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俄罗斯文学史课程教考多元化的改革探索 |
刘珊
|
《黑河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课程思政”在俄罗斯文学史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叶赛宁《给母亲的信》为例 |
刘丽丽
李春林
|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
2022 |
2
|
|
3
|
俄罗斯文学史与俄罗斯文学选读课程改革几点设想 |
郑永旺
白文昌
孙超
|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1 |
6
|
|
4
|
对俄罗斯文学史及作品选读课教学的两点思考 |
康澄
|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
2006 |
1
|
|
5
|
失语与尴尬——对俄罗斯文学史研究如何走出困境的思考 |
朱宪生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6
|
一次重塑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的尝试——评科尔米洛夫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 |
赵丹
|
《俄罗斯文艺》
CSSCI
|
2017 |
0 |
|
7
|
中国学者著《俄罗斯文学史》(俄文版)出版 |
|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8
|
俄罗斯文学史上那抹玫瑰色的血 |
韩晓露
|
《杭州(我们)》
|
2017 |
0 |
|
9
|
对俄罗斯文学课程定位与教学方法的思考 |
张变革
|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0
|
“白银时代”的俄罗斯文学 |
赵淑贤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05 |
5
|
|
11
|
比较文学视阈下的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1978—2017) |
杨明明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2
|
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研究的现状、问题和视野——玛·维·米哈伊洛娃访谈 |
刘娟
|
《俄罗斯文艺》
|
2024 |
0 |
|
13
|
《静静的顿河》与《日瓦戈医生》主人公悲剧之比较 |
彭雨菲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4 |
0 |
|
14
|
俄罗斯学视阈下的文学研究——俄罗斯学国际研讨会文学专题综述 |
汪磊
王加兴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5
|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俄文版10卷本)出版的历史意义 |
苗慧
|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6
|
论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 |
吉尔卡尼诺夫
蓝泰凯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1
|
|
17
|
鲜明的时代气息 浓郁的民族特色——俄罗斯吟唱诗歌的社会文化解读 |
祖淑珍
|
《中外文化与文论》
|
2005 |
0 |
|
18
|
安德烈耶夫《红笑》的现实性和荒诞性 |
秀丽
|
《语文学刊》
|
2016 |
0 |
|
19
|
毕巧林们爱情悲剧的比较 |
张宝琦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1993 |
0 |
|
20
|
拜伦与普希金 |
张琳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