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湿邪致病特点论治侵袭性肺曲霉病所致长期发热
1
作者 杨璐 詹庆元 +1 位作者 郑玉敏 杨道文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9-50,53,共3页
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是指曲霉菌属侵犯肺或支气管所引起的急慢性组织病理损害[1],其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为临床所重视。IPA的临床症状多以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多见,有研究显示发热是侵袭性真菌... 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是指曲霉菌属侵犯肺或支气管所引起的急慢性组织病理损害[1],其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为临床所重视。IPA的临床症状多以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多见,有研究显示发热是侵袭性真菌病的首发且唯一提示性临床特征[2],IPA患者更容易表现出发热这一症状[3],且此类发热多具有长期性(发热时长超过2周)、难治性的特点,令患者和临床工作者为之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病 长期发热 侵袭性真菌病 病理损害 病情进展 曲霉菌属 胸痛 咯血
下载PDF
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治疗管理
2
作者 Arnoux Robenson Jean 周佩军 《器官移植》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9,共9页
随着实体器官移植(SOT)的广泛开展,SOT受者术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对于SOT受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意识不断增强,随之也出现了真菌耐药问题,导致原有标准化抗真菌治疗的效果不理想。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 随着实体器官移植(SOT)的广泛开展,SOT受者术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对于SOT受者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意识不断增强,随之也出现了真菌耐药问题,导致原有标准化抗真菌治疗的效果不理想。而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的肝肾毒性等问题,也是临床医师需面对的挑战。本文综述了目前三唑类、棘白菌素类以及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与免疫抑制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和肝肾毒性等特征,并总结了目前不同种类SOT受者术后IFD的预防策略以及感染不同病原体导致IFD的治疗策略,旨在为器官移植及相关学科的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器官移植 侵袭性真菌病 药物相互作用 抗真菌治疗 药物浓度监测 侵袭性假丝酵母病 侵袭性曲霉病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下载PDF
伪基因在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
3
作者 郭文杰 刘芳 +2 位作者 高娜 陈彻 楚惠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4-896,F0003,F0004,共5页
伪基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无功能的基因组化石,是人类进化的证据。然而,近年发现伪基因在生理和病理过程均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肿瘤中,以亲代基因依赖和亲代基因不依赖方式调节肿瘤发生发展,包括肝癌。本文主要总结伪基因及其在肝癌细... 伪基因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无功能的基因组化石,是人类进化的证据。然而,近年发现伪基因在生理和病理过程均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肿瘤中,以亲代基因依赖和亲代基因不依赖方式调节肿瘤发生发展,包括肝癌。本文主要总结伪基因及其在肝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为突破肝癌治疗瓶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基因 肝癌 增殖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lncRNA ENST00000452996.1通过ERK/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4
作者 谢群 林丽彬 +2 位作者 郑伟男 徐丽 林扬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9-687,共9页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长链非编码RNA ENST00000452996.1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等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TCGA数据集分析肝癌组织ENST00000452996.1表达;构建ENST00000452996.1的shRNA载体,包装病毒感染Huh-7细胞(shENST00000452996.1...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长链非编码RNA ENST00000452996.1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等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TCGA数据集分析肝癌组织ENST00000452996.1表达;构建ENST00000452996.1的shRNA载体,包装病毒感染Huh-7细胞(shENST00000452996.1组),CCK-8法、克隆形成法、流式细胞术、划痕法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shENST00000452996.1组、ERK激动剂EGF处理组和GSK-3β抑制剂TDZD-8处理组的ERK/GSK-3β/β-catenin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TCGA分析发现,肝癌组织ENST00000452996.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与Edmondson-Steiner分级呈正相关,与总生存时间呈负相关;与对照组相比,shENST00000452996.1组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凋亡能力明显增强,p-ERK1/2、p-GSK-3β^(Ser9)和β-catenin表达均下调,GSK-3β和p-β-catenin表达上调,核β-catenin表达下降;与shENST00000452996.1组相比,EGF处理组p-ERK1/2表达升高,EGF处理组和TDZD-8处理组p-GSK-3β^(Ser9)和β-catenin及核β-catenin表达均升高,GSK-3β和p-β-catenin表达均降低。结论干扰ENST00000452996.1表达抑制ERK1/2磷酸化,阻止GSK3β^(Ser9)磷酸化,导致β-catenin磷酸化,抑制β-catenin核转位,推断ENST00000452996.1通过ERK/GSK-3β/β-catenin信号通路增强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促进肝细胞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ENST00000452996.1 肝细胞癌 增殖 侵袭 ERK GSK-3Β Β-CATENIN
下载PDF
周永明教授中药经验方维持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探索性研究
5
