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8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油井水泥用纳米基促凝早强剂 被引量:1
1
作者 卢海川 朱海金 +5 位作者 王健栋 许得禄 金凯 高继超 张翔瑞 石凌龙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针对传统油井水泥促凝剂存在的腐蚀套管、增稠及早强作用较弱等问题,根据结构设计,通过溶液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纳米基促凝早强剂A-1,并对其综合性能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探讨。实验表明,该纳米基促凝早强剂在改善水泥浆流变的同时可显著... 针对传统油井水泥促凝剂存在的腐蚀套管、增稠及早强作用较弱等问题,根据结构设计,通过溶液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纳米基促凝早强剂A-1,并对其综合性能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探讨。实验表明,该纳米基促凝早强剂在改善水泥浆流变的同时可显著缩短中低温下水泥浆的稠化时间,明显加快水泥石强度发展,稠化时间之比可达0.33,起强度时间可缩短50%,6 h抗压强度可达净浆的5倍以上,后期强度提高率仍可达29%。此外,该纳米基促凝早强剂还可明显缩短水泥浆静胶凝过渡时间,表现出良好的防窜作用。微观分析表明,该纳米基促凝早强剂可通过成核模板效应改变水泥石微观形貌,加速水泥石水化,使水泥石更加致密,从而改善水泥石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水泥 纳米材料 促凝早强剂 静胶过渡时间 微观形貌
下载PDF
静电植绒促凝血织物的构建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秦思瑜 陈诗萍 +1 位作者 毛吉富 王璐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7,共9页
通过多巴胺原位聚合改性,显著提高传统医用纤维的导电性,结合静电植绒技术构建PET@PDA植绒织物;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植绒工艺参数,建立了植绒工艺参数和植绒密度、植绒比表面积的回归模型;系统评价PET@PDA植绒织物的表观形貌、力学性能、... 通过多巴胺原位聚合改性,显著提高传统医用纤维的导电性,结合静电植绒技术构建PET@PDA植绒织物;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植绒工艺参数,建立了植绒工艺参数和植绒密度、植绒比表面积的回归模型;系统评价PET@PDA植绒织物的表观形貌、力学性能、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PET@PDA10-2植绒织物的植绒垂直取向度高、孔隙率大、压缩回复性能优异,在50%应变下的压缩回复率98.10%;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及优异的促凝血能力。因此,所制备的PET@PDA静电植绒织物在止凝血材料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植绒 促凝 多巴胺聚合 响应面法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在抗/促凝血领域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关小雅 吴兵 彭毅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8-1076,共9页
近年来,随着超疏水材料在冷凝传热、油水分离、除冰防雾、表面防腐、管道减阻等方面应用的研究逐步趋于成熟,其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备受学者关注,由于医疗设备与血液接触时产生的凝血血栓及大量出血引发的失血性休克问题会对患... 近年来,随着超疏水材料在冷凝传热、油水分离、除冰防雾、表面防腐、管道减阻等方面应用的研究逐步趋于成熟,其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备受学者关注,由于医疗设备与血液接触时产生的凝血血栓及大量出血引发的失血性休克问题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血栓出现及大量失血问题,国内外诸多学者展开了大量研究,超疏水材料由于其特殊的表面润湿性及较低的表面自由能可显著降低材料表面的血小板粘附量,其与亲水材料的组合可在止血的前提下减少出血量并降低伤口二次撕裂出血的可能,同时,研究表明超疏水材料还具有良好的抗菌性,故针对超疏水材料的研究成为了该领域的热点与方向。基于此,首先介绍了超疏水材料基本理论,主要包括Young润湿模型、Wenzel润湿模型以及Cassie-Baxter润湿模型,其次详细阐述了其在抗/促凝血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然后以部分研究为代表着重讨论了目前超疏水材料在血液接触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指明超疏水材料在该领域的应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润湿性 抗/促凝 血小板粘附 抗菌性
下载PDF
砂浆促凝压蒸法快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研究
