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俄狄浦斯神话的东方渊源
1
作者 唐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5-160,共6页
通过对上古地中海文化区三大文明(埃及、苏美尔和希腊)的乱伦神话进行整体透视,从比较文学角度探讨俄狄浦斯神话的东方渊源。揭示乱伦主题在早期文明中发生的特定宗教观念语境,解读神话母题与农耕信仰的本源性因果关系。苏美尔创世神话... 通过对上古地中海文化区三大文明(埃及、苏美尔和希腊)的乱伦神话进行整体透视,从比较文学角度探讨俄狄浦斯神话的东方渊源。揭示乱伦主题在早期文明中发生的特定宗教观念语境,解读神话母题与农耕信仰的本源性因果关系。苏美尔创世神话突出表现两代神祇之间的乱伦与暴力杀戮倾向;古埃及的神权政治所建构的父母子三角关系神话,也以不惜乱伦为代价追求男性生命的再生与王权永恒。以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为代表,希腊文学完成了对已流行数千年的代际冲突之主题的改造和提升,将该主题置换为英雄的无意识过失,让人伦道德引导下的自我问责和另一个异常古老的替罪羊主题组合再造,从而成就了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俄狄浦斯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狄浦斯神话 弑父 乱伦 农耕信仰
下载PDF
俄狄浦斯神话的社会与政治隐喻——象征主义视角下的神话意义阐释
2
作者 马敏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2-26,67,共6页
以"象征主义"的阅读态度解读俄狄浦斯神话,其叙事主题是以宿命式的故事情节展现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敌对与冲突状况。这种冲突的根源也是神话叙事所隐含的社会与政治意蕴在于父系社会与母系社会代表的两种社会价值原则之间的斗... 以"象征主义"的阅读态度解读俄狄浦斯神话,其叙事主题是以宿命式的故事情节展现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敌对与冲突状况。这种冲突的根源也是神话叙事所隐含的社会与政治意蕴在于父系社会与母系社会代表的两种社会价值原则之间的斗争。在故事的主要显性冲突与次要隐性融合的复合叙事中,神话隐示了两种社会价值原则和谐共存的可能性及由此而生的人类理想社会的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狄浦斯神话 隐喻与象征 父权制度 母系文化 象征政治学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视阈下的俄狄浦斯神话
3
作者 王银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7-59,共3页
“后殖民”思想早在古希腊神话中已经萌芽,无论忒拜王国,还是俄狄浦斯神话故事,都明显地体现出一种被建构而成的有如赛义德所批评的“欧洲中心主义”视阈下的“东方”,是古希腊时期一种丧失话语权力的“类群体”,它们成了当时某类人或... “后殖民”思想早在古希腊神话中已经萌芽,无论忒拜王国,还是俄狄浦斯神话故事,都明显地体现出一种被建构而成的有如赛义德所批评的“欧洲中心主义”视阈下的“东方”,是古希腊时期一种丧失话语权力的“类群体”,它们成了当时某类人或某“中心”控制、统治弱小群体的手段。这实质上是先民时代的一种文化民族主义,具有浓郁的文化霸权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拜城 俄狄浦斯神话 “后殖民”思想
下载PDF
俄狄浦斯神话与《雷雨》的解读——兼说中师语文教材《雷雨》节选之失
4
作者 陈明学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1年第12期91-93,共3页
曹禺借鉴俄狄浦斯神话,在《雷雨》中通过一群鲜活的人物形象,探讨了人的悲剧命运以及人类无论怎样挣扎都摆脱不掉毁灭结局的生存困境。这种悲剧命运和生存困境,好似有"猎手"、"猎物"双重身份的俄狄浦斯,无法得到拯... 曹禺借鉴俄狄浦斯神话,在《雷雨》中通过一群鲜活的人物形象,探讨了人的悲剧命运以及人类无论怎样挣扎都摆脱不掉毁灭结局的生存困境。这种悲剧命运和生存困境,好似有"猎手"、"猎物"双重身份的俄狄浦斯,无法得到拯救。从这个意义上说,《雷雨》是一个现代的俄狄浦斯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雷雨》 悲剧命运 俄狄浦斯神话
下载PDF
勒内·吉拉尔对俄狄浦斯神话的新解 被引量:12
5
作者 冯寿农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4-98,共5页
勒内·吉拉尔拒绝了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 ,他以模仿欲望的理论把这个神话视为“迫害文本” ,俄狄浦斯是位无辜的受害者 ,在神话内存在一个替罪羊机制 :“一人的死换来众人的平安”。这个机制是人类自原始以来的创世原则和社会的... 勒内·吉拉尔拒绝了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 ,他以模仿欲望的理论把这个神话视为“迫害文本” ,俄狄浦斯是位无辜的受害者 ,在神话内存在一个替罪羊机制 :“一人的死换来众人的平安”。这个机制是人类自原始以来的创世原则和社会的建构原则。然而 ,神话总是千方百计掩饰集体迫害的事实 ,为集体暴力开脱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内·吉拉尔 俄狄浦斯神话 弗洛伊德 “三角欲望”理论
