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6篇文章
< 1 2 1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高强度间歇运动预处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塑
1
作者 孙玉马 马文超 付常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4987-4994,共8页
背景:运动训练是多种心脏疾病的重要非药物康复手段,同时亦能够增强心脏对不良应激源(如心肌缺血)的耐受能力,即运动预处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有效动员干细胞归巢和分化并促进损伤心肌修复。然而两者联合作用的效果尚未明确。目的:... 背景:运动训练是多种心脏疾病的重要非药物康复手段,同时亦能够增强心脏对不良应激源(如心肌缺血)的耐受能力,即运动预处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有效动员干细胞归巢和分化并促进损伤心肌修复。然而两者联合作用的效果尚未明确。目的:探讨补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高强度间歇运动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塑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58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2)、药物组(n=12)、运动组(n=12)和联合治疗组(n=12)。冠状动脉结扎法制作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运动组和联合治疗组在造模前利用电动跑台进行8周高强度间歇运动预处理,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在造模后3 h连续5 d皮下注射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kg·d)]。给药8周后,利用超声心动术检测心脏结构与功能,取心脏进行TTC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和胶原容积分数,免疫荧光法检测血管密度和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胚胎基因(脑钠肽、β-肌球蛋白重链)和心肌收缩调控因子(α-肌球蛋白重链、肌浆网Ca^(2+)-ATP酶)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脏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蛋白4、JAK2、STAT3、Bcl-2、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胶原容积分数、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血管密度、左心室缩短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P<0.05);脑钠肽和β-肌球蛋白重链mRNA升高(P<0.05);α-肌球蛋白重链和肌浆网Ca^(2+)-ATP酶mRNA以及α-肌球蛋白重链/β-肌球蛋白重链比值下降(P<0.05);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蛋白4、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5),p-JAK2、p-STAT3、Bcl-2蛋白表达下降(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运动组上述指标显著改善(P<0.05);与药物组和运动组比较,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进一步改善(P<0.05);③结果表明:单独补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高强度间歇运动预处理均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塑,两者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佳,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干细胞归巢以及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高强度间歇运动 预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重塑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他达拉非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2
作者 史红珍 孙立娟 +3 位作者 王琳 王倩 张爽 林琳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6期984-991,共8页
目的探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他达拉非(TD)对薄型子宫内膜(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T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G-GSF联合TD)和... 目的探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他达拉非(TD)对薄型子宫内膜(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3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T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G-GSF联合TD)和对照组(G-GSF)。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内膜转化日)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子宫内膜厚度(EMT)、子宫内膜容积(EMV)、子宫内膜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EBF-S/D)、子宫内膜分型、子宫内膜血流分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AUPI)、子宫动脉阻力指数(AURI)和子宫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AU-S/D)];比较两组患者内膜转化日子宫内膜容受性、治疗后妊娠结局[胚胎种植率(EIR)、临床妊娠率(CPR)和早期流产率(ABR)]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每组3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内膜转化日EMT、EMV、A型子宫内膜比例和II型+III型子宫内膜血流比例显著增加(P<0.05),而EBF-S/D、AUPI、AURI和AU-S/D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EMT和EMV大于对照组(P<0.05),而EBF-S/D、AUPI、AURI和AU-S/D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子宫内膜形态、子宫内膜血流分型、EIR、CPR、AB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G-CSF联合TD可改善TE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安全性较高,但对妊娠结局尚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型子宫内膜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他达拉非 子宫内膜容受性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新型长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艾贝格司亭α临床应用
3
作者 蒋媛 王美飒 史桂玲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3期163-166,共4页