4
作者 孙盛佩 曹玲春 王晋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8,共5页
通过对混凝土中湿筛砂浆的促凝压蒸试验研究,表明了不同流态的混凝土和不同掺量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及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促凝剂在湿筛砂浆中的用量和品种要求是不相同的,对于水胶比小于0.4或高强泵送混凝土,促凝剂的用量应更少,具... 通过对混凝土中湿筛砂浆的促凝压蒸试验研究,表明了不同流态的混凝土和不同掺量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及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促凝剂在湿筛砂浆中的用量和品种要求是不相同的,对于水胶比小于0.4或高强泵送混凝土,促凝剂的用量应更少,具体用量由试验确定。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回归分析,用砂浆促凝压蒸法来推定混凝土标准养护28d强度,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可以作为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及施工现场混凝土生产的强度控制和配合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筛砂浆 促凝压蒸 CSA促凝 CS促凝
下载PDF
TiO_(2)负载血浆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对血液快速促凝性能的研究
5
作者 刘坤 唐冬旭 +3 位作者 张洋林 周士忠 李月生 陈黄琴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5期384-388,共5页
目的探究TiO_(2)负载血浆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对血液快速促凝的作用,以及用于止血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在复钙血浆中加入TiO_(2)纳米颗粒,制备TiO_(2)/血浆凝血酶促凝血材料,并通过BET、FTIR、XRD等方式分析其组分结构,通过凝血试验证明... 目的探究TiO_(2)负载血浆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对血液快速促凝的作用,以及用于止血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在复钙血浆中加入TiO_(2)纳米颗粒,制备TiO_(2)/血浆凝血酶促凝血材料,并通过BET、FTIR、XRD等方式分析其组分结构,通过凝血试验证明这种材料对血液的促凝效果,并在常温下储存28d后,测试促凝效果变化。结果TiO_(2)/血浆凝血酶促凝材料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凝血酶稳定地负载在TiO_(2)中,在室温下保存28d后,仍可保持较高的凝血活性。在细胞毒性试验中,浓度25~100μg/mL的TiO_(2)/血浆凝血酶均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血浆凝血酶在TiO_(2)表面负载后,具有快速凝血性、稳定性和安全性。TiO_(2)/血浆凝血酶有望在机体快速止血方面发挥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血浆 血酶 血液促凝 细胞毒性
下载PDF
三七素类似物的合成及促凝活性研究
6
作者 张曦 赵梦诗 +5 位作者 陈紫怡 陈靓 张然然 秦文亮 李军 孙敬勇 《食品与药品》 CAS 202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目的 研究在三七素分子上以显酸性的四氮唑基团进行电子等排替换对其促凝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N2-Fmoc-L-2, 3-二氨基丙氨酸为原料,分别与2H-1, 2, 3-三氮唑-2-乙酸,1H-1, 2, 4-三氮唑-1-乙酸,1H-四氮唑-5-乙酸反应,合成3种三七素类似物... 目的 研究在三七素分子上以显酸性的四氮唑基团进行电子等排替换对其促凝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N2-Fmoc-L-2, 3-二氨基丙氨酸为原料,分别与2H-1, 2, 3-三氮唑-2-乙酸,1H-1, 2, 4-三氮唑-1-乙酸,1H-四氮唑-5-乙酸反应,合成3种三七素类似物,并通过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确证。结果 3种三七类似物分别为2-({[(9H-芴-9-基甲基)氧基]羰基}氨基)-3-{[2-(1, 2, 3-三氮唑-2-基)乙酰基]氨基}丙酸(Ⅰ),2-({[(9H-芴-9-基甲基)氧基]羰基}氨基)-3-{[2-(1, 2, 4-三氮唑-1-基)乙酰基]氨基}丙酸(Ⅱ)及2-({[(9H-芴-9-基甲基)氧基]羰基}氨基)-3-{[2-(3H-1, 2, 3, 4-四氮唑-5-基)乙酰基]氨基}丙酸(Ⅲ)。凝血4项检查与血浆复钙时间检测表明,Ⅲ的促凝血活性优于Ⅰ、Ⅱ。结论 在三七素分子上以显酸性的四氮唑基团进行电子等排替换,对其促凝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素 类似物 血4项 血浆复钙时间 促凝活性
