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行为方式的内涵及其界定规则调适——以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为背景
1
作者 阿合宝塔·江布拉提 邹龙妹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4,103,共7页
在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界定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行为方式的问题依然存在很多争议,争议焦点主要包括《著作权法》第52条第四款对保护作品完整权侵权定义中的“歪曲、篡改”行为规定不明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0条中“必要改动”... 在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界定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行为方式的问题依然存在很多争议,争议焦点主要包括《著作权法》第52条第四款对保护作品完整权侵权定义中的“歪曲、篡改”行为规定不明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0条中“必要改动”一词界定不明确,两种行为方式存在法律内涵边界模糊的问题。因此需要在现有保护作品完整权的理论基础上,理解这一精神权利的内涵,并对影视改编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规范界定何为“歪曲、篡改”行为,明确“必要改动”原则适用范围。为应对实际影视改编作品的双重特殊法律属性,需要将文学作品中不同的要素对应电影的基本要素进行细分,明确细化规定哪些是合理改编,哪些是侵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改编 保护作品完整 歪曲篡改 必要改动
下载PDF
我国软件作品“保护作品完整权”概念之证伪
2
作者 金涛 《争议解决》 2024年第3期216-225,共10页
我国《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关于软件作品是否享有保护作品完整权未给出明确答案,学界和实践中对此问题的态度截然不同。此概念的真伪会对我国软件作品的保护水平等一系列问题产生影响。从法律效力和比较法角度对概念进... 我国《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关于软件作品是否享有保护作品完整权未给出明确答案,学界和实践中对此问题的态度截然不同。此概念的真伪会对我国软件作品的保护水平等一系列问题产生影响。从法律效力和比较法角度对概念进行的证立尝试因论证前提错误或法律环境的差异等问题而无法成立。软件作品因其实用性、延展性、集体性等特点而无法享有保护作品完整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作品 保护作品完整 人格权 证伪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野下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解构与重构
3
作者 夏浩胜 王洪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9-46,共8页
保护作品完整权对“歪曲、篡改”的认定以作者为本位,忽视了读者在创作中的功能和作用,可能导致优秀再创作面临侵权的风险。作者对作品的绝对解释源于保护作品完整权形成了天才的作者、情感表白的作品、客观性理解的基本结构。利用接受... 保护作品完整权对“歪曲、篡改”的认定以作者为本位,忽视了读者在创作中的功能和作用,可能导致优秀再创作面临侵权的风险。作者对作品的绝对解释源于保护作品完整权形成了天才的作者、情感表白的作品、客观性理解的基本结构。利用接受美学对以上要素进行解构,可以发现天才理念有失偏颇,作品与读者的关系密切,对作品的理解具有不可摆脱的个体性和历史性。为了淡化作者至上的浪漫主义色彩,防止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滥用,可综合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规定。就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标准而言,在种类甄别的基础上,对文艺作品、科学作品中的图形作品、模型作品和计算机软件适用损害作者声誉标准,对其他科学作品适用违背作者意思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 接受美学 读者 损害作者声誉 违背作者意思
下载PDF
影视改编中保护作品完整权与改编权的冲突与化解
4
作者 许湘 《社会科学前沿》 2023年第8期4740-4746,共7页
在我国著作权法二元论的法律体系下,保护作品完整权与改编权的差异天然存在。而在影视改编中,因为存在文字作品和视听作品表现形式不同、影视行业监管等特殊因素,进一步诱发了两种权利之间的冲突。在已经取得改编权的前提下,权利冲突的... 在我国著作权法二元论的法律体系下,保护作品完整权与改编权的差异天然存在。而在影视改编中,因为存在文字作品和视听作品表现形式不同、影视行业监管等特殊因素,进一步诱发了两种权利之间的冲突。在已经取得改编权的前提下,权利冲突的根源在于著作权法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行为方式等规定较为模糊,进而导致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内涵与外延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为实践带来了诸多困扰。通过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概念辨析和历史追溯,明确应以“思想标准”作为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针对实践中出现的冲突问题,提出遵循必要改动原则、客观主义原则与利益平衡原则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 改编权 作品同一性 作者声誉
下载PDF
影视作品改编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冲突与调适
5
作者 徐莹莹 《争议解决》 2023年第5期2467-2472,共6页
影视作品保护作品完整权和改编权的冲突由来已久,其根本原因是改编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权利范围界限不清。本文立足于当前的立法和影视改编现状,通过分析保护作品完整权和改编权的价值定位,综合考虑影视产业发展和改编作品的特点,认为... 影视作品保护作品完整权和改编权的冲突由来已久,其根本原因是改编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权利范围界限不清。本文立足于当前的立法和影视改编现状,通过分析保护作品完整权和改编权的价值定位,综合考虑影视产业发展和改编作品的特点,认为影视作品改编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认定应当采用有损作者思想的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改编 保护作品完整 改编权 冲突
下载PDF
论影视作品改编中改编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冲突与协调
6
作者 易书农 《争议解决》 2023年第6期3083-3088,共6页