艾贝格司亭α是第3代新型长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为国家一类新药,具有提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谷值,缩短ANC恢复时间的作用,可用于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一级预防。本文就其发展历程、临床研究、适用条件、不良反应和新冠... 艾贝格司亭α是第3代新型长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为国家一类新药,具有提升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谷值,缩短ANC恢复时间的作用,可用于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一级预防。本文就其发展历程、临床研究、适用条件、不良反应和新冠感染期的合并用药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贝格司亭α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抑制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芪鹿升白方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研究
4
作者 单魁中 黄辉 +1 位作者 陆婷婷 任渊 《河北中医》 2024年第4期566-569,共4页
目的观察芪鹿升白方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PEG-rhG-CSF治疗,治疗组45例在... 目的观察芪鹿升白方联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PEG-rhG-CSF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芪鹿升白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症状(包括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自汗及头昏眼花,)评分及肝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变化情况,并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升高(P<0.05),且2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高于治疗1个化疗周期时水平(P<0.05),治疗组治疗1、3个化疗周期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后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症状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自汗、头昏眼花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肝肾功能指标SCr、BUN、AST及ALT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3个化疗周期后SCr、BUN、AST及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78%(8/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5/4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鹿升白方联合PEG-rhG-CSF治疗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升高中性粒细胞水平,改善症状和肝肾功能,安全可靠,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减少 化学疗法 中药疗法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行CAR-T细胞治疗后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5
作者 曹芯萍 张萌 +1 位作者 张笑梅 赵明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04-260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的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的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R/R B-ALL患者99例,这些患者均发生NE并随后接受G-CSF治疗,按照G-CSF使用时间分为早期G-CSF组(7 d内使用,n=56)与对照组(7 d后使用,n=43),分析G-CSF应用后NE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早期G-CSF组患者NE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4(2,5.7)vs 11(9,14),P<0.05],但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最低值、NE分级及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1,P=0.090,P=0.111)。两组患者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CRS均能有效控制。结论:R/R B-ALL患者进行CAR-T细胞治疗后早期运用G-CSF能缩短NE恢复时间,且对CAR-T细胞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16
6
作者 付振虹 董蔚 +3 位作者 盖鲁粤 王凡 丁瑞 陈韵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研究EPO联合G-CSF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5组: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心梗+EPO组、心梗+G-CSF组和心梗+EPO+G-CSF组。采用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HE... 目的研究EPO联合G-CSF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5组: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心梗+EPO组、心梗+G-CSF组和心梗+EPO+G-CSF组。采用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天狼猩红胶原染色和Ⅷ因子染色,观察心肌梗死区和梗死周围区心肌组织存活、瘢痕形成、胶原沉积、血管新生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价心功能。结果第7 d时所有药物干预组的LVEF和FS增高(P<0.01);LVESD和LVESV降低(P<0.01)MI-EG最为明显(P<0.01)。第28 d时所有药物干预组的LVEF和FS明显增高,LVESD、LVEDD、LVESV、LVEDV明显降低(P<0.01)MI-EG组优于单独药物治疗组(P<0.01)。第28 d时药物干预组的LVEDP降低,LVSP和+dP/dtmax增高,MI-EG组最明显(P<0.01)。MI后第1 d,MI组中即有大量的凋亡细胞,明显高于EPO组和G-CSF组,MI-EG组凋亡细胞数量最少(P<0.01)。MI后第28 d,药物治疗组梗死区和梗死周围区血管增生明显增多,纤维瘢痕形成和胶原沉积减少,MI-EG组最明显。结论 EPO联合G-CSF治疗可以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少胶原组织沉积、促进血管新生,从而达到阻止梗死后左室重塑、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成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凋亡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转录激活因子3水平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
7
作者 钱国庆 蔡昶 +2 位作者 李丹 黄凯 张兴涔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索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2例血管瘤增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增生期组(87例)与退化期组(65例)... 目的探索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2例血管瘤增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增生期组(87例)与退化期组(65例),另选择同期确诊为血管畸形的53例患儿作为血管畸形组。对血清GM-CSF、STAT3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成素-1(Ang-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血清GM-CSF、STAT3与bFGF、VEGF、HIF-1α、Ang-1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M-CSF、STAT3对血管瘤瘤体增生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瘤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增生期组患儿血清bFGF、VEGF、HIF-1α、GM-CSF、STAT3表达水平高于血管畸形组及退化期组患儿(P<0.05),但血清Ang-1表达水平低于血管畸形组及退化期组患儿(P<0.05);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显示,增生期组患儿血清GM-CSF及STAT3水平均与bFGF、VEGF、HIF-1α水平正相关,与Ang-1水平负相关;ROC曲线下面积显示,GM-CSF和STAT3单独预测血管瘤瘤体增生风险的AUC分别为0.847,0.822,联合预测的AUC为0.918,联合预测的效能显著大于GM-CSF单独诊断的AUC(Z=2.459,P=0.014),STAT3单独诊断的AUC(Z=3.37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M-CSF、STAT3是血管瘤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管瘤瘤体增生患儿血清GM-CSF及STAT3表达水平升高,是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能较好的预测血管瘤瘤体增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转录激活因子3 瘤体增生 相关性
