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坤丹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促血管生长因子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何芝兰 黎译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采用定坤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促血管生长因子、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的奇偶性交叉分为参照组及验证组,每组43例。参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采用定坤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促血管生长因子、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的奇偶性交叉分为参照组及验证组,每组43例。参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验证组采用定坤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及促血管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199、CA125、EMab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验证组患者的CA199(29.43±3.16)U/ml、CA125(27.06±2.97)U/ml、EMab(0.24±0.03)ng/L均低于参照组的(34.31±3.82)U/ml、(31.42±3.46)U/ml、(0.33±0.04)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FGF、VEGF-A、TGF-β1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验证组患者的bFGF(95.68±15.42)μg/L、VEGF-A(369.46±36.25)pg/ml、TGF-β1(36.33±3.23)μg/L均低于参照组的(118.95±18.34)μg/L、(477.03±42.17)pg/ml、(41.68±4.31)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验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6/43),略高于参照组的9.30%(4/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实施定坤丹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能明显降低其促血管生长因子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坤丹 米非司酮 子宫内膜异位症 促血管生长因子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结肠癌白细胞介素-8表达与肿瘤促血管生长因子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蓝宇萍 赵燕 +3 位作者 丘明宇 陈学群 陈利芬 曾兰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1期1537-1538,共2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与肿瘤促血管生长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该院治疗的60例不同时期的结肠癌患者为实验组,并以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与健康者血清中I... 目的探讨结肠癌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与肿瘤促血管生长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该院治疗的60例不同时期的结肠癌患者为实验组,并以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与健康者血清中IL-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结果结肠癌手术后患者IL-8和VEGF的含量均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IL-8与肿瘤促血管生长因子的含量显著相关。IL-8和VEGF较为敏感,对及时准确检测患者病情提供数据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白细胞介素-8 肿瘤促血管生长因子
下载PDF
促血管生长蛋白因子在心肌血运重建中给药路径的比较
3
作者 赵健 王颖 刘晓程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326-328,共3页
冠脉介入和搭桥手术挽救了大量冠心病患者的生命,但当血管发生弥漫性病变、桥血管再闭塞等情况时,上述治疗都难以实现完全血运重建。基于细胞水平的"分子血管搭桥术"通过注射心肌外源性促血管生长因子,诱导内皮细胞出芽和侧... 冠脉介入和搭桥手术挽救了大量冠心病患者的生命,但当血管发生弥漫性病变、桥血管再闭塞等情况时,上述治疗都难以实现完全血运重建。基于细胞水平的"分子血管搭桥术"通过注射心肌外源性促血管生长因子,诱导内皮细胞出芽和侧支循环重建。现就促血管蛋白因子给药的各种路径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血运重建 促血管生长因子 路径
下载PDF
尖锐湿疣的促血管生长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曾抗 靳香玲 +3 位作者 彭小红 王瑞善 谭仲楷 黄卓垣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04-305,共2页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治疗 促血管生长作用 血管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血液中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尚师 李素芝 +7 位作者 高钰琪 黄学文 陈彬 郑必海 左锋 王宇亮 杨定周 何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31-133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血液中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对42例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和40例高原健康者血液中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血管内皮生... 