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鸿章保护华工思想实践
1
作者 杨波峰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李鸿章作为晚清时期对外交往中的重要人物,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一直积极地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华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保护华工的过程中,各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李鸿章的相关思想不断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见解;对外交涉中充分... 李鸿章作为晚清时期对外交往中的重要人物,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一直积极地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华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保护华工的过程中,各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李鸿章的相关思想不断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见解;对外交涉中充分展现出其在政治、外交领域的远见与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晚清外交 保护华工
下载PDF
怎样评价李鸿章在中秘订约谈判中保护华工一事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绮文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Z1期21-29,共9页
第一次鸦片战后,殖民主义者变本加厉掠卖中国人口,迫为苦工,东南沿海人民群起反对,坚决抵制。封建地主阶级中某些憎恶这一伤天害理行径的官员和有识之士,也纷纷予以揭露抨击,并开始提出关心和保护海外华工的要求。在这一形势下,清朝统... 第一次鸦片战后,殖民主义者变本加厉掠卖中国人口,迫为苦工,东南沿海人民群起反对,坚决抵制。封建地主阶级中某些憎恶这一伤天害理行径的官员和有识之士,也纷纷予以揭露抨击,并开始提出关心和保护海外华工的要求。在这一形势下,清朝统治集团不得不重新考虑一向歧视和摒弃华工的错误做法。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李鸿章在中秘订约谈判中,力争保护华工的态度,正是当时清政府面对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华工 中秘 通商条约 封建地主阶级 中国人口 十九世纪 总理衙门 丁日昌 招工章程 东南沿海
下载PDF
清朝政府对待华工出国的政策——晚清华侨政策研究之四 被引量:5
3
作者 庄国土 《南洋问题研究》 1985年第3期87-95,共9页
清朝对华工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从禁止到保护的过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这一过程的分水岭,本文拟对这一变化的经纬作初步探讨。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清朝政府对华工出国的政策1、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对华工出国的政策明清政府历来严... 清朝对华工的政策经历了一个从禁止到保护的过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这一过程的分水岭,本文拟对这一变化的经纬作初步探讨。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清朝政府对华工出国的政策1、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对华工出国的政策明清政府历来严禁人民出洋,也禁止外国人在华私买或诱拐中国人。明万历年间就明确规定,“凡新、旧夷商不许收买唐人子女,倘有故违举觉而占恡不法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政府 保护华工 明清政府 夷商 明万历 两广总督 华侨政策 英法联军 总理衙门 陈兰
下载PDF
澳洲杰出华人先驱梅光达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静 《八桂侨史》 1994年第2期42-46,共5页
关键词 布莱顿 清朝政府 保护华工 茶叶有限公司 新南威尔士州 请旨 当地华人 两广总督 出使大臣 皇会
下载PDF
论晚清政府在南洋的设领护侨活动及其作用——晚清华侨政策研究之一 被引量:2
5
作者 庄国土 《南洋问题研究》 1983年第3期48-58,共11页
清朝建立以后,一直对人民出国采取禁绝的态度。《大清律例》规定:凡无文引私渡关津者杖八十,若关不由门,津不由渡(别从间道)而越者杖九十。商人私入生番地、违禁下海等都在禁令之内。第一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特别是第... 清朝建立以后,一直对人民出国采取禁绝的态度。《大清律例》规定:凡无文引私渡关津者杖八十,若关不由门,津不由渡(别从间道)而越者杖九十。商人私入生番地、违禁下海等都在禁令之内。第一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籍其“船坚砲利”,兵临城下,用武力逼迫清政府,掠夺更多的特权。咸丰十年(1858),中英、中法续约规定: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法)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法)民立约为凭,毫无禁阻。从此,出国之禁实际上是不废自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府 咸丰十年 《大清律例》 保护华工 胡亚基 外交官员 清朝政府 情甘 殖民当局 襄办
