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有俑殉还是先有人殉
1
作者 高鲲 关阿津 《活力》 2005年第6期135-136,共2页
人殉又称殉葬,是用活人为死去的氏族首领、家长、奴隶主或封建主殉葬。人殉主要流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制社会的整个历史时期,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古代埃及的第一第二王朝时期,阿卑多斯王陵和萨卡拉都发现有人殉。古希腊历史学家... 人殉又称殉葬,是用活人为死去的氏族首领、家长、奴隶主或封建主殉葬。人殉主要流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制社会的整个历史时期,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古代埃及的第一第二王朝时期,阿卑多斯王陵和萨卡拉都发现有人殉。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也讲到西徐亚人国王死后安葬时要杀死一个王妃陪葬,同时还殉葬国王的行觞官、厨夫、厩夫、侍臣、传令官各一名,一年后再绞死五十名侍臣。1927-1928年因发现的公元前2700年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乌尔王陵中的苏巴特王后墓中有59名殉葬者而轰动一时。此外,印度、日本和中国的史书中都有人殉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俑殉 风俗习惯 丧葬制度
下载PDF
关于“始作俑者”的考释——兼论孔子的仁学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兴宇 《凯里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32-137,共6页
有的学者认为,俑之用先于用人殉,是俑殉导致残酷的人殉。因此,孔子才谴责"始作俑者"。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取得的大量考古资料证明,上述说法有误,事实是俑殉后于用人殉。俑殉取代人殉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孔子谴责&qu... 有的学者认为,俑之用先于用人殉,是俑殉导致残酷的人殉。因此,孔子才谴责"始作俑者"。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取得的大量考古资料证明,上述说法有误,事实是俑殉后于用人殉。俑殉取代人殉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孔子谴责"始作俑者",缘于它不符合"克己复礼"的周礼,这一点得到孔子仁学这一奴隶制社会道德观的印证。孔子谴责"始作俑者",正说明其思想的严重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作者” 孔子 仁学 俑殉
下载PDF
中国古代殉葬制度变迁的可能诱因和发展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俞宪忠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9-83,91,共6页
中国古代由人殉到俑葬的丧葬制度变迁,是由野蛮到文明的初始演进。这一丧葬制度变迁的主要历史诱因在于:(1)英明君主等领袖式人物的理念改善和行为改进;(2)弱势阶层的集体行动推动;(3)生产力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4)国家安全和制度竞争... 中国古代由人殉到俑葬的丧葬制度变迁,是由野蛮到文明的初始演进。这一丧葬制度变迁的主要历史诱因在于:(1)英明君主等领袖式人物的理念改善和行为改进;(2)弱势阶层的集体行动推动;(3)生产力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4)国家安全和制度竞争的发展需要。由此可以得出下述有关发展转型的重要启示:(1)制度安排的发展价值非常重大;(2)制度优化变迁的趋向是更加人性化;(3)制度变迁模式决定成本-收益差异;(4)国力竞争和国家安全需要制度保障。全球化背景下的制度优劣和制度竞争,对国强国弱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发展中国家应将制度现代化置于一切发展序列的首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俑殉 制度变迁 变迁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