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刘巧云 王斌 +3 位作者 杨柳 董新春 孙龚卫 赵新鹏 《交通医学》 2024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观察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 目的:观察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反复促通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scale,FMA-UE)、患/健侧肱三头肌和伸腕肌群肌电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比值、手部精细化动作及上肢功能Carroll评分及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通用组合评分对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FMA-UE评分、患/健侧肱三头肌RMS比值、患/健侧伸腕肌群RMS比值、Carroll评分分别为(30.93±7.37)分、0.19±0.02、0.17±0.03、(64.36±4.69)分,观察组分别为(39.66±9.66)分、0.20±0.01、0.20±0.02、(72.23±6.24)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对照组ICF通用组合评分(14.43±1.40)分,观察组为(11.60±1.90)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反复促通技术能有效促进了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偏瘫 上肢功能障碍 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 反复促通疗法
下载PDF
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戴雨 余雨枫 +3 位作者 孙羽健 周越 肖益 潘宇帆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5期30-3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8个数据库中对康复... 目的系统评价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8个数据库中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有关反复促通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其质量,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篇文献,共15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提高患者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MD=7.03,95%CI(4.26,9.81),P<0.00001]、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MD=6.04,95%CI(4.00,8.08),P<0.00001]、Fugl-Meyer手指功能评分[MD=3.79,95%CI(3.44,4.13),P<0.00001]、改良Barthel指数(MBI)[MD=10.11,95%CI(6.54,13.68),P<0.00001]、平衡能力评分(BBS)[MD=7.48,95%CI(4.94,10.01),P<0.00001],10 m步行时间测试(10MWT)[MD=-4.46,95%CI(-6.92,-2.01),P<0.00001]、步行功能评分(FAC)[MD=1.76,95%CI(1.05,2.47),P<0.0000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MAS)[MD=-0.13,95%CI(-0.37,-0.12),P=0.32],上肢动作研究量表评分(ARAT)[MD=2.98,95%CI(-3.12,9.08),P=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反复促通疗法能改善脑卒中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促通疗法 脑卒中 运动功能 META分析
下载PDF
反复促通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饶加强 邹园华 +2 位作者 龙菲 黄慧 李鑫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6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探讨反复促通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出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脑卒中伴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各4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反复促通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出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在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脑卒中伴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各4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试验组为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反复促通疗法;2组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上肢Fugl-Meyer功能评分法(FMA-UE)、改良Barthel指数(MBI)以及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等项目对所有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UE、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 0.05),试验组患者MA对比未治疗时差异显著(P < 0.05),且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反复促通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肌张力,使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明显提高,并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促通疗法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康复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同步反复促通疗法联合治疗对卒中后偏瘫手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顾彬 王文帅 +2 位作者 诸桥直纪 黄富表 刘静娅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3期3-6,共4页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同步反复促通疗法(RFE)联合治疗对卒中后偏瘫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同步反复促通疗法(RFE)联合治疗对卒中后偏瘫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试验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同步反复促通疗法联合治疗,共4周。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变化,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在FMA-UE、STEF和MBI评分上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01);且试验组在三项评分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同步反复促通疗法联合治疗可改善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反复促通疗法 偏瘫 手功能
下载PDF
基于反复促通疗法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影响
5