随着互联网产业与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大量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在此情况下,原作者主张制作者行使改编权而侵犯其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纠纷多发。改编权的财产权属性、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人身权属性分属于两个不同主体是该类侵权纠... 随着互联网产业与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大量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在此情况下,原作者主张制作者行使改编权而侵犯其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纠纷多发。改编权的财产权属性、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人身权属性分属于两个不同主体是该类侵权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保护作品完整权侵权标准主要有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根据我国的现行法,在司法实践中不宜完全采用客观标准。为协调两者之间的冲突,应优先使用转让合同与许可合同进行调整,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在侵权认定标准中,以客观标准中的损害作者声誉作为主要考量因素兼采主观标准——以作者显而易见的主要思想感情为限,但这一要素必须要严格限制,从一般理性人的角度进行判断,不能由其任意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作品 改编权 保护作品完整 客观标准 主观标准
下载PDF
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司法考察及立法建议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玲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43,共16页
研读我国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判决书后发现,法官的裁判标准各异,存在同案异判现象,权利规则需要在反思后予以完善。作者声誉不属于著作权保护的精神利益,应回归人格权保护范畴。保护作品完整性的体系价值在于:确保作品的同一性,即表达信息... 研读我国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判决书后发现,法官的裁判标准各异,存在同案异判现象,权利规则需要在反思后予以完善。作者声誉不属于著作权保护的精神利益,应回归人格权保护范畴。保护作品完整性的体系价值在于:确保作品的同一性,即表达信息的完整性和思想与表达的一致性。应取消修改权,将误读的含义归还保护作品完整权。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行为方式包括:作品文本的改动和作品文本之外的改动;侵权判定标准的基点由作者声誉回归作品本体,并以社会公众作为判断的主体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保护作品完整 作者声誉 作品同一性 修改权
下载PDF
保护作品完整权之歪曲篡改的理解与判定 被引量:14
8
作者 管育鹰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36,共12页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作者精神权利的核心内容。因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历史文化观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差异,各国在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方式、执法力度等具体规则方面不尽相同。与《伯尔尼公约》相比,我国《著作权法》对保护...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作者精神权利的核心内容。因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历史文化观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差异,各国在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方式、执法力度等具体规则方面不尽相同。与《伯尔尼公约》相比,我国《著作权法》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定义省略了"有损作者声誉"的表述,给如何判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歪曲、篡改"带来困惑,造成了实践中裁判结果的不统一。应参照公约完善立法,在实践中借鉴英、美经验,以一般理性人的感受之客观标准来判定是否构成歪曲篡改;或者借鉴德、法经验,以专门条款限制电影作品、计算机软件等大型或功能性作品之作者对拥有合法使用权的人行使保护作品完整权,以建构诚信环境、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 歪曲篡改 精神权利 有损作者声誉
下载PDF
不同使用方式下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定标准 被引量:9
9
作者 陶乾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2-79,共8页
我国司法实务对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定标准并不统一。鉴于他人对作品的使用有不同的方式和目的,有必要区分演绎性使用与非演绎性使用来限定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程度。对于非演绎性使用,应采主观上的思想表达损害标准。对于演绎... 我国司法实务对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定标准并不统一。鉴于他人对作品的使用有不同的方式和目的,有必要区分演绎性使用与非演绎性使用来限定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程度。对于非演绎性使用,应采主观上的思想表达损害标准。对于演绎性使用,应合理地考虑演绎者的创作自由,采用客观上的声誉损害标准。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保护作品完整权极有可能吸收修改权。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建议以一般性规则加特殊性规则的模式,将保护作品完整权明确为保护作品的基本表达不被实质性修改的权利。在侵权判定标准的具体司法适用上,采取区分对待原则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 主观标准 客观标准 演绎作品 著作权法修改
下载PDF
论编辑出版中的侵犯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雪松 《知识产权》 CSSCI 2003年第2期15-19,共5页
