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外径球囊代替保护导丝完成冠脉分叉病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飒 王慧峰 +3 位作者 周文燕 佟秋艳 郭晓晶 王与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10期753-755,共3页
目的 比较小外径球囊与传统保护导丝,预留于分支血管完成冠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方法 比较53例冠脉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放置保护导丝于分支内,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支架置入,交换导丝后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B组(2... 目的 比较小外径球囊与传统保护导丝,预留于分支血管完成冠脉分叉病变支架置入术的效果.方法 比较53例冠脉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26例)放置保护导丝于分支内,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支架置入,交换导丝后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B组(27例)放置小外径球囊于分支内,低压力打开球囊下,同样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及交换导丝后主支与分支球囊对吻.比较两组间分支闭塞的发生率、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及完成交换导丝和球囊对吻的时间.结果 A组3例(11.5%)发生分支闭塞;B组0例发生分支闭塞,P<0.05.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的发生率,A组7例(26.9%),B组2例(7.4%),P<0.05.完成交换导丝和球囊对吻的时间,A组(45.0±12.3)min,B组(12.0±10.3)min,P<0.05.结论 利用小外径球囊代替保护导丝放入边支或重要分支,低压力打开球囊,完成冠脉分叉病变主支支架置入,可以明显减少边支的丢失,预防分支开口狭窄明显加重,同时交换导丝及球囊对吻顺利,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外径球囊 保护导丝 冠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保护导丝对冠脉分支闭塞率的影响
2
作者 郑轶 尚树忠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8期80-81,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使用保护导丝对冠脉分支闭塞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有保护导丝)50例和对照组(无保护导丝)48例,观察两组患者分支血管闭塞率差别。结果观察组分支闭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治疗使用保护导丝对冠脉分支闭塞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有保护导丝)50例和对照组(无保护导丝)48例,观察两组患者分支血管闭塞率差别。结果观察组分支闭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使用保护导丝可以显著降低分支闭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介入治疗 保护导丝 分支闭塞率
下载PDF
球囊支架对吻术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3
作者 杨可 彭艳 +1 位作者 杨颖 赵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BSKT)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JWT)两种介入方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老年C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JWT介...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BSKT)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JWT)两种介入方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老年C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JWT介入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64),采用BSKT介入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60)。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主支血管最小内径(MLD)均升高,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DS)及病变长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MLD、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分支血管MLD均升高,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均降低;观察组术后6个月分支MLD明显高于对照组,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均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观察组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观察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JWT比较,BSKT介入方式在老年CBL患者中应用更佳,可有效减少患者心肌功能损伤及内皮功能损伤,对分支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球囊支架对吻术 拘禁保护技术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球囊拘禁与导丝保护在真性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韩虎魁 黄浩 +6 位作者 罗鹏 李劲嵩 田文杰 陈勇 李刚 李其勇 陶剑虹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205-1209,共5页
目的评价球囊拘禁技术(JBT)与传统的导丝保护技术(JWT)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56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脉真性分叉病变的患者,在PCI前随机分为球囊拘禁组和导丝保护组,所有患者先采用主支植入支架的术式,分支... 目的评价球囊拘禁技术(JBT)与传统的导丝保护技术(JWT)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56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脉真性分叉病变的患者,在PCI前随机分为球囊拘禁组和导丝保护组,所有患者先采用主支植入支架的术式,分支用球囊拘禁保护者为试验组,分支用导丝保护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在支架植入术后因斑块和界嵴移位,分支夹层等导致分支受累加重或闭塞的发生率,以及因分支受累改变成必要时T术式(TAP)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TIMI3级血流明显优于对照组,分支受累和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因分支受累改变成必要时T术式(T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真性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时采用球囊拘禁技术较传统的导丝保护对分支保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拘禁 保护 冠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时小分支保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邬文敏 蒲晓群 王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在主支血管置入支架时,小分支应用导丝进行保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0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因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CL)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BCL的分支血管(SB)管径为2.0~2.