目的探讨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血液中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对42例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和40例高原健康者血液中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促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超声心动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血液中的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促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比较发现,高原心脏病组HGF、VEGF、bFGF及ET-1、PDGF、FGF血液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右心改变及肺动脉高压,其右房(上下径,横径)、右室流出道、右室前后径、右室前壁厚度、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收缩压等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HGF、VEGF、bFGF及ET-1、PDGF、FGF与其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高原心脏病研究对象血液中促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较高原健康者明显增强,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及高原心脏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高原心脏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促血管生成素在原位种植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学强 万恒荣 +1 位作者 陈海生 彭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 研究促血管生成素基因在大鼠原位种植肝癌模型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新生血管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Walker2 5 6癌肉瘤接种 40只Wistar大鼠制作原位种植肝癌模型 ,用微血管计数以标志肿瘤新生血管。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促血管生成素... 目的 研究促血管生成素基因在大鼠原位种植肝癌模型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新生血管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Walker2 5 6癌肉瘤接种 40只Wistar大鼠制作原位种植肝癌模型 ,用微血管计数以标志肿瘤新生血管。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促血管生成素基因的表达。结果 Walker2 5 6癌肉瘤接种后 1,2 ,3周肿瘤微血管密度分别为 (15± 4.3 ) /Hp ,(17± 3 .6) /Hp和 (4 5± 7.8) /Hp。接种后3周较前 2周有显著性增加 (均P <0 .0 5 )。无癌肝脏组织和肝癌组织中都有大量促血管生成素 -1(ang 1)mRNA表达 ,且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T =3 .2 14 ,P =0 .12 6)。无癌肝脏组织中无促血管生成素 -2 (ang 2 )mRNA表达 ,而肝癌组织中有大量ang 2mRNA表达且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结论 ang 2可能对原位接种肝癌中新生血管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血管生长 肝肿瘤/病理学 基因表达 肝肿瘤/血液供给 肝肿瘤 实验性 疾病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神经系统发育及其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文静 李瑞玲 +3 位作者 徐高磊 李雪 崔占军 邓锦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41-844,共4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owthfactor,VEGF)一方面对神经系统内的一些神经细胞,胶质细胞等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同时又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小脑颗粒细胞的迁移。另一方面,当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owthfactor,VEGF)一方面对神经系统内的一些神经细胞,胶质细胞等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同时又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小脑颗粒细胞的迁移。另一方面,当发生创伤性脑损伤时,会引起脑组织的缺血和缺氧,缺血缺氧最明显的病理生理反应就是会导致血管再生,血管再生因子和血管再生抑制因子共同调控血管再生过程。VEGF是迄今发现的最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在病理条件下,可以减轻脑组织的损伤,促进受损伤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组织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神经系统发育 病理学改变 创伤性脑损伤 促血管生长因子 小脑颗粒细胞 血管再生 病理生理反应
下载PDF
人促血管生成素-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测序分析
8
作者 张建国 步星耀 +1 位作者 周伟 朱贤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0期14-15,共2页
目的克隆促血管生成素-2(A ng-2)基因,构建携带A ng-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HA 2-A ng-2,鉴定并分析其基因序列。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提取组织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A ng-2基因的全长cDNA,并克隆于含有HA 2-标签(tag)的真核表... 目的克隆促血管生成素-2(A ng-2)基因,构建携带A ng-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HA 2-A ng-2,鉴定并分析其基因序列。方法从人胎盘组织中提取组织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A ng-2基因的全长cDNA,并克隆于含有HA 2-标签(tag)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上,酶切鉴定,质粒双向测序鉴定克隆的A ng-2基因。结果扩增出人A ng-2基因的全长cDNA,电泳结果显示扩增的A ng-2 cDNA大小约1.5kb,双酶切鉴定和DNA双向测序证实获得正确的重组质粒pcDNA 3.1-HA 2-A ng-2。结论正确克隆A ng-2基因,成功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HA 2-A ng-2,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人的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血管生长素-2 真核表达 基因序列
下载PDF
促进治疗血管新生的新中成药——麝香保心丸
9
作者 吕宝经 《中国社区医师》 2006年第7期22-23,共2页
在冠心病(CAD)患者中,进行性动脉阻塞经常导致侧支血管形成,籍以为缺血区提供血液.然而,这一自身代偿过程并不足以改善组织的缺血状况,以致绝大多数患者仍需手术或介入治疗使血管重建.闭塞血管造成缺血区域的部分代偿性血管生成不足... 在冠心病(CAD)患者中,进行性动脉阻塞经常导致侧支血管形成,籍以为缺血区提供血液.然而,这一自身代偿过程并不足以改善组织的缺血状况,以致绝大多数患者仍需手术或介入治疗使血管重建.闭塞血管造成缺血区域的部分代偿性血管生成不足的原因,可能是自身生成的促血管生长因子产量太少.治疗性血管新生则是通过外源干预促进血管的生成,以改善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已进入临床前和临床试验阶段,蛋白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抑制等技术的研究逐步深入,但也面临着安全性、有效性、临床可行性等问题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血管新生 介入治疗 麝香保心丸 中成药 促血管生长因子 侧支血管形成 缺血区域 血液供应 缺血组织 临床可行性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膀胱癌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利刚 刘和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118-120,共3页