下载PDF
促凝方治疗毒蛇咬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朱弘海 夏婷婷 +5 位作者 莫翠玲 钟国坚 周光德 王盛武 梁碧丹 钟健荣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观察促凝方在毒蛇咬伤所致凝血功能异常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16例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另予促凝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1、3、6日肿胀程度、凝血... 目的观察促凝方在毒蛇咬伤所致凝血功能异常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16例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另予促凝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第1、3、6日肿胀程度、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变化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常规组中有1例脱落,联合组中有4例脱落;治疗第3、6日两组肿胀程度均有所改善,且联合组治疗第3、6日肿胀程度等级分布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治疗第1日的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治疗第3、6日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治疗第6日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治疗第3日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治疗第6日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毒蛇咬伤所致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促凝方治疗能够促进肿胀缓解,改善凝血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血功能 中药 促凝
下载PDF
促凝血与抗凝血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中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张莉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29-132,共4页
目的 分析促凝血和抗凝血样本对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血站共3 68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均留取血液样本两份,其中一份采取促凝血处... 目的 分析促凝血和抗凝血样本对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血站共3 68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均留取血液样本两份,其中一份采取促凝血处理,另外一份采取抗凝血处理,所有血液样本使用的检测仪器及试剂均相同,并于相同条件下采取ELISA检测HBsAg;并依据HBsAg弱阳性参考品的比例加入抗凝剂开展测定;比较促凝血样本和抗凝血样本ELISA检测HBsAg的样本吸光度与标准吸光度比值(S/CO值)情况。结果 促凝血样本采取ELISA法检测HBsAg显示阳性48例,阳性率是1.30%;抗凝血样本采取ELISA法检测HBsAg显示阳性30例,阳性率是0.82%。促凝血样本用于ELISA法检测HBsAg的阳性率高于抗凝血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680例无偿献血者促凝血样本和抗凝血样本内共有18名的HBsAg检测结果存在不一致,促凝血样本HBsAg检测的S/CO值普遍高于抗凝血样本。经重复实验后,上述18例样本复试结果一致,均为阳性,重复实验结果和促凝血样本的检测结果相同。HBsAg质控血清依据比例加进抗凝剂后,伴随抗凝剂量不断升高,HBsAg含量以及S/CO值逐渐降低。促凝血样本用于ELISA法检测HBsAg的S/CO值高于抗凝血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和促凝血样本相比,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中采取抗凝血样本检测HBsAg可能产生漏检的情况,建议留取促凝血样本开展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凝血样本 血样本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下载PDF
