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7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严重程度与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马召 任永凤 +1 位作者 王洲 李健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与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至11月行肝脏、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诊断为NAFLD的患者154例,评估患者NAFLD严重程度、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程...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与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1至11月行肝脏、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诊断为NAFLD的患者154例,评估患者NAFLD严重程度、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程度测量患者cIMT值,计算肝纤维化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AFLD轻度组患者cIMT值、血管狭窄发生率低于中-重度组患者(W=6905.500,P<0.001);有颈动脉斑块组患者cIMT值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患者(W=3361.500,P<0.001);BMI是NAFL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和NAFLD严重程度是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肝纤维化评分是颈动脉斑块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患者cIMT的增加、颈动脉狭窄与NAFLD严重程度有关,其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cIMT呈正相关。另外,其肝纤维化评分增加,对颈动脉斑块出现也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动脉斑块 内-厚度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联合血清半乳凝集素-3和正五聚蛋白3对银屑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杜笑青 周梦 +5 位作者 石丽平 马玉昕 姚丽敏 何强 齐艳宁 魏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84-89,94,共7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联合血清半乳凝集素-3(Gal-3)和正五聚蛋白3(PTX3)对银屑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CV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8例银屑病伴CVD患者纳入CVD组,将51例单纯银屑病患者纳入银屑病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联合血清半乳凝集素-3(Gal-3)和正五聚蛋白3(PTX3)对银屑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CV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8例银屑病伴CVD患者纳入CVD组,将51例单纯银屑病患者纳入银屑病组,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各组临床资料,使用颈动脉彩超检测cIM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al-3、PTX3和炎性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银屑病患者并发CVD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Gal-3、PTX3和cIMT对CVD的诊断价值。结果CVD组、银屑病组cIMT大于对照组,且CVD组大于银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D组和银屑病组血清Gal-3、PTX3、hs-CRP、PCT、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且CVD组高于银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D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高于银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IMT、Gal-3、PTX3均分别与hs-CRP、PCT、TNF-α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SI评分、cIMT、Gal-3、PTX3、hs-CRP、TNF-α均为银屑病患者并发CVD的独立影响因素(OR=1.250、1.451、1.432、1.365、1.413、1.465,P<0.05)。基于cIMT和血清Gal-3、PTX3联合构建的诊断模型对银屑病患者并发CVD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922,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1、0.85。结论cIMT、血清Gal-3、血清PTX3是银屑病患者并发CVD的独立影响因素,三者联用对银屑病患者并发CV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心血管疾病 动脉内厚度 半乳凝集素-3 正五聚蛋白3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屈文涛 黄勋 王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8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西安市中医医院2020年3月至10月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110例。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60例[HT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51.59±10.84)岁],...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西安市中医医院2020年3月至10月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110例。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60例[HT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51.59±10.84)岁],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50例[HT+HU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52.27±10.12)岁]。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40名[健康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1.23±9.43)岁]。比较各组之间的血压、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UA、CIMT的差异,分析SUA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3组之间性别、年龄、心率、吸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U+HT组SUA水平高于对照组与HT组[(496.52±74.82)µmol/L比(253.42±80.46)µmol/L比(267.78±75.72)µ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14,P<0.05);HT组与HU+HT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164.72±12.86)mmHg(1mmHg=0.133kPa)比(165.87±12.96)mmHg比(106.75±7.46)mmHg、(98.82±6.56)mmHg比(98.78±6.85)mmHg比(73.68±4.66)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6.07、239.34,均P<0.05);HU+HT组与HT组的CIMT均高于对照组,HU+HT组高于HT组与对照组[(1.02±0.18)mm比(0.85±0.19)mm比(0.60±0.1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95,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HU+HT组患者的SUA水平与CIMT水平正相关(r=0.42,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UA水平是高血压患者CIM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CIMT增厚显著,高血压患者SUA水平与CIMT密切相关,当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时,进一步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 动脉内-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左心结构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张智斌 谢允平 +1 位作者 陈幸榕 杨晓玲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95-399,共5页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左心结构功能变化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相关性。