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数字技术助黄河流域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1
作者 王双祺 《文化产业》 2024年第5期97-99,共3页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流经九个省(自治区),哺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水是万物之源,从古至今,我国劳动人民一直依河而居,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辉煌的黄河文化。黄河流域的文明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除了农业文明外,还...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流经九个省(自治区),哺育了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水是万物之源,从古至今,我国劳动人民一直依河而居,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形成了辉煌的黄河文化。黄河流域的文明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除了农业文明外,还有医学、天文学、时令节日、民俗戏曲等。这些内容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它代表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气质情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难度很大,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万物之源 保护和传承 黄河流域 天文学 风土人情 青海省
下载PDF
甘肃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探索
2
作者 朱俭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第4期78-80,共3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进入文明社会后,黄河文化得到不断传承与发展,最终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加大对黄河文化的保护力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黄河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黄河在甘肃...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进入文明社会后,黄河文化得到不断传承与发展,最终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加大对黄河文化的保护力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黄河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黄河在甘肃两进两出,浩浩荡荡奔涌913千米,留下了丰富灿烂的黄河文化。随着《甘肃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正式印发实施,甘肃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正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现代科技手段 文化保护传承 保护和传承 中华文明 机遇与挑战 母亲河 保护力度
下载PDF
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路径探析
3
作者 刘娜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第18期61-63,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个民族和社群的文化认同和身份的重要象征,它们反映了各个地区、民族和社群的独特文化特征和传统。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河流域先民生活的见证和记忆,兼具生活礼俗和民间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个民族和社群的文化认同和身份的重要象征,它们反映了各个地区、民族和社群的独特文化特征和传统。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黄河流域先民生活的见证和记忆,兼具生活礼俗和民间艺术两种属性,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怀,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保护和传承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保护和传承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强化和延续,促进民族精神传承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多样性 文化认同感 文化交流 精神传承 传承价值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保护和传承
下载PDF
传统桑文化对夏津椹果特优区古桑树群保护和传承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尹训刚 周振亚 《德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9-45,共7页
夏津椹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目前全国308个国家级特优区之一,拥有中国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古桑树群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本文立足特优区文化价值开发不足的现状,在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我国传统桑文化影... 夏津椹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目前全国308个国家级特优区之一,拥有中国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古桑树群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本文立足特优区文化价值开发不足的现状,在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我国传统桑文化影响视角,探究夏津椹果特优区古桑树群保留至今的内在逻辑,发现技术保障、文化认同、精神统摄、情感共鸣、精神寄托是推动特优区劳动人民世代植桑、敬桑、畏桑、爱桑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机制,从而实现了古桑树群的传承与保存。鉴古知今、继往开来,在此基础上,提出挖掘历史文化、强化传承发扬、推进开发利用等建议,为特优区多元化综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桑文化 夏津椹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古桑树群 保护和传承
下载PDF
江苏乡村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5
作者 顾晨琳 《文化产业》 2023年第19期82-84,共3页
乡村是一个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有机整体,承载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发源地,是构筑村民精神风貌和实现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实体空间。乡村文化是乡村居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和现... 乡村是一个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有机整体,承载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发源地,是构筑村民精神风貌和实现传统文化活态传承的实体空间。乡村文化是乡村居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总和,呈现明显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地域性等特点。优秀的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核心,它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对乡村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完整性、延续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乡村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重的危机。现通过对江苏乡村特色文化保护及传承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以乡村为载体,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保护和传承江苏乡村特色文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特色 乡村居民 乡村振兴战略 城镇化建设 实体空间 保护和传承 活态传承 有机整体
下载PDF
关中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6
