stand and its clearcut area. The runoff volume and sediment volume in clearcut area were much bigger than those in R. pseudoacacia stand, with an increase amount of 40%-177% for runoff and 180%-400% for sediment. Hydrograph of surface runoff of typical rainfall showed that the peak value of runoff in R. pseudoacacia stand was decreased by 1.0-2.5?0-3m3s-1 compared with that in its clearcut area, and the occurring time of peak value of runoff in R. pseudoacacia stand was 10-20 min later than that in its clearcut area. Harmonic analysis of soil moisture dynamics indicated that the soil moisture in R. pseudoacacia stand was 2.3 % higher than that in clearcut area, and the soil moisture both in R. pseudoacacia stand and its clearcut area could be divided into dry season and humid season and varied periodically with annual rainfall precipit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R. pseudoacacia st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toring water, increasing soil moisture, and reducing surface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ly semi-arid area Robinia pseudoacacia stand Runoff 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Soil moisture dynamics Harmonic analysis
下载PDF
科学分工 环环相扣——新西兰奥卡塔里水土保持中心见闻与启迪
16
作者 陈敏才 《福建水土保持》 1989年第1期55-58,共4页
关键词 新西兰 奥卡塔里 水土保持 土地资源 调查 计算机信息管理 土壤侵蚀图 植被覆盖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山西高原水土流失与生态演替的关系
17
作者 张海霞 马志正 温江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9年第2期91-92,共2页
山西是黄土高原主体的一部分,历史上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八大潮群碧波荡漾,可谓山清水秀,是当时人口稠密之地。然而,随着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交替,气候向干旱方向发展,生态环境交替演化,生物种群渐少。但直至秦汉隋唐,也是“怀丘峦秀,... 山西是黄土高原主体的一部分,历史上森林茂密,河水清澈,八大潮群碧波荡漾,可谓山清水秀,是当时人口稠密之地。然而,随着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交替,气候向干旱方向发展,生态环境交替演化,生物种群渐少。但直至秦汉隋唐,也是“怀丘峦秀,草木畅茂,万山丛绿,林木参天”,说明当时山丘平原都有森林分布,褐马鸡当时在上党盆地遍地皆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冰期 森林分布 上党盆地 生态演替 森林茂密 畅茂 生态环境 土壤侵蚀图 丘陵区 宽谷
下载PDF
Studying the Condition of Soil Protection Agrolandscape in Ukraine Using Remote Sensing Methods
18
作者 Stanislav Truskavetsky Tetiana Byndych Alexandr Sherstyuk Kostiantyn Viatki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5年第4期235-240,共6页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scientific approaches to monitoring of soil condition on the soil protection agrolandscape. In 1980s, the contour-meliorative soil protec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on the selected fields in Uk... The article reviews the scientific approaches to monitoring of soil condition on the soil protection agrolandscape. In 1980s, the contour-meliorative soil protec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on the selected fields in Ukraine. The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was to determine the capabilities of satellite survey to identify the changes of soil cover that had occurred on these fields during the past 25 years. Soil erosion processes are very dynamic,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use time-series of operative satellite images to track those changes. Rills on the fields, caused by water erosion, are clearly identified on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data. Erosion causes the decrease of humus content, which affects soil reflection values. This in turn leads to a corresponding change of color shade on satellite images. The research allowed to determine correlation between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to acquire a mathematical model which describes this correlation. The condition of the agrolandscape soils was assessed using the regression model, which helped to evaluate erosion risk for different areas of the test polygon. The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imagery led to a conclusion about a damaging effect of erosion on protective forest belts and accordingly on fields' soil cover and crops. Visual analysis results were approved by field research. Photos taken during the field research indicate an unsatisfactory status of forest belts and a devastating effect of eroding water flows. These are the results of irresponsible land use and constant violation of methodical principles of the contour-meliorative system organization.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use of time-series of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ry allows monitoring the condition of soil protection agrolandscape, in particular the forest belts' status soil cover conditions and their change over time.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n informational basis for the soil protection agrolandscape monitor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cover space imagery remote sensing anti-erosion agrolandscape soil organic matter MONITORING model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