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工作的自决原则与俗世化社会发展脉络
1
作者 乔世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8-14,共7页
社会工作的自决原则与俗世化社会发展脉络密切相关,自决原则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是与其背后的社会发展脉络以及与之相关的意识形态紧密相连。这种追根溯源式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明白为什么实证论的影响是如此深远,而强烈价值介入论却是那么... 社会工作的自决原则与俗世化社会发展脉络密切相关,自决原则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是与其背后的社会发展脉络以及与之相关的意识形态紧密相连。这种追根溯源式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明白为什么实证论的影响是如此深远,而强烈价值介入论却是那么难于令人接受的一个主要原因。承接有关社会发展脉络的讨论,简单勾画在强烈价值介入论意义下案主自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自决原则 俗世化社会发展脉络 强烈价值介入
下载PDF
俗世化与个人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0——1999)多元化女性写作中的主流倾向
2
作者 王传满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由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为中心的转型,新型的社会关系应运而生。处于这一大背景下的中国女性文学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九十年代,新写实主义的日常叙事和个人化的躯体写作,占据女性文学的的主流。
关键词 女性写作 俗世化 个人
下载PDF
俗世化与个人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多元化女性写作中的主流倾向
3
作者 王传满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13-16,共4页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由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为中心的转型,新型的社会关系应运而生。处于这一大背景下的中国女性文学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九十年代,新写实主义的日常叙事和个人化的躯体写作,占据女性文学的的主流。
关键词 女性写作 俗世化 个人
下载PDF
俗世化 狂欢化 个人化——1990年代(1990~1999)多元化女性写作中的三足鼎立
4
作者 王传满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5-53,共9页
20世纪80~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由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为中心的转型,新型的社会关系应运而生。处于这一大背景下的中国女性文学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1990年代,新写实主义的日常叙事、以解构为指归的狂欢化写作和个人化的躯体写... 20世纪80~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由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为中心的转型,新型的社会关系应运而生。处于这一大背景下的中国女性文学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1990年代,新写实主义的日常叙事、以解构为指归的狂欢化写作和个人化的躯体写作,在女性文学的格局中呈三足鼎立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写作 俗世化 狂欢 个人
下载PDF
中国古典戏剧的俗世化
5
作者 濮擎红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3期6-7,共2页
中国古典悲剧大多笼罩在氤氲的世俗气息中,加之中国古代伦理观的稳定性,无论是清官断案悲剧、还是忠臣昏主的模式、以及行善作恶、避世脱俗等等,都是剧作者和观赏者世俗伦理观的一种交流,在这种纯道德的主题内,体现出现世性和现实... 中国古典悲剧大多笼罩在氤氲的世俗气息中,加之中国古代伦理观的稳定性,无论是清官断案悲剧、还是忠臣昏主的模式、以及行善作恶、避世脱俗等等,都是剧作者和观赏者世俗伦理观的一种交流,在这种纯道德的主题内,体现出现世性和现实需要性。中国古典悲剧以道德评价为基础,由道德走向审美,使人们的审美意识具有高尚感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剧 伦理道德 俗世化
下载PDF
“俗世化”理论是否适用于近代中国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克武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4-40,共7页
从西方发展出的"俗世化主流权威论述的霸权"在今日已逐渐受到挑战。"俗世"并不是一个与宗教、神圣等截然相对的概念,它与自由、人权、民主化、现代性、知识范畴、终极关怀等议题密切相关。同时,俗世化的过程也并非... 从西方发展出的"俗世化主流权威论述的霸权"在今日已逐渐受到挑战。"俗世"并不是一个与宗教、神圣等截然相对的概念,它与自由、人权、民主化、现代性、知识范畴、终极关怀等议题密切相关。同时,俗世化的过程也并非一往直前,而是折冲、反复,具有多重的历史背景。"俗世化"理论引发学界之争论与反省,是近代中国思想变迁的一个重要面向。近代中国俗世化的讨论与五四话语的出现,以及新儒家等人文主义学者对五四启蒙思想的反省与批判密切相关。五四话语的支持者接受单纯的俗世化理论,认为随着现代化(民主、科学与物质生活的进步)的发展,宗教、迷信逐渐衰微;反五四论述则质疑以此观点认识历史传统及由此提出未来中国的蓝图。余英时与墨子刻均继承新儒家所开创的"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的对照,思索轴心文明建立之后,中西文化之差异及其对近代中国"俗世化"历程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世化 理性 除魅 近代中国思想变迁
原文传递
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俗世化的尝试及其后果——基于20世纪20年代燕京大学基督教在华实践的历史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锦航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6-134,共9页
本文采用后社会史思路,重新解读了燕京大学基督教在华实践,发现20世纪20年代基督教在中国的辉煌时期与它的日后在中国的衰落有直接关系。当时中国的基督徒深受美国社会思想观念的影响,试图通过社会服务和社会改革,让基督教思想承担拯救... 本文采用后社会史思路,重新解读了燕京大学基督教在华实践,发现20世纪20年代基督教在中国的辉煌时期与它的日后在中国的衰落有直接关系。当时中国的基督徒深受美国社会思想观念的影响,试图通过社会服务和社会改革,让基督教思想承担拯救中国社会的使命。基督教在中国完成了俗世化的转变,使得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直接相联系,这一转变导致了基督教失去了不受社会变革影响的独立的宗教空间,在日后必然直接承担社会的变迁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俗世化 燕京大学 后社会史
原文传递
时代变局中人性与命运之殇--贾平凹长篇小说《河山传》读札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学昕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5,共7页
一.最初看到《收获》上长篇小说《河山传》的名字时,我便感觉到这部小说一定是具有深广的象征性意蕴和时代隐喻的作品,如此前《废都》《秦腔》《古炉》《山本》,甚或《秦岭记》。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作家在叙事中选择两位最重要的核心... 一.最初看到《收获》上长篇小说《河山传》的名字时,我便感觉到这部小说一定是具有深广的象征性意蕴和时代隐喻的作品,如此前《废都》《秦腔》《古炉》《山本》,甚或《秦岭记》。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作家在叙事中选择两位最重要的核心人物“河山”洗河和罗山作为——“传记”的传主,其叙事意图似乎已经很明显:通过两个小人物的命运、人性状写大历史,并采取对生活和现实的民间化、俗世化处理,将世相和人性的真实样貌呈现出来,我想,这或许就是贾平凹叙事的题中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 《废都》 贾平凹 叙事意图 《古炉》 俗世化 民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