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慕天与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40年 被引量:1
1
作者 万长松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53-57,共5页
孙慕天教授是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末他初涉这一研究领域,至今整整40载。在国内,他首创"苏联自然科学哲学"这一研究方向,创建了第一个研究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学术共同体;他率先阐发了20世纪60年... 孙慕天教授是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末他初涉这一研究领域,至今整整40载。在国内,他首创"苏联自然科学哲学"这一研究方向,创建了第一个研究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学术共同体;他率先阐发了20世纪60年代中叶以来,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研究重心由本体论向认识论和科学逻辑转移这一重大变化;他首倡开展比较哲学特别是比较科学哲学研究,并以科学动力学为例,对西方和俄苏科学哲学进行了比较研究。孙慕天敢为天下先的学术创新精神值得自然辩证法业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慕天 科学技术哲学 联自然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
下载PDF
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又一里程碑
2
作者 刘孝廷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4-18,共5页
万长松教授的新作《歧路中的探求》与龚育之先生的《历史的足迹》、孙慕天先生的《跋涉的理性》一起,构成了我国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三部曲",是这一研究方向上的又一里程碑。该书作者不是孤立地研究俄罗斯科技哲学,而是... 万长松教授的新作《歧路中的探求》与龚育之先生的《历史的足迹》、孙慕天先生的《跋涉的理性》一起,构成了我国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三部曲",是这一研究方向上的又一里程碑。该书作者不是孤立地研究俄罗斯科技哲学,而是将之置于俄苏哲学的历史背景中,重点分析了20世纪60至80年代苏联"新哲学运动"对俄罗斯科技哲学范式转换的影响,并基于新的研究范式和俄罗斯当代哲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俄罗斯科技哲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该书观点新颖、分析透彻、视角独特、文笔流畅,是一部自然辩证法领域的上乘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长松 《歧路中的探求》 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
下载PDF
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又一里程碑——评《歧路中的探求——当代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3
作者 刘孝廷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96-97,共2页
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的学术价值,突出在于其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导向。《歧路中的探求——当代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一书,坚持历史(趋势)与逻辑(范式)相统一的原则,对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向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的"范式转换"进... 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的学术价值,突出在于其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导向。《歧路中的探求——当代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一书,坚持历史(趋势)与逻辑(范式)相统一的原则,对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向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的"范式转换"进行了深刻分析,是继龚育之的《历史的足迹》、孙慕天的《跋涉的理性》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哲学 《歧路中的探求》 学术价值
下载PDF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另一个维度——中国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慕天 刘孝廷 +2 位作者 万长松 白夜昕 王彦君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9-158,共10页
中国关于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经历了"以俄为师"、"以俄为敌"、"以俄为鉴"三个阶段,苏联解体后一度沉寂,近来出现了复苏的势头。不能把苏联的科学技术哲学完全等同于正统的教条主义而全盘否定,1960... 中国关于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经历了"以俄为师"、"以俄为敌"、"以俄为鉴"三个阶段,苏联解体后一度沉寂,近来出现了复苏的势头。不能把苏联的科学技术哲学完全等同于正统的教条主义而全盘否定,1960年代一批具有改革倾向的哲学家对科学哲学所做的认识论中心主义诠释,极富启发性。新世纪前后俄罗斯科技哲学出现了多元主义、社会文化语境论和人本主义等新发展趋势,具有俄罗斯特色的科技哲学范式正在形成,其中技术哲学的转向尤有代表性。马克思主义虽已不是俄罗斯的指导思想,但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在俄罗斯哲学中仍有深远的影响,前苏联和当今俄罗斯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哲学研究,是与西方科学哲学不同的另一维度,是发展比较科技哲学的重要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哲学 马克思主义 比较科技哲学
原文传递
龚育之与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万长松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7-101,共5页
