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对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稀缺价值的影响
1
作者 史明珠 张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53-57,共5页
以荆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荆州市2021年相关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ESSV)指标,并运用地理信息图谱、景观格局指数、冷热点分析法、供给和需求弹性指数等方法评估和揭示ESV和ESSV的时空异质... 以荆州市为研究区域,利用荆州市2021年相关数据计算和分析了荆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ESSV)指标,并运用地理信息图谱、景观格局指数、冷热点分析法、供给和需求弹性指数等方法评估和揭示ESV和ESSV的时空异质性变化及其原因和机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集中于耕地转变为林地或草地,未利用地转变为水域或其他类型,林地或草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各类型土地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均提高,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SLCP)的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等措施的效果取得一定成效。ESSV在空间上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递增的分布特征,且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修复工程(SLCP)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系统服务稀缺价值 土地利用 荆州市
下载PDF
共治视角下生态保护与利用的规划探索及实践——以武汉市为例
2
作者 陈伟 何蕾 金梦旖 《城乡规划》 2024年第2期75-84,共10页
随着生态保护工作上升为系统工程,多要素、多部门、全链条的生态共治成为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模式。在此背景下,以“多规合一”为特色的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提升国家治理水平、落实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抓手,逐步从注重“底线保护”的被动管控... 随着生态保护工作上升为系统工程,多要素、多部门、全链条的生态共治成为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模式。在此背景下,以“多规合一”为特色的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提升国家治理水平、落实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抓手,逐步从注重“底线保护”的被动管控,向寻求“高质量保护与高水平利用”的主动治理转变,以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文章以武汉市为例,就如何以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利用规划为引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作用、提升生态空间协同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促进自然资源向生态产品转化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共治 规划引领 保护、修复与利用“三位一体”
下载PDF
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汪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4期0100-0103,共4页
在当前,水环境保护中,生态修复技术基于生态学原理,结合多种手段和方法,发挥了恢复受损水生态系统的作用。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够净化水质,同时还能够恢复水生生物,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为水环境的健康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当前,水环境保护中,生态修复技术基于生态学原理,结合多种手段和方法,发挥了恢复受损水生态系统的作用。生态修复技术不仅能够净化水质,同时还能够恢复水生生物,在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的同时,为水环境的健康稳定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鉴于此,本文立足于生态修复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围绕该项技术的具体应用作如下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水环境保护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土壤污染修复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4
作者 王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4期0096-0099,共4页
土壤污染修复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当前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旨在探讨有效的土壤污染修复策略以及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章明确了主论点:土壤污染修复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文章回顾... 土壤污染修复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当前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旨在探讨有效的土壤污染修复策略以及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章明确了主论点:土壤污染修复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文章回顾了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强调了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文章介绍了一系列有效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以及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修复技术 可持续利用 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基于红树林生态修复与保护利用的设计探索——以三亚市春光路红树林生态公园景观工程项目为例
5
