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盆地及邻区更新世时期沉积与后期侵蚀样式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会平 刘少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6-816,共11页
利用残存的地貌标志恢复原始地貌形态是地貌研究的难点之一。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晚新生代黄河在本区发育,其后期演化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扩展的详细信息,同时黄河侵蚀下切过程本身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 利用残存的地貌标志恢复原始地貌形态是地貌研究的难点之一。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地区晚新生代构造活动强烈,晚新生代黄河在本区发育,其后期演化记录了青藏高原隆升扩展的详细信息,同时黄河侵蚀下切过程本身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由于黄河水系的发育,晚更新世以后循化-贵德盆地地区实现由盆地加积向退积的凋整,盆地地区逐渐开始遭受黄河水系的侵蚀下切,并逐渐形成现今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貌形态。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更新统的变形程度较弱,由于区域构造隆升与河流强烈下切的共同作用,现今保存的更新统已经成为盆地内部的分水岭,如龙羊峡地区。本研究正是选取循化-贵德盆地及其邻区更新统地层为古地貌重建的标志,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循化-贵德盆地地区更新世古地貌形态,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认识有:1)秦岭北缘断裂带构成其南西向北东方向地形快速降低的边界带;2)在北西南东方向上,西秦岭、黄河、拉脊山、湟水河以及祁连山等总体上构成了向形-背形相间的地貌格局。同时以古地形为基础,定量计算了盆地区更新世以来的侵蚀分布图像,定量结果表明:1)剥蚀量的分布形态与高原东北缘盆山地貌系统之间有一定相关耦合性,盆地地区的剥蚀量比较大,而相邻山脉地区的剥蚀量都比较小;2)剥蚀量比较大的盆地地区剥蚀量与盆地内部河流形态之间也具有明显的关联特征,盆地内部剥蚀量最大的区域往往是盆地内部独立河流的中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循化-贵德盆地 更新世 沉积样式 侵蚀样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