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例谈形成性评价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促学作用
1
作者 徐淼 杨自强 《英语教师》 2024年第14期23-26,30,共5页
阐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三种基本形式,即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以外研社(2019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6的Writing为例,通过两堂课的课时安排,探索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利... 阐述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三种基本形式,即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以外研社(2019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6的Writing为例,通过两堂课的课时安排,探索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如何利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形成性评价,督促学生进行自我监督,自我调整,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改进,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写作教 形成性评价 促学作用
下载PDF
语言思维与二语写作的语言促学作用
2
作者 苏建红 金玉峰 《海外英语》 2023年第5期81-82,85,共3页
Swain[1]强调输出的过程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语言思维”(languaging)这个概念。文章尝试从社会文化理论和心理语言学的视角分析写作如何通过语言思维促进语言习得,并回顾近十年来在写作促学基础上进行的与语言思维有... Swain[1]强调输出的过程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语言思维”(languaging)这个概念。文章尝试从社会文化理论和心理语言学的视角分析写作如何通过语言思维促进语言习得,并回顾近十年来在写作促学基础上进行的与语言思维有关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一方面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语言使用,有利于其语言的习得与发展;另一方面学习者因素和任务因素又会对语言思维的语言促学效果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面输出 语言思维 二语写作的语言促学作用
下载PDF
翻译与写作语言促学作用对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苏建红 朱孟丹 《考试与评价》 2020年第2期17-21,共5页
对于外语学习,可理解输入尽管必不可少但却并非充分。成功的二语习得,在需保证大量可理解性输入的同时,也需相当数量的可理解性输出。作为书面输出的写作与翻译,由于具有慢节奏、可视化、永久性、准确性要求高等特点,往往比口头输出更... 对于外语学习,可理解输入尽管必不可少但却并非充分。成功的二语习得,在需保证大量可理解性输入的同时,也需相当数量的可理解性输出。作为书面输出的写作与翻译,由于具有慢节奏、可视化、永久性、准确性要求高等特点,往往比口头输出更有利于二语语言的发展;而翻译相较于写作,认知负荷低,学习者更容易将注意力资源投入于语言形式,并且可以通过激活图式发现自己尚未获得的图式,在慢慢积累图式中习得语言,所以其语言促学效果可能更优于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 翻译 语言促学作用
下载PDF
多维动态外语学习评价改革促教促学作用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荷荣 覃宏怀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9期1-3,共3页
学习评价改革不仅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及研究产生积极的反拨效应。论文以近几年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推行的多维动态外语学习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在分析外语学习评价改革实践特点的基... 学习评价改革不仅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及研究产生积极的反拨效应。论文以近几年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推行的多维动态外语学习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在分析外语学习评价改革实践特点的基础上,探究改革在促进学生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提高以及加速外语教师角色转换、提高教师评价及研究能力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习评价 多维动态 作用 促学作用
下载PDF
互动促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评《二语学习同伴互动研究》
5
作者 仰少博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I0010-I0010,共1页
随着对语言交际能力重视程度的增强,同伴互动已成为大学英语课堂常见的活动组织形式。同伴互动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其如何发挥促学作用以及如何保证同伴间互动的有效性等问题值得探索。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所著的《二语学习... 随着对语言交际能力重视程度的增强,同伴互动已成为大学英语课堂常见的活动组织形式。同伴互动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其如何发挥促学作用以及如何保证同伴间互动的有效性等问题值得探索。华中科技大学徐锦芬教授所著的《二语学习同伴互动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是国内聚焦同伴互动研究的专著。该书详细梳理了同伴互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主题及成果等,能够帮助读者全面认识同伴互动并指导课堂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实践 外语教与研究出版社 同伴互动 华中科技大 原理和方法 语言交际能力 二语 促学作用
下载PDF
国内“读后续写”研究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过灵瑜 《海外英语》 2020年第17期70-71,95,共3页
“读后续写”是我国王初明教授结合国内外关于互动协同理论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外语促学方法,近年来引起国内外语界广泛关注和讨论,浙江、江苏两省更是率先将“读后续写”作为外语写作能力测试方法纳入高考测试范围中。该文回顾了“读后... “读后续写”是我国王初明教授结合国内外关于互动协同理论的研究而提出的一种外语促学方法,近年来引起国内外语界广泛关注和讨论,浙江、江苏两省更是率先将“读后续写”作为外语写作能力测试方法纳入高考测试范围中。该文回顾了“读后续写”的产生和发展,对近五年来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就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一些拙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后续写 外语教 促学作用
下载PDF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研究述评及启示
7
作者 陈玉娟 张树勇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21年第12期48-51,共4页
随着读后续写纳入高考题型,国内相关研究呈现急速增长趋势。本文深入梳理了当前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研究取得的进展,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读后续写的促学作用、教学策略和此类测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当前研究肯定了读后续写对... 随着读后续写纳入高考题型,国内相关研究呈现急速增长趋势。本文深入梳理了当前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研究取得的进展,发现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读后续写的促学作用、教学策略和此类测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当前研究肯定了读后续写对学生英语写作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也从教学实践和语言学理论两方面提供了教学策略。研究同时反映了当前读后续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师生把提高读后续写的高考分数作为首要目标,在教学和学习方法上存在应试导向,违背了读后续写作为高效外语学习方法的初衷。当前研究较少涉及读后续写测试的效度与信度,教学策略的深度与广度也有待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后续写 促学作用 策略 反拨作用
下载PDF
Enhanced CO oxidation over potassium-promoted Pt/Al_2O_3 catalysts:Kinetic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y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欢欢 贾爱平 +2 位作者 王瑜 罗孟飞 鲁继青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76-1986,共11页
A series of K-promoted Pt/Al2O3 catalysts were tested for CO oxid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addition of K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activity. A detailed kinetic study showed that th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the K-co... A series of K-promoted Pt/Al2O3 catalysts were tested for CO oxidation. It was found that the addition of K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activity. A detailed kinetic study showed that the activation energies of the K-containing catalyst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K-free ones, particularly for catalysts with high Pt contents (51.6 k)/mol for 0.42K-2.0Pt/Al2O3 and 6:3.6 kJ/mol for 2.0Pt/Al2O3 ). The CO reaction orders were higher for the K-containing catalysts (about -0.2) than for the K-free ones (about -0.5), with the former having much lower equilibrium constants for CO adsorption than the latter. In situ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showed that surface CO desorption from the 0.42K-2.0Pt/Al2O3 catalyst was easier than from 2.0Pt/Al2O3.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K was therefore caused by weakening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O and surface Pt atoms. This decreased coverage of the catalyst with CO and facilitated competitive O2 chemisorption on the Pt surface, and significantly lowered the reaction barrier between chemisorbed CO and O2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oxidation Potassium Kinetics Pt/Al2O3 catalyst Promoting effe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