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凝胶分形模型膨润土侵蚀质量的计算方法
1
作者 徐永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1-736,共6页
地下水沿围岩裂隙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膨润土缓冲/回填层产生侵蚀作用,膨润土的侵蚀质量与地下水流量密切相关。不同于砂粒,膨润土以凝胶形式赋存于地下水中,形成悬浊液。膨润土凝胶具有分形结构,基于膨润土凝胶的分形结构,导出膨润土... 地下水沿围岩裂隙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膨润土缓冲/回填层产生侵蚀作用,膨润土的侵蚀质量与地下水流量密切相关。不同于砂粒,膨润土以凝胶形式赋存于地下水中,形成悬浊液。膨润土凝胶具有分形结构,基于膨润土凝胶的分形结构,导出膨润土的侵蚀质量(ms)与地下水流量(Vw)的理论关系,表示为ms=βVw^α,指数α表示为膨润土凝胶分维(D)的函数,α=D/(6-D).采用Borgesson等和Suzuki等对MX-80膨润土的侵蚀试验结果,验证膨润土的侵蚀质量与地下水流量的理论关系。膨润土凝胶的分维根据Svensson等的X-射线小角度衍射结果计算,膨润土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侵蚀质量与盐溶液流量的关系都符合基于膨润土凝胶分形模型的理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侵蚀质量 流量 凝胶 分维
下载PDF
大质量弹丸高速侵彻混凝土质量侵蚀试验研究
2
作者 董凯 江坤 +3 位作者 王浩 王健 姜春雷 史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155,共8页
动能弹在高速侵彻混凝土目标时产生的质量侵蚀是引起侵彻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该文开展了质量约为20 kg、直径为100 mm的高硬度弹丸以近1.0 km/s的速度侵彻C40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对弹丸侵蚀参数和头部卵型段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 动能弹在高速侵彻混凝土目标时产生的质量侵蚀是引起侵彻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该文开展了质量约为20 kg、直径为100 mm的高硬度弹丸以近1.0 km/s的速度侵彻C40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对弹丸侵蚀参数和头部卵型段的变化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大质量弹丸的侵蚀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了热熔侵蚀和切削侵蚀的占比。结果表明:在侵彻过程中,当不同质量弹丸以相同的初速撞击同等强度混凝土时,弹丸表面压力受弹丸质量影响,当高于某临界速度时,随着弹丸质量的增加而增大;弹丸侵彻混凝土时的质量侵蚀与弹丸质量有关,弹丸质量较小时侵蚀现象更明显。切削侵蚀占比随弹丸硬度提高而降低,提高弹丸材料硬度对降低大质量弹丸的质量侵蚀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侵彻 质量侵蚀 热熔侵蚀 切削侵蚀 硬度
下载PDF
动能侵彻弹体的质量侵蚀模型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陈小伟 杨世全 何丽灵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9-747,共9页
通过对高速侵彻弹体的质量侵蚀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建立了质量侵蚀的工程理论模型,可对动能侵彻弹体头部侵蚀后的头形和质量侵蚀进行预期.讨论弹体质量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弹体动能(或质量和速度)以及混凝土骨料硬度对弹体的质量侵蚀... 通过对高速侵彻弹体的质量侵蚀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建立了质量侵蚀的工程理论模型,可对动能侵彻弹体头部侵蚀后的头形和质量侵蚀进行预期.讨论弹体质量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弹体动能(或质量和速度)以及混凝土骨料硬度对弹体的质量侵蚀有显著影响,给出了更一般化的弹体质量侵蚀与撞击函数Ⅰ的关系.通过图形分析明确弹体的质量侵蚀主要发生于头部,并且侵蚀后的弹头仍接近尖卵形,可以通过头形变化预期弹体的质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侵蚀 动能侵彻弹 侵彻 工程模型
下载PDF
基于Archard理论分析弹体质量侵蚀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磊 何勇 +2 位作者 张年松 庞春旭 郑浩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2-629,共8页
基于模具与工件磨损中的Archard粘着磨损理论,分析弹体表面微粒的细观塑性变形,建立弹体质量侵蚀表征模型,运用动态空腔膨胀理论得到弹体表面应力,再通过差分计算得到高速侵彻中弹体宏观轮廓的钝化回退过程。计算得到的弹体外部轮廓、... 基于模具与工件磨损中的Archard粘着磨损理论,分析弹体表面微粒的细观塑性变形,建立弹体质量侵蚀表征模型,运用动态空腔膨胀理论得到弹体表面应力,再通过差分计算得到高速侵彻中弹体宏观轮廓的钝化回退过程。计算得到的弹体外部轮廓、质量损失及侵彻深度等参数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弹体侵蚀效应对侵彻时间和深度的影响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大愈加显著;弹体侵彻过程中最大过载与刚性条件下有较大区别,提高弹体材料的屈服强度能有效减少侵彻过程中弹体的质量损失,提高最终侵彻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质量侵蚀 Archard理论 弹体 高速侵彻
下载PDF
动能弹高速侵彻钢筋混凝土靶时弹丸头部质量侵蚀微观机理 被引量:4
5
作者 宁建国 李钊 +1 位作者 马天宝 许香照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809-1818,共10页