方法选取OSAHS患者90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左心结构功能变化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相关性。方法选取OSAHS患者90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分为轻度组28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26例。比较3组一般资料、左心结构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E峰减速时间(eject decel time,EDT)]以及颈动脉功能指标[肺动脉内径(pulmonary artery,PA)、主动脉内径(aortic diameter,AO)、扩张性(dilatancy,DC)、顺应性(compliance,CC)、内径变化幅度(distension,Dis)]及CIMT。分析OSAHS患者颈动脉CIMT与左心结构功能变化的相关性。结果3组性别、年龄、病程、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于轻度组,重度组BMI高于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LVESD、LVEDD、LVPWT、IVST、LVMI、A峰以及EDT均明显高于轻度组,LVEF、E峰、E/A均明显低于轻度组,重度组LVESD、LVEDD、LVPWT、IVST、LVMI、A峰以及EDT均明显高于中度组,LVEF、E峰、E/A均明显低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PA、AO、DC、CC、Dis、IMT均明显高于轻度组,重度组PA、AO、DC、CC、Dis、CIMT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OSAHS患者颈动脉CIMT与左心结构功能LVESD、LVEDD、LVPWT、IVST、LVMI指标呈明显正相关(r=0.334、0.318、0.416、0.316、0.438,P<0.05),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r=-0.356,P<0.05)。结论OSAHS患者的左心结构功能及颈动脉CIMT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发生明显变化,且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为防治OSAHS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动脉内厚度 心室功能
下载PDF
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联合血清sdLDL-C检测对脑卒中复发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6
5
作者 何芳 古旸 李辉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预测脑卒中复发的效能。方法选取111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出院后3个月内脑卒中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预测脑卒中复发的效能。方法选取111例脑卒中患者,根据出院后3个月内脑卒中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0例和未复发组91例。比较两组出院时的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sdLDL-C、90 d复发风险评估量表(RRE-90)评分,采用Pearson分析RRE-90评分与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的相关性,采用偏相关性分析脑卒中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预测脑卒中复发风险的效能。结果复发组出院时的RRE-90评分、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均高于未复发组(P均<0.05);RRE-90评分与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6、0.857、0.749,P均<0.05);股总动脉斑块易损评分、颈动脉IMT、血清sdLDL-C预测复发的AUC依次为0.815、0.821、0.750,各指标联合预测复发的AUC最大为0.916,预测复发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7.91%。结论脑卒中患者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颈动脉IMT、血清sdLDL-C与脑卒中复发相关,三者联合对脑卒中复发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动脉内厚度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脑卒 脑卒复发
下载PDF
多中心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雨佳 华扬 +2 位作者 马兆毅 贾凌云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规范化评估数据库课题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37-543,共7页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百分位数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参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2738名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 目的分析无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百分位数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国内53家医院参加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脑颈动脉超声规范化评估”数据库中2738名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成年受检者颈总动脉(CCA)内径、颈动脉球部(CB)内径、颈内动脉(ICA)内径及CCA远段IMT测值。按性别与年龄对IMT进行分层描述[百分位数值以第5、10、25、50、75、90及95百分位数(P_(5)、P_(10)、P_(25)、P_(50)、P_(75)、P_(90)、P_(95))表示],并依据IMT的中位数值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IMT<0.6 mm组和IMT≥0.6 mm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侧别及CCA、CB、ICA内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IMT增加的影响因素。结果(1)女性平均IMT为(0.56±0.02)mm,男性平均IMT为(0.59±0.03)mm。女性和男性IMT百分位数值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均P<0.01);对19~69岁颈总动脉远段IMT增长值的横断面计算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IMT每年分别增加0.003、0.005 mm。(2)IMT与CCA内径(r=0.130,P<0.01)、ICA内径(r=0.067,P<0.01)、CB内径(r=0.143,P<0.01)、年龄(r=0.302,P<0.01)、BMI(r=0.142,P<0.01)均呈正相关性,男性IMT大于女性IMT(t=8.784,P<0.01),左侧与右侧IMT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比右侧:(0.57±0.02)mm比(0.57±0.02)mm,t=-0.301,P=0.76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B内径(OR=1.193,95%CI:1.109~1.283)、年龄(OR=1.049,95%CI:1.042~1.055)、女性(OR=0.688,95%CI:0.602~0.787)为IMT增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性别、CB内径均为无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年受检者正常范围内IMT增加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内-厚度 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下载PDF