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同属于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二者既相互区别但是又联系紧密。图书、报刊的编辑、出版与著作权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国著作权法中有不少条款都直接涉及到编辑、出版中的著作权问题,而其中有关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 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同属于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二者既相互区别但是又联系紧密。图书、报刊的编辑、出版与著作权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国著作权法中有不少条款都直接涉及到编辑、出版中的著作权问题,而其中有关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问题又特别重要。笔者认为,修改权保护的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的是作品的内在表达,二者是“移形换质”的区别。侵犯修改权并不一定就侵犯了保护作品完整权,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可能是由于修改作品而产生,也可能是由于对作品使用方式、使用环境不当造成。对侵犯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判断绝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难以找到一个所谓的判断标准出来,本文只是提供一个判断侵权的可供参考的思路,以及几个值得考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法 编辑 出版 修改权 保护作品完整 中国 著作权人
下载PDF
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有损声誉要件:实然与应然——“《九层妖塔》案”二审判决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清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2020年第1期70-85,共16页
保护作品完整权之有损作者声誉构成要件已具有《著作权法》上的实然地位,否定该构成要件存在的非声誉论忽视法条解释的立法历史解释法和目的解释法值得商榷。根据著作权基本理论以及国外高水平精神权利立法动态,判断是否侵犯保护作品完... 保护作品完整权之有损作者声誉构成要件已具有《著作权法》上的实然地位,否定该构成要件存在的非声誉论忽视法条解释的立法历史解释法和目的解释法值得商榷。根据著作权基本理论以及国外高水平精神权利立法动态,判断是否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也应当以有损作者的声誉作为客观构成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 保护作品完整 声誉 九层妖塔
下载PDF
试论我国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定标准——从《九层妖塔》案说开去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晓颖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6-42,共7页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消极控制他人歪曲、篡改作品的改动行为。实践中对于"歪曲""篡改"存在两种判断侵权标准:存在违背作者原意(主观标准)与损害作者声誉(客观标准)。何种程度的改动才是"歪曲、篡改",应回...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指消极控制他人歪曲、篡改作品的改动行为。实践中对于"歪曲""篡改"存在两种判断侵权标准:存在违背作者原意(主观标准)与损害作者声誉(客观标准)。何种程度的改动才是"歪曲、篡改",应回归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功能进行理解。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功能在于维护作者人格利益,即保持作者思想与作品表达的同一性。就客观标准而言,"歪曲"、"篡改"是指改变作者思想与作品表达的同一性,其有可能会造成公众对作品是否为作者创作的误解,但并不一定会造成作者声誉损害,故不应以损害作者声誉为要件。主观标准也更适用于作品未发表状态下的侵权判断。两种标准本质上都因破坏作者思想与作品表达的同一性而引起。故而,我国的歪曲、篡改之内涵应采取同一性标准,只要违背作者原意即可能侵犯了保护作品完整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 歪曲 篡改 人格利益 同一性
下载PDF
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裁判标准辨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立新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85-87,共3页
当前我国法院在判断是否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时,存在主观和客观双重判断标准,因而造成了司法不统一的现象,这亟需通过今后的立法或司法解释解决。而通过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立法宗旨和功能定位的考察可以判断,"主观标准+例外"的... 当前我国法院在判断是否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时,存在主观和客观双重判断标准,因而造成了司法不统一的现象,这亟需通过今后的立法或司法解释解决。而通过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立法宗旨和功能定位的考察可以判断,"主观标准+例外"的立法模式或许是最为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 主观标准 客观标准
下载PDF
论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国红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31-133,共3页
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是著作权法中的两种人身权,同归作者享有。但因出版者也享有一定的“修改权”,或因修改权的不当行使,而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我国《著作权法》暂无对侵害人身权赔偿的明确规定,当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受到侵害... 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是著作权法中的两种人身权,同归作者享有。但因出版者也享有一定的“修改权”,或因修改权的不当行使,而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我国《著作权法》暂无对侵害人身权赔偿的明确规定,当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受到侵害时,在著作权司法实践中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之间,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与另外两种人身权———发表权和署名权之间,以及人身权与财产权之间的种种关系,以寻求对人身权赔偿的立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权 修改权 保护作品完整 赔偿