作者 吴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7期119-125,共7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与开发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2015年以来,三亚市开展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是统筹解决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良好契机。本文以三亚市春光路红树林生态公园景观工程项目为例,针对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与开发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2015年以来,三亚市开展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是统筹解决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良好契机。本文以三亚市春光路红树林生态公园景观工程项目为例,针对城市发展中遗失的红树林湿地,在充分研究红树林自然生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以红树林的生态修复和保护开发为重点的设计思路,修复被破坏的红树林生态环境,恢复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创造人类、动物、植物共同发展的空间。红树林的生态修复途径,包括红树林的生境营造和植被恢复两个方面。通过空间地形改造以及自然演替和人工演替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恢复红树林的植被系统。红树林的保护开发策略,包括划分区域与分级保护、保护宣传与科普教育、城市联动发展三个方面。划分保护带,实行分级保育,控制不同区域人流量,减少人对红树林的影响。在可开发区域结合场地情况合理划分功能区域,策划丰富体验项目与节事活动,构建多维交通系统,最终实现与城市的联动发展。在当下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背景下,本文希望在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修复途径、协调城市开发建设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之间的关系方面提供一定的示范与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修复 红树林保护 生态修复 保护利用
下载PDF
耕地保护利用中的土壤修复与保育策略研究
6
作者 陈林 《中国地名》 2023年第1期245-247,共3页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耕地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使得对耕地保护与土壤修复策略的研究成为必要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大量耕地资源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遭受严重破坏,表现为土壤质量下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生产潜力降低...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耕地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使得对耕地保护与土壤修复策略的研究成为必要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大量耕地资源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遭受严重破坏,表现为土壤质量下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生产潜力降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粮食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也在不断影响着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研究旨在探讨在相互关联的因素影响下,如何恢复和保护耕地资源,提升土壤质量,并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本文将对土壤修复与保育策略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实施有效的治理措施以保障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保护利用 土壤修复 保育策略
下载PDF
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技术
7
作者 佐娅·苏坦哈孜 那孜亿拉·桑斯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草原在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推动畜牧养殖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草原面积十分辽阔,草原质量相对较好,但由于近些年畜牧养殖业对草原利用方式的不合理,再加上过度放牧、超... 草原在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推动畜牧养殖业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草原面积十分辽阔,草原质量相对较好,但由于近些年畜牧养殖业对草原利用方式的不合理,再加上过度放牧、超载放牧、不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导致草场生态环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功能逐渐退化。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国家对草原生态治理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体制也逐渐完善。在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做好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有效修复,并构建科学的利用方案,充分发挥草场的生产潜力和生产能力,确保在短时间内恢复草场的生产水平,为推动草食畜牧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和草原生态系统的修复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利用技术,希望通过严重,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 修复 利用 技术措施
下载PDF
巴林右旗草原生态保护修复与利用技术
8
作者 阿门布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12期33-36,共4页
草地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主要的自然资源,加之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草地在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中有着无可取代的战略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中,“草”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随着牧区畜牧业不断发展... 草地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主要的自然资源,加之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草地在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中有着无可取代的战略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中,“草”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随着牧区畜牧业不断发展,对畜牧业的要求不断提高,草地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天气变暖、干旱和不断增加的不确定性,大约有90%的草场都出现了一定的退化,导致草地的生态生产机能下降,出现了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灾害,同时也削弱了农牧民的生存保障机能。因此,对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探讨了一种草原生态修复与利用技术,希望对更好的提高草原生态保护效果,推动畜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林右旗 草原生态保护 修复 利用
下载PDF
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技术需求优先序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燕丹 姚国征 +4 位作者 张慧 王云锋 刘瑾 杨婷婷 丁勇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64,共10页