残余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正常人群与异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夏颖 汪蕾 +1 位作者 刘海翔 孙婷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120-1125,共6页
目的:近年来不少研究均提示残余胆固醇(remnant cholesterol,RC)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及预后均紧密相关。本研究主要探索RC与LDL-C水平正常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标志异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 目的:近年来不少研究均提示残余胆固醇(remnant cholesterol,RC)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及预后均紧密相关。本研究主要探索RC与LDL-C水平正常人群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标志异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本中心行健康检查且LDL-C<4.1mmol/L的人群。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均进行标准化的颈动脉超声检查。通过公式:TC-LDL-HDL计算RC,并进一步依据RC的三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最后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RC与异常c IMT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 181例,平均年龄(61.1±9.5)岁,共有549例(25.2%)具有异常cIMT。RC水平较高组异常cIMT发生率明显升高(18.9%vs. 24.4%vs. 32.5%,P <0.001)。在单因素回归分析模型中,RC无论作为连续性变量还是分类变量均与异常cIMT显著相关。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RC仍与异常cIMT独立相关(连续性变量OR=2.175,95%CI:1.244~3.802,P=0.006);分类变量:以T1作为参考,T2与T3的OR 95%CI分别为1.299(1.007~1.676), 1.615(1.200~2.175)。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证实RC预测cIMT的效力一般,曲线下面积为0.606。结论:在LDL-C水平相对正常的大众人群中(LDL-C<4.1mmol/L), RC与异常cIMT显著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厚度
下载PDF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miR-29c和miR-370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8
作者 刘坦 赵星鹏 刘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6期2928-2932,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miR-29c和miR-370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人群间的差异,分析二者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进而探究其作为LAA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 目的研究外周血miR-29c和miR-370水平在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人群间的差异,分析二者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进而探究其作为LAA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就诊的69例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54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其血浆中miR-29c和miR-370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IMT值,比较其差异性、相关性并评估诊断效能。结果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组miR-29c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miR-370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IMT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9c相对表达量与IMT呈低度负相关(r=-0.229,P<0.05),miR-370相对表达量与IMT呈低度正相关(r=0.492,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9c、miR-370和IMT三者联合检测AUC达0.995。结论血浆miR-29c低表达、miR-370高表达、颈总动脉IMT值增厚与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LAA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9c miR-370 动脉内厚度 缺血性脑卒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王飞宇 张坤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7期1371-1374,共4页
目的:探究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将170名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样本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患者颈... 目的:探究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将170名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样本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患者颈动脉进行探查测定其内中膜厚度,并根据内中膜增厚与否分为正常组与增厚组。综合四诊及临床症状辨证分型。分为本虚证和标实证两方面。本虚证分为气虚证(以脾肾气虚多见),阳虚证(以脾肾阳虚多见),阴虚证(以肝肾阴虚多见),以及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标实证分为湿浊证,湿热证,水气证,血瘀证,以及风动证。通过2组数据相对比以探究中医各证型分布与IM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正常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本虚证中脾肾阳虚证多见,标实证中血瘀证为主。内中膜增厚组患者: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患者较多,标实证以湿浊证最多。结论:该研究表明MH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终末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医证型分布规律 动脉内-厚度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颈动脉结构和弹性功能关联性及中介效应
10