作者 唐世农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第12期72-74,共3页
关中是一幅长达5000年的壮丽文明历史画卷,刻录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积淀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是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根植于农耕文化的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关中非遗... 关中是一幅长达5000年的壮丽文明历史画卷,刻录着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积淀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是极其宝贵的文化资源。根植于农耕文化的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关中非遗)是非物质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加之对相关科研结果的宣传普及,关中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的方法手段、内容形式也在不断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科研结果 农耕文化 勤劳勇敢 文明积淀 奋斗精神 保护和传承
下载PDF
近十年国内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述评 被引量:30
7
作者 田敏 邓小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40,共5页
近十年来,伴随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热潮,国内关于民族村寨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关系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从民族村寨旅游的概念、民族村寨旅游对社区传统文化变迁的影响、旅游开发背景下民族村寨文化... 近十年来,伴随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热潮,国内关于民族村寨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关系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从民族村寨旅游的概念、民族村寨旅游对社区传统文化变迁的影响、旅游开发背景下民族村寨文化的保护途径、实现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良性互动的对策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综述,并对目前国内关于这一论题的研究特点进行了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开发 民族文化变迁 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 研究综述
下载PDF
构建民间美术的教育传承体系——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视角 被引量:51
8
作者 谭宏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1年第3期155-160,共6页
民间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保护好民间美术也是保护好一类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基本上已取掉了民间美术的启蒙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的潮流中,如何利用教育体... 民间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保护好民间美术也是保护好一类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基本上已取掉了民间美术的启蒙教育和专业教育。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的潮流中,如何利用教育体制来促进民间美术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利用完善的教育体制,促进民间美术的保护,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教育的作用,可以促进民间美术保护和传承中各类人才的培养,为民间美术的"原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培养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接受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美术 教育体制 保护和传承
下载PDF
论旅游开发对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波 田维民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5-30,共6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传统节日面临着不断被弱化乃至消亡之威胁。旅游开发作为一种保护模式,其对传统节日之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在基本目标、价值取向上存在矛盾和冲突,旅游开发在具体实施过程...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传统节日面临着不断被弱化乃至消亡之威胁。旅游开发作为一种保护模式,其对传统节日之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在基本目标、价值取向上存在矛盾和冲突,旅游开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对传统节日之保护与传承造成消极影响。由此,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协调旅游开发与传统节日之保护和传承间的关系,使二者在双赢的基础上得以协同共存、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 保护和传承 传统节日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研究——5G时代广西文化产业转型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被引量:49
10
作者 唐琳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85-91,共7页
5G作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关键基础设施,必将引发数字文化及产业颠覆式的变革,带来文化及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5G时代数字化浪潮,给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带来新挑战和新机遇。抓住机遇,推动民族文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 5G作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关键基础设施,必将引发数字文化及产业颠覆式的变革,带来文化及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5G时代数字化浪潮,给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带来新挑战和新机遇。抓住机遇,推动民族文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促进数字文化新业态产生,形成数字文化价值产业链;实现文化资源产权化,促进文化产业网络化、消费文化数字化,使民族地区赶上数字经济的快车。数字化将成为引领民族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推动民族文化传统业态升级换代的加速器。民族地区依托民族文化数字化,增强民族地区文化的内生动力,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具有现实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时代 少数民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和传承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论湖南地方高校美术教学对湘西民间美术的保护和传承 被引量:8
11
作者 谷利民 龚龙煜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7期207-208,共2页
湘西民间美术是我国民间美术之瑰宝,由于种种原因,湘西民间美术在当下面临失传的危机。为了能让古老的湘西民间美术得以延续,有必要将湘西民间美术教学引入湖南地方高校美术教学体系中,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保护和传承湘西民间美术。
关键词 湘西民间美术 高校美术体系 保护和传承
下载PDF
从土族盘绣看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效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77-83,共7页