热采井固井水泥无氯促凝剂CN-1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早元 关素敏 +3 位作者 谢鹏 张弛 武治强 郭小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稠油热采井固井用含氯促凝剂对水泥石有明显促凝和低温早强作用,但高温热采作业时,水泥石抗压强度由高温前50℃养护下的20.58 MPa衰退至高温315℃养护下的1.59 MPa,水泥石抗压强度衰退较为严重。本文评价了无氯促凝剂CN-1对加砂水泥石... 稠油热采井固井用含氯促凝剂对水泥石有明显促凝和低温早强作用,但高温热采作业时,水泥石抗压强度由高温前50℃养护下的20.58 MPa衰退至高温315℃养护下的1.59 MPa,水泥石抗压强度衰退较为严重。本文评价了无氯促凝剂CN-1对加砂水泥石早期抗压强度和高温前后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高温前后水化产物组份,并结合电镜扫描观察水化产物形貌变化分析了无氯促凝剂对水泥石早期抗压强度和高温性能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315℃高温养护下,加3%无氯促凝剂CN-1的水泥石抗压强度为20.21MPa,CN-1参与了水泥高温水化反应,促使高温下生成更多以针状纤维交叉堆积的硬硅钙石。水泥石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有效防止了水泥石高温后抗压强度衰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加砂水泥 无氯促凝 衰退机理 促凝机理
下载PDF
三七总甙对NB4细胞促凝活性及诱导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晓红 董作仁 +4 位作者 郝洪岭 刘泽林 罗建民 姚丽 杨敬慈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 :研究三七总甙对NB4细胞促凝活性和组织因子表达及诱导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三七总甙处理NB4细胞 ,测定复钙时间观察NB4细胞的促凝活性 (procoagulantactivity ,PCA) ,RT PCR检测TF mRNA的表达 ;采用四唑蓝 (MTT)法检测三七总... 目的 :研究三七总甙对NB4细胞促凝活性和组织因子表达及诱导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三七总甙处理NB4细胞 ,测定复钙时间观察NB4细胞的促凝活性 (procoagulantactivity ,PCA) ,RT PCR检测TF mRNA的表达 ;采用四唑蓝 (MTT)法检测三七总甙对NB4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以NBT还原实验、细胞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术分析研究三七总甙对NB4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结果 :(1)不同浓度三七总甙均可显著延长NB4细胞的复钙时间 ,降低NB4细胞的PCA水平 ,呈时间浓度依赖性 ,同时下调组织因子TF mRNA的表达 ;(2 )三七总甙可部分抑制NB4细胞的增殖 ;(3)三七总甙可提高NB4细胞NBT还原能力(P <0 0 5 ) ,细胞形态方面显示单核 /巨噬细胞分化趋势。结论 :三七总甙可降低NB4细胞的促凝活性及TF mRNA的表达 ,诱导NB4细胞部分分化 ,有望作为新的抗凝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甙 NB4细胞 促凝活性 诱导 分化 组织因子 细胞分化
下载PDF
混凝土速凝剂促凝机理新探 被引量:39
11
作者 刘晨 龙世宗 +1 位作者 邬燕蓉 颜碧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5-181,共7页
通过XRD、测定结合水和水化液相、DTA等手段研究了速凝剂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认为传统的速凝剂促凝机理将速凝剂的作用归因于NaOH使石膏对C3A的缓凝作用消失是值得商榷的 。
关键词 促凝机理
下载PDF
无碱液体速凝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及水化促凝机理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力冉 王栋民 +3 位作者 张述雄 刘辉 李娟 逄建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65-1371,共7页
通过微、宏观测试分析,研究了无碱液体速凝剂与水泥基材料的适应性及其水化促凝机理。结果表明:自制无碱液体速凝剂对实验中的三种水泥初凝时间均小于3 min 31 s,终凝时间均小于7 min 35 s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与聚羧酸超塑化剂或萘系超... 通过微、宏观测试分析,研究了无碱液体速凝剂与水泥基材料的适应性及其水化促凝机理。结果表明:自制无碱液体速凝剂对实验中的三种水泥初凝时间均小于3 min 31 s,终凝时间均小于7 min 35 s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与聚羧酸超塑化剂或萘系超塑化剂复掺时,降低水灰比至0.32时,水泥凝结时间均可达到JC477-2005要求;通过XRD、TG/DTA与SEM分析微观结构得出,速凝剂对1~28 d的水化产物的类型基本没有影响。在掺入速凝剂的水泥-速凝剂-水体系中,速凝剂的主要成分硫酸铝与CH生成微细针柱状AFt,其主要是通过液相反应-沉淀过程形成。结晶水化产物的生长、发展,在水泥颗粒间交叉连续生成网络型结构,而加速凝结;水泥水化早期生成的CH被速凝剂消耗,且形成钙矾石加速了硅酸二钙(C_2S)、硅酸三钙(C_3S)的水化进程,使水泥快速凝结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碱液体速 微观结构 水化 促凝机理