作者 屈飏 胡伟 +3 位作者 张彬 张曦 邢长洋 袁丽君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一般成年人群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与颈动脉结构和弹性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在唐都医院进行年度体检的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超声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共纳入志愿者594例。... 目的探讨一般成年人群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与颈动脉结构和弹性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1年12月期间在唐都医院进行年度体检的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超声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共纳入志愿者594例。根据TyG指数水平的三分位数范围分为3组:T1组(4.24±0.10),T2组(4.45±0.06),T3组(4.71±0.11),各组人数均为198。通过多元线性模型估计TyG指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之间的关系。采用中介效应分析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血糖和血脂指标在TyG指数与CIMT及PWV关联性中的中介作用。结果随着TyG指数水平的升高,调查对象各项数据依组逐次变化,T1、T2与T3组吸烟的比例逐次升高并有统计学差异,相邻组及跨组比较均P<0.05;年龄、女性比例、BMI、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饮酒比例、CIMT与PWV逐渐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逐渐减低,相邻组及跨组比较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调整协变量后,TyG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CIMT增加0.54μm(95%CI:0.13~0.64;P<0.01),PWV增加0.28 m/s(95%CI:0.20~0.37;P<0.01)。中介效应分析发现,SBP以间接介导的方式对PWV产生正向影响,其中介效应占比为18.2%。结论TyG指数是正常成年人群CIMT及PWV的独立危险因素。TyG指数通过SBP介导以间接方式与PWV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超声 动脉内厚度 脉搏波传导速度 介效应分析
下载PDF
高频超声在健康足月新生儿及早产儿的升主动脉内-中膜厚度评估中的应用
11
作者 韦馨 代丽 +3 位作者 黄志强 王莉娟 胡德军 郑红 《智慧健康》 2023年第8期9-12,16,共5页
目的 探究高频超声在健康足月新生儿及早产儿的升主动脉内-中膜厚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出生的400例早产儿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足月儿400例为对照组,在新生儿期、1岁时进行高频超声心动图检... 目的 探究高频超声在健康足月新生儿及早产儿的升主动脉内-中膜厚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出生的400例早产儿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足月儿400例为对照组,在新生儿期、1岁时进行高频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升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两组升主动脉IMT,分析新生儿期IMT与胎儿出生状况及母体孕期患病史的相关性,并对高频超声测定升主动脉IMT值进行组间、组内一致性检验。结果 实验组早产儿出生72h内、1岁时的升主动脉IMT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早产儿左室直径小于对照组,卵圆孔未闭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新生儿升主动脉IMT值与胎龄、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后1min Apgar分值呈负相关,与母亲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发生呈正相关(P<0.05)。Altman-Bland分析显示,观察者内及观察者之间超声测量的升主动脉IMT值大部分分布在95%一致性界限范围内。结论 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出生时升主动脉IMT偏厚,故在新生儿出生早期进行高频超声检查能够及早识别动脉粥样硬化,及早干预,利于改善新生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主动脉 内-厚度 高频超声 早产儿
下载PDF
超声评价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与颈动脉血管弹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兴 李金生 王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785-790,共6页
[目的]探究超声评价中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及其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1年6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且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CHD的中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 [目的]探究超声评价中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心外膜脂肪层厚度(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及其内膜中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1年6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且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为CHD的中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31例)、双支(36例)和三支病变组(33例);另选取同期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无CHD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四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超声检测参数。通过Pearson分析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CIMT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EAT、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和CIMT预测CHD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组的血管僵硬度(β)、弹性模量(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CIMT和EAT均显著增加(均P<0.05),顺应性(AC)显著降低(均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EAT与β、Ep、PWV-β及CIMT均呈正相关(P<0.05),与AC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AT、CIMT以及右侧颈总动脉弹性三者联合预测CHD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89%、82%和71%。[结论]中老年CHD患者的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变化、CIMT均具有良好相关性;EAT与右侧颈总动脉弹性变化以及CIMT联合检测可为临床预测CHD提供较好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超声 心外脂肪层厚度 动脉 血管弹性 动脉内厚度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积分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娟 高学祥 +3 位作者 殷应传 汪六庆 蒋文韬 韩成建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9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4例,均对其行甲状腺功能[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游离三碘甲状腺...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与血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9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4例,均对其行甲状腺功能[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甲状腺激素(TT_(4))、游离甲状腺素(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糖代谢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颈动脉IMT检测,并评估颈动脉斑块积分。