地方高校参与保护"非遗"工作是我国"非遗"保护及传承机制的一大亮点。地方高校可利用基础学科优势,开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利用应用学科优势对"非遗"实施数字化保护,还可以通过学术研究、开... 地方高校参与保护"非遗"工作是我国"非遗"保护及传承机制的一大亮点。地方高校可利用基础学科优势,开办"非遗"传承人培训班,利用应用学科优势对"非遗"实施数字化保护,还可以通过学术研究、开设课程等形式传承"非遗"。这既体现了地方高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责任意识,也可以强化教学与科研的地方特色与优势,从而构建起地方高校教学、科研与"非遗"保护、传承良性互动的有效模式及实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非遗” 土族盘绣 保护和传承
下载PDF
传统表演艺术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南洛阳河洛大鼓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乐飞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55-156,共2页
从2000年我国开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两个概念,从陌生词汇到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经历了整整12年的春秋。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和传承 河洛大鼓 表演艺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洛阳 河南 传统
下载PDF
电视让文物活起来——文物类节目在文物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玉立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6期78-79,共2页
文物是由人类创造并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的物质文化遗存的总称,是记录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载体。绵延不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所创造出的浩瀚文物,体现着中华文明之灿烂辉煌,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民族... 文物是由人类创造并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的物质文化遗存的总称,是记录人类文明发展的物质载体。绵延不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所创造出的浩瀚文物,体现着中华文明之灿烂辉煌,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民族精神之根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和传承 文物 节目 电视 人类活动 民族精神之根 物质载体 中华文明
下载PDF
继承与发展:楚雄彝族服饰保护和传承的现实意义及路径探索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晓琼 彭习梅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彝族服饰从款式到配饰,从色彩到纹饰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彝族的民间信仰,是展现其民族文化特征的活化石。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中,彝族服饰保护和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楚雄彝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要加... 彝族服饰从款式到配饰,从色彩到纹饰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彝族的民间信仰,是展现其民族文化特征的活化石。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中,彝族服饰保护和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楚雄彝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要加大彝绣技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扶持力度;政企合作,以彝绣项目助推扶贫;推进彝族服饰的市场化运作,促进可持续发展;多方力量参与,收藏和保护精品彝绣服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 彝族服饰 保护和传承 传承
下载PDF
从川剧的现状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科 《民族音乐》 2012年第6期10-12,共3页
川剧,是四川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保护和传承 川剧 现状
下载PDF
虎丘泥塑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方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91-93,共3页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虎丘泥塑的生存面临着严峻问题,如何适应新时代大众审美的需要,如何适应新材料、新工艺的变革,如何实现虎丘泥塑的原生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的并行,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探讨数字化传承的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虎丘泥塑的生存面临着严峻问题,如何适应新时代大众审美的需要,如何适应新材料、新工艺的变革,如何实现虎丘泥塑的原生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的并行,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探讨数字化传承的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虎丘泥塑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提供有效的策略,使其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虎丘泥塑 保护和传承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的浙江畲族旅游开发的族群记忆保护和传承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林 《科技经济市场》 2009年第3期93-94,共2页
本文将生态位的概念引入浙江畲族旅游的整合开发利用研究,分析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畲族族群记忆的失真与生态位的失衡,在此基础上提出族群记忆保护传承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生态位 畲族旅游 族群记忆 保护和传承
下载PDF
黑龙江省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包明德 杨俊美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第4期135-136,共2页
黑龙江省生活着一群勤劳、勇敢、智慧、伟大的蒙古族同胞,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是传统的、民族的,还在于它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在... 黑龙江省生活着一群勤劳、勇敢、智慧、伟大的蒙古族同胞,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是传统的、民族的,还在于它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当前研究蒙古族音乐文化学者们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做好对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蒙古族 传统音乐文化 保护和传承
下载PDF
宁波城镇化过程中文化记忆的保护和传承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建娜 《宁波通讯》 2014年第5期26-28,共3页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宁波形成了涵盖海洋文化、商帮文化、服装文化、青瓷文化、港口文化、藏书文化等内容极为丰富,具有鲜明地方特包的区域文化。但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宁波的传统文化记忆的传承性、独特性和情感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宁波形成了涵盖海洋文化、商帮文化、服装文化、青瓷文化、港口文化、藏书文化等内容极为丰富,具有鲜明地方特包的区域文化。但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宁波的传统文化记忆的传承性、独特性和情感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宁波人要有意识地主动地去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记忆,并及时对部分残缺的文化记忆加以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保护和传承 城镇化过程 宁波人 海洋文化 商帮文化 服装文化 藏书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