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在主支血管置入支架时,小分支应用导丝进行保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0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因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CL)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BCL的分支血管(SB)管径为2.0~2.5 mm的100例患者。按是否在分支内放置保护导丝将患者分为分支保护组(n=36)和分支非保护组(n=64)。通过分析手术光盘、手术记录、住院病历资料及9个月随访,比较两组介入治疗手术即刻成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9个月内主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①SB保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上均较SB未保护组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PCI术后分支血管狭窄程度均较术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术后均无院内MACEs发生;④出院后9个月随访,保护组MACEs发生率5.6%,未保护组MACE发生率7.8%,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行PCI时,对小分支(管径为2.0~2.5 mm)血管实施导丝保护并未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近期临床效果及远期预后,反而较对照组延长操作及曝光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分叉病变 小分支 保护导丝
下载PDF
小内径球囊保护分支开口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魏首栋 安健 +2 位作者 郑明日 王馨 暴清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4期502-503,共2页
目的比较小外径球囊与经典保护导丝,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对分支开口保护效果。方法比较30例冠脉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放置保护导丝于分支内,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观察分支血流情况;B组(15例)完成主支内球囊... 目的比较小外径球囊与经典保护导丝,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对分支开口保护效果。方法比较30例冠脉分叉病变,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放置保护导丝于分支内,完成主支内球囊预扩张、支架植入,观察分支血流情况;B组(15例)完成主支内球囊扩张后,放置小外径球囊于分支开口附近,于主支支架扩张同时低压力扩张分支球囊,支架植入后观察分支开口血流情况。通过两组间分支血流相应评分,比较分支开口保护情况。结果 A组有3例分支闭塞,7例血流减少,5例血流同于术前,0例血流改善,总计分17分。B组有0例分支闭塞,1例血流减少,5例血流同于术前,9例血流改善,总计分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球囊保护分支血管,较经典导丝保护后的分支血流情况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后续处理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冠脉介入治疗 小外径球囊 保护导丝
下载PDF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梁国泉 罗剑静 +2 位作者 廖广婧 杨澄 翟永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7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分析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证实存在心肌缺... 目的分析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证实存在心肌缺血证据,且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真性分叉病变(依据Medina分型,其中111,101,011为真性分叉病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术前1 d两组病人均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剂量为300 mg,对照组进行拘禁导丝保护技术治疗,研究组进行拘禁球囊技术治疗。记录所有病人手术操作相关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支架植入数量、球囊数量、导丝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胸痛、术中冠状动脉夹层、术中支架膨胀不全发生率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手术均成功,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心律失常、术中血流减慢,术后分支闭塞或夹层、术后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水平升高、术后分支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对照组为27.08%,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凭借操作简单、造影剂用量少、X线曝光时间短、支架植入少、球囊用量少、导丝用量少、治疗费用少等诸多优势适用于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并未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 拘禁保护技术 心肌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预扩张球囊技术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曦 孟亮 鲁玮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17期122-124,共3页
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预扩张球囊技术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52例,并以奇... 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预扩张球囊技术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52例,并以奇偶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予以预扩张球囊技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导丝保护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血清水平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病变血管狭窄情况以及再狭窄率、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使用的导丝数量和造影剂量、X射线暴露量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狭窄率、再住院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扩张球囊技术相较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对患者病变的分支血管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扩张球囊技术 单纯保护技术 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预扩张球囊技术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尚誉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4期74-77,81,共5页