下载PDF
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早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卓妍 宋燕燕 +4 位作者 林兴会 赵小朋 吕俊健 叶青青 杨默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5-427,440,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早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日龄早产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置80 mL/L氧环境中放置2 h,制备HIBD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EPO治...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早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7日龄早产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置80 mL/L氧环境中放置2 h,制备HIBD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EPO治疗组、G-CSF治疗组和EPO加G-CSF联合治疗组。EPO、G-CSF及EPO加G-CSF治疗组分别于进缺氧仓前30 min、出缺氧仓后即刻及以后1次/d腹腔注射EPO(5 000 IU/kg),G-CSF(50μg/kg),以及EPO(5 000 IU/kg)加G-CSF(50μg/kg),连续1周。假手术组不予任何药物,对照组为相同时间点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通过测量各组脑质量、脑损伤比率、组织学检查及姿势反射实验观察EPO、G-CSF及EPO加G-CSF联合应用的疗效。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一般情况无明显改变,术后1周及3周脑质量减低明显,脑损伤比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P<0.001,0.01),形态学发现大脑半球出现明显萎缩,有神经元变性坏死。术后3周姿势反射正常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01)。经EPO,G-CSF及EPO加G-CSF处理后,与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早产鼠脑质量有所增加(P<0.05,0.01),脑损伤比率明显减小(P<0.05,0.01),形态学发现大脑皮质萎缩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神经元变性及脱失较对照组减轻。术后3周姿势反射实验正常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EPO和G-CSF对早产鼠HIBD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二者联合应用可达到更好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成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神经保护 早产 脑损伤 缺氧缺血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向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金世柱 韩明子 +2 位作者 孙立影 耿莹 洪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索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向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迁移的作用。方法以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出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从小鼠的尾静脉注入同种异体的CCL4-AAF造成肝损伤的小鼠体内,移植2周后取肝组织... 目的探索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向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迁移的作用。方法以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出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从小鼠的尾静脉注入同种异体的CCL4-AAF造成肝损伤的小鼠体内,移植2周后取肝组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骨髓干细胞向肝脏迁移的情况。结果两组小鼠的肝小叶中央静脉及汇管区均可见新生的肝细胞,PKH26标记阳性的细胞在实验组20倍镜下每张切片平均为(102.76±37.304)个,在对照组平均(53.84±29.987)个(P<0.05)。结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促进骨髓单个核细胞向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肝脏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单个核细胞 急性肝损伤 自体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小鼠肝再生的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秀华 李东良 +1 位作者 范敬静 马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15-1120,共6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促进肝大部切除小鼠肝再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大部分切除(约70%)模型,将肝切除小鼠随机分为3组.单纯肝切除组:肝切除后24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d;G-CSF+肝切...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促进肝大部切除小鼠肝再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大部分切除(约70%)模型,将肝切除小鼠随机分为3组.单纯肝切除组:肝切除后24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d;G-CSF+肝切除组:rhG-CSF150μg/(kg?d)腹腔注射5d,24h后进行肝切除;肝切除+G-CSF组:肝切除术后24h,rhG-CSF150μg/(kg?d)腹腔注射5d.于术后7d取血清和肝组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内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及BrdU阳性细胞.结果:肝切除+G-CSF组和G-CSF+肝切除组BrdU及PCNA表达及BrdU阳性细胞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CNA:74.08%±8.86%,68.91%±9.64%vs57.36%±13.37%,均P<0.05);肝组织病理检查发现G-CSF+肝切除组27%(3/11)小鼠肝组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肝功生化学也显示血清ALT及AST升高,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G-CSF具有明显促进肝大部切除小鼠肝再生的作用,但也容易诱发肝脏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肝再生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酒精使用障碍后卒中中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11