作者 陈忠强 康赵颖 +3 位作者 占道伟 徐晓丽 钱纪聪 钱立锋 《中国康复》 2024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反复促通疗法(RFE)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药物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RFE的步行训练,对照... 目的:观察基于反复促通疗法(RFE)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药物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基于RFE的步行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步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量表下肢部分(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步频、步幅、步速、患足足底压力比(PPF)和包络椭圆面积(EEA)等步态参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LA、FAC、BBS评分及步频、步幅、步速、PPF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FMA-LA、BBS评分及步频、步幅、步速、PPF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FAC评级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2组患者EEA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反复促通疗法的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步行功能的重建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改善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反复促通疗法 步行训练 下肢功能障碍
下载PDF
温阳针灸联合电针神经促通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偏瘫
6
作者 郭孟琦 丁晓丹 张香香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12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探究温阳针灸联合电针神经促通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偏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缺血性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47例)... 目的探究温阳针灸联合电针神经促通治疗缺血性中风后上肢偏瘫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缺血性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联合组(47例)和温阳针组(41例),温阳针组患者接受温阳针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温阳针灸联合电针神经促通治疗,2组的治疗周期均为4周。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上肢运动功能[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74%高于温阳针组的80.49%(P<0.05);联合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温阳针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FMA-UE、WMFT评分均高于温阳针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上肢MAS痉挛等级低于温阳针组(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阳针灸联合电针神经促通治疗可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上肢活动功能,缓解肢体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上肢偏瘫 电针神经促通治疗 温阳针灸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吕亚希 庞争争 +1 位作者 谭大洲 周锐 《中国康复》 2024年第6期336-339,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与rTM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反复促通疗法...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反复促通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与rTMS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反复促通疗法;每周6次,持续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及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WT)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LE、FAC、BBS评分及10MWT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及10MWT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反复促通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下肢平衡能力及运动功能,促进步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反复促通疗法 下肢运动功能 步态
下载PDF
阶梯式康复训练联合反复促通技术对脑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影响
8
作者 刘小平 吴丹丹 +4 位作者 樊露涛 叶建根 魏星 黄金泳 何辉斌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10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阶梯式康复训练联合反复促通技术(RFE)对脑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共纳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时间为2022年9月至2024年1月,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在常... 目的分析阶梯式康复训练联合反复促通技术(RFE)对脑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共纳入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时间为2022年9月至2024年1月,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0例;在常规康复措施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阶梯式康复训练,研究组予以阶梯式康复训练联合RFE干预,21 d为1个疗程,干预21 d;于干预前后,比较两组上肢肢体功能[简式Fugl-Meyer量表(FMA)中上肢部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生活质量[脑卒中影响量表(SIS)]。结果干预后,两组FMA中上肢部分评分提高,且研究组(45.65±4.71)分高于对照组(35.91±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BI评分、SIS评分均提高,且研究组(72.48±6.37)分、(77.69±6.49)分高于对照组(67.64±6.51)分、(69.68±5.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康复训练联合RFE应用于脑中风后偏瘫患者,可提高上肢肢体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阶梯式康复训练 反复促通技术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9
作者 翁浩 郭雪梅 +2 位作者 刘旸 刘先虎 邵天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26-627,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进行引入中式手法的综合促通技术治疗和传统综合促通技术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对应... 目的探讨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分别进行引入中式手法的综合促通技术治疗和传统综合促通技术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对应用不同治疗技术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个月和3个月进行评价。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提高,较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1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初期,综合促通技术引入中式手法较传统综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起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促通技术 康复 中式手法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电针配合促通技术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彭力 李来友 +2 位作者 彭锐 赵大贵 胡熙跃 《中国康复》 2004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促通技术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病程在 2周内的偏瘫患者 60例随机分为 2组 ,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综合组配合电针及促通技术为主治疗 ,促通组仅采用促通技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 2月后均采用Fugl M...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促通技术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病程在 2周内的偏瘫患者 60例随机分为 2组 ,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综合组配合电针及促通技术为主治疗 ,促通组仅采用促通技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 2月后均采用Fugl Meyer及Lindmark指数评定 ,并对恢复独立行走患者采用目测法进行步态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Fugl Meyer及Lindmark指数评定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综合组优于促通组 ,并且恢复独立步行的患者步态比较 ,综合组优于促通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促通技术 中风 步行功能