研究证实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取决于血管的形成。血管形成是指在已经存在的血管网中生长出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血管形成不仅出现在胚胎形成、伤口愈合、炎症、月经等短暂的生理过程中,而且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实体... 研究证实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取决于血管的形成。血管形成是指在已经存在的血管网中生长出新的毛细血管的过程。血管形成不仅出现在胚胎形成、伤口愈合、炎症、月经等短暂的生理过程中,而且出现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实体性肿瘤等病理过程中。血管形成受大量促血管生长因子和抗血管生长因子的调节,而在所有的调节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它调控血管形成作用强,特异性高。因此,VEGF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所有的实体瘤一样,膀胱癌的形成也具有血管形成依赖性,研究VEGF与膀胱癌的关系对膀胱癌高危人群的预测及膀胱癌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膀胱癌 血管形成依赖性 促血管生长因子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 实体性肿瘤 类风湿性关节炎 调节因子
下载PDF
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文亮 尹邦良 +2 位作者 喻风雷 胡野荣 陈晓凤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骨髓细胞分泌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能力及培养上清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并连续收集 4周培养上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上清中血管内皮细胞...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骨髓细胞分泌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能力及培养上清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并连续收集 4周培养上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上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 ;以含有不同浓度上清的培养液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分析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加入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各组MTT比色光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 <0 .0 5 )。第 1 ,2 ,3,4周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上清中VEGF分别为 (2 4 .4 0± 7.99,89.2 8± 5 .1 3,1 1 5 .2 4± 1 0 .0 8,1 5 7.0 0± 1 5 .6 4 )pg/ml。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可促进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 ,体外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可持续分泌V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细胞培养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促血管生长因子 密度梯度离心法
下载PDF
体外肿瘤微血管生成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静 苗俊英 +1 位作者 张尚立 石梅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1,共5页
以体外微血管培养模型为基础,用鼠尾胶原包埋大鼠动脉环,并将包埋的动脉环转移到种有人肺癌A549细胞单层的培养皿中,用MCDB131无血清培养液对动脉环和肿瘤细胞进行共培养,从而建立肿瘤微血管体外生成模型。大鼠动脉环于培养后第3天从血... 以体外微血管培养模型为基础,用鼠尾胶原包埋大鼠动脉环,并将包埋的动脉环转移到种有人肺癌A549细胞单层的培养皿中,用MCDB131无血清培养液对动脉环和肿瘤细胞进行共培养,从而建立肿瘤微血管体外生成模型。大鼠动脉环于培养后第3天从血管壁长出微血管芽,第6至10天长成微血管丛,两周后新生微血管开始萎缩;没有肿瘤细胞刺激的条件下,大鼠动脉环新生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结果表明人肺癌A549细胞能够促进血管生成,体外大鼠动脉环肿瘤微血管培养模型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合研究肿瘤血管新生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环 人肺癌A549细胞 促血管生长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的生物介入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玉韵 彭建军 《中国医药导刊》 2004年第5期318-319,共2页
1.缺血性心脏病的生物介入治疗 传统的观点认为在成熟个体,心肌细胞为终末分化细胞,丧失细胞分裂能力,一旦损伤只能由疤痕组织代替.近来有研究报道[1]一向被认为无再生能力的心肌细胞在心肌梗死(MI)后能够获得重新进入再循环的能力,MI... 1.缺血性心脏病的生物介入治疗 传统的观点认为在成熟个体,心肌细胞为终末分化细胞,丧失细胞分裂能力,一旦损伤只能由疤痕组织代替.近来有研究报道[1]一向被认为无再生能力的心肌细胞在心肌梗死(MI)后能够获得重新进入再循环的能力,MI后心肌的重塑通常伴有血管的再生.大量实验尝试将促血管生长因子直接或经转染入载体后注入心肌内,试图以此促进心肌及血管的恢复,但效果不稳定,费用昂贵,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细胞移植(将健康细胞植入有病心脏)针对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作为恢复心脏功能,促进血管生长,以及限制梗死区域发展的可行策略越来越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血管疾病 介入治疗 MI 疤痕 促血管生长因子 心肌梗死 分化细胞 细胞分裂 生物