作者 郝丹丹 王丹阳 李丽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70-1179,共10页
目的探讨大鼠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AUD)后卒中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治疗对小胶质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 目的探讨大鼠酒精使用障碍(alcohol use disorder,AUD)后卒中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治疗对小胶质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表达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应用双瓶法构建AUD模型,在AUD模型基础上应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部脑缺血模型。MCAO前24 h侧脑室注射TGF-α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或阴性对照siRNA。缺血再灌注损伤1 h后腹腔注射G-CSF。大鼠随机分为AUD组(18只)、AUD+MCAO组(18只)、AUD+MCAO+G-CSF组(18只)、AUD+MCAO+G-CSF+TGF-αsiRNA组(18只)及AUD+MCAO+G-CSF+阴性对照siRNA组(6只)。记录大鼠酒精摄入量、酒精偏好变化及神经功能评分。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测定MCAO后24 h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缺血侧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跨膜蛋白119(transmembrane protein 119,TMEM119)阳性细胞数量、G-CSF受体(G-CSF receptor,G-CSFR)及TGF-α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TMEM119及TG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鼠酒精摄入量和酒精偏好随饮酒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G-CSFR在小胶质细胞中有明显的表达。与AUD组相比,AUD+MCAO组TMEM119和TGF-a蛋白荧光强度明显增强,阳性细胞数量增加。与AUD+MCAO组相比,AUD+MCAO+G-CSF组治疗后梗死体积明显缩小,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TMEM119蛋白荧光强度明显减弱,阳性细胞数量减少;TGF-α蛋白荧光强度明显增强,阳性细胞数量增加。侧脑室注射TGF-αsiRNA后大鼠脑梗死体积增加,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结论G-CSF通过增加小胶质细胞中TGF-α的表达,在AUD后卒中中发挥重要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使用障碍 卒中 小胶质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Α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乳鼠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付振虹 董蔚 盖鲁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1-544,共4页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乳鼠心肌细胞。采用95%N2+5%CO2气体充分置换的1%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24h,建...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分离乳鼠心肌细胞。采用95%N2+5%CO2气体充分置换的1%胎牛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24h,建立缺氧心肌细胞模型。研究不同浓度的EPO和G-CSF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观察在最佳作用浓度时,EPO、G-CSF和联合用药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率和坏死率。结果缺氧心肌细胞的死亡率(26.73%)和其中凋亡细胞与总死亡细胞的比例(70.05%)明显高于正常心肌细胞(5.63%、37.83%)。EPO1U/ml浓度开始发挥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5、25和125U/ml的保护作用相似;G-CSF6ng/ml开始发挥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150ng/ml保护作用最强,30、750ng/ml保护作用相似。EPO(5U/ml)、G-CSF(30ng/ml)和联合用药[EPO(5U/ml)+G-CSF(30ng/ml)]明显减少缺氧心肌细胞的凋亡率[(8.01±2.28)%、(7.08±0.16)%、(4.57±0.99)%,与缺氧心肌细胞(18.73±1.08)%比较,P<0.01]和总死亡率[(11.88±3.69)%、(11.60±0.65)%、(8.15±3.16)%,与缺氧心肌细胞(26.73±1.30)%比较,P<0.01);EPO组与G-CSF组保护作用相近(P>0.05);联合给药组保护作用明显强于单独EPO或G-CSF给药组(P<0.01)。结论EPO和G-CSF对缺氧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5U/mlEPO和30ng/mlG-CSF是减轻缺氧心肌细胞损伤的最佳剂量。二者联合给药,保护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心肌细胞 细胞生成素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建良 石远凯 +6 位作者 何小慧 周生余 周爱萍 韩晓红 刘鹏 张长弓 艾斌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85-789,共5页
背景与目的:高剂量化放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hematopoieticstemcellstransplantation,AHSCT)能够提高某些实体瘤的疗效,该疗法的成功得益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 背景与目的:高剂量化放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hematopoieticstemcellstransplantation,AHSCT)能够提高某些实体瘤的疗效,该疗法的成功得益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的运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rhG-CSF对实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将接受AHSCT的130例实体瘤患者分为rhG-CSF组和对照组,rhG-CSF组在造血干细胞回输后第6天开始连日给予rhG-CSF250~300μg/d,皮下注射,直至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5.0×109/L为止;对照组在造血干细胞回输后不给予rhG-CSF。结果:130例患者共完成移植132次,其中2例为2次移植。研究早期的24例患者采取自体骨髓移植,其中12例移植后给予rhG-CSF;此后的106例均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为2次移植),其中47例移植后给予rhG-CSF。