下载PDF
分离胶促凝管联合MALDI-TOF MS直接检测血培养阳性细菌 被引量:31
13
作者 陈峰 李媛睿 +2 位作者 皇甫昱婵 陶晓勤 刘瑛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2期113-121,共9页
目的建立用分离胶促凝管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直接检测血培养阳性待测菌的方法并评估其鉴定符合率。方法共收集阳性血培养491例,利用分离胶促凝管直接从血培养瓶中富集并提纯菌体,采用MALDI-TOF MS对... 目的建立用分离胶促凝管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直接检测血培养阳性待测菌的方法并评估其鉴定符合率。方法共收集阳性血培养491例,利用分离胶促凝管直接从血培养瓶中富集并提纯菌体,采用MALDI-TOF MS对待测菌进行菌种鉴定,同时对报阳性血培养瓶进行转种培养,纯菌落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简称Vitek 2 Compact)进行鉴定。若两者鉴定结果不一致,则以基因测序结果予以确证。结果 491例阳性血培养瓶鉴定出的待测菌包括30个属和64个种。在462例单菌株感染血培养瓶中,菌株的种、属鉴定符合率分别为73.6%和3.7%。其中175例革兰阴性菌的种、属鉴定率分别为84.0%(147例)和2.9%(5例);251例革兰阳性菌的种、属鉴定率分别为75.3%(189例)和4.4%(11例);36例念珠菌的种、属鉴定率分别为19.4%(7例)和2.8%(1例)。在29例复数菌感染血瓶中,鉴定出其中一种细菌的种、属鉴定率分别为79.3%(23例)和10.3%(3例)。血流感染中常见病原菌的菌种鉴定符合率达83.3%~96.9%。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分离胶促凝管联合MALDI-TOF MS直接检测血培养阳性待测菌的方法,与传统的培养鉴定方法相比,对血流感染中主要病原菌的鉴定符合率较高,且方法快速、简便,成本低廉,适合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胶促凝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血培养
下载PDF
三乙醇胺在水泥-水界面的吸附现象及其促凝作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赵苏 郭兴华 +1 位作者 田静 杨海峰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0,共5页
研究三乙醇胺(TEA)在水泥-水界面的吸附现象及其促凝作用机理。考察了TEA对水泥凝结时间和强度的影响,通过表面张力、吸附量,Zeta电位和电导率的测试并借助差热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其作用机理。在试验条件下,TEA掺量为2%时,促凝效果最佳... 研究三乙醇胺(TEA)在水泥-水界面的吸附现象及其促凝作用机理。考察了TEA对水泥凝结时间和强度的影响,通过表面张力、吸附量,Zeta电位和电导率的测试并借助差热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其作用机理。在试验条件下,TEA掺量为2%时,促凝效果最佳,初凝时间为237 s,终凝时间为277 s,28 d抗压强度比达到94.4%。TEA可显著降低水泥浆的表面张力,在水泥-水界面的吸附等温线为双平台型(LS),可使水泥颗粒的Zeta电位增大,提高了水泥水化初期的电导率。TEA促进各水泥矿物的溶解,加速了钙矾石和高CaO/SiO2比的C-S-H凝胶的形成,消耗大量的拌合水,促使水铝石的形成并快速向立方体晶型转变,从而起到很好的速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醇胺 作用 促凝机理
下载PDF
深低温保存增强血小板促凝血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欧阳锡林 周丹 +3 位作者 吴靖辉 王丽华 郝军 刘景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30-932,共3页
为了探索血小板冰冻保存后膜表面促凝血活性相关分子变化与冰冻血小板体内即刻止凝血功能增强之间的可能联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新鲜血小板冰冻保存前后Ⅴ因子结合能力、血小板膜表面GPIbⅨ--Ⅴ分子(CD42a)密度,用血凝仪测定激活血小... 为了探索血小板冰冻保存后膜表面促凝血活性相关分子变化与冰冻血小板体内即刻止凝血功能增强之间的可能联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新鲜血小板冰冻保存前后Ⅴ因子结合能力、血小板膜表面GPIbⅨ--Ⅴ分子(CD42a)密度,用血凝仪测定激活血小板诱导血浆凝固时间(aPACT)变化,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计数、MPⅤ和PDW。研究结果表明,与新鲜血小板比较,深低温保存后血小板激活血小板诱导血浆凝固时间缩短43.9%;结合Ⅴ因子的荧光强度平均增加117%;结合膜表面GPIbⅨ--Ⅴ分子的荧光强度增加32%。结论:冰冻血小板体内即可止凝血功能增强,可能与血小板冰冻保存后膜表面促凝血活性分子表达增加或功能增强,促凝血功能明显增强,发挥快速止血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存 深低温保存 血小板 促凝血活性