下载PDF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血管新生疗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劲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4-386,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 血管新生疗法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内支架 治疗性血管新生 促血管生长因子 激光血运重建 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患者 术后再狭窄 缺血性疾病 生物学作用 侧支循环 康复治疗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增生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章敏 高梅 +2 位作者 陈镜宇 宋礼华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9-652,共4页
血管增生是指在原先已有的血管基础上形成新的微血管,广泛存在于一些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滑膜组织新生血管致血管翳的形成是其重要表现,关节内巨噬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 血管增生是指在原先已有的血管基础上形成新的微血管,广泛存在于一些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在类风湿关节炎中,滑膜组织新生血管致血管翳的形成是其重要表现,关节内巨噬细胞、滑膜成纤维细胞及内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氧诱导因子、趋化因子、促炎细胞因子等多种促血管生成因子,这些促血管生成因子主要通过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维持滑膜及关节的炎症免疫反应,现就类风湿关节炎血管增生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增生 促血管生长因子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田超 游晓波 +2 位作者 许尔长 高华伟 蒲晓姝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瘢痕疙瘩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点阵CO_2激光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常规...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瘢痕疙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瘢痕疙瘩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点阵CO_2激光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抗氧化药物和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0.1~0.2 mg/cm^2进行瘢痕瘤体注射,每月1次,共注射2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激光治疗后和治疗2个月后的症状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治疗前后的创面色素沉着面积和瘢痕面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75%vs.87.50%)和不良反应发生率(15.63%vs.12.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症状评分与激光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红斑、水肿和色素沉着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瘙痒和灼痛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色素沉着面积和瘢痕面积均明显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瘢痕疙瘩可有效缓解红斑、水肿、色素沉着等症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可有效抑制色素沉着及瘢痕的再生,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色素沉着 促血管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大鼠在体冠状动脉造影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少萍 边长勇 +2 位作者 王永春 秦永文 张国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96-496,共1页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大鼠 形态学 侧枝循环 促血管生长因子
下载PDF
食管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意义初探 被引量:7
18
作者 封巍 祝淑钗 王玉祥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9-70,共2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肿瘤组织中最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它参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转移、增殖等过程,有关食管癌中VEGF的表达情况国内报道较少,国外报道也有争议。本研究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检测了食管癌细胞系和肿瘤组织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肿瘤组织中最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它参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转移、增殖等过程,有关食管癌中VEGF的表达情况国内报道较少,国外报道也有争议。本研究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检测了食管癌细胞系和肿瘤组织标本中VEGF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了VEGF蛋白表达对食管癌放疗疗效的影响,试图为靶向基因技术与放疗结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食管癌细胞系 促血管生长因子 预后 VEGF 肿瘤组织 肿瘤细胞 表达情况
原文传递
肺结核患者血清MMP-9和VEGF水平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雪冰 李宝兰 +2 位作者 赖百塘 戈启萍 张新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84-185,共2页
关键词 血清MMP-9 肺结核患者 VEGF 水平检测 临床研究 活动性肺结核 促血管生长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氯化钴体外诱导人胃癌细胞COX-2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冯玉光 李建生 +2 位作者 宗红 张金平 王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COX-2 表达的研究 人胃癌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体外诱导 氯化钴 促血管生长因子 血管结构异常 肿瘤生长 环氧合酶 前列腺素类 花生四烯酸 恶性肿瘤 肿瘤组织 细胞水平 细胞表达 多种 低氧 组织内 限速酶 诱导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