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GI_2/TxA_2、tPA/PAI动态平衡与黑色素瘤B_(16)侵袭率的关系
1
作者 朱涵能 方维珍 盛民立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了解肿瘤侵袭率与PGI2/TxA2和tPA/PAI平衡的关系。方法参照Nicolson报道的方法建立体外黑色素瘤B16侵袭血管内皮细胞单层模型,利用放射免疫酶联技术检测肿瘤侵袭过程中,PGI2、TxA2、tPA、... 目的了解肿瘤侵袭率与PGI2/TxA2和tPA/PAI平衡的关系。方法参照Nicolson报道的方法建立体外黑色素瘤B16侵袭血管内皮细胞单层模型,利用放射免疫酶联技术检测肿瘤侵袭过程中,PGI2、TxA2、tPA、PAI时相性分泌变化,以探究PGI2/TxA2、tPA/PAI比值变化,在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在肿瘤侵袭过程中,总PGI2、PAI分泌量呈下降趋势,TxA2和PAI分泌呈上升趋势;黑色素瘤B16细胞能够通过分泌tPA、PAI、PGI2和TxA2来破坏血液循环系统中PGI2/TxA2和tPA/PAI平衡;PGI2/TxA2、tPA/PAI比值变化,肿瘤侵袭率呈对应性变动。结论PGI2/TxA2和tPA/PAI分泌的平衡失调可能是肿瘤侵袭和转移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黑色素瘤 B16细胞 侵袭率
下载PDF
Sigma B基因缺失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毒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丽红 孟庆玲 +6 位作者 乔军 才学鹏 张再超 蔡扩军 王为升 王俊伟 陈创夫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2-97,共6页
为了解缺失SigmaB基因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的毒力影响。通过体外生长试验、巨噬细胞RAW264.7的粘附与侵袭试验、小鼠肝脾载菌量试验、毒力基因转录水平试验、小鼠LD50试验来研究缺失株(LM-XS5-△SigmaB)的毒力变化。结果显示,... 为了解缺失SigmaB基因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的毒力影响。通过体外生长试验、巨噬细胞RAW264.7的粘附与侵袭试验、小鼠肝脾载菌量试验、毒力基因转录水平试验、小鼠LD50试验来研究缺失株(LM-XS5-△SigmaB)的毒力变化。结果显示,与野毒株相比,缺失株体外生长能力减弱、侵袭率和粘附率降低,小鼠肝脾载菌量显著减少,毒力基因(inlA、inlB、hly、prfA、actA)的转录水平降低,而小鼠LD50升高。可见,SgmaB基因对LM的毒力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LM基因缺失疫苗和活疫苗载体的研发可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SigmaB基因 侵袭率 粘附 LD50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在伴放线放线杆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3
作者 王勤 轩东英 +4 位作者 钟德钰 屈娅荣 余晶仪 曹虹 章锦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在磷脂酰胆碱(PC)阳性伴放线放线杆菌(Aa)黏附侵袭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PAFR拮抗剂(CV3988)和抗PAFR抗体作用于HUVEC 30 min后,观察PC阳性Aa对HUVEC黏附和侵袭的影响;并...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在磷脂酰胆碱(PC)阳性伴放线放线杆菌(Aa)黏附侵袭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PAFR拮抗剂(CV3988)和抗PAFR抗体作用于HUVEC 30 min后,观察PC阳性Aa对HUVEC黏附和侵袭的影响;并采用MTT法分析PC阳性和阴性Aa诱导细胞损伤的情况。结果采用100、200、500 nmol/L的PAFR拮抗剂预处理HUVEC,显著减少了PC阳性Aa对HUVEC的黏附和侵袭(P<0.001),黏附率分别为对照组的(36.29±3.52)%,(19.04±3.35)%和(7.69±3.19)%;侵袭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2.12±1.58)%,(7.08±0.29)%和(2.60±2.26)%。用抗PAFR抗体预处理HUVEC后Aa对HUVEC的黏附率和侵袭率分别为(50.05±5.28)%和(39.09±6.50)%,显著降低了Aa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和侵入(P<0.001)。采用200 nmol/L和500 nmol/L的PAFR拮抗剂和25μg/m L抗PAFR抗体预处理HUVEC后,PC阳性的Aa与细胞作用以后,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升高(P<0.001),从(25.39±9.33)%分别升高到(91.12±3.14)%,(94.12±2.15)%和(65.5±1.87)%。而PC阴性的Aa菌株中,预处理组与未预处理的组相比,细胞活力并没有显著增加(P>0.05)。结论我们发现PAFR在PC阳性的Aa对宿主细胞的粘附、侵袭及诱导胞死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放线放线杆菌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黏附 侵袭率