(1)rhG-CSF组和对照组自体骨髓移植患者住无菌病房的中位时间为33天和41天,WBC恢复到1.5×109/L以上的中位时间为14天和24天,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小板(platelet,PLT)恢复到20×109/L及50×109/L以上的中位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2)rhG-CSF组和对照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住无菌病房的中位时间为17天和2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功能 恢复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创面修复效果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帆 郑梁 +3 位作者 徐风瑞 李江华 赵坤 张翔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6月急诊收治的74例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临床治疗特征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创面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6月急诊收治的74例皮肤软组织撕脱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临床治疗特征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用纳米银敷料对创面给予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涂抹创面,再用纳米银敷料进行创面换药,两组患者均至创面完全愈合后停止治疗。观察两组愈合情况及细菌检出率,并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第3、6和8天,观察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创面炎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治疗第3、6和8天创面炎症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细菌检出率和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01)。两组治疗后主要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安全有效,可对创面的修复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能明显的减轻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皮肤 撕脱伤 纳米银敷料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兔手术联合化疗后的切口愈合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鲲 杨敏 +2 位作者 孙静 闫荣 吕宝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手术同时使用化疗的兔切口感染程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单纯进行手术,常规换药;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于手术前当...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手术同时使用化疗的兔切口感染程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单纯进行手术,常规换药;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于手术前当日给予表阿霉素静脉输注,常规换药,治疗组换药时涂抹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于手术后第7天观察切口愈合等级,进行病理检查,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各组VEGF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水平。结果使用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后切口愈合情况及等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VEGF表达水平升高,而TNF-α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提高切口部位VEGF表达水平,对手术同时使用化疗的切口有促进愈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伤口愈合 化疗 VEGF TNF-Α
下载PDF
间歇运动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心梗大鼠干细胞动员与内源性心肌细胞增殖的激光共聚焦/流式细胞术观察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史秀超 蔡梦昕 田振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6,共9页
目的:探讨跑台间歇运动结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心肌梗死大鼠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和在内源性心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0只成体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梗组(MI)、心梗+间歇运动组(ME)、心梗+粒细胞集... 目的:探讨跑台间歇运动结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心肌梗死大鼠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和在内源性心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0只成体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梗组(MI)、心梗+间歇运动组(ME)、心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MG)和心梗+G-CSF+间歇运动组(MGE)。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ME和MGE组大鼠在心肌梗死手术结束1周后进行3周跑台间歇运动。MG和MGE组大鼠术后1h皮下注射人源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10μg/kg/d×5d,其他各组大鼠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免疫荧光法检测并计算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增殖百分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kit^+和CD29^+细胞百分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kit和CD29蛋白表达水平。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百分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流动力学方法检测心功能。结果:与Sham组相比,MI组PCNA^+心肌细胞百分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kit^+和CD29^+细胞百分率、心肌组织中c-kit和CD29蛋白表达和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加,心功能显著降低;与MI组比较,ME、MG和MGE组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中PCNA^+心肌细胞百分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kit^+和CD29^+细胞百分率、心肌组织中c-kit和CD29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梗死面积显著减小,心功能显著增强,且MGE组变化最为显著。结论:间歇运动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显著促进干细胞动员归巢,诱导心肌细胞增殖,缩小梗死面积,提升心功能,且二者联合效果优于单一因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间歇运动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动员 心肌细胞增殖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激活β-catenin促进创面修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钰 龙爽 +3 位作者 谭力 陈泽林 史春梦 粟永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648-1651,共4页