动能弹在高速侵彻混凝土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质量侵蚀现象,并因此严重影响其侵彻性能。为进一步研究弹体在侵彻过程中发生侵蚀现象的内在机理,开展多组弹体高速侵彻钢筋混凝土靶的侵彻实验。采取线切割技术方法,用回收的剩余弹体头部制... 动能弹在高速侵彻混凝土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质量侵蚀现象,并因此严重影响其侵彻性能。为进一步研究弹体在侵彻过程中发生侵蚀现象的内在机理,开展多组弹体高速侵彻钢筋混凝土靶的侵彻实验。采取线切割技术方法,用回收的剩余弹体头部制备微观观测实验试样。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剩余弹体表面多个观测点的微观形貌进行系统观测。结果表明:剩余弹体表面存在一层明显的热影响区;弹体表面材料存在大量相互平行的长距离犁沟;在弹体尖端观测到少量微裂纹,对弹体尖端的质量损失有一定贡献但影响范围有限;弹体侵蚀现象并非单一机制造成,而是一个多机制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能弹 高速侵彻 质量侵蚀 钢筋混凝土 微观分析
下载PDF
考虑摩擦因数变化的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质量侵蚀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均伟 张先锋 +3 位作者 刘闯 陈海华 王季鹏 熊玮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121,共11页
弹体在高速侵彻混凝土介质时,由于弹靶之间强烈的局部作用,导致弹体发生质量损失和弹头钝化。为进一步探究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靶质量侵蚀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热熔化机制及变摩擦因数模型,考虑弹体侵彻过程中头部形状变化,修正了弹体... 弹体在高速侵彻混凝土介质时,由于弹靶之间强烈的局部作用,导致弹体发生质量损失和弹头钝化。为进一步探究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靶质量侵蚀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热熔化机制及变摩擦因数模型,考虑弹体侵彻过程中头部形状变化,修正了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质量侵蚀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基于30 mm弹道炮平台,开展了卵形弹体高速(700~1000 m/s)侵彻典型混凝土靶体实验,获得了弹体高速侵彻质量侵蚀结果。结合理论模型对本文实验及文献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验证了本文修正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弹体侵彻过程中,滑动摩擦项占总摩擦力的10%~40%,它对弹体侵彻过程的影响不能被忽略;考虑摩擦因数变化的质量侵蚀模型预测结果与已有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与本文实验数据的最大误差不超过7%,能较准确地预测不同工况下弹体的质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侵彻 质量侵蚀 头部形状 摩擦因数
下载PDF
混凝土骨料对高速侵彻弹体质量侵蚀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欧阳昊 陈小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70,共10页
高速侵彻时,弹靶之间发生强烈的局部作用,引起弹体头部发生质量侵蚀,从而影响弹体的侵彻性能。在弹体侵彻过程中,混凝土中的骨料对弹体的质量侵蚀有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对高速侵彻混凝土弹体的质量侵蚀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讨论... 高速侵彻时,弹靶之间发生强烈的局部作用,引起弹体头部发生质量侵蚀,从而影响弹体的侵彻性能。在弹体侵彻过程中,混凝土中的骨料对弹体的质量侵蚀有显著影响。本文通过对高速侵彻混凝土弹体的质量侵蚀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讨论了混凝土骨料对弹体质量侵蚀的影响。将混凝土靶体视为骨料和砂浆基质混合的二相复合材料,引入混凝土骨料的体积分数χ和骨料的剪切强度τ1代替骨料的莫氏硬度H,给出无量纲骨料修正因子β,建立了修正的弹体质量损失工程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现有的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更准确地表征了混凝土骨料对弹体质量损失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侵彻 质量侵蚀 混凝土骨料 体积分数 剪切强度
下载PDF
基于田间试验生物炭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分析
8
作者 王通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第6期95-97,146,共4页
水土的流失会增加地表径流,造成生态恶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资源缺乏,因此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贵州省内具有典型的风化蚀变特征的地块为例,通过室外试验室内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生物炭、浮石和菌根等3种土壤改... 水土的流失会增加地表径流,造成生态恶化,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水资源缺乏,因此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贵州省内具有典型的风化蚀变特征的地块为例,通过室外试验室内分析等手段研究了生物炭、浮石和菌根等3种土壤改良剂对土壤径流量和侵蚀质量的影响,同时探究了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等环境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侵蚀 径流 侵蚀质量
下载PDF
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质量侵蚀实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建超 左新建 +1 位作者 何翔 金栋梁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27,共6页