下载PDF
李鸿章与晚清华侨政策的变化——晚清华侨政策研究之二
6
作者 庄国土 《南洋问题研究》 1984年第4期27-34,共8页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太平天国、捻军与清朝军队苦战不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炮火又使咸丰皇帝避走热河。内忧外患使清朝的政治格局起了变化,一批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握有实权的地方汉族官吏开始参与中央政治。清朝统治阶...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太平天国、捻军与清朝军队苦战不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炮火又使咸丰皇帝避走热河。内忧外患使清朝的政治格局起了变化,一批靠镇压太平天国起家、握有实权的地方汉族官吏开始参与中央政治。清朝统治阶级中一部分实权派开始认识到天朝上国不是尽善尽美,夷狄之船坚炮利也非雕虫小技,他们秉承前一代地主阶级先进分子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师夷之长”的主张,要求了解外部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某些制度,进而推行新政,自强求富,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洋务派”。晚清政府华侨政策的变化与洋务运动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压太平天国 晚清政府 天朝上国 咸丰皇帝 华侨政策 李文忠公全集 保护华工 船坚炮利 总理衙门 清季外交史料
下载PDF
容闳论略
7
作者 宋佩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23-30,共8页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者,在他青年时代远涉重洋肆业国外时,就立下“为中国谋福利”的宏大志愿。那么,他一生的爱国活动怎样?从中可以总结出哪些有益的东西?本文就此探讨如下。
关键词 容闳 中国近代史 资产阶级革命派 维新变法 保护华工 机器工业 武装起义 维新派 光绪皇帝 通商条约
下载PDF
梅光达—清末旅澳洲著名侨领
8
作者 梅逸民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71-75,共5页
梅光达,又名梅广达,1850年生于广东省新宁县端芬乡(今台山市端芬镇山底管理区)龙腾里。祖父梅瑞虾,祖母伍氏,父亲梅扩远,母亲谭氏。光达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胞弟叫光前、光现。梅光达的父亲是生意人,在端芬圩经营一间小店,以加工出... 梅光达,又名梅广达,1850年生于广东省新宁县端芬乡(今台山市端芬镇山底管理区)龙腾里。祖父梅瑞虾,祖母伍氏,父亲梅扩远,母亲谭氏。光达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胞弟叫光前、光现。梅光达的父亲是生意人,在端芬圩经营一间小店,以加工出售传统的广东工艺装饰品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兄弟三人 保护华工 出使大臣 龙腾 布莱顿 大清帝国 我将 腐败无能 美味食品 司城
下载PDF
浅谈1860年以后晚清政府外交护侨的表现
9
作者 罗金财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年第S1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晚清政府 总理衙门 保护华工 保护华侨 郭嵩 海外华侨 光绪元年 陈兰 中葡北京条约 光绪十六年
下载PDF
首部汉译美国宪法问世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文杰 《北大史学》 CSSCI 2010年第1期221-239,418,共21页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所藏部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考释首部汉译美国宪法——《美国合邦盟约》的问世经过。美国宪法首次汉译是在驻美公使陈兰彬任内,宪法汉译并非因公使馆有主动认识美国制度的动机,而是源起于一场排华事件的交涉。在...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所藏部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档》,考释首部汉译美国宪法——《美国合邦盟约》的问世经过。美国宪法首次汉译是在驻美公使陈兰彬任内,宪法汉译并非因公使馆有主动认识美国制度的动机,而是源起于一场排华事件的交涉。在1880年丹佛发生的排华风潮中,一名华人被害,多人遭受经济损失。陈兰彬根据中国境内处理此类案件"条约至上"的经验,要求国务院惩凶、赔偿,履行中美《天津条约》保护人民的承诺。国务院以宪法限定联邦政府权力为由予以拒绝,并告知陈兰彬,宪法高于条约。观念上遭受巨大冲击的陈兰彬由此命使馆参赞蔡锡勇翻译美国宪法。美国宪法的汉译经过,折射出中国人认识美国制度和外部世界的曲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宪法 陈兰 总理衙门 蔡锡勇 《天津条约》 使馆参赞 美公 排华 英文本 保护华工
原文传递
刚柔两代人
11
作者 中磊 《北方人》 2009年第11期4-4,共1页
19世纪中叶,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中国大批华南农民来此淘金。由于当局对中国人的限制和迫害,到二战时,澳大利亚的中国人寥寥无几,多是弱老头子。我们把他们称作第一代。
关键词 两代人 华人社区 对我说 司法机关 我自己 保护华工 人说 沿街叫卖 跟踪追击 首都堪培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