下载PDF
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裁判标准辨析
15
作者 张立新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91-94,共4页
当前我国法院在判断是否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时,存在主观和客观双重判断标准,因而造成了司法不统一的现象,这亟需通过今后的立法或司法解释解决。而通过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立法宗旨和功能定位的考察可以判断,"主观标准+例外"的... 当前我国法院在判断是否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时,存在主观和客观双重判断标准,因而造成了司法不统一的现象,这亟需通过今后的立法或司法解释解决。而通过对保护作品完整权立法宗旨和功能定位的考察可以判断,"主观标准+例外"的立法模式或许是最为适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 主观标准 客观标准
下载PDF
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法哲学思考——结合几则中外案例分析
16
作者 姚金海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4-18,共5页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著作权人人格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立法宗旨与价值理念是什么?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认定标准、危害及原因是什么?保护作品完整权有何限制?将这些问题结合中外案例,以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视角,从法哲学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找... 保护作品完整权是著作权人人格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立法宗旨与价值理念是什么?侵害保护作品完整权的认定标准、危害及原因是什么?保护作品完整权有何限制?将这些问题结合中外案例,以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视角,从法哲学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找出存在问题,为思考对策提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 价值理念 著作人格权 法哲学
下载PDF
论鉴赏、借用作品中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金萍 《政法论丛》 CSSCI 2014年第4期105-112,共8页
保护作品完整权作为著作人身权的核心,隐含了一个前提,就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是由作者赋予的,因此对作品的理解与利用应符合作者通过作品表达出来的精神与意图,否则就是歪曲、篡改,这是明显的作者中心主义。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代,文... 保护作品完整权作为著作人身权的核心,隐含了一个前提,就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是由作者赋予的,因此对作品的理解与利用应符合作者通过作品表达出来的精神与意图,否则就是歪曲、篡改,这是明显的作者中心主义。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代,文学艺术鉴赏中的作者中心主义已然淡化,作者通过作品的精神表达与对作品的意义赋予已经不再重要;在利用作品中,借用作品是创造自由的表现,不能冒然认定为歪曲、篡改。所以行使保护作品完整权时,有必要考虑文学艺术鉴赏与创作理论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赏 借用 保护作品完整
下载PDF
美术作品保护作品完整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龙 《中国市场》 2017年第18期91-93,共3页
依据美术作品的客体性质和我国保护作品完整权的立法旨意,侵害美术作品完整权的构成要件应当为"存在改动或者其他侵害行为,且改动危及作品核心表达或者其他侵害行为导致公众误解作品表达"为确定特殊侵权情形,需要区别"... 依据美术作品的客体性质和我国保护作品完整权的立法旨意,侵害美术作品完整权的构成要件应当为"存在改动或者其他侵害行为,且改动危及作品核心表达或者其他侵害行为导致公众误解作品表达"为确定特殊侵权情形,需要区别"出版性复制"与"有效复制"两个概念。同时应当结合美术行业习惯,对保护作品完整权进行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作品 保护作品完整 利益平衡
下载PDF
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断标准 被引量:4
19
作者 方芳 《交大法学》 CSSCI 2022年第2期130-147,共18页
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断标准分为有违作品的思想和有损作者的声誉两种。我国著作权法移植作者权体系的二元论模式,但司法实践突破立法引入了版权体系的声誉标准,争议的实质是如何平衡作者和作品利用方的利益。伯尔尼公约就两大法系的... 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侵权判断标准分为有违作品的思想和有损作者的声誉两种。我国著作权法移植作者权体系的二元论模式,但司法实践突破立法引入了版权体系的声誉标准,争议的实质是如何平衡作者和作品利用方的利益。伯尔尼公约就两大法系的差异没有实质性作为,但在原则性的框架下提供有限度的保护已经成为比较法上的共识。建议否弃声誉标准,确立作品思想标准加合理限度内的改动作为侵权例外的模式。通过作品符号的结构化解析划分核心表达要素和非核心表达要素,作品的思想可以简化为对核心表达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判断,为侵权判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 作品思想标准 作者声誉标准 利益平衡 符号能指和所指
下载PDF
应正确把握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含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常青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保护作品完整 正确把握 人民美术出版社 署名权 摄影图片 含义 图书在版编目 个人简介 汤加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