为研究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过程中质量侵蚀规律及特性,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进行了不同速度(800~1500m/s)侵彻不同强度(C30~C80)混凝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出了既定材料弹体质量侵蚀同侵彻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试验结果还表明:(1)... 为研究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过程中质量侵蚀规律及特性,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进行了不同速度(800~1500m/s)侵彻不同强度(C30~C80)混凝土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出了既定材料弹体质量侵蚀同侵彻速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试验结果还表明:(1)对于该种材料弹体,当侵彻速度小于1200m/s时,弹体侵蚀量不仅同Vs2(动能)呈线性关系,也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增加;(2)对于材料为60Si2Mn的弹体,其理想侵彻速度为1100m/s~1200m/s之间;高于该速度,质量侵蚀严重,弹体侵彻能力急剧下降;(3)弹体质量侵蚀主要发生在头部,当侵彻速度较低时,磨损是导致弹体质量损失的主要因素;当侵彻速度逐步提高,超过某临界值时,熔融和磨损是导致弹体质量损失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侵彻 质量侵蚀 试验研究
原文传递
弹体高速侵彻两种强度混凝土靶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雪岩 武海军 +2 位作者 李金柱 皮爱国 黄风雷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6-283,共8页
随着武器系统打击能力的不断提升,高强度混凝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防护设施中。为研究弹体侵彻高强度混凝土的现象和规律,进行了弹体高速侵彻C60高强度混凝土的试验,并与已开展的弹体高速侵彻C35普通强度混凝土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采用... 随着武器系统打击能力的不断提升,高强度混凝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防护设施中。为研究弹体侵彻高强度混凝土的现象和规律,进行了弹体高速侵彻C60高强度混凝土的试验,并与已开展的弹体高速侵彻C35普通强度混凝土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采用基于空腔膨胀理论的计算方法、经验侵彻公式法和节点回退法等方法对两组试验中的弹体侵彻深度、弹体侵蚀进行了分析。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弹体侵彻C35混凝土试验,相同速度下侵彻C60混凝土弹体的过载约为其1. 8倍,侵彻深度为其52%; C60混凝土靶表面破坏更大,表明随着强度的提高混凝土脆性变大;在骨料切削影响条件相同情况下,侵彻C60混凝土弹体的侵蚀更大,表明高强度混凝土的砂浆对弹体侵蚀作用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侵彻 高强度混凝土 侵彻深度 靶标破坏 质量侵蚀
下载PDF
弹体高速侵彻效率的实验和量纲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宋梅利 李文彬 +2 位作者 王晓鸣 冯君 刘志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2-758,共7页
为了研究高速侵彻时弹体撞击速度、材料强度等对质量侵蚀特性和侵彻效率的影响规律,开展了不同材料强度和长径比的弹体高速侵彻半无限厚素混凝土靶实验,弹体撞击速度为880~1 900m/s,弹头形状为尖卵型(半径口径比为3),口径为30mm。由... 为了研究高速侵彻时弹体撞击速度、材料强度等对质量侵蚀特性和侵彻效率的影响规律,开展了不同材料强度和长径比的弹体高速侵彻半无限厚素混凝土靶实验,弹体撞击速度为880~1 900m/s,弹头形状为尖卵型(半径口径比为3),口径为30mm。由实验发现:弹体撞击速度对侵彻效率的影响呈抛物线分布,最大侵彻效率时的弹体特征撞击速度约1 400m/s;高速侵彻时弹体的质量侵蚀主要发生在卵形头部,弹身及尾部损伤极少;速度超过特征撞击速度时,弹体侵蚀严重,甚至弯曲变形或解体;弹体强度提高至约2倍时,质量侵蚀率降低约80%。基于实验,利用量纲分析原则建立了量纲一侵彻效率和量纲一弹体撞击速度的函数关系式,可估算出最大侵彻效率对应的弹体撞靶速度,为高速侵彻效应模拟实验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侵彻效率 高速侵彻 混凝土靶 质量侵蚀 量纲分析
下载PDF
尖锥头长杆弹侵彻的界面击溃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继承 陈小伟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70,共8页
在Alekseevski-Tate模型基础上,理论分析了尖锥头长杆弹的界面击溃过程,分别给出在锥头侵蚀阶段和弹身侵蚀阶段的弹体速度下降及质量侵蚀计算公式;随后分析弹体的动能损失,讨论半锥角对弹体动能损失的影响.通过分析小子弹撞击陶瓷/金属... 在Alekseevski-Tate模型基础上,理论分析了尖锥头长杆弹的界面击溃过程,分别给出在锥头侵蚀阶段和弹身侵蚀阶段的弹体速度下降及质量侵蚀计算公式;随后分析弹体的动能损失,讨论半锥角对弹体动能损失的影响.通过分析小子弹撞击陶瓷/金属复合靶板的例子,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并对比分析了尖锥头长杆弹与小子弹及平头长杆弹在界面击溃中动能损失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锥头长杆弹 界面击溃 速度下降 质量侵蚀 动能损失 理论分析
下载PDF
高速侵彻弹体熔化质量侵蚀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天宝 王志华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7-392,共6页
将质点映射算法嵌入自主开发的MMIC-2D欧拉型爆炸与冲击问题数值模拟程序中,并在计算程序中加入基于熔化热熔融理论的质量侵蚀模型.利用该程序对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靶板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相关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 将质点映射算法嵌入自主开发的MMIC-2D欧拉型爆炸与冲击问题数值模拟程序中,并在计算程序中加入基于熔化热熔融理论的质量侵蚀模型.利用该程序对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靶板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相关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并对侵彻速度、弹体头部系数等影响侵彻性能和弹体质量侵蚀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质点映射算法 混凝土 高速侵彻 质量侵蚀
