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醒针法对颅脑损伤昏迷大鼠额叶、顶叶及下丘脑食欲素A及其受体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志琼 黄桃 +3 位作者 李慧靖 盘庆东 梁蔚莉 文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454-1461,共8页
【目的】探讨促醒针法对颅脑损伤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促醒针法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促醒针法组大鼠应用脑立体定位精密打击仪制作颅脑损伤昏迷模型。促醒针法组施予针刺。治疗... 【目的】探讨促醒针法对颅脑损伤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促醒针法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促醒针法组大鼠应用脑立体定位精密打击仪制作颅脑损伤昏迷模型。促醒针法组施予针刺。治疗后,评估大鼠觉醒程度,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顶叶组织的病理变化,并计算正常神经元数目,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额叶、顶叶和下丘脑组织的食欲素A(Orexin-A)、食欲素受体1(OX1R)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意识状态评分降低(P<0.05),脑顶叶损伤区组织可见水肿、神经元细胞损伤,正常神经元数目减少(P<0.05),额叶、顶叶和下丘脑Orexin-A及OX1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促醒针法组大鼠意识状态评分升高(P<0.05),脑顶叶损伤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正常神经元数目增多(P<0.05),额叶、顶叶和下丘脑Orexin-A及OX1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促醒针法可有效促醒颅脑损伤后昏迷大鼠,其机制可能与上调额叶、顶叶及下丘脑部位Orexin-A、OX1R表达,减轻神经元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醒针法 颅脑损伤 昏迷 食欲素A(Orexin-A) 食欲素受体1(OX1R) 神经元损伤 大鼠
下载PDF
调髓促醒针法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文希 卢芳怡 +1 位作者 刘通 王小寅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调髓促醒针法联合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医院确诊的56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单唾液酸四己... 目的探讨调髓促醒针法联合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医院确诊的56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观察组采用调髓促醒针法+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评估两组患者的昏迷程度;比较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及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CH-L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与对照组的82.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4 d及1个月后,观察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SE、S100β及UCH-L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髓促醒针法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疗效较好,可减轻神经损伤程度,促进快速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髓促醒针法 单唾液四己糖神经节苷酯 重度颅脑损伤昏迷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促醒针法治疗昏迷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小寅 陈文君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年第5期50-52,共3页
目的:观察促醒针法对早期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昏迷,治疗组采取促醒针法及基础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GCS评分及意识状态。结果:治疗组GCS评分明显高于... 目的:观察促醒针法对早期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昏迷,治疗组采取促醒针法及基础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GCS评分及意识状态。结果:治疗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颅脑外伤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脑血管意外患者(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醒针法对昏迷患者有一定促醒效果,能加速促醒及提高促醒成功率,颅脑外伤者疗效较为显著, GCS评分≥7分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促醒针法 颅脑外伤 GCS评分
原文传递
针药结合促醒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冯文霞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7年第5期225-227,共3页
目的研究针药结合促醒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药结合促醒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格拉... 目的研究针药结合促醒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药结合促醒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大脑中动脉(MCA)和颈内动脉(ICA)血流速度、脑脊液中5-羟色胺(5-TH)、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和GO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MCA和ICA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脑脊液5-TH含量均降低(P<0.05),DA、NE、Ach含量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促醒法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脑血流速度和觉醒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有明显促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药结合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