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炼铜炉衬砖的典型侵蚀现象及其监测新技术
1
作者 刘会林(编译) 白文献(编译) 杨杨(校) 《耐火与石灰》 2023年第2期59-62,共4页
炼铜炉通常使用镁铬质耐火材料作为内衬,这些材料要遭受到多种复杂的压力。根据可用矿石类型的特点选择工艺路线、炉型以及渣系,这些将决定耐火材料的具体损毁。本文通过对铜的PS转炉和铜阳极炉的观察分析了耐火材料的损毁机制,并结合... 炼铜炉通常使用镁铬质耐火材料作为内衬,这些材料要遭受到多种复杂的压力。根据可用矿石类型的特点选择工艺路线、炉型以及渣系,这些将决定耐火材料的具体损毁。本文通过对铜的PS转炉和铜阳极炉的观察分析了耐火材料的损毁机制,并结合具体的工艺知识为铜处理炉推荐合适的砖衬解决方案。此外,对工艺过程进行监控并观察耐火材料的效果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工艺稳定性。为此目的,将应用传感器技术和新型数字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火材料 侵蚀现象 炼铜炉 监测技术
下载PDF
湖北省“土壤侵蚀内城现象”及景观格局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志 王少军 华学理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33,共4页
在空间上湖北省“土壤侵蚀内城”与“强土壤背景侵蚀区位”具有偶合性 ,两者共同形成“叠加效应”。受气候、地质、地貌分异控制 ,湖北省土壤侵蚀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具有空间不平衡性。南北分带、东西分块 ,以长江、江汉盆地为输沙... 在空间上湖北省“土壤侵蚀内城”与“强土壤背景侵蚀区位”具有偶合性 ,两者共同形成“叠加效应”。受气候、地质、地貌分异控制 ,湖北省土壤侵蚀景观生态系统的整体结构具有空间不平衡性。南北分带、东西分块 ,以长江、江汉盆地为输沙沉积中心 ,土壤流分别从南、北向中部 ,由西向东依次下降 ,北部、南部土壤流呈现向中心轴带辐聚单流向特点 ,为一“不对称断块环”组合结构。“土壤侵蚀内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内城”现象 空间偶合性 土壤侵蚀空间格局 湖北
下载PDF
混凝土中Thaumasite硫酸盐侵蚀的形成与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马保国 董荣珍 +1 位作者 高小建 朱洪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18,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研究的最新动态———Thaumasite硫酸盐侵蚀研究的现状,从微观物相角度分析其与钙矾石硫酸盐侵蚀的异同点,选择其鉴别判断的有效手段,分析了其侵蚀特征、宏观破坏形式及发生条件。结合我国有关工程环境特... 介绍了国内外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研究的最新动态———Thaumasite硫酸盐侵蚀研究的现状,从微观物相角度分析其与钙矾石硫酸盐侵蚀的异同点,选择其鉴别判断的有效手段,分析了其侵蚀特征、宏观破坏形式及发生条件。结合我国有关工程环境特征和重点建设项目特点,分析混凝土Thaumasite硫酸盐侵蚀在我国工程建设中发生的可能性,提出了深入研究混凝土Thaumasite硫酸盐侵蚀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Thaumasite硫酸盐 侵蚀现象 钙矾石 工程环境 公路桥基
下载PDF
多侵蚀因素下侵蚀失效分布
4
作者 王明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4期306-311,共6页
该文讨论了统计可靠性分析中多侵蚀因素情况下的侵蚀失效分布,给出了一般情形的数学模型,并由此推导出一类特殊的失效分布.
关键词 统计分析 侵蚀现象 失效分布 可靠性 γ分布
下载PDF
钢包过早侵蚀区域用优质白云石耐火材料
5
作者 任向阳 吴秋玲 《国外耐火材料》 2004年第2期17-20,共4页
为了更好地使用钢包内衬用耐火材料,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内衬不同区域的侵蚀速度。了解特定侵蚀的损毁机理是获得均衡炉衬的第一步,为开发这样的均衡体系,工作参数必须稳定,并需要操作本身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来自不同钢厂的试验结果说明... 为了更好地使用钢包内衬用耐火材料,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内衬不同区域的侵蚀速度。了解特定侵蚀的损毁机理是获得均衡炉衬的第一步,为开发这样的均衡体系,工作参数必须稳定,并需要操作本身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来自不同钢厂的试验结果说明白云石耐火材料是解决钢包过早侵蚀的潜在耐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包 内衬 耐火材料 白云石 冲击板 渣线 侵蚀速度 过早侵蚀现象
下载PDF
HA共混改性对PHB的力学性能及体外降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志宏 张西正 +5 位作者 郑小龙 李瑞欣 郭勇 武继民 关静 黄姝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力学性能 降解性能 复合材料 共混改性 骨折内固定 材料表面 侵蚀现象 体外降解 内固定器 内固定装置
下载PDF
土壤流失知多少?