根据甲状腺激素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正常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对比各组糖代谢相关指标水平、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正常组126例,甲减组61例,甲亢组17例。甲减组及甲亢组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甲亢组FPG、2 hPG、HbA1c、HOMA-IR均明显高于正常组与甲减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甲减组及甲亢组中,TT_(3)、FT_(3)、TT_(4)、FT_(4)与FPG、2 hPG、HbA1c、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与FIns呈负相关(P<0.05);此外,TT_(3)、FT_(3)、TT_(4)、FT_(4)与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在甲减组及甲亢组中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P<0.05);甲减组的TSH与FPG、2 hPG、HbA1c、HOMA-IR均呈负相关(P<0.05),与FIns、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并以亚临床甲减及临床甲减为主,2型糖尿病并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与糖代谢、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动脉内厚度 血糖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因素和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媞 戴霞 +2 位作者 张莉莉 徐丹青 黎学颖 《内科》 2023年第1期14-17,32,共5页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评估CIMT增厚的价值。方法 选取209例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和颈动脉... 目的 分析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评估CIMT增厚的价值。方法 选取209例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依据有无CIMT增厚将患者分为CIMT增厚组(n=111)、CIMT未增厚组(n=98)。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中影响CIMT增厚的因素应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绘制TyG指数评估CIMT增厚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T2DM病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TyG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年龄增大、TyG指数较高均是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HDL-C水平升高是其CIMT增厚的保护因素(均P<0.05)。TyG指数评估CIMT增厚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06,最佳截断值为7.7(灵敏度为39.81%,特异度为83.16%,Youden指数为0.230)。结论 男性、年龄增加、TyG指数增大均是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CIMT增厚的危险因素,HDL-C水平升高是其CIMT增厚的保护因素。TyG指数在评估高血压合并T2DM患者CIMT增厚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动脉内-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34
15
作者 陈霓红 周俊山 +3 位作者 蒋伏平 黄清 徐梦怡 周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59例合并有高脂血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加...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59例合并有高脂血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用1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时,检测患者的血脂,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统计治疗后12个月时脑梗死复发的例数。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12个月时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颈动脉IMT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0.01);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时则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无脑梗死复发,对照组脑梗死复发3例(10%)。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TC、LDL水平,长期治疗可降低颈动脉IMT和脑梗死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脑梗死 血脂 动脉内-厚度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杜锦 汪寅章 +2 位作者 智光 杨波 潘长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6期1328-1331,共4页
目的了解糖代谢异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并探讨影响IMT的因素。方法选择149例年龄30—70岁、无明确糖尿病病史但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行标准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 OGTr),按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 目的了解糖代谢异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并探讨影响IMT的因素。方法选择149例年龄30—70岁、无明确糖尿病病史但有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行标准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 OGTr),按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n=45例)、糖耐量减低(IGT,n=60例)和糖尿病(DM,n=44例)3组,同时测定各组生化指标,采用超声检查测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了解血管壁情况。结果DM组及IGT组IMTCCA较NGT组显著升高(P〈0.05),DM组及IGT组颈动脉内膜不连续或不光滑者所占比率也较NGT组有显著升高(P〈0.05),DM组与IGT组各颈动脉指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hPG、餐后血糖峰差值、伴随疾病(高血压)是IMTCCA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耐量异常人群(包括糖耐量减低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IMT显著增加,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在糖耐量低减阶段就已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耐量异常 动脉内-厚度 相关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超声评价早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帅秀芳 郑慧 +6 位作者 王邦宁 江洁 靳松 姚文 姚翀 李晓金 王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并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诊断仪检测早期EH患者与正常对照者IMT、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的变化,并分析早期EH患... 目的探讨早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变化,并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诊断仪检测早期EH患者与正常对照者IMT、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的变化,并分析早期EH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FMD)与IMT相关性。