原文传递
基于微观分析的质量侵蚀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海军 钱飞 黄风雷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5-424,共10页
采用微观分析实验研究侵彻实验后剩余弹体表面的质量侵蚀痕迹,确定和总结弹体质量侵蚀的物理机制.基于微观分析实验结果,改进Archard模型的形式,获得表征切削弹体头部材料的切削速度,考虑侵彻过程中弹靶间的摩擦生热对切削因子的影响,... 采用微观分析实验研究侵彻实验后剩余弹体表面的质量侵蚀痕迹,确定和总结弹体质量侵蚀的物理机制.基于微观分析实验结果,改进Archard模型的形式,获得表征切削弹体头部材料的切削速度,考虑侵彻过程中弹靶间的摩擦生热对切削因子的影响,采用温度项连接摩擦与切削两种机制,采用节点回退法表征弹体头部形状的变化,建立融合摩擦与切削两种机制的质量侵蚀模型,对比数值计算结果与国内外典型的实验数据,证实该弹体质量侵蚀模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侵彻 质量侵蚀 微观分析 熔化与切削
原文传递
卵形弹丸高速正侵彻混凝土靶板的数值仿真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浩 何勇 +2 位作者 郭磊 张先锋 张年松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08-1512,共5页
利用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软件Ls-dyna对CRH为3的不同弹体材料的卵形弹丸以不同撞击速度对混凝土靶板作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且与相应的实验进行对比。重点研究了在不同弹体材料及撞击速度下,弹体质量侵蚀结果及其对侵彻性能的影响... 利用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软件Ls-dyna对CRH为3的不同弹体材料的卵形弹丸以不同撞击速度对混凝土靶板作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且与相应的实验进行对比。重点研究了在不同弹体材料及撞击速度下,弹体质量侵蚀结果及其对侵彻性能的影响。发现在该结构下某种弹体材料的弹丸对应着极限穿透深度,即随着侵彻速度增加,其侵彻深度反而减小;且发现弹丸阻力的时程曲线都出现多个比较明显的峰值,速度越大,其峰值也越大。当材料的屈服强度较大时,其峰值波动的持续时间也就变得较长,相应的侵彻深度也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弹丸 爆炸力学 高速侵彻 混凝土 质量侵蚀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弹丸CRH值对侵彻混凝土深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学伦 刘宗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31-34,共4页
头部形状是影响弹丸侵彻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在高速/超高速侵彻条件下,这一影响更为突出,头部形状CRH值是高速侵彻弹丸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质量磨蚀与CRH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已有的试验数据,分析了不同速度条件下头部形状... 头部形状是影响弹丸侵彻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在高速/超高速侵彻条件下,这一影响更为突出,头部形状CRH值是高速侵彻弹丸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质量磨蚀与CRH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已有的试验数据,分析了不同速度条件下头部形状系数CRH值对弹丸侵彻混凝土深度的影响特性,获得了弹丸头部形状CRH值对侵彻性能的影响规律,可为高速侵彻弹丸头部形状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地弹 头部形状 质量侵蚀 侵彻
下载PDF
Ecogeomorphic Feedbacks in Semiarid Rangelands:A Review 被引量:5
17
作者 I.STAVI H.LAVEE +1 位作者 E.D.UNGAR P.SARAH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17-229,共13页
The ecogeomorphic processes occurring on semiarid rangelands are reviewed, with emphasis on the source-sink relations and positive feedback loops that existed between shrub patches and intershrub areas, and the way li... The ecogeomorphic processes occurring on semiarid rangelands are reviewed, with emphasis on the source-sink relations and positive feedback loops that existed between shrub patches and intershrub areas, and the way livestock presence affected these interactions. Compared with intershrub areas, the shrub patches had a higher soil porosity, infiltration capacity, water-holding capacity, hydraulic conductivity,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lower bulk density. These differences derived from a host of processes whose intensity was less in the shrub patches, including raindrop impact, mechanical crust formation, overland water flow, soil erosion, evaporative moisture loss, and flock trampling. There was also greater shading of the soil surface; soil and litter deposition; water accumulation; microbial, fungal, and mesofaunal activities in the shrub patches. The