7
作者 吴玉枫 《世界农业》 1981年第9期59-59,共1页
土壤流失的速率可能要比一般想象的更快一些。在经营管理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每年每公顷的土壤流失量可达270吨,常见的是每年每公顷流失土壤20~50吨。 土壤的流失,大多是由风蚀和水蚀所引起的,同时,由于土壤的流失。
关键词 土壤流失量 风蚀和水蚀 经营管理 表土层 新南威尔士州 自然状态 土地数量 侵蚀现象 澳大利亚 土地面积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Quantity of Eroded Land in Mountains Watersheds of Vithkuqi Area (District of Korca)-Albania
8
作者 O. Marko K. Starj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年第6期785-788,共4页
Soil erosion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structive phenomenon of the soil, through surface and depth erosion. The activity of water erosion in Albania is favoured from some factors like relief, geological s... Soil erosion represent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structive phenomenon of the soil, through surface and depth erosion. The activity of water erosion in Albania is favoured from some factors like relief, geological structure, slope, soil, etc. Erosion depth growt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vegetal cover ravage high rate and in the first instance that of woodland flora in sloping ground. The degradation of the flora or total destruction of it is defined from many factors, but in notably from social-economical system of every country. It can be also seen some special areas in our country were the results of the human negative impact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erosion phenomenon is more problematic, especially during intensive raining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OSION FACTORS impact phenomenon raining time soil
下载PDF
历史时期三川河湫水河流域的土地利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任世芳 孟万忠 赵淑贞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7-22,35,共7页
本文探讨了近2000年来三川河、湫水河流域人口、耕地的发展史,初步结论是(1)从西汉到明中叶,农垦并非本区土壤侵蚀的主因,导致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的主因是自然力与某些时期传统的过度放牧;(2)明弘治年间以后,本区人口逐步增加,开始垦种... 本文探讨了近2000年来三川河、湫水河流域人口、耕地的发展史,初步结论是(1)从西汉到明中叶,农垦并非本区土壤侵蚀的主因,导致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的主因是自然力与某些时期传统的过度放牧;(2)明弘治年间以后,本区人口逐步增加,开始垦种坡地;(3)清初施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及“摊丁入亩”等鼓励政策,促进了人口和耕地的无限制增长;(4)清代到上世纪90年代的350年,由于人口飞跃增长,陡坡地大量开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时期 三川河 湫水河 土地利用 土壤侵蚀现象 耕地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结构 耕地保护
原文传递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of Sedimentation Reduction by Forests in Miyun Watershed, Beijing
10
作者 XIAO Jianmin MA Lvyi HUANG Donghui 《Chinese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年第4期54-59,共6页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sediment reduction by pine forest and black acacia forest at different age classes in Miyun reservoir watershed was studied using the approach of relocation cost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from ...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sediment reduction by pine forest and black acacia forest at different age classes in Miyun reservoir watershed was studied using the approach of relocation cost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from 1996 to 1999. The results show that if the transportation of eroded soil into Miyun reservoir was estimated as 100%,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sediment reduction by pine forest would be 59-164 RMB yuan/ha(RMB yuan = Renminbi yuan, or yuan) per year (US$1=8.27 RMB yuan during the period of research), and 58-134 yuan/ha by black acacia forest. The average economic benefit of sediment reduction by forest is 130 yuan/ha per year. If r (the rate at which the eroded soil will enter a reservoir) varies,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sediment reduction also change. To estimat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sediment reduction more accurately, r should be measured from the field test.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provide information to help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ject in thid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SHED FOREST SEDIMENTATION economic benefit Miyun BEIJING Chin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