作者 张福鹏 李捷凯 +2 位作者 陈海琳 朱文伟 周永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索性研究周永明教授中药经验方维持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患者,分析中药经验方维持治疗的中长期疗效及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2∶1,平均年龄为(55.75±14.4)岁,其中弥漫大B细胞型4... 目的探索性研究周永明教授中药经验方维持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患者,分析中药经验方维持治疗的中长期疗效及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2∶1,平均年龄为(55.75±14.4)岁,其中弥漫大B细胞型40例,GCB 16例,Non-GCB 23例,滤泡性型(Ⅲ级)6例,套细胞型7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6个月(范围2~45个月),ECOG评分2分以上(P=0.039)、LDH高表达(P<0.001)、IPI中高危/高危(P=0.005)是影响PFS的不良因素,IPI中高危/高危(P=0.002)、LDH高表达(P<0.001)是缩短PFS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药经验方维持治疗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挖掘并形成制剂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经验方 周永明 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伴坏死性肺炎临床特点、耐药性和预后不良相关因素分析
6
作者 马晨 张祎 +2 位作者 李芳 王静 陈葳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伴坏死性肺炎(NP)临床特点、耐药性和预后不良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PD伴NP患儿158例(观察组),以同期9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NP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2个组... 目的探讨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伴坏死性肺炎(NP)临床特点、耐药性和预后不良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PD伴NP患儿158例(观察组),以同期9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NP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2个组患儿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对肺炎链球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预后情况将IPD伴NP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26例)和预后良好组(13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PD伴NP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IPD伴NP患儿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发热时间、气促发生率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LDH)、WBC计数、葡萄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利奈唑胺较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率较低。CRP>161.75 mg·L^(-1)、WBC计数>20.24×10^(9)/L、NEUT#>0.86×10^(9)/L、PCT>2.98μg·L^(-1)、血钠<2.24 mmol·L^(-1)、血钙<136.35 mmol·L^(-1)与IPD伴NP患儿预后不良有关(P<0.05)。结论IPD伴NP患儿发热时间长,易发生气促,感染菌株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利奈唑胺较敏感。高水平CRP、WBC、NEUT#、PCT和低水平血钠、血钙与IPD伴NP患儿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 坏死性肺炎 临床特点 耐药性 预后
下载PDF
干扰hsa_circ_0013958/miR-637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7
作者 林颜 阮树斌 +4 位作者 陈晓东 杨荣华 王婧薷 林泽鹏 信琪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hsa_circ_0013958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umankeloid fibroblast,HKF)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si-NC组、si-hsa_circ_0013958组、miR-NC组、miR-63...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hsa_circ_0013958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umankeloid fibroblast,HKF)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si-NC组、si-hsa_circ_0013958组、miR-NC组、miR-637组、si-hsa_circ_0013958+anti-miR-NC组和si-hsa_circ_0013958+anti-miR-637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试剂盒检测hsa_circ_0013958、miR-637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数;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hsa_circ_0013958和miR-637的靶向关系。结果:瘢痕疙瘩组织中hsa_circ_0013958表达水平较正常皮肤组织升高,miR-637表达水平降低(P<0.05)。干扰hsa_circ_0013958表达或过表达miR-637后,HKF细胞存活率、集落形成数以及迁移、侵袭细胞数均降低(P<0.05)。hsa_circ_0013958和miR-637有靶向调控关系;抑制miR-637表达逆转了干扰hsa_circ_0013958对HKF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结论:干扰hsa_circ_0013958通过调控miR-637抑制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_circ_0013958 miR-637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miR-146a介导下的IGSF1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的调控机制
8
作者 龚烨 程超 王慧琴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6-13,共8页
