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保墒材料对黄绵土水分运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进鑫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0-26,共7页
通过人工控水、自然蒸发试验 ,对高分子吸水剂和渗水膜两种保墒材料的抗旱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吸水剂与渗水膜在抑制土壤蒸发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吸水剂对土壤水分状况和蒸发性能的影响在于其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改善 ,... 通过人工控水、自然蒸发试验 ,对高分子吸水剂和渗水膜两种保墒材料的抗旱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吸水剂与渗水膜在抑制土壤蒸发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吸水剂对土壤水分状况和蒸发性能的影响在于其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改善 ,并与用量和干旱过程密切相关。混剂土土壤容重略有增大 ,但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并未减小 ,反而增大 ,同时 ,最小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及通气孔隙度均随吸土比增加而增大。混剂土对水分蒸发的抑制作用在含水量较高的干湿交替阶段远大于初始含水量较低的持续干旱阶段 ,且与用量成正相关。渗水膜覆盖对水分蒸发的抑制作用 ,随覆盖率提高而增大 ,但持续干旱阶段远大于干湿交替阶段。 Cl- 示踪表明 ,覆盖在显著削弱覆盖区及相邻非覆盖区非饱和土壤水分垂直向上流动的同时 ,增强了水分的水平移动 ,显著提高了相邻非覆盖区土壤的水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墒材料 黄绵土 水分运移 土壤蒸发 保水机制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抗旱保墒材料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玉华 张志杰 +1 位作者 杨新兵 鲁绍伟 《林业调查规划》 2010年第1期50-52,共3页
水分是华北土石山区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维持植物根系附近的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保墒能力,是该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采用保水剂和多功能可降解地膜2种保墒材料对土壤含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层土... 水分是华北土石山区植被恢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维持植物根系附近的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保墒能力,是该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采用保水剂和多功能可降解地膜2种保墒材料对土壤含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层土壤含水量均在液体地膜45 m l/穴处理达到最高值,而保水剂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小于液体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保墒材料 保水剂 液体地膜 华北土石山区
下载PDF
渗水膜与吸水剂蓄水保墒耦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进鑫 黄宝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1-16,共6页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 ,通过人工控水、自然蒸发试验 ,对两类具有不同蓄水保墒作用机制的新型保墒材料其耦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具有持续干旱与干湿交替并存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者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土壤的保墒率。各...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 ,通过人工控水、自然蒸发试验 ,对两类具有不同蓄水保墒作用机制的新型保墒材料其耦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具有持续干旱与干湿交替并存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二者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土壤的保墒率。各措施保墒作用的相对大小 ,与初始土壤水分贮量和降雨分布形成的干旱过程密切相关。低含水率持续干旱期 ,渗水膜覆盖的保墒效果远大于吸水剂 ,而干湿交替期吸水剂的保墒作用又大于渗水膜覆盖。在 3个月的循环干旱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墒材料 蓄水保墒 耦合效应 土壤水分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