overland flow of water carried soil and litter from the intershrub areas to the shrub patches and resulted in microtopographic modifications that tended to strengthen these source-sink relations. Grazing had an impact on these processes, not only at the shrub-intershrub scale but also within the intershrub area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highly compacted trampling routes. The combined role of the above ecogeomorphic processes was to maintain the rangeland's functionality. Without these inter-relationships, water loss,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depletion would occur at the hillside scale, causing degradation of the landsc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shrub areas SHRUBS soil resources trampling routes
下载PDF
Labil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as Affected by Six-year Soil Amendments to Eroded Chinese Mollisols 被引量:8
18
作者 SUI Yueyu JIAO Xiaoguang +3 位作者 CHEN Wenting LIU Xiaobing ZHANG Xingyi DING Guangwe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6期692-699,共8页
Labile organic carbon (LOC) is a frac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with rapid turnover time and is affected by soil fertilization. This investigation characterized the SOC content, LOC content and LOC distribu... Labile organic carbon (LOC) is a fraction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with rapid turnover time and is affected by soil fertilization. This investigation characterized the SOC content, LOC content and LOC distribution in the treatment plots of surface soil erosion at five levels (0-, 5-, 10-, 20- and 30-cm erosion). The soil had received contrasting fertilizer treatments (i.e., chemical fertilizer or chemical fertilizer + manure) for 6 year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both SOC and various LOC fractions contents were higher in the plots with fertilizer + manure than in those with fertilizer alone under the same erosion conditions. The SOC and LOC contents de- creased as the erosion depth increased. 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easily oxidizable organic carbon (KMnO4-oxydizable organic carbon), and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were 27% 57%, 37%-7%, 20%-25%, and 29%-33% higher respectively in the fertilizer + manure plots, than in the fertilizer alone plots. Positive correlations (p 〈 0.05) between SOC content and different fractions contents were observed in all plots excep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SOC content and 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n the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bviously, fertilizer + manure treatments would be conduciv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LOC and SOC in the Black soil of Northea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osion depth black soil farmland soil labile organic carbon distribution pattern long-term fertilization
下载PDF
Effect of Polyacrylamide Application on Runoff,Erosion,and Soil Nutrient Loss Under Simulated Rainfall 被引量:14
19
作者 WANG Ai-Ping LI Fa-Hu YANG Sheng-Mi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5期628-638,共11页