目的比较预扩张球囊技术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玉林市玉州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166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球... 目的比较预扩张球囊技术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玉林市玉州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166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球囊组87例和导丝组79例。两组患者均在主支血管置入支架,并采用简单处理策略保护分支血管病变,球囊组患者PCI术中采用预扩张球囊技术,而导丝组患者PCI术中采用单纯导丝保护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手术情况;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病变血管狭窄情况及再次住院率。结果两组患者分支血管球囊及导丝未发生截留或断裂,术后未出现严重血管并发症、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肌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患者分支血管闭塞或夹层发生率低于导丝组(P<0.05)。两组患者PCI成功率、分支血管置入支架者所占比例、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患者行对吻后扩张者所占比例和术中分支血管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导丝组(P<0.05)。球囊组患者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低于导丝组(P<0.05),而两组患者主支血管最大狭窄率、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及再次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导丝保护技术相比,预扩张球囊技术对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PCI后分支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更好,能更有效地降低术后分支血管闭塞或夹层发生率、MACE发生率及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真性分叉病变 单纯保护技术 预扩张球囊技术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应用于真性分叉病变V-RESOLVE高危病人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申少梦 杜文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期333-336,共4页
目的:通过对真性分叉病变单支架策略中分支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对比两种术式在手术即刻和近远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更佳的边支保护技术,并为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积累经验。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行冠状... 目的:通过对真性分叉病变单支架策略中分支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分组,对比两种术式在手术即刻和近远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更佳的边支保护技术,并为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积累经验。方法: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真性分叉病变并行单支架策略病人共164例随机分为拘禁球囊技术(JBT)组和边支导丝保护技术(JWT)组,并收集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生化指标、PCI相关资料以及随访9~12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JBT组手术时长、射线及造影剂剂量均小于JWT组,JBT组术中胸痛、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低于JWT组;JBT组术后48 h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低于JWT组;支架后即刻和术后9~12个月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JBT组分支的最小管腔直径大于JWT组,最大狭窄程度小于JWT组,分支闭塞发生率低于J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支直径1.5~2.5 mm,狭窄程度50%~75%、V-RESOLVE高危的真性分叉病变中,对比JWT与JBT在保护分支方面无论是手术即刻和近远期上都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单支架 分支保护技术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不同介入治疗策略的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9年第24期16-18,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不同介入治疗策略的效果。方法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12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按照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甲组患者的边支直径小于2.5mm... 目的探究分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不同介入治疗策略的效果。方法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12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按照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甲组患者的边支直径小于2.5mm,给予导丝保护,乙组、丙组患者的边支直径大于2.5mm,乙组患者给予球囊扩张,丙组患者给予球囊扩张后TAP(植入支架),比较三组患者的冠脉介入疗效。结果三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对比无差异(P>0.05)。其中甲组的术后血管再狭窄率、住院期间心绞痛发生率、随访6月内心绞痛发生率大于乙组、丙组(P<0.05)。丙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造影剂应用剂量均大于乙组、甲组(P<0.05)。结论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期间,给予球囊扩张、植入支架可获得满意疗效,可减少不良现象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策略 保护 球囊扩张 植入支架
下载PDF
预留小球囊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分支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行 孙黎明 +2 位作者 徐海涛 王怡练 董政 《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采用单支架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探讨预留小球囊对分叉病变中重要分支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在分支内预置入保护导丝,完成主支球囊预扩张、支架置入;B组(25例)在分支内预... 目的采用单支架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探讨预留小球囊对分叉病变中重要分支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在分支内预置入保护导丝,完成主支球囊预扩张、支架置入;B组(25例)在分支内预留小球囊,同样完成主支球囊预扩张、支架置入。比较两组分支血流明显减慢的发生率、分支闭塞或置入支架的发生率以及术后24h肌钙蛋白I(cTnI)水平明显升高者比例。结果A组25例中9例发生分支血流明显减慢(36%),其中置入支架4例(16%),完全闭塞2例(8%);B组25例中2例发生分支血流明显减慢(8%),无闭塞或置入支架(P值分别为0.041、0.022);术后24hcTnI明显升高例数,A组11例(39%),B组3例(12%)(P=0.027)。结论与传统保护导丝相比较,预留小球囊保护重要分支,能够有效防止重要分支闭塞,降低分支受累所致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囊 保护导丝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肌钙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