下载PDF
一种促凝血草药有效部位的初步确定及其凝血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秀琴 伍素华 +1 位作者 苏踊跃 罗向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841-1844,共4页
目的 本研究介绍了一种促凝血草药萃取物成分的提取、分离、薄层分析及紫外光谱含量测定 ,并进行了体外、创面凝血试验的研究 ,以确定其止血有效部位。方法 采用水提法得到初提物 ,经丙酮 水 ( 1∶1)冷浸去掉部分杂质 ;氯仿萃取、硅... 目的 本研究介绍了一种促凝血草药萃取物成分的提取、分离、薄层分析及紫外光谱含量测定 ,并进行了体外、创面凝血试验的研究 ,以确定其止血有效部位。方法 采用水提法得到初提物 ,经丙酮 水 ( 1∶1)冷浸去掉部分杂质 ;氯仿萃取、硅胶G柱层析得到更纯的提取物。应用薄层层析 (thinlayerchromatography ,TLC)法对萃取物所含成分进行鞣质类、黄酮类、生物碱、有机酸、氨基酸、挥发油进行初步分离、鉴定和分析。以日本纯系大耳白兔、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 ,进行体外及创面 (皮肤、肝脏、股动脉 )止血试验。结果 草药萃取物以鞣质类成分为主、并含有少量有机酸及微量生物碱成分 ;鞣质含量 ( 70 43 % )较高 ;其使兔体外凝血时间显著短于阳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P <0 0 0 1) ;使大鼠创面止血时间显著短于阳性对照组 (云南白药组 )及阴性对照组 (生理盐水组 )P <0 0 0 1。结论 TLC法初步分离、鉴定出该草药萃取物 ,含有丰富的鞣质类成分、极少量有机酸及微量生物碱成分 ;氯仿萃取物有良好的体外促凝血及创面止血作用 ,是草药的止血有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凝血草药 萃取物 TLC法 有效部位 成分 血试验
下载PDF
溶血对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文 雷佳红 +3 位作者 唐中 唐婷 金玉慧 宋旭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49-452,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溶血前后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溶血对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35份凝血功能正常的成年人全血标本,空针反复抽提使其溶血,检查标本溶血前后凝血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 目的:通过比较溶血前后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差异,探讨溶血对促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35份凝血功能正常的成年人全血标本,空针反复抽提使其溶血,检查标本溶血前后凝血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结果:溶血标本的PT(11.763±0.679)秒,APTT(28.586±3.286)秒,TT(19.6±2.709)秒,较溶血前测定值分别升高7.22%,8.48%,26.26%,有显著性差异(p<0.01);Fg(2.473±0.476)g/L,较溶血前测定值降低9.88%,有显著性差异(p<0.01),溶血后结果的改变与溶血程度无明显比例关系。结论:促凝血检测结果受溶血因素影响,但不随溶血程度的增加而成简单的线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凝血检测 溶血 影响分析
下载PDF
凝血酶原时间与肝促凝血活酶试验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琴 丛玉隆 +1 位作者 王宝恩 贾继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8-90,共3页
判断凝血酶原时间(PT)与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作用。选取72名经肝活检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不同肝纤维化分期血浆PT及HPT(分别以秒、活动度、率及国际标准化比率计),并通过... 判断凝血酶原时间(PT)与肝促凝血活酶试验(HPT)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作用。选取72名经肝活检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不同肝纤维化分期血浆PT及HPT(分别以秒、活动度、率及国际标准化比率计),并通过ROC曲线分析两者诊断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的价值。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S0-S3期PT组间无差异,只有S4期明显升高或降低,且与S0、S1、S2、S3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HPT S0-S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PTs及HPTs诊断S4的阈值为14.05秒、19.75秒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89、0.814;0.889、0.907。PTA及HPTA的诊断阈值为85.5%、70.5%时,诊断S4期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89、0.814;0.889、0.907。因此,HPT、PT在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作用,且前者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酶原时间 促凝血活酶试验 病毒性肝炎 乙型 慢性 ROC曲线