目的利用转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嵌合小鼠的动物模型,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骨髓动员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C57骨髓嵌合小鼠随机分成骨髓动员组和对... 目的利用转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嵌合小鼠的动物模型,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骨髓动员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C57骨髓嵌合小鼠随机分成骨髓动员组和对照组。骨髓动员组小鼠连续5 d予以皮下注射G-CSF,对照组小鼠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在小鼠背部制作皮肤全层缺损伤,1.3 cm×1.3 cm大小。骨髓动员组继续给予G-CSF 3 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伤后每天观察各组动物创面大小及愈合情况。取创伤后第1天的创面组织,消化成单细胞悬液,流式检测GFP+细胞比例。取伤后第3天对照组和骨髓动员组创面组织制取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检测β-catenin表达。结果骨髓动员组小鼠创面愈合增快为(12.5±0.9)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8.3±0.8)d。骨髓动员组在伤后1 d创面局部GFP+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动员组创面处β-catenin在创缘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部分呈现核表达。结论 G-CSF动员后,GFP+细胞大量聚集于创面,并促进创面β-catenin的表达和核转位,加快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创面愈合 Β-连环蛋白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内皮祖细胞促进损伤血管内皮修复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音频 黄岚 +4 位作者 宋耀明 武晓静 晋军 张坡 宋明宝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对损伤血管内膜增殖和内皮修复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损伤+细胞因子组(n=12)和损伤+安慰剂组(n=12)。损伤+细胞因子组在球囊损伤后... 目的探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对损伤血管内膜增殖和内皮修复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损伤+细胞因子组(n=12)和损伤+安慰剂组(n=12)。损伤+细胞因子组在球囊损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μg/(kg.d)]直至术后2周,损伤+安慰剂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注射,术后2周取血管段HE染色计算内膜/中膜面积比,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计算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比例,通过伊文氏蓝染色计算内皮修复率,血管匀浆检测一氧化氮释放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4+VEGFR-2+双阳性细胞比例。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安慰剂组血管内膜增殖明显,有较多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内皮修复不全,血管匀浆中一氧化氮释放量减少;与损伤+安慰剂组相比,损伤+细胞因子组内膜/中膜面积比和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比例降低(分别为1.04±0.05比1.67±0.07和21.3%±5.1%比34.4%±6.1%,P<0.05),内皮修复率和一氧化氮释放量增加(分别为70.1%±4.6%比53.2%±3.8%和71.3±12.9μmol/L比56.7±10.8μmol/L,P<0.05);损伤+细胞因子组外周血CD34+VEGFR-2+双阳性细胞比例较损伤+安慰剂组明显上升(0.954%±0.076%比0.379%±0.052%,P<0.05)。结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明显增强血管损伤后内皮修复并减轻新生内膜增生,其机制可能涉及骨髓动员增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皮
下载PDF
3种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临床快速综合评价
19
作者 孙雪岩 王舒 +1 位作者 张智杨 菅凌燕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2期917-922,共6页
目的 对3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临床快速综合评价,为此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和药品遴选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参考《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2版)》(简称《指南》),汇总药品说明书、国内外官方网站数据、循证医学证据... 目的 对3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临床快速综合评价,为此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和药品遴选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参考《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2版)》(简称《指南》),汇总药品说明书、国内外官方网站数据、循证医学证据等,通过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其他属性,对3种长效G-CSF(硫培非格司亭、拓培非格司亭与艾贝格司亭α)进行临床综合评价。结果 3种药物得分均>70分,评价结果为推荐。硫培非格司亭(75.13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他属性较好;拓培非格司亭(2.0/1.0 mg;73.36/71.85分)的药学特性较好;艾贝格司亭α(73.00分)的经济性较好。结论 3种药品均推荐进入药品供应目录,且在不同属性中各有优势。通过《指南》对G-CSF类药物进行快速评价,可以为医疗机构遴选提供参考,也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 硫培非格司亭 拓培非格司亭 艾贝格司亭α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琴 谢宁 +2 位作者 罗纳川 韩静霆 徐文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19-925,共7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MS患者分为G-csf组、EPO组、G-csf+EPO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前3组在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基础上分...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MS患者分为G-csf组、EPO组、G-csf+EPO组(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前3组在对照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入G-csf、EPO及G-csf联合EPO,在治疗期间(治疗前及治疗7、14、28 d)及随访期间(治疗后3、6、12、24个月)对患者的EDSS评分、磁共振T2WI及增强序列病灶数目进行评估。结果在降低EDSS评分及磁共振T2WI病灶数目方面,治疗期间各组组内降低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单药治疗组(P<0.05),各单药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治疗期间磁共振增强序列病灶均减少,随访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csf及EPO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MS安全有效,二者有联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生成素 多发性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