为了解和把握当前我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和利用中的主要技术需求,在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和甘肃省采用手机APP问卷调查方法,对多元需求主体进行调查,以遴选全国草原领域关键技术并进行优先序... 为了解和把握当前我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和利用中的主要技术需求,在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四川省和甘肃省采用手机APP问卷调查方法,对多元需求主体进行调查,以遴选全国草原领域关键技术并进行优先序分析。研究表明:各省区对草原保护修复利用亟需技术的需求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普遍亟需技术和个性亟需技术的优先序列差异上;从全国主要草原省区层面来看,对具综合性和实用性的退化草地精准诊断技术需求紧迫,对局域适用技术还未能得到需求共识。据此,提出几点对策:建立和完善草原保护建设技术体系,加强草原生态监测与评价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技术水平和综合治理力度,加快牧草种子扩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增强优异牧草种子在生态修复和畜牧业生产中的保障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并推进草原领域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加速推进草原领域关键技术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保护 退化草原修复 草原合理利用 关键技术需求 优先序分析
下载PDF
沧州市海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探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健 宋科 张学辉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4年第5期35-37,共3页
文章全面介绍了沧州市海岸利用现状和特点,在结合岸线自然属性和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岸线利用、保护修复和管理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海岸线 保护修复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中药渣在废水处理及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阮晓玲 李翔 +1 位作者 邹青 王紫嫣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随着中草药的普及和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中药渣。这些中药渣主要来源于药用动植物。传统的中药渣处置方法有焚烧法、堆放法和埋填法。这些方法不仅造成中药渣的极大浪费,而且污染环境。因此,中药渣的有效处理成... 随着中草药的普及和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中药渣。这些中药渣主要来源于药用动植物。传统的中药渣处置方法有焚烧法、堆放法和埋填法。这些方法不仅造成中药渣的极大浪费,而且污染环境。因此,中药渣的有效处理成为我国制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药渣在废水处理、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对中药渣在去除废水中重金属、抗生素、亚甲蓝及其他离子,及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中药渣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进行探讨,为中药渣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渣 环境保护 利用 污水处理 土壤污染修复
下载PDF
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展示利用研究——基于刘家庄遗址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成果的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传昌 李铭 蔡友振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27,127,共6页
文物保护既要治理文物病害,最大程度延长文物寿命,还应尽可能多的提取文物信息,让其能够"活"起来。保护成果可通过博物馆等场所进行展陈宣传,以彰显其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济南刘家... 文物保护既要治理文物病害,最大程度延长文物寿命,还应尽可能多的提取文物信息,让其能够"活"起来。保护成果可通过博物馆等场所进行展陈宣传,以彰显其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济南刘家庄遗址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正是基于此种思考,开展青铜器科学分析、数字化技术应用以及最大程度保留原始信息,为后期科学展示与利用积累资料。通过文物保护讲好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丰富山东地区商代文化内涵,并为此类文物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藏品保护 展示利用 青铜器修复 济南刘家庄遗址
下载PDF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及土壤生态保护措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武艺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第12期119-121,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升。而土壤作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遭受了严重污染,这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危害。因此有关土壤污染修复与生态保护的研究逐渐受到更多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升。而土壤作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遭受了严重污染,这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危害。因此有关土壤污染修复与生态保护的研究逐渐受到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基于此,本文结合土壤污染修复的内涵与重要性,着重分析了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生态保护措施,其中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与生物修复技术;生态保护措施包括加强土壤质量普查、完善土壤治理相关制度、加强城市土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制定科学有效的宣传推广方案,希望能够为土壤污染修复与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修复 修复技术 生态保护 保护措施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沙被特征的解读及沙被生态系统的保护、利用和修复 被引量:14
14
作者 裴浩 姜艳丰 +1 位作者 苗百岭 贾成朕 《内蒙古气象》 2019年第4期29-32,共4页
为了更好地理解沙被的概念,促进沙被概念的应用,文章对沙被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解释、说明,阐述了沙被的规模(面积和厚度)、形态与微形态、规模与其生态效应的关系,以及沙被成因和确定沙漠、沙地边界范围的依据。认为沙被概念具有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沙被的概念,促进沙被概念的应用,文章对沙被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解释、说明,阐述了沙被的规模(面积和厚度)、形态与微形态、规模与其生态效应的关系,以及沙被成因和确定沙漠、沙地边界范围的依据。认为沙被概念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探讨了沙被属于沙汇还是沙源、沙被生态系统的适度保护和利用,以及生态建设与修复需要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被 沙地岛 沙漠微形态 沙被生态效应 保护与利用 建设与修复
下载PDF