目的探讨miR-146a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细胞侵袭转移的调控作用及内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活性检测试剂(CCK-8)检测TPC-1细胞活性及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TPC-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 目的探讨miR-146a对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细胞侵袭转移的调控作用及内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活性检测试剂(CCK-8)检测TPC-1细胞活性及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TPC-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1(Immunoglobulin super family member1,IGSF1)、miR-146a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IGSF1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与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基因检测IGSF1和miR-146a交互作用。结果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100.00±0.00)%比较,miR-146a mimics组TPC-1细胞增殖活性(84.77±3.71)%显著降低(P<0.05);而miR-146a inhibitor组TPC-1细胞增殖活性(119.20±5.81)%显著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6.37±0.27)%比较,miR-146a mimics组TPC-1细胞凋亡率(20.33±1.26)%显著增加,而miR-146a inhibitor组TPC-1细胞凋亡率(3.35±0.93)%显著降低(F=217.1,P<0.05)。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miR-146a mimics组在24 h和48 h的相对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而miR-146a inhibitor组在24 h和48 h的相对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与Control组比较,miR-146a mimics组miR-146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IGSF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miR-146a inhibitor组miR-146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IGSF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Control组(0.92±0.09)比较,miR-146a mimics组β-catenin(0.54±0.08)和OPN(0.30±0.09)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miR-146a inhibitor组β-catenin(1.26±0.07)和OPN(1.07±0.13)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iR-146a mimics组野生型(0.64±0.11)与miR-146a mimics NC组野生型(1.16±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46a可交互作用IGSF1,调控OPN及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MIRNA 侵袭 机制研究
下载PDF
CircFOXK2通过miR-588/FBXW5轴调节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9
作者 邓科兰 刘桂霞 +1 位作者 厉银平 谢志斌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977-982,共6页
目的探讨CircFOXK2通过miR-588/FBXW5轴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SCLC细胞A549、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HBE中CircFOXK2、miR-588、FBXW5表达;将si-NC、si-Cir... 目的探讨CircFOXK2通过miR-588/FBXW5轴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SCLC细胞A549、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HBE中CircFOXK2、miR-588、FBXW5表达;将si-NC、si-CircFOXK2、si-CircFOXK2+inhibitor NC、si-CircFOXK2+miR-588 inhibitor分别转染至A549细胞记为为si-NC组、si-CircFOXK2组、si-CircFOXK2+inhibitor NC组、si-CircFOXK2+miR-588 inhibitor组,未做任何处理的A549细胞记为NC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FOXK2、miR-588、FBXW5关系;Western blot检测A549细胞FBXW5、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神经型钙粘附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水平;CCK-8法检测A549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凋亡;Transwell检测A549细胞侵袭、迁移数量。结果与miR-NC+WT-FOXK2组比较,miR-588 mimic+WT-FOXK2组A549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miR-588 mimic+MUT-FOXK2组A549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较miR-NC+MUT-FOXK2组无显著改变(P>0.05);与miR-NC+WT-FBXW5组比较,miR-588 mimic+WT-FBXW5组A549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miR-588 mimic+MUT-FBXW5组较miR-NC+MUT-FBXW5组A549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与NHBE细胞相比,A549细胞中CircFOXK2、FBXW5水平显著上调(P<0.05),miR-588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与NC组、si-NC组相比,si-CircFOXK2组A549细胞CircFOXK2表达量、FBXW5、N-cadherin、Vimentin蛋白水平、OD450值、迁移、侵袭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A549细胞miR-588表达量、E-cadherin蛋白水平、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si-CircFOXK2组、si-CircFOXK2+inhibitor NC组相比较,si-CircFOXK2+miR-588 inhibitor组FBXW5水平、OD450值、A549细胞迁移、侵袭细胞数量以及N-cadherin、Vimentin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0.05),miR-588表达量、A549细胞凋亡率、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miR-588下调减弱了沉默CircFOXK2抑制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有利影响;CircFOXK2靶向调节miR-588/FBXW5轴。结论沉默CircFOXK2可能通过上调miR-588来抑制FBXW5表达,进而对NSCL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FOXK2 miR-588 FBXW5 非小细胞肺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高、低表达miR-296-5p的肿瘤细胞外泌体对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调控作用
10