下载PDF
传染病流行后的省思:因应作为与未来策略规划
4
作者 金传春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4-4,共1页
关键词 传染病流行 小儿麻痹 大流行 登革热 侵袭率 病毒所 台湾
下载PDF
垂体瘤的体外侵袭模型-Boyden小室法的建立和特点 被引量:10
5
作者 万锋 雷霆 +1 位作者 舒凯 薛德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 探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模型适用于侵袭性垂体瘤研究的实验条件和方法。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的新鲜垂体瘤标本 5例,体外进行原代培养,肿瘤在影像学上均为一侧或双侧的颈内动脉被完全包绕或肿瘤破入蝶窦的侵袭性表现。将不同浓度 ...  目的 探讨Boyden小室体外侵袭模型适用于侵袭性垂体瘤研究的实验条件和方法。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的新鲜垂体瘤标本 5例,体外进行原代培养,肿瘤在影像学上均为一侧或双侧的颈内动脉被完全包绕或肿瘤破入蝶窦的侵袭性表现。将不同浓度 ( 0 5×105、1 0×105、1 5×105、2 0×105 /ml)的垂体瘤细胞 250μl置入Boyden小室侵袭模型,分别培养 (6、12、18、24)h,观察不同浓度细胞在不同时间穿透基质凝胶多孔滤膜的侵袭率。结果 在第 6h,透过基质凝胶多孔滤膜的细胞还很少,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多,在 12h前后增幅最明显, 18h以后有逐渐饱和的趋势;同时,随细胞浓度的增高,透过细胞比率也增加,但细胞浓度大于 1 0×105 /ml时,瘤细胞的侵袭百分率变化不显著。结论 Boyden小室侵袭模型适用于原代培养垂体瘤细胞的条件是,在 1 0×105 /ml细胞浓度下培养12h后,计算细胞的侵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体外侵袭模型-Boyden小室法 细胞培养 侵袭率
原文传递
整合素β1-局灶黏附激酶对体外培养的垂体瘤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万锋 雷霆 +1 位作者 舒凯 薛德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0-462,共3页
目的 探讨整合素(INT) β1 局灶黏附激酶(FAK)信号传导通路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的新鲜垂体瘤标本8例,进行原代培养,利用Boyden小室侵袭模型,分别加入INTβ1抗体以抑制INTβ1 FAK的激活、加入蛋白激酶C... 目的 探讨整合素(INT) β1 局灶黏附激酶(FAK)信号传导通路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的新鲜垂体瘤标本8例,进行原代培养,利用Boyden小室侵袭模型,分别加入INTβ1抗体以抑制INTβ1 FAK的激活、加入蛋白激酶C激活剂以激活FAK ,观察干预后垂体瘤细胞中FAK、磷酸化FAK(激活的FAK)、FAKmRNA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在加入INTβ1抗体后,Y3 97 FAK水平明显降低(P <0 .0 5 ) ,FAK的激活被抑制,同时伴随细胞侵袭率的显著降低(P <0 .0 5 ) ;加入蛋白激酶C激活剂后,FAKmRNA水平明显增高(P <0 .0 5 ) ;Y3 97 FAK水平明显增高(P <0 .0 5 ) ,FAK被激活;同时细胞侵袭率增高(P <0 .0 5 )。同时加入INTβ1抗体和TPA后,FAKmRNA水平明显增高(P <0 .0 5 ) ;Y3 97 FAK水平明显增高(P <0 .0 5 ) ,表明FAK仍然被激活,伴细胞侵袭率增高(P <0 .0 5 )。结论 垂体瘤中存在INTβ1 FAK信号传导机制,并且在垂体瘤的侵袭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INT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细胞 整合素 体外培养 黏附 局灶 Boyden小室侵袭 信号传导通路 mRNA水平 蛋白激酶C 侵袭性垂体瘤 细胞侵袭能力 信号传导机制 FAK INT 侵袭率 手术切除 原代培养 激活剂 增高 其意义 抗体 干预后 磷酸化 TPA 抑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