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NSYS的深海浮游生物超高压保压容器优化设计与强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鹏 宋文杰 +1 位作者 尤泽萌 栾志明 《制造业自动化》 2015年第20期114-116,共3页
根据弹性失效准则,通过计算设计了深海超高压环境下的保压容器的筒体及端盖连接方式,利用Pro E软件建立了保压容器的三维模型,并将其导入ANSYS Workbench中。通过建立保压容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将超高压环境边界条件添加至有限元模型... 根据弹性失效准则,通过计算设计了深海超高压环境下的保压容器的筒体及端盖连接方式,利用Pro E软件建立了保压容器的三维模型,并将其导入ANSYS Workbench中。通过建立保压容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将超高压环境边界条件添加至有限元模型中,从而验证保压容器的强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文中提到的压力条件下,保压容器的应力应变均较小,最大应力应变区域出现在挡环的外径靠近高压一侧的角部,最大应力在许用应力范围内,设计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浮游生物 超高 保压容器 优化设计 强度分析
下载PDF
全海深沉积物保压容器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
2
作者 刘广平 金永平 +1 位作者 彭佑多 万步炎 《制造业自动化》 CSCD 2017年第11期65-69,共5页
以全海深沉积物保压容器为研究对象,应用响应面法(RSM)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开展保压容器几何结构设计参数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首先,根据全海深沉积物保压容器的保压容积和保压性能要求,开展保压容器几何结构参数的初步设计,并利用三维软件... 以全海深沉积物保压容器为研究对象,应用响应面法(RSM)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开展保压容器几何结构设计参数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首先,根据全海深沉积物保压容器的保压容积和保压性能要求,开展保压容器几何结构参数的初步设计,并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建立保压容器的三维几何模型。然后,以保压容器内径D1、壁厚δ1、底部厚度δ2为设计变量,以保压容器总容积以及给定安全系数下的材料强度为约束条件,以保压容器最大应力值和重量为优化目标,构建保压容器内径、壁厚和底部厚度与保压容器最大应力及重量的响应面模型。最后,对保压容器的各几何结构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保压容器的重量减少了4.79%,保压容器最大应力减少了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海深环境 保压容器 响应面法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全海深沉积物保压容器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广平 金永平 +1 位作者 彭佑多 万步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3,共5页
针对全海深沉积物气密取样器所采集的深渊海底沉积物样品,设计一套沉积物保压存储容器,从而为深渊海底生命演化等科学研究提供海底原位保压样品.首先,根据全海深沉积物保压容器的保压容积和保压性能的要求,开展保压容器几何结构参数的... 针对全海深沉积物气密取样器所采集的深渊海底沉积物样品,设计一套沉积物保压存储容器,从而为深渊海底生命演化等科学研究提供海底原位保压样品.首先,根据全海深沉积物保压容器的保压容积和保压性能的要求,开展保压容器几何结构参数的初步设计,并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建立保压容器的三维几何模型.其次,利用有限元分析ANSYS软件,开展模拟全海深超高压环境下的保压容器性能分析,检验保压容器的性能.最后,研究不同保压容器的壁厚和内径对保压容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压容器的储存容积和保压容器壁厚相同的条件下,保压容器所受的最大应力随着保压容器内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大,而保压容器的重量会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海深环境 保压容器 设计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Impact of Sensor Technology for Line Protection Performance
4
作者 Jianping Wang Murari Saha Torbjom Enairsson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4年第4期716-723,共8页
The paper has presented the impact on the line protection performanc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MUs (merging units) in the process bus level. The paper begin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n modem digital substation structu... The paper has presented the impact on the line protection performanc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MUs (merging units) in the process bus level. The paper begin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n modem digital substation structure and process bus. Then,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performances of different sensors such as CTs (current transformers), CVTs (capacitive voltage transformers), FOCS (fiber optical current transducers) and FOVS (fiber optical voltage transducers). With the use of above transducers together with MUs, the performance of distance protection function and line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func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presented. Finally,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study are presented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ance protection line differential protection current transformer voltage transformer digital substation non-conventional transforme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