作者 陈河山 许荣誉 +4 位作者 陈劭赓 傅景梁 陈泓波 杜祥昆 何荣琦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高、低表达miR-296-5p的肿瘤细胞外泌体对食管鳞癌细胞(ESCC)迁移和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提取转染miR-296-5p过表达和miR-296-5p干扰及其阴性对照物(NC)后的ESCC细胞外泌体,并采用透射电镜与Western blotting法进行鉴定... 目的探讨高、低表达miR-296-5p的肿瘤细胞外泌体对食管鳞癌细胞(ESCC)迁移和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提取转染miR-296-5p过表达和miR-296-5p干扰及其阴性对照物(NC)后的ESCC细胞外泌体,并采用透射电镜与Western blotting法进行鉴定;将ESCC细胞分为三组,干扰组、过表达组分别加入miR-296-5p干扰或过表达细胞的外泌体培养,NC组加入NC转染细胞的外泌体培养48 h;取各组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黏附分子3(CADM3)、CADM1、CADM4、钙黏蛋白E(E-cadherin)及血管内皮细胞生成浸润相关蛋白CD31、CD44。结果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细胞数过表达组>NC组>干扰组(P均<0.05)。细胞中CADM1、CADM4、E-cadher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干扰组>NC组>过表达组,CADM3、CD31、CD44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过表达组>NC组>干扰组(P均<0.05)。结论高表达miR-296-5p的肿瘤细胞外泌体可能通过调控CADM、E-cadherin、CD31、CD44等基因表达提高ESCC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296-5p 食管鳞癌 外泌体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下载PDF
重症患者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抗真菌治疗用药方案对比研究
11
作者 李茁 宗媛 +2 位作者 马娟 张鹏 曹璐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用于ICU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HIS系统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入住陕西省人民医院ICU并确诊为IPA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伏...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用于ICU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HIS系统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入住陕西省人民医院ICU并确诊为IPA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伏立康唑单药、卡泊芬净单药或伏立康唑+卡泊芬净联合治疗等不同抗真菌治疗之间的临床疗效、ADR发生率和出院时的全因死亡率。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其中单药治疗组34例(伏立康唑组22例,卡泊芬净组12例),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组6例。烟曲霉菌是IPA患者最常见的致病菌,其次为黄曲霉菌。临床疗效方面,单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单用伏立康唑或卡泊芬净与伏立康唑联合卡泊芬净有效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280)。安全性方面,联合用药组的总ADR发生率略高于单药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视觉异常及低钾血症例数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用药组全血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于单药治疗组(P<0.01)。全因死亡率方面,联合用药组高于两个单药治疗组(P<0.05)。结论伏立康唑仍是危重症IPA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卡泊芬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可有效替代伏立康唑用于该类患者,而伏立康唑与卡泊芬净的联合治疗不会改善危重症IPA患者全因死亡率,并不推荐作为该类患者的初始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病 安全性 有效性 伏立康唑 卡泊芬净
下载PDF
下调METTL5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
12
作者 吴坤琳 严乾壹 +2 位作者 王德星 缪秀英 张惠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291,共7页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5(methyltransferase-like 5,METTL5)在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TNBC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METTL5的表达情况。用靶向METTL5的s... 目的探讨甲基转移酶5(methyltransferase-like 5,METTL5)在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TNBC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METTL5的表达情况。用靶向METTL5的shRNA(shRNA-METTL5)转染TNBC细胞后,用CCK-8、集落形成、伤口愈合以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性、迁移与侵袭,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关键蛋白的表达。构建异种移植瘤模型,验证敲降METTL5对TNBC细胞在体内生长以及Wnt/β-catenin信号活性的影响。结果METTL5在TNBC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P<0.01)。敲降METTL5可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降低了Wnt/β-catenin信号分子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7的表达(均P<0.01)。体内实验显示,敲降METTL5减缓了移植瘤生长和Wnt/β-catenin信号活性。结论敲降METTL5能抑制TNBC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其作用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甲基转移酶5 m6A甲基化 WNT/Β-CATENIN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陈丽娟 朱蕻潮 +3 位作者 吴晓丽 杨康群 秦海艳 王昕雯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6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两性霉... 目的研究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6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两性霉素B脂质体相关AKI分为AKI组23例(37.7%),非AKI组38例(62.3%)。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两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人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L-AMB使用累积剂量及治疗前血清钾水平在诊断AKI方面的能力。结果有23例病人在使用L-AMB治疗过程中发生AKI,AKI发生率为37.7%。L-AMB疗程、累积剂量、日剂量,L-AMB治疗前血钾水平在AKI及非AKI两组病人比较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累积剂量是发生L-AMB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6,95%CI:(1.08,1.98),P=0.014];在L-AMB治疗前低血钾水平是发生L-AMB相关AKI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OR=0.05,95%CI:(0.01,0.43),P=0.007]。累积剂量和治疗前血钾水平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分别为0.88(0.79,0.98)、0.88(0.79,0.96),灵敏度分别为86.9%、81.5%,特异度分别为89.4%、86.9%。结论L-AMB累积剂量及治疗前低血钾水平均是L-AMB相关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在L-AMB相关AKI的诊断中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且累积剂量的诊断价值大于治疗前低血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侵袭性真菌感染 急性肾损伤 药物毒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牛蒡子苷元调控Notch/Hes-1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HSC-3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14
