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二元结构与本土立场:俄罗斯地理空间演化视野下的文明断层线与乌克兰
1
作者
方亮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59-82,156,共25页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地理空间演化历史的梳理,解释了东西方文明断层线的由来,以及因乌克兰被其贯穿而导致的动荡与撕裂。不同时代条件下具体地区归属于不同文明板块,近代以来族裔、语言逐步取代掌权者之间的个人效忠关系成为归属问题的决...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地理空间演化历史的梳理,解释了东西方文明断层线的由来,以及因乌克兰被其贯穿而导致的动荡与撕裂。不同时代条件下具体地区归属于不同文明板块,近代以来族裔、语言逐步取代掌权者之间的个人效忠关系成为归属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使文明断层线稳定延续。这个进程在俄罗斯造成本土立场的崛起,成为帝国地理空间中心—边疆二元结构解体的主要原因。而解体造成文明断层线的动荡,在俄地理空间结构中具有中心—边疆双重身份的乌克兰因此而撕裂加剧。俄罗斯地理空间演化历史体现出身份认同与主观地理空间方案同步演化,后者进而影响客观地理空间的规律。俄国从18世纪的绝对君主专制转向19世纪君主专制与平民政治相融合,导致俄罗斯人身份认同在19世纪突出俄罗斯族群的本土立场。这在地理空间意义上引发俄罗斯族群对帝国内异质空间和帝国外同质空间的追求,它们分别体现为“俄罗斯化”政策和“斯拉夫主义”政策。二者一方面为20世纪初的政权覆灭和帝国解体提供了解释,另一方面也共同为俄罗斯在20世纪末的再一次解体以及在21世纪初针对乌克兰的地缘政治追求提供了解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地理空间
本土立场
文明断层线
身份认同
二元结构
乌克兰危机
原文传递
从地理形象的重塑看俄国与西方的文化关系
被引量:
1
2
作者
徐乐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08-127,共20页
俄国的国家意识形态与地理形象建构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前者对后者起文化定位的决定作用,同时也从后者寻找实证主义的客观证据。18世纪前俄罗斯的地理认知全盘接受西方古典的世界三分图景,以顿河为界划分欧亚大陆,表明莫斯科不承...
俄国的国家意识形态与地理形象建构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前者对后者起文化定位的决定作用,同时也从后者寻找实证主义的客观证据。18世纪前俄罗斯的地理认知全盘接受西方古典的世界三分图景,以顿河为界划分欧亚大陆,表明莫斯科不承认欧洲的文明优越性,也未赋予欧亚分界以文化和政治含义。彼得大帝的改革承认欧洲和亚洲的文化差异,模仿欧洲殖民帝国的制度设计,将欧亚边界东移至乌拉尔山脉,塑造对标欧洲的“宗主国-殖民地”帝国二元结构。法国大革命和十二月党人起义后的尼古拉政府扭转了国家意志层面的欧洲文化认同,以探索俄罗斯独特道路的名义将俄国与欧洲对立起来,同时俄国的自由主义思想界仍保持着与欧洲共同命运的感觉,但颠倒了原先的价值等级,将自己视为欧洲的拯救者。克里米亚战争则让俄国全社会都感觉到西方的敌意,知识精英渴望摆脱欧洲文化的主导地位,于是试图取消欧亚大陆的分界,建构与西欧世界分庭抗礼的斯拉夫民族的独立世界;这一世界图景被20世纪初的欧亚主义者继承,也成为苏联解体前后建构俄罗斯民族或俄罗斯文明统一体的地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文明
俄罗斯地理空间
文化
俄罗斯
民族国家构建
俄欧关系
原文传递
题名
二元结构与本土立场:俄罗斯地理空间演化视野下的文明断层线与乌克兰
1
作者
方亮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59-82,156,共2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藏1950年前中共档案文献的整理与研究”(21&ZD03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地理空间演化历史的梳理,解释了东西方文明断层线的由来,以及因乌克兰被其贯穿而导致的动荡与撕裂。不同时代条件下具体地区归属于不同文明板块,近代以来族裔、语言逐步取代掌权者之间的个人效忠关系成为归属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使文明断层线稳定延续。这个进程在俄罗斯造成本土立场的崛起,成为帝国地理空间中心—边疆二元结构解体的主要原因。而解体造成文明断层线的动荡,在俄地理空间结构中具有中心—边疆双重身份的乌克兰因此而撕裂加剧。俄罗斯地理空间演化历史体现出身份认同与主观地理空间方案同步演化,后者进而影响客观地理空间的规律。俄国从18世纪的绝对君主专制转向19世纪君主专制与平民政治相融合,导致俄罗斯人身份认同在19世纪突出俄罗斯族群的本土立场。这在地理空间意义上引发俄罗斯族群对帝国内异质空间和帝国外同质空间的追求,它们分别体现为“俄罗斯化”政策和“斯拉夫主义”政策。二者一方面为20世纪初的政权覆灭和帝国解体提供了解释,另一方面也共同为俄罗斯在20世纪末的再一次解体以及在21世纪初针对乌克兰的地缘政治追求提供了解释空间。
关键词
俄罗斯地理空间
本土立场
文明断层线
身份认同
二元结构
乌克兰危机
Keywords
Geospatial of Russia
Native Standpoint
Fault Line
Identity
Dual Structure
Ukraine Crisis
分类号
D85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D851.13 [政治法律—外交学]
K901.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地理形象的重塑看俄国与西方的文化关系
被引量:
1
2
作者
徐乐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出处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08-127,共2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世纪俄国经典作家的西伯利亚书写研究”(项目批准号:21BWW03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俄国的国家意识形态与地理形象建构之间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前者对后者起文化定位的决定作用,同时也从后者寻找实证主义的客观证据。18世纪前俄罗斯的地理认知全盘接受西方古典的世界三分图景,以顿河为界划分欧亚大陆,表明莫斯科不承认欧洲的文明优越性,也未赋予欧亚分界以文化和政治含义。彼得大帝的改革承认欧洲和亚洲的文化差异,模仿欧洲殖民帝国的制度设计,将欧亚边界东移至乌拉尔山脉,塑造对标欧洲的“宗主国-殖民地”帝国二元结构。法国大革命和十二月党人起义后的尼古拉政府扭转了国家意志层面的欧洲文化认同,以探索俄罗斯独特道路的名义将俄国与欧洲对立起来,同时俄国的自由主义思想界仍保持着与欧洲共同命运的感觉,但颠倒了原先的价值等级,将自己视为欧洲的拯救者。克里米亚战争则让俄国全社会都感觉到西方的敌意,知识精英渴望摆脱欧洲文化的主导地位,于是试图取消欧亚大陆的分界,建构与西欧世界分庭抗礼的斯拉夫民族的独立世界;这一世界图景被20世纪初的欧亚主义者继承,也成为苏联解体前后建构俄罗斯民族或俄罗斯文明统一体的地理基础。
关键词
俄罗斯
文明
俄罗斯地理空间
文化
俄罗斯
民族国家构建
俄欧关系
Keywords
Russian Civilization
Russian Culture in Geo-space
Russian Nation-state Building
Russia-Europe Relationship
分类号
D751.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二元结构与本土立场:俄罗斯地理空间演化视野下的文明断层线与乌克兰
方亮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23
0
原文传递
2
从地理形象的重塑看俄国与西方的文化关系
徐乐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2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