Soil erosion affects soil pro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A laboratory research experiment under simulated heavy rainfall with tap water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nionic polyacrylamide(PAM) a... Soil erosion affects soil produ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A laboratory research experiment under simulated heavy rainfall with tap water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nionic polyacrylamide(PAM) application rates(0,0.5,1.0,and 2.0 g m-2) and molecular weights(12 and 18 Mg mol-1) on runoff,soil erosion,and soil nutrient loss at a slope of 5°.The results showed the two lower rates of PAM application decreased runoff while the highest rate increased runoff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soil mass los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PAM application rate.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PAM application decreased K+,NH4+,and NO3-concentrations in sediment and K+ and NH+4 concentrations in runoff,bu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mass losses of K+,NH4+,and NO-3 over soil surface except for the NH4+ at PAM application rate lower than 1.0 g m-2.PAM application de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K+ loss with runoff to its total mass loss over soil surface from 60.1% to 16.4%.However,it did not affect the NH4+ and NO3-losses with runoff,and more than 86% of them were lost with runoff.A higher PAM molecular weight resulted in less soil erosion and K+ mass loss but had little effect on runoff and NH+4 and NO3-losses.PAM application did not prevent soil erosion and the mass losses of K+ and NO3-unde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lication rate mass loss molecular weight nutrient concentration sediment concentration
原文传递
A mass abrasion model with the melting and cutting mechanisms during high-speed projectile penetration into concrete slabs
20
作者 Jianguo Ning Huilan Ren +1 位作者 Zhao Li Xiangzhao Xu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4-27,共14页
In this study,ogive-nose projectile penetration into concrete slabs was tested at initial projectile impact velocities ranging from 1325.0 m/s to 1425.0 m/s.The depth of penetration and mass loss of the projectiles we... In this study,ogive-nose projectile penetration into concrete slabs was tested at initial projectile impact velocities ranging from 1325.0 m/s to 1425.0 m/s.The depth of penetration and mass loss of the projectiles were measured,and the residual projectiles were recovered after the penetration test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metallographic microscopy of the microstructures were performed on various sections and outer surfaces of the projectiles taken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he residual projectiles,to analyze the intrinsic mechanisms of mass abrasion.The analysis results reveal that,during high-speed projectile penetration,projectile abrasion is caused by multiple mechanisms.Based on the cavity expansion theory,a projectile penetr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he two main mass loss mechanisms observed in the microscopic tests.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of the penetration depth,mass loss rate,and change of projectile head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both in this study and previous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jectile abrasi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High-speed penetration Concrete targe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