作者 任丽洁 刘孟媛 +1 位作者 史冠忠 唐亮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1-358,共8页
目的:探究牛蒡子苷元(ARC)通过调控Notch/Hes-1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HSC-3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ARC处理人HSC-3细胞,CCK-8法检测ARC对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以选择适宜的药物浓度。将HS... 目的:探究牛蒡子苷元(ARC)通过调控Notch/Hes-1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HSC-3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ARC处理人HSC-3细胞,CCK-8法检测ARC对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以选择适宜的药物浓度。将HSC-3细胞分为对照组、ARC-L组(10 mg/L ARC)、ARC-M组(20 mg/L ARC)、ARC-H组(40 mg/L ARC)和ARC-H+Jagged1/FC组(40 mg/L ARC+1.2μg/mL Jagged1/FC)。采用EdU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及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B法检测增殖(c-Myc、cyclin D1)、凋亡(BAX、Bcl-2、survivin)、EMT(E-cadherin、vimentin、Snail)及Notch/Hes-1通路(Notch 1、Hes-1、NICD)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0 mg/L相比,10~80 mg/L的ARC均能显著降低HSC-3细胞增殖活力(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ARC-L组、ARC-M组和ARC-H组HSC-3细胞EdU阳性率、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S期和G2/M期细胞占比及c-Myc、cyclin D1、Bcl-2、survivin、vimentin、Snail、Notch 1、Hes-1和NICD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占比及BAX、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且呈浓度梯度依赖性。同时使用Notch激动剂Jagged1/FC,则可部分逆转ARC对HSC-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均P<0.05)。结论:ARC可能通过抑制Notch/Hes-1信号通路抑制OSCC细胞HSC-3增殖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子苷元 口腔鳞状细胞癌 HSC-3细胞 增殖 凋亡 侵袭 Notch/Hes-1信号通路
下载PDF
WNK2通过抑制ERK1/2/ROS/SHP2信号通路延缓肝细胞癌的增殖和侵袭
15
作者 石鑫 张敬坡 +2 位作者 陈虎 王威 闫丙政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8,共9页
目的探讨WNK2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ocellua carcinoma,HCC)中ERK1/2/ROS/SHP2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在HCC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将WNK2-mimic和sh-RNA WNK2以及相应的阴性对照转染HepG2细胞,采用BALB/c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W... 目的探讨WNK2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ocellua carcinoma,HCC)中ERK1/2/ROS/SHP2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在HCC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将WNK2-mimic和sh-RNA WNK2以及相应的阴性对照转染HepG2细胞,采用BALB/c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WNK2对肝细胞癌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瘤组织中WNK2、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使用SHP2抑制剂PHPS1进行处理之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中WNK2、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使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检测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采用单克隆增殖实验和CCK-8检测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sh-NC组相比,sh-RNA WNK2组裸鼠的瘤体体积显著增大(P<0.01);而与NC-mimic组相比,WNK2-mimic组裸鼠的瘤体体积显著减小(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sh-NC组相比,sh-RNA WNK2组WNK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与NC-mimic组相比,WNK2-mimic组WNK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在体外实验当中,相对于sh-NC组,sh-RNA WNK2组中WNK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相对于sh-NC+PHPS1组,sh-RNA WNK2+PHPS1组中WNK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而p40、gp90、p-SHP2、p-AKT和p-ERK1/2的表达则被逆转并且与sh-NC+PHPS1组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结果显示,相对于sh-NC组,sh-RNA WNK2组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升高(P<0.01);sh-NC+PHPS1组和sh-RNA WNK2+PHPS1组HepG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并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克隆增殖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sh-NC组,sh-RNA WNK2组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升高(P<0.01),而sh-NC+PHPS1组和sh-RNA WNK2+PHPS1组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并且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WNK2可以抑制ERK1/2/ROS/SHP2信号通路,从而抑制ERK1/2/AKT信号通路,延缓HCC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WNK2 ERK1/2/ROS/SHP2信号通路 增殖 侵袭