该文是为纪念龚育之先生逝世10周年而作。龚育之是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学术论争的资料,并基于这些资料和中国的现... 该文是为纪念龚育之先生逝世10周年而作。龚育之是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搜集整理了大量关于苏联自然科学哲学领域学术论争的资料,并基于这些资料和中国的现实进行深刻反思,得出在处理哲学与科学、政治与学术关系的若干历史经验教训,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龚育之为俄苏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制定的三条指导原则,在推动这一领域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将龚育之开创的学术事业发扬光大是对其最好的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育之 科学技术哲学 联自然科学哲学 自然辩证法
原文传递
俄苏侨民文学第二浪潮诗人创作探析
6
作者 玛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年第5期97-101,共5页
在俄罗斯对俄苏侨民文学第二浪潮诗人及其作品的研究兴趣已经兴起,而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第二浪潮代表诗人克连诺夫斯基和叶拉的诗作的共性在于:对公民、社会和“永恒”主题的表现,对哲学、宗教的深刻认识,对世界的悲... 在俄罗斯对俄苏侨民文学第二浪潮诗人及其作品的研究兴趣已经兴起,而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第二浪潮代表诗人克连诺夫斯基和叶拉的诗作的共性在于:对公民、社会和“永恒”主题的表现,对哲学、宗教的深刻认识,对世界的悲剧性体验和对人道主义精神的呼唤。第二浪潮诗人不仅保留了俄罗斯文学的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民文学 第二浪潮 异邦和孤独 情感 哲学 悲剧色彩
下载PDF
从“迷思”走向“清醒”——《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文库》出版
7
作者 易显飞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2-42,共1页
由我国俄苏哲学研究资深学者孙慕天教授主编,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万长松教授执行主编的《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文库》历时五年(2017—2022年),日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套丛书由《歧路中的探求》《迷思后的清醒》《历史语境视野下... 由我国俄苏哲学研究资深学者孙慕天教授主编,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万长松教授执行主编的《俄罗斯科学技术哲学文库》历时五年(2017—2022年),日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套丛书由《歧路中的探求》《迷思后的清醒》《历史语境视野下的俄苏与西方科学哲学比较研究》和《俄罗斯当代技术哲学的转向》四本著作组成。这四本著作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阶段性或最终成果,代表了目前国内俄罗斯(苏联)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孙慕天教授生前为该套丛书定下的写作基调就是从苏联解体之初研究者思想的混乱和迷思到苏联解体30年后开始走向理性和清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发行 科学技术哲学 孙慕天 当代技术 西方科学哲学 资深学者 执行主编
原文传递
前提性知识研究的独特视角——俄苏科学哲学对科学思维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孙玉忠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6-101,共6页
在前提性知识的研究中,俄苏学者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与西方学者大多注重功能研究不同的是,俄苏学者提出了“科学理论的理想和规范”概念并对此给予了结构学分析。科学思维方式概念的提出就是其重要成果之一。从内容上看,科学思维方式与... 在前提性知识的研究中,俄苏学者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与西方学者大多注重功能研究不同的是,俄苏学者提出了“科学理论的理想和规范”概念并对此给予了结构学分析。科学思维方式概念的提出就是其重要成果之一。从内容上看,科学思维方式与知识体系的内部结构性质及表达知识的主要形式的内部范畴结构特征的揭示联系在一起;从表现形式上看,科学思维方式被认为是科学历史上某一时期指导科学活动的主要方法的“运营者”;从特征上看,科学思维方式往往与特定时期的科学观念表现出某种一致性。科学思维方式能够对科学发展的统一性和历史完整性给出很好的说明,有助于科学哲学从“社会学故事”中回到其初衷——对科学的语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提性知识 科学思维方式 科学哲学
原文传递
俄(苏)科学哲学科学进步问题研究的独特进路——以互补性原则为前提
9
作者 孙玉忠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2-86,共5页
俄(苏)学者对科学革命问题的研究在逻辑—方法论和辩证逻辑两个层面上展开,我国以往的介绍和研究主要集中在辩证逻辑层面。在逻辑—方法论层面,俄(苏)学者的贡献同样不容忽视。他们并没有沿着西方学者开辟的道路和方向做重复性工作,他... 俄(苏)学者对科学革命问题的研究在逻辑—方法论和辩证逻辑两个层面上展开,我国以往的介绍和研究主要集中在辩证逻辑层面。在逻辑—方法论层面,俄(苏)学者的贡献同样不容忽视。他们并没有沿着西方学者开辟的道路和方向做重复性工作,他们甚至比西方更早地意识到科学革命中新旧理论的关系问题,并以互补性原则为基础展开研究。他们对新旧理论的极限转换关系,革命前后新旧理论关系的过渡状态和平行状态,以及新旧理论在概念上的发生学和结构学关系的研究,提供了范式更迭的可通约性根据,形成了研究科学革命问题的独特进路,显现了俄(苏)学者在这一问题研究的独特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 科学进步 互补性原则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
10
作者 胡亚敏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5年第2期249-250,共2页
主持人语本栏目四篇文章中的前三篇论文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1&ZD078;)阶段性成果,它们分别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建构中需要澄清和关注的问题。在西... 主持人语本栏目四篇文章中的前三篇论文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1&ZD078;)阶段性成果,它们分别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建构中需要澄清和关注的问题。在西方一些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看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受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或者说传承的是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衣钵。本栏目的第一篇论文《中苏文艺理论中的"民族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中国形态 文艺理论 形态研究 当代文学创作 哲学手稿 中国当代美学 阶段性成果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