下载PDF
芒针透刺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 被引量:51
11
作者 李佩芳 齐慧萍 +6 位作者 董赟 张友贵 王颖 浦芳 孙培养 王涛 柳刚 《针灸临床杂志》 2010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对照组采用芒... 目的:探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对照组采用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标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及Barthel指数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进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有所改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疗法在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的肌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Barthel指数方面均优于芒针透刺拮抗肌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拮抗肌 脑卒中 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 痉挛性瘫痪
下载PDF
简易促通装置对痉挛型偏瘫患儿手功能康复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婕 吴卫红 +3 位作者 高明明 刘建军 刘亚丽 刘文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39-1242,共4页
目的:研制简易手功能训练装置,并探讨此装置对痉挛型偏瘫患儿手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4—16岁痉挛型偏瘫患儿17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9例)和对照组(8例)。试验组进行简易促通装置和常规康复训练,各1次/天;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 目的:研制简易手功能训练装置,并探讨此装置对痉挛型偏瘫患儿手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4—16岁痉挛型偏瘫患儿17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9例)和对照组(8例)。试验组进行简易促通装置和常规康复训练,各1次/天;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次/天。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简易上肢功能评价(STEF)、改良Ashworth分级(MAS)、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ADL)及表面肌电图(s EMG)分别对两组患儿患手的运动功能、大鱼际肌群的肌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大鱼际肌群的耐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试验组STEF评分、ADL评分、MAS分级和患手大鱼际肌群表面肌电的均方根值(RMS)、平均频率(M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间治疗后MEF比较,及治疗前、后MEF差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简易促通装置可降低痉挛型偏瘫患儿患手大鱼际肌群的肌张力,提高肌肉的耐力,提高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偏瘫 促通 手功能 康复
下载PDF
早期实施综合促通技术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建国 袁栋才 +6 位作者 潘殿卿 张菊香 翁长水 王红燕 魏琰 张俊岭 孟祥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261-263,共3页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脑卒中的诊断与抢救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但致残率仍很高,约8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人们需要的已不仅仅是挽救生命,而且要回归社会。目前,脑卒中的治疗尚无...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脑卒中的诊断与抢救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但致残率仍很高,约8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人们需要的已不仅仅是挽救生命,而且要回归社会。目前,脑卒中的治疗尚无重大突破,缺乏特效的疗法。为提高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综合促通技术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理筋促通手法配合膀胱经走罐治疗腰肌劳损8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宋丰军 胡建锋 +5 位作者 张红 方君辉 叶必宏 徐一雄 章文宇 刘海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探讨理筋促通手法配合膀胱经走罐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促通推拿治疗配合膀胱经走罐,对照组采用壮骨关节丸口服,观察VAS、腰痛症状评分指标,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 目的:探讨理筋促通手法配合膀胱经走罐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促通推拿治疗配合膀胱经走罐,对照组采用壮骨关节丸口服,观察VAS、腰痛症状评分指标,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腰肌劳损患者经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VAS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而理筋促通整复手法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P<0.01);两组在腰部症状量化评分方面,除了药物对腰部压痛检查方面无明显变化外,其他几项均明显改善(P<0.01),而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在整体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理筋促通整复手法配合膀胱经走罐对于慢性腰肌劳损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手法/理筋促通手法 拔火罐/游走罐 腰肌劳损 疗效分析
下载PDF
神经促通技术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怡 张静 +6 位作者 陈奕杰 潘福琼 肖宗欣 田晶艳 常有军 杨玉龙 徐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配合针刺对脑卒中偏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绀(针刺+神经促通组)32例,B组(单纯针刺组)32例,C组(单纯神经促通组)32例,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配合针刺对脑卒中偏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绀(针刺+神经促通组)32例,B组(单纯针刺组)32例,C组(单纯神经促通组)32例,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d、60d进行评分。结果:治疗30d后,各组指标均有所提高,治疗后60d后,各组得分继续增高,A组得分增加最多,且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1),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促通技术配合针刺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促通技术 针刺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反复促通疗法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琦 程瑞动 +1 位作者 闻万顺 叶祥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6期1-5,10,共6页