下载PDF
miR-200c/ZEB1/E-cadherin轴在胆管癌转移侵袭中的作用及对胆管癌预后评估的价值
16
作者 潘超 许蔚 +2 位作者 刘子君 陶平 杨士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287-1294,共8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00c(miR-200c)/锌指转录因子(ZEB1)/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胆管癌(HCCA)转移、侵袭中的作用及对HCCA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08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胆管癌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胆管良... 目的:探讨微小RNA-200c(miR-200c)/锌指转录因子(ZEB1)/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胆管癌(HCCA)转移、侵袭中的作用及对HCCA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08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胆管癌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胆管良性疾病患者(胆总管结石或胆管良性狭窄)20例作为对照。采用原位杂交、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00c在HCCA患者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生存曲线分析miR-200c表达与总生存期的相关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免疫印迹检测ZEB1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体内研究构建裸鼠成瘤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检测ZEB1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Tunel技术检测组织中的凋亡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生物标志物对胆管癌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miR-200c低表达于HCCA组织及血清中;生存曲线分析显示,miR-200c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期呈正相关性,TNM分期与患者的总生存期呈负相关性;miR-200c mimics抑制了胆管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降低ZEB1表达而诱导E-cadherin表达;转染ZEB1逆转miR-200c的作用效应,促进胆管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特性,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凋亡。CA199、CEA和miR-200c联合检测诊断胆管癌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2,灵敏度0.8611,特异度0.8000。结论:miR-200c/ZEB1/Ecadherin轴参与胆管癌的转移侵袭;CA199、CEA和miR-200c联合检测对胆管癌预后的诊断效能良好,对临床胆管癌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微小RNA-200c(miR-200c) 锌指转录因子(ZEB1) E-钙黏蛋白(E-cadherin)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Gabra3通过AKT/mTOR途径促进膀胱癌T24细胞侵袭和迁移
17
作者 李明明 韩利忠 +2 位作者 王亚楠 卢冠军 吕志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208-1214,共7页
目的:探究γ-氨基丁酸受体亚基α-3(Gamma-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 subunit alpha-3,Gabra3)基因对膀胱癌T24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Gabra3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以及转移和生存的相关性。建立Gab... 目的:探究γ-氨基丁酸受体亚基α-3(Gamma-aminobutyric acid receptor subunit alpha-3,Gabra3)基因对膀胱癌T24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Gabra3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以及转移和生存的相关性。建立Gabra3过表达和Gabra3突变的T24细胞株,根据转染质粒不同,分为空白T24细胞(Control)、空pDONR223载体转染T24细胞(NC)、野生型Gabra3过表达T24细胞株(wt-Gabra3)、突变型Gabra3 T24细胞株(mut-Gabra3)。在回补实验中,分为转染突变型Gabra3 T24组(mut-Gabra3)、转染空pDONR223载体mut-Gabra3组(mut-Gabra3-NC)、转染野生型Gabra3过表达组(mut-Gabra3+wt-Gabra3)。用TUNEL染色检测T24细胞凋亡,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分别检测T24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通路相关分子生物表达水平。结果:Gabra3基因在膀胱癌中显著高表达(P<0.05),生存曲线证实远处转移存在的患者生存期明显较短(P<0.05)。成功构建Gabra3过表达和突变的T24细胞株。与Control组相比,wt-Gabra3组细胞凋亡能力显著降低,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而mut-Gabra3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侵袭能力显著减弱(P<0.05);wt-Gabra3组细胞p-AKT、p-mTOR、p-4E-BP1、p-S6K蛋白表达均显示上凋(P<0.05),而mut-Gabra3组细胞上述蛋白无差异。在回补实验中,过表达wt-Gabra3的mut-Gabra3突变T24细胞凋亡能力受到抑制(P<0.05),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并且该组细胞AKT/mTOR通路相关分子显著激活(P<0.05)。结论:外源性的未编辑的Gabra3可以促进膀胱癌T24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并且可能与激活AKT/mTOR途径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受体亚基α-3 膀胱癌 T24细胞 凋亡 迁移 侵袭 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败酱草水提物通过调控circ_0000936/miR-665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18
作者 张正平 李坤正 +3 位作者 吴彬杰 刘熹 巨虎 张晓璐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17-1024,共8页