结果早期EH组基础内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变化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较正常对照组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肱动脉FMD呈负相关(r=-0.679,P<0.01)。结论早期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IMT较正常对照者明显增厚,FMD与IMT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动脉内-厚度 高频超声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比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能更好地预测冠心病多支病变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志根 周颖玲 +3 位作者 陈竹君 杨峻青 周典华 张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3066-3068,共3页
目的:通过对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进行检测,探讨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血管病变支数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入选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共471例,术前均用高频超声检测CIMT和颈动脉斑块。按是否检出斑块分为斑块组(n=... 目的:通过对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进行检测,探讨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血管病变支数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入选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共471例,术前均用高频超声检测CIMT和颈动脉斑块。按是否检出斑块分为斑块组(n=361例)和非斑块组(n=110),比较两组冠脉病变程度,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比值(OR值)。结果:两组除了年龄有显著差异外(P<0.001),其他资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相对于非斑块组,斑块组检出更多的3支血管病变(OR=3.328,95%CI:1.907~5.807,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校正基线资料和相关危险因素后,颈动脉斑块仍是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OR=2.933,95%CI:1.865~4.615,P<0.001),而CIMT增厚则否。结论:相对于CIMT增厚,颈动脉斑块能能更好地预测冠心病多支血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斑块 动脉内-厚度 冠心病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李岩 王亚珍 +3 位作者 郝志华 宋光耀 王丽红 焦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440-2444,共5页
目的:探讨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4500例,均无糖尿病病史。进行实验室检查〔HbA1c、空腹血... 目的:探讨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4500例,均无糖尿病病史。进行实验室检查〔HbA1c、空腹血糖( FPG)、血脂等〕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体质指数( BMI)。根据HbA1c、FPG水平,将患者分别分为5个亚组: HbA1c≤5.0%为Hb1组, HbA1c5.1%~6.0%为Hb2组, HbA1c6.1%~7.0%为Hb3组, HbA1c7.1%~8.0%为Hb4组, HbA1c>8.0%为Hb5组; FPG≤5.5 mmol/L为FP1组, FPG 5.6~6.0 mmol/L为FP2组, FPG 6.1~7.0 mmol/L为FP3组, FPG 7.1~8.0 mmol/L为FP4组, FPG>8.0 mmol/L为FP5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并计算斑块评分。分析颈动脉IMT的相关因素。结果(1)Hb2组年龄、LDL-C高于Hb1组而IMT低于 Hb1组; Hb3组年龄、 FPG、 TC 高于 Hb1组和Hb2组, BMI、 IMT、斑块积分高于 Hb2组,但LDL-C低于Hb2组; Hb4组年龄、 FPG、 IMT、斑块积分均高于Hb1组、 Hb2组、 Hb3组, TC、 LDL-C高于Hb1组和Hb2组, BMI高于Hb2组; Hb5组年龄高于Hb1组和Hb2组而低于Hb3组和Hb4组, FPG、 IMT、斑块评分高于其他4组, LDL-C高于Hb1组、 Hb2组和Hb3组, BMI、 TC高于Hb1组和Hb2组(P<0.05)。(2) FP2组年龄、 BMI、TC、 TG、 LDL-C、斑块积分高于FP1组; FP3组年龄、 BMI、 HbA1c、 TG、 LDL-C、 IMT、斑块积分高于FP1组和FP2组,而HDL-C低于FP1组和FP2组, TC高于FP1组; FP4组年龄、 IMT、斑块评分高于FP1组、 FP2组和FP3组, BMI、 TG高于FP1组和FP2组, HDL-C低于FP1组和FP2组, LDL-C低于FP2组和FP3组; FP5组年龄高于FP1组、 FP2组、 FP3组而低于FP4组, HbA1c、 TC、 IMT、斑块评分高于其他4组, BMI高于FP1组和FP2组, TG高于FP1组、 FP2组和FP3组, HDL-C低于FP1组和FP2组, LDL-C高于FP1组和FP4组但低于FP3组( P<0.05)。(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IMT与HbA1c、 FPG、 BM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1、0.315、0.378,均P<0.05)。(4) HbA1c不同水平组及FPG不同水平组AS患病率间有差异(P<0.05);其中Hb2组AS患病率低于Hb1组,然后随着HbA1c水平的逐步升高, AS患病率也逐步升高( P<0.005); FP3组AS患病率低于FP1组,但FP4、 FP5组AS患病率高于FP1组、 FP2组和FP3组(P<0.005)。结论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HbA1c、 FPG、 BMI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尽早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 AS,并协助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动脉内-厚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度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16
20
作者 董培康 罗开良 +2 位作者 胡蓉 刘增长 邓昌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75-679,共5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动脉硬度指数(ASI)定量检测动脉硬化程度的可靠性。方法用YF-1血管硬度测量仪测量87例高血压病人的ASI,并用高频超声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结果(1)ASI与IMT呈正相关:r=0.395,P<0.01,ASI正常组(0~70... 目的进一步了解动脉硬度指数(ASI)定量检测动脉硬化程度的可靠性。方法用YF-1血管硬度测量仪测量87例高血压病人的ASI,并用高频超声测量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结果(1)ASI与IMT呈正相关:r=0.395,P<0.01,ASI正常组(0~70)、轻度升高组(71~120)、中度升高组(121~180)和重度升高组(>180)的IMT值依次为(0.74±0.13)、(0.88±0.12)、(0.94±0.12)和(0.97±0.15)mm,后3组与正常组的IMT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0级斑块组ASI值为(120.1±57.7)、1级斑块组ASI值为(124.1±48.3)、2级斑块组ASI值为(158.6±49.8)和3级斑块组ASI值为(204.7±47.0),2级斑块组和3级斑块组的ASI高于0级斑块组(P<0.01),3级斑块组的ASI高于1级斑块组(P<0.05)。结论ASI是一个较好的检测动脉硬化的指标。其应用价值尚需较大规模临床人群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度指数 -厚度 斑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