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第安俘虏叙述文体的发生与演变 被引量:4
1
作者 卢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印第安俘虏叙述产生于17世纪后半叶美国殖民地时期,是欧洲移民记录自己或他人被印第安人俘获经历的传记性作品,其独特的主题、结构和叙述视角构成了美国特有的一种文体形式。俘虏叙述虽为自传,但包含了不少虚构、夸张的成分,是一种具有... 印第安俘虏叙述产生于17世纪后半叶美国殖民地时期,是欧洲移民记录自己或他人被印第安人俘获经历的传记性作品,其独特的主题、结构和叙述视角构成了美国特有的一种文体形式。俘虏叙述虽为自传,但包含了不少虚构、夸张的成分,是一种具有小说潜质的文体,因此到18世纪末俘虏叙述就与感伤小说自然融合在一起,到19世纪20年代又与历史小说融合在一起,其发展演变的轨迹反映了美国文化遗产的多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俘虏叙述 印第安人 感伤小说 历史小说
下载PDF
《树叶裙》与《大屠杀圣母》:澳、英新俘虏叙述的比较分析
2
作者 黄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9-166,共8页
帕特里克·怀特的《树叶裙》和安吉拉·卡特的《大屠杀圣母》大致创作于同一时期,都讲述了一位白人女性在与土著群体短暂接触后又重返"文明"社会的故事。两部作品分别改写了英美文学史上的经典俘虏叙述,都着力描写女... 帕特里克·怀特的《树叶裙》和安吉拉·卡特的《大屠杀圣母》大致创作于同一时期,都讲述了一位白人女性在与土著群体短暂接触后又重返"文明"社会的故事。两部作品分别改写了英美文学史上的经典俘虏叙述,都着力描写女主人公的"土著化"过程。但参照后殖民理论的重要概念——"文化转换"可以看出两者在对土著文化的认识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树叶裙》中的女主人公对土著的态度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认同,其背后折射的是作家对这片土地以及自己作为澳大利亚人的身份的态度转变。土著文化在怀特眼中,只是这片土地"地之灵"的外化。《大屠杀圣母》则体现了卡特对土著文化积极一面的由衷欣赏,女主人公"土著化"的过程展现了借助土著文化对白人文化进行改造的无限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怀特 安吉拉·卡特 俘虏叙述 土著化 文化转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