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俗文学”视角下的“雅俗”美学之辩
1
作者 刘迅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第7期65-68,共4页
中国美学史上对"雅""俗"之辩、"雅""俗"之争的美学范畴的讨论,历来观点众多,难以统一。"雅"属于统治者、士大夫文化层面,有雅正、正统之意;"俗"属于平民百姓、大众文化层... 中国美学史上对"雅""俗"之辩、"雅""俗"之争的美学范畴的讨论,历来观点众多,难以统一。"雅"属于统治者、士大夫文化层面,有雅正、正统之意;"俗"属于平民百姓、大众文化层面,有世俗、浅俗之理。从美学思想发展角度看,"雅""俗"之间存在着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文章仅从俗文学视角对文学中的"雅"与"俗"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雅""俗"对立博弈与融合互补关系及"雅""俗"相对性的深入阐述,提出在文艺作品中实现李渔的"俗中之雅"观及追求有深度的"通俗"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融合互补 相对性 俗中之雅”观 有深度的“通
下载PDF
“五大宫调”若干问题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谢建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7-193,共7页
本文主要就中国传统音乐"宫调"问题所涉及的乐调和韵调性质的区分,"五大宫调"在曲学层面上与"韵调"概念的关联,以及俗曲雅化的特征等方面作了必要阐述,同时也对昆曲"水磨调"影响的广泛意义提... 本文主要就中国传统音乐"宫调"问题所涉及的乐调和韵调性质的区分,"五大宫调"在曲学层面上与"韵调"概念的关联,以及俗曲雅化的特征等方面作了必要阐述,同时也对昆曲"水磨调"影响的广泛意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宫转调 一均七声 外则为犯 俗中之雅 俚质并蓄 板式活用
下载PDF
老舍的文学观及其小说创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锺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1-215,244,共16页
如果说张爱玲的小说是由雅及俗,体现的是雅中之俗,那么老舍的小说则是由俗而雅,体现的是俗中之雅。老舍的这种创作道路,同他的身世经历有密切的关系。他的天赋的幽默感,根源于清末北京满人对小趣味、小刺激的沉醉,及其将微不足道的事物... 如果说张爱玲的小说是由雅及俗,体现的是雅中之俗,那么老舍的小说则是由俗而雅,体现的是俗中之雅。老舍的这种创作道路,同他的身世经历有密切的关系。他的天赋的幽默感,根源于清末北京满人对小趣味、小刺激的沉醉,及其将微不足道的事物艺术化的能力。老舍的文学观中主要有两个要素:一是艺术,即如何写;一是揭示,亦即是将世态人情中所存在的渺小与污浊刻画出来。老舍小说的成就,是"五四"文学革命所提倡的建立平民文学与白话文学主张的最为直接而典型的回应。老舍由于出身贫寒及其与北京的世俗文化、风土人情有着很深的联结,因此他的小说艺术是从"俗"上起步的,在西方小说及新文学运动的强烈影响下,他走着一条既追求平民性又追求艺术性的道路,因而形成了他在郑重与幽默之间的几次摆动:从滥用幽默,造成油腔滑调到故意禁止幽默,文字变得极其平淡无奇;再到返归幽默,却决心看住幽默,不准它将自己带了走,亦即是懂得了控制;最后又一次决定抛开幽默,正正经经地去写。这种多次的摆动所显示的,正是老舍求得俗中之雅的艰难。《离婚》和《骆驼祥子》表明了他此种追求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张爱玲 京派与海派 俗中之雅 《正红旗下》 《骆驼祥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