原文传递
《海边的卡夫卡》中的原型解读
6
作者 丁茜 史永霞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3期102-104,共3页
目的:文章基于剑桥学派的原型批评理论,主要运用弗雷泽的原型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以及弗莱的原型批判理论,探寻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中所采用的神话原型,以期探索其背后的隐喻与象征意义。方法:《海边的卡夫卡》是日本作家村上... 目的:文章基于剑桥学派的原型批评理论,主要运用弗雷泽的原型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以及弗莱的原型批判理论,探寻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中所采用的神话原型,以期探索其背后的隐喻与象征意义。方法:《海边的卡夫卡》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故事运用双线结构讲述了少年卡夫卡与中田的魔幻经历。小说以俄狄浦斯神话构建故事框架,文本更是充满神话般天马行空的奇幻想象,因此可从原型批评视角来解读。结果:在原型批判理论的视野下,村上春树以乌鸦神话来隐喻少年卡夫卡性格中的善恶两面性;用“金枝国王”仪式来撰写中田与佐伯女士的命运,并以此寄寓作者的希望;用俄狄浦斯王的神话来构建故事框架,赋予小说奇幻独特的神话色彩。远古的神话在各个时代以不同的艺术形象反复出现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事实上是人类普遍共通的“种族意义”。村上春树受到神话故事的启发,以神话为原型撰写的充满隐喻色彩的《海边的卡夫卡》,不仅编织了一个诡谲奇幻且生动有趣的现代寓言故事,更是带给读者既普世又多样的解读可能,内涵丰富。结论:文章以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探究《海边的卡夫卡》中的部分隐喻,以求管中窥豹,尝试解读村上春树隐喻世界的一角,以期抛砖引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批评 《海边的卡夫卡》 俄狄浦斯神话
下载PDF
叶芝的俄狄浦斯:改编、翻译与重写
7
作者 李元 陈玲玲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1年第2期231-243,共13页
本文运用当代改编和文化翻译理论分析爱尔兰作家叶芝对俄狄浦斯神话的戏剧改编,考察其改编动机、改编手法和策略。叶芝的改编既是美学实践,又是政治行为。其一,叶芝对俄狄浦斯神话的改编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与其反殖民诉求、民族文化身... 本文运用当代改编和文化翻译理论分析爱尔兰作家叶芝对俄狄浦斯神话的戏剧改编,考察其改编动机、改编手法和策略。叶芝的改编既是美学实践,又是政治行为。其一,叶芝对俄狄浦斯神话的改编具有明显的政治意图,与其反殖民诉求、民族文化身份的构建相呼应;其二,叶芝不懂希腊语,对俄狄浦斯神话的改编基于英国古典主义学者理查德·杰布的英译本,做出大量改动、增减,试图将杰布的古化英语改写为现代、口语化的爱尔兰英语,这种语内翻译实践类似于20世纪初中国作家林纾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现代舞台上的古希腊戏剧版本不可避免地出现翻译、改编与重写的交集,因此评价改编版本不应抱守忠实求真的原则,而是应该关注改编版本与原作之间的差异。叶芝对俄狄浦斯神话的处理兼具改编、翻译、重写,也可以视为广义的改编,他的改编手法为其后爱尔兰剧作家处理古希腊悲剧设立了经典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编 翻译 “带有变化的重复” 俄狄浦斯神话
原文传递
神话的结构研究
8
作者 列维-斯特劳斯 郭振华 《国外社会学》 2003年第4期116-125,共10页
本文最初于1955年发表在《美国民俗学杂志》68卷270号第428—444页。这是列维-斯特劳斯(1evi—Strauss)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神话的最早论文,奠定了结构主义人类学和结构主义神话学的基础。著者从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出发,对神话... 本文最初于1955年发表在《美国民俗学杂志》68卷270号第428—444页。这是列维-斯特劳斯(1evi—Strauss)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神话的最早论文,奠定了结构主义人类学和结构主义神话学的基础。著者从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出发,对神话结构研究的方法论作了重要的探讨,并且以俄狄浦狄斯神话和美洲神话为例,总结出以二元对立、中介、结构转换等理论为核心的神话结构模式,从而对原始思维的特点提出了新的见解。本文的发表给社会科学界带来了轰动。此后,结构主义成为一门全新的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索绪尔 方法论 俄狄浦斯神话 美洲神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