以综合利用开拓矿山生态修复新路径——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白世强 《资源导刊》 2023年第21期20-21,共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矿山生态修复是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统筹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矿山生态修复是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统筹好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保护 生态系统保护 矿山生态修复 保护与开发利用 新路径
下载PDF
有色金属行业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16
作者 张立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4期118-121,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种质资源的影响以及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种质资源及其保护和利用问题,提出了生物、物理、化学修复等技术手段,并给出了具体应用和效果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以上技术手段均能有效地... 本文主要研究了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种质资源的影响以及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种质资源及其保护和利用问题,提出了生物、物理、化学修复等技术手段,并给出了具体应用和效果数据。实验结果表明,以上技术手段均能有效地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土壤是各种生物、微生物以及动物的重要生存场所和特定环境中物质循环的基础,重金属污染土壤严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而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中的重要一环,因此,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种质资源的影响及其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土壤 种质资源 保护 利用 生物修复 物理修复 化学修复 效果数据
下载PDF
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方式探究——以南京明故宫遗址为例
17
作者 刘海荣 《美与时代(城市)》 2023年第6期31-33,共3页
我国古代建筑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辉煌卓越的成就,至明代中国官式建筑尤其是宫殿建筑发展到了高峰时期,其具有鲜明的中式皇权特色。中式建筑以木构架特色最为鲜明,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我国古代建筑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辉煌卓越的成就,至明代中国官式建筑尤其是宫殿建筑发展到了高峰时期,其具有鲜明的中式皇权特色。中式建筑以木构架特色最为鲜明,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作为明清典型建筑,南京明故宫因其初始规模庞大,建筑精细,且所剩遗迹偏少,同时考虑到城市现代发展,采用传统的方式几乎无法进行修复,因此采用科技及创新性的方式,是未来进行文物建筑保护及修复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建筑 明故宫 文物保护 文物利用 科技修复
下载PDF
多民族文化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公郎镇回营村保护启示
18
作者 陶怡旻 肖晶 《城市建筑》 2023年第9期73-76,共4页
相较于传统古建筑单体而言,传统村落拥有更多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具有更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传统村落的保护也一直是学界的一大课题。传统村落作为建筑遗产,是记录传统民俗民风的原始空间形态,... 相较于传统古建筑单体而言,传统村落拥有更多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具有更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传统村落的保护也一直是学界的一大课题。传统村落作为建筑遗产,是记录传统民俗民风的原始空间形态,也是多民族文化的载体。在当代传统村落大规模消失的背景下,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让其文化得以传承,魅力再次绽放,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云南地区多民族文化下的公郎镇回营村为研究对象,从回营村布局、回营清真寺、传统民居等出发,通过实地踏勘和文献收集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探讨多民族文化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保护与利用 修复与改造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黑土地保护及生态修复研究基地”揭牌
19
作者 钟诚 《黑龙江国土资源》 202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3月30日,“乡村振兴与黑土地保护及生态修复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集贤县举行,这标志着我省以科技创新引领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矿区生态修复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旗舰”顺利起航。省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监测中... 3月30日,“乡村振兴与黑土地保护及生态修复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集贤县举行,这标志着我省以科技创新引领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矿区生态修复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旗舰”顺利起航。省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修复监测中心主任王春元,双鸭山市副市长张传林,集贤县委书记、县长栾伟江,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院长杜国明为研究基地揭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法学院院长 县委书记 黑土地保护 生态保护修复 集贤县 生态修复
下载PDF
石家庄毗卢寺壁画保护修复技术的创新与突破
20
作者 刘鶄燕 高宇钤 +2 位作者 胡辉 王海波 孙婧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9期145-148,共4页
河北石家庄毗卢寺水陆壁画是明代佛教绘画的代表作之一,壁画将佛教、道教、儒家思想集于一体,版面设计精巧,形体鲜明,色彩鲜艳。它折射出明代民众的美学思想和美学追求。壁画艺术作品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物质载体,在历史,艺术... 河北石家庄毗卢寺水陆壁画是明代佛教绘画的代表作之一,壁画将佛教、道教、儒家思想集于一体,版面设计精巧,形体鲜明,色彩鲜艳。它折射出明代民众的美学思想和美学追求。壁画艺术作品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物质载体,在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社会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侵扰,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破坏,壁画浮现了许多病害,不论是从文化传承角度还是从艺术创新角度都需要对古代壁画进行保护与修补。本文以石家庄毗卢寺壁画为例,对壁画修复技术进行研究,以传统和现代修复手段做对比,为同类壁画的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毗卢寺壁画 创新 壁画传统保护修复技术 壁画现代科技保护修复技术 壁画病害治理 利用GIS系统进行壁画修复 LACCD图像修补算法 IDRISI图像修复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