下载PDF
MALDI Sepsityper^(TM) Kit和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两种前处理方法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直接鉴定阳性血培养病原菌的应用评估 被引量:11
19
作者 秦娟秀 黄芊 +3 位作者 高倩倩 谢乙慧 李敏 张灏旻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551,共6页
目的比较MALDI Sepsityper^(TM) Kit和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两种前处理方法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病... 目的比较MALDI Sepsityper^(TM) Kit和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两种前处理方法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有效性。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6年4-6月血培养仪报警的非重复血培养瓶138个,以传统培养鉴定的方法为金标准,同时采用以上两种前处理方法处理阳性标本,再进行MALDI-TOF MS鉴定。结果本次共收集非重复的血培养阳性标本138份,排除6个假阳性血瓶,鉴定出的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70株(53.03%)、革兰阳性菌57株(43.18%)、真菌3株和2例复数菌。MALDI Sepsityper^(TM)Kit和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两种前处理方法的血培养快速鉴定病原菌准确率分别为91.67%和84.09%,种鉴定准确率分别为83.33%和61.36%。两种前处理方法处理后,革兰阴性菌的准确率分别为98.57%和95.71%,革兰阳性菌的准确率分别为87.72%和78.59%,两者鉴定所需时间为40 min/样本和25 min/样本。结论虽然MALDI Sepsityper^(TM)Kit比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鉴定准确率稍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7%对84.09%,P>0.05),与MALDI Sepsityper^(TM) Kit相比,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是一种快速、易获得、低廉的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病原菌的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 Sepsityper^TM KIT 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 血培养 病原菌
下载PDF
5种真空采血促凝管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邹麟 程大林 包建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2-23,共2页
目的 评价五种真空采血促凝管对常规生化检测项目的影响。方法 采集健康体检者及自愿者血液标本100例,选用5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真空采血促凝管,与美国BD公司生产的无添加剂的血清管进行采血质量和生化检测对比评价。结果 5个厂家生产的真... 目的 评价五种真空采血促凝管对常规生化检测项目的影响。方法 采集健康体检者及自愿者血液标本100例,选用5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真空采血促凝管,与美国BD公司生产的无添加剂的血清管进行采血质量和生化检测对比评价。结果 5个厂家生产的真空采血促凝管与BD公司生产的无添加剂血清管在多数生化检验项目上无明显差异(P>O.05),但有3个国内厂家生产的真空采血促凝管在标本采集质量、分离效果上存在明显不足,且在血清K、LDH、HBD、CK、CHOL、TG、HDL-c、LDL-c、APOA、APOB等检测上与对照组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且r<O.90)。结论 进口或合资生产的真空采血促凝管质量明显优于目前国内部分厂家生产的真空采血促凝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真空采血促凝 血清管 临床生化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