目的:探讨败酱草水提物对胶质瘤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胶质瘤组织,qRT-PCR法检测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组织中circ_0000936、miR-665的表达量;Pear... 目的:探讨败酱草水提物对胶质瘤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胶质瘤组织,qRT-PCR法检测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组织中circ_0000936、miR-665的表达量;Pearson法分析胶质瘤组织中circ_0000936和miR-665表达量的相关性;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LN229,不同浓度的败酱草(0.5 mg/mL、1.0 mg/mL、2.0 mg/mL)处理LN229细胞,si-NC、si-circ_0000936分别转染至LN229细胞,pcDNA-circ_0000936转染至LN229细胞后加入2.0 mg/mL败酱草处理细胞;CCK-8、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与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及凋亡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irc_0000936与miR-665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量。结果:胶质瘤组织中circ_0000936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而miR-665的表达量低于正常脑组织(P<0.05);circ_0000936和miR-665呈负相关(r=-0.980,P<0.001);败酱草能够以浓度依赖性方式降低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率、Bcl-2蛋白水平和circ_0000936的表达量(P<0.05),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而凋亡率、Bax蛋白水平和miR-665的表达量升高(P<0.05);转染si-circ_0000936后miR-665的表达量升高(P<0.05),细胞活力、细胞克隆形成率和Bcl-2蛋白水平降低(P<0.05),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凋亡率和Bax蛋白水平升高(P<0.05);转染pcDNA-circ_0000936能够逆转败酱草对LN22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结论:败酱草水提物可通过调控circ_0000936/miR-665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并阻碍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酱草 胶质瘤 circ_0000936 miR-665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circNRIP1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葛琴 蔡平 +1 位作者 张玲玲 曹晓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47-852,共6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circNRIP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考察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circNRIP1在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细胞增殖实验(MTS法)... 目的探讨环状RNA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circNRIP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考察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circNRIP1在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细胞增殖实验(MTS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 Matrigel实验分别考察circNRIP1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circNRIP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1);circNRIP1在HeLa细胞系中表达水平最低,在SiHa细胞系中表达水平最高,与其他细胞系circNRIP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SiHa细胞系中,与NC组比较,shRNA1、shRNA2、shRNA3慢病毒均可显著降低circNRIP1的表达水平,其中shRNA2的敲低能力最高,在HeLa细胞系中,与OV-NC组比较,circNRIP1在OV-cNRIP1组的表达水平更高(P<0.01)。MTS实验结果显示,在HeLa细胞系中,与OV-NC组比较,OV-cNRIP1组的HeLa细胞增殖能力更高(P<0.001);在SiHa细胞系中,与sh-NC组比较,sh-cNRIP1组的SiHa细胞增殖能力更低(P<0.00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在SiHa细胞系中,与sh-NC组比较,sh-cNRIP1组的SiHa细胞迁移能力更低(P<0.001);在HeLa细胞系中,与OV-NC组比较,OV-cNRIP1组的HeLa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01);Transwell Matrigel实验结果显示,在SiHa细胞系中,与sh-NC组比较,sh-cNRIP1组的SiHa细胞穿膜数显著减少(P<0.001);在HeLa细胞系中,与OV-NC组比较,OV-cNRIP1组的HeLa细胞穿膜数显著增多(P<0.001)。结论circNRIP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circNRIP1能显著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circNRIP1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下载PDF
茯苓酸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
作者 赵婷秀 兰钰琪 +2 位作者 金贺 何彦丽 杜标炎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4期28-33,共6页
目的:研究茯苓酸(pachymic acid,PA)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20、40、80μmol/L)PA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PA对B16细... 目的:研究茯苓酸(pachymic acid,PA)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20、40、80μmol/L)PA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PA对B16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PA对B16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PA可以明显抑制B16细胞增殖,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关系(P<0.01);PA干预24 h后可以显著抑制B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40μmol/L的PA能上调B16细胞的E-cadherin蛋白表达(P<0.05)并下调Vimentin蛋白的表达(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40μmol/L的PA可明显降低B16细胞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论:PA可以抑制B16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16细胞的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Vimentin蛋白表达,从而抑制B16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酸 小鼠黑色素瘤 增殖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小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