目的观察反复促通疗法(repetitive facilitative exercise,RFE)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上... 目的观察反复促通疗法(repetitive facilitative exercise,RFE)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Brunnstrom分期≥Ⅲ期,病程3~13周)的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RFE组和联合组,每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RFE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反复促通疗法治疗,联合组在RFE组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刺激频率为1.0 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RFE组和联合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均显著改善,组间对比发现,治疗后RFE组和联合组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联合组明显优于RFE组(P<0.05);三组治疗前后ARAT评分均有显著改善,组间对比发现,联合组较对照组ARAT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三组MAS评分均无明显改善,组间比较也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反复促通疗法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且两种方法联合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促通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上肢功能障碍 脑卒中 康复
下载PDF
儿童爬行促通训练机器人在痉挛型双瘫患儿康复中应用的效果 被引量:7
17
作者 杜森杰 张跃 +2 位作者 李红英 朱敏 陆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95-1200,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爬行促通训练机器人治疗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痉挛型双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第Ⅰ组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及徒手爬行训练,第Ⅱ组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儿童爬行促通训练机器人治疗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本院痉挛型双瘫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第Ⅰ组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及徒手爬行训练,第Ⅱ组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爬行架治疗,第Ⅲ组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儿童爬行促通训练机器人治疗。每天1次,每周5 d,共12周。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量)评定患儿粗大运动发育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肌张力评定,采用Gesell发育量表中适应性发育商(DQ)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三组GMFM-88中总百分比及反映爬和跪的能区(C能区)百分比均显著改善(t>17.438, P<0.001),第Ⅱ组和第Ⅲ组优于第Ⅰ组(P<0.05),第Ⅲ组优于第Ⅱ组(P<0.05);三组MAS评分均改善(t>2.144, P<0.05),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0.199, P>0.05);第Ⅱ组和第Ⅲ组GDS适应性DQ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t>3.040, P<0.001),第Ⅱ组和第Ⅲ组高于第Ⅰ组,第Ⅲ组高于第Ⅱ组(P<0.05)。结论儿童爬行促通训练机器人能改善痉挛型双瘫儿童的粗大运动及认知功能,效果优于徒手爬行训练及爬行架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双瘫 儿童爬行促通机器人 粗大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下载PDF
Thera-band弹力带结合神经肌肉促通技术对偏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蓓蓓 丁志清 +2 位作者 丁勤能 常辰 刘燕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偏瘫患者使用Thera-band弹力带进行两种上肢神经肌肉促通技术(PNF)短时训练时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28例,测试其训练前安静站立、健手带动患手(方法一)和仅健手(方法二)使用Thera-band弹力带进行PNF D2伸模式训练后足底... 目的:观察偏瘫患者使用Thera-band弹力带进行两种上肢神经肌肉促通技术(PNF)短时训练时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28例,测试其训练前安静站立、健手带动患手(方法一)和仅健手(方法二)使用Thera-band弹力带进行PNF D2伸模式训练后足底压力及站位平衡的变化。结果:方法二的患足前半足、整足平均压力低于方法一(P<0.05),压力中心偏移的椭圆轨迹长度、椭圆轨迹包络面积高于方法一(P<0.05)。结论:方法一较方法二对提高患者患侧前足的受力、增加患侧的整体足底压力、调整身体平衡的改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a-band弹力带 神经肌肉促通技术 短时训练 足底压力 站位平衡
下载PDF
促通技术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脑卒中康复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杰华 彭小文 何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73-175,共3页
促通技术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脑卒中康复杨杰华1彭小文1何静1随着现代临床急救水平的显著提高,脑卒中死亡率明显下降;据报告,发病后1周内经急救存活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73%~86%有偏瘫或单瘫,71%~77%有行... 促通技术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脑卒中康复杨杰华1彭小文1何静1随着现代临床急救水平的显著提高,脑卒中死亡率明显下降;据报告,发病后1周内经急救存活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73%~86%有偏瘫或单瘫,71%~77%有行动困难,47%不能独自坐,44%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康复 促通技术 神经肌肉电刺激
下载PDF
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朝阳 高光仪 +2 位作者 万文俊 熊修安 王鹂 《中国康复》 2010年第6期432-433,共2页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促通技术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5例。A组针刺健侧顶颞前斜线(运动区)治疗;B组采用Brunnstrom促通技术训练;C组两项结合治疗。治...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促通技术对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5例。A组针刺健侧顶颞前斜线(运动区)治疗;B组采用Brunnstrom促通技术训练;C组两项结合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临床疗效;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和Barthel指数(BI)积分评定上下肢运动功能和ADL。结果:治疗21 d后,FMA及BI积分与治疗前比较3组均有明显提高(P<0.01),其中FMA积分,B、C组上肢高于A组(P<0.05);A、C组下肢高于B组(P<0.05);BI积分,C组高于A、B组(P<0.01)。3组临床疗效比较,C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B组(40.0%与13.3%、13.3%;86.7%与73.3%、66.7%,P<0.01)。结论:头针配合促通技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促通技术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