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在诊断及评估胃肠道间质瘤侵袭危险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钦海 陈光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4年第5期320-321,共2页
目的分析MRI在诊断及评估胃肠道间质瘤(GIST)侵袭危险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已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同时观察和分析不同侵袭危... 目的分析MRI在诊断及评估胃肠道间质瘤(GIST)侵袭危险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已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MRI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同时观察和分析不同侵袭危险度(低危、中危、高危)患者MRI表现征象(形态、边界、信号等)特点,并进一步分析MRI征象与不同侵袭危险度的相关性。结果 30例患者中低危12例,中危7例,高危11例。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形态、边界、信号均匀性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ADC值明显高于中危组(P<0.05)。低危组与高危组比较,边界、信号均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扫描与ADC值能协助GIST术前侵袭危险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侵袭危险度 MRI 相关性
下载PDF
谐波造影增强超声内镜在鉴别良恶性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和评估胃肠间质瘤侵袭危险度中的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戴丽 宁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1期99-103,共5页
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检出率不断提高,常见的有平滑肌瘤和间质瘤,其中平滑肌瘤一般呈良性表现,而胃肠间质瘤具有恶性潜能。目前消化道黏膜下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内镜技术,因兼具普通内镜的直观性与超声的穿透性,... 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检出率不断提高,常见的有平滑肌瘤和间质瘤,其中平滑肌瘤一般呈良性表现,而胃肠间质瘤具有恶性潜能。目前消化道黏膜下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内镜技术,因兼具普通内镜的直观性与超声的穿透性,能进行初步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但是有一定局限性,对于直径较小的低回声病灶并不理想。谐波造影增强超声内镜是一项新技术,将谐波超声内镜与微泡造影剂相结合,可以观察到肿瘤内部的微循环灌注,并且不受病灶直径大小影响,可用于鉴别良恶性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并且有效评估胃肠间质瘤的侵袭危险度,对于治疗和改善预后都将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造影增强超声内镜 鉴别诊断 黏膜下肿瘤 胃肠间质瘤 侵袭危险度
下载PDF
超声内镜在胃黏膜下肿瘤诊断和侵袭危险度分级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戴丽 宁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3年第2期160-167,共8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在胃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诊断和侵袭危险度分级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EUS诊断为胃SMT的1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97处病灶(其中7例患者胃内均...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在胃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诊断和侵袭危险度分级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EUS诊断为胃SMT的1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97处病灶(其中7例患者胃内均有2处病变)。以病检结果为金标准,计算EUS诊断与病检结果的诊断符合率。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EUS特征,分析影响诊断符合率的因素,并将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和其他类型的胃SMT病灶分为极低、低、中和高危组,分析预测侵袭危险度分级的因素。最终计算根据EUS诊断制定的术前方案与最终实际手术方案符合率。结果EUS对胃SMT的病检诊断符合率为69.04%(136/197)。符合诊断的患者年龄>60岁占比明显高于不符合诊断的患者(P<0.05);符合诊断的病灶EUS显示回声不均占比明显高于不符合诊断的病灶(P<0.05)。患者年龄>60岁、EUS显示病灶回声不均是诊断符合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侵袭危险度越高,EUS显示病灶回声不均匀、有加彩和边界不清越常见(P<0.05)。EUS显示病灶回声不均匀、有加彩是预测侵袭危险度分级的独立因素(P<0.05)。有1处病灶术中未能分离,余顺利,手术方案符合率为99.49%(196/197)。结论EUS诊断胃SMT与术后病检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患者年龄>60岁、EUS显示病灶回声不均,EUS诊断符合率更高。不同侵袭危险度的胃SMT在EUS图像中的表现有差异,EUS显示病灶回声不均、有加彩是预测侵袭危险度的重要标志。EUS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胃黏膜下肿瘤 诊断符合率 影响因素 侵袭危险度
下载PDF
CD117、DOG1表达与胃间质瘤侵袭危险度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莉 辛英瑛 +4 位作者 缪连生 吴正奇 卢林芝 李胜兵 张锦华 《甘肃医药》 2018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CD117、DOG1表达水平与胃间质瘤(GSTs)临床特征、超声内镜下征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及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经内镜及外科手术切除后确诊的84例GSTs术后病理样本,84例患者均行超声内... 目的:探讨CD117、DOG1表达水平与胃间质瘤(GSTs)临床特征、超声内镜下征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及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经内镜及外科手术切除后确诊的84例GSTs术后病理样本,84例患者均行超声内镜检查,根据CD117、DOG1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及超声内镜下征象,分析CD117、DOG1表达水平与侵袭危险度的关系。结果:(1)临床特性:在84例GSTs标本中,不同性别、年龄、生长部位、危险度分级、核分裂像之间,CD117阳性表达率无显著相关(P>0.05),DOG1阳性表达率与危险度分级和核分裂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内镜下征象:84例GST患者中,CD117阳性表达率与GST是否有溃疡、出血、回声是否均匀、边界及肿瘤大小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OG1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P<0.05)。结论:DOG1可以作为评价GST侵袭危险度的指标,CD117不能作为评价GST危险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超声内镜 CD117 DOG1 侵袭危险度
下载PDF
胃间质瘤的MRI诊断及侵袭危险度分析
5
作者 卢林 饶慧敏 +1 位作者 郝宏毅 焦华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探讨超高场MRI在胃间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侵袭危险度分层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患者的资料,病理上依据病变大小和有丝分裂率分为低、中、高危3组。MRI图像分析包括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 目的探讨超高场MRI在胃间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侵袭危险度分层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患者的资料,病理上依据病变大小和有丝分裂率分为低、中、高危3组。MRI图像分析包括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边界、生长方式、T1WI、T2WI、DWI信号特点以及ADC值的测量。结果肿瘤均为单发,其中低危10例,肿瘤直径均<5 cm,信号较均匀,多向腔内生长,ADC值为(1.57±0.03)×10-3 mm 2/s。中危组以5~10 cm居多,ADC值为(1.18±0.13)×10-3 mm 2/s。高危组多>10 cm,信号不均匀,向腔内外生长,ADC值为(0.84±0.02)×10-3 mm 2/s,肿瘤多可见深大溃疡。高危组ADC值明显低于中危和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高场MRI在胃肠间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侵袭危险度评估中有重要价值,肿瘤的ADC值与侵袭危险度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核磁共振检查 ADC值 鉴别诊断 侵袭危险度
下载PDF
MRI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和侵袭危险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熠琳 李小康 +2 位作者 刘佩芳 曹文枫 鲍润贤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3-377,共5页
目的探讨MRI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诊断和侵袭危险度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的27例GIST患者资料,病理上依据病变大小和有丝分裂率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 目的探讨MRI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诊断和侵袭危险度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的27例GIST患者资料,病理上依据病变大小和有丝分裂率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组。MR图像分析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平扫信号强度、动态增强表现、扩散加权成像(DWI)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有无周围侵犯及远处转移,并将MRI上述征象与各侵袭危险组做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 27例GIST中,低危11例,中危6例,高危10例。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信号不均匀、周围侵犯及远处转移的例数随着低危、中危、高危的顺序而逐渐增多。动态增强检查,27例GIST中22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渐增型,5例呈延迟期轻度流出型,曲线类型在低、中、高危三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组GIST的ADC值为(1.127±0.205)×10-3 mm2/s,中危组ADC值为(1.436±0.254)×10-3 mm2/s,低危组ADC值为(1.478±0.344)×10-3 mm2/s,高危组ADC值明显低于中危和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IST在MRI平扫、增强扫描表现和DWI上ADC值有助于术前诊断和对GIST侵袭危险度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侵袭危险度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