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分支球囊保护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比较
1
作者 刘文杰 刘瑞杰 +4 位作者 梁龙威 蔡振明 陈杰民 兰军 涂昌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4期7-1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分支球囊保护策略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按不同分支球囊保护策略分为单支架组和双支架组,每组130例。单支架组采用单支架分支球囊保护策略,双支架组采用双支架球囊保护... 目的比较不同分支球囊保护策略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6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按不同分支球囊保护策略分为单支架组和双支架组,每组130例。单支架组采用单支架分支球囊保护策略,双支架组采用双支架球囊保护策略。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单支架组手术时间(43.64±5.03)min短于双支架组的(49.83±5.37)min,球囊使用数量(3.46±0.31)个、支架植入数量(1.86±0.28)枚及导丝使用数量(2.04±0.41)个少于双支架组的(4.25±0.56)个、(2.35±0.35)枚、(2.35±0.53)个,对比剂用量(151.71±28.18)ml少于双支架组的(175.52±32.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支、分支的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3级比例及血管残余狭窄≥30%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分支血管慢血流、术中分支血管闭塞、术后心肌酶谱增高及术后心肌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单支架组MACE发生率8.46%与双支架组的7.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支架与双支架分支球囊保护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临床效果确切,但与双支架球囊保护策略比较,单支架球囊保护策略能减少支架、球囊、导丝使用及对比剂用量,手术时间更短,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单支架 双支架 分支保护策略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下保护性球囊灌注治疗难治性肺结核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崔会芳 舒逸 +3 位作者 黄文侨 陈旭君 林明琼 卢晔 《右江医学》 2011年第6期725-727,F0003,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保护性球囊灌注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5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经HRCT精确定位所要灌注的目标支气管位置后,在吸氧及生命体征监测情况下,纤维支气管镜达到目标支气管后,置入球囊导管,并... 目的初步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下保护性球囊灌注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的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5例难治性肺结核患者,经HRCT精确定位所要灌注的目标支气管位置后,在吸氧及生命体征监测情况下,纤维支气管镜达到目标支气管后,置入球囊导管,并以生理盐水固定球囊,通过球囊工作通道注入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异烟肼注射液,球囊导管在目标支气管处停留嵌顿5~10min,随后放松固定球囊。以同样方法行另外的目标支气管的灌注,原则是一次球囊封堵灌注不超过两个目标支气管。结果患者咳嗽、咳痰、盗汗、乏力等主客观症状明显改善20例,好转10例,稍有好转5例,临床症状好转率达100%。胸部HRCT复查病灶明显缩小乃至消失2例,有所缩小23例,无明显变化10例,HRCT示病灶缩小有效率为71.4%。痰检结核菌4+转阴1例,3+转阴1例,2+转阴2例,1+转阴2例,转阴率为46.2%(6/13)。痰检3次结核菌阴性增至28例,总阴性率为80%(28/3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保护性球囊介入灌注治疗难治性肺结核疗效确切,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病灶缩小及痰菌检测结果等方面都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保护囊灌注 难治性肺结核
下载PDF
冠脉分叉病变分支球囊保护技术与分支导丝技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邓锁琴 靳元 +3 位作者 齐佳昕 杨富德 刘晓艳 刘伟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4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对照组采用分支导丝保护技术。观察手术一... 目的探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对照组采用分支导丝保护技术。观察手术一般情况、术中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2.23±5.61)min、造影剂用量(158.83±6.39)ml、放射线量(1865.67±99.94)Gy、手术靶血管支架植入数量(1.23±0.43)个明显少于对照组(46.55±5.03)min、(166.75±5.45)ml、(1931.00±100.62)Gy、(1.65±0.59)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分支受累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支球囊保护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能提高分叉病变PCI成功率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分叉病变 分支保护技术
下载PDF
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曼 刘海波 +10 位作者 徐波 卞小丽 刘灵安 胡奉环 陈珏 高立建 邹同强 吴帆 常越 杨跃进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66-971,共6页
目的:评估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靶病变为非左主... 目的:评估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靶病变为非左主干分叉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组(PBT组)和拘禁导丝保护技术组(JWT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主支置入支架后分支闭塞的发生率、术毕分支TIMI 3级血流的比例、分支重进导丝的比例和成功率、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共入选432例患者,PBT组与JWT组各216例。PBT组在PCI术中分支闭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JWT组(0.93%vs.4.17%,P=0.03),真性分叉病变PCI术中分支闭塞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JWT组(0.58%vs.5.39%,P<0.01)。PBT组1例(0.46%)分支需要重进导丝,并置入支架;JWT组6例(2.78%)需要重进分支导丝,其中2例(33.33%)分支重进导丝失败,4例(66.67%)对分支进行扩张。两组需要重进导丝的比例和再进导丝的成功率、术毕主支和分支TIMI 3级血流的比例以及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原性死亡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JWT相比,PBT可有效降低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分支闭塞的发生率,且有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病变 改良拘禁保护技术 拘禁导丝技术 分支闭塞
下载PDF
主动球囊边支保护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边支保护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强 王慧峰 +4 位作者 王凤群 王琨 张永红 胡新贵 刘飞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分析主动球囊边支保护技术(ABP)与单导丝保护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过程中的边支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并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冠脉分叉病变病人316例,对其光盘和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分析主动球囊边支保护技术(ABP)与单导丝保护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过程中的边支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并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冠脉分叉病变病人316例,对其光盘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PCI术式的不同分为主动球囊边支保护组(ABP组)和单导丝保护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接受PCI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成功率、手术即刻边支血流情况、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及术后6 h心肌酶谱水平,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术后12个月通过冠脉造影随访,比较两组病人分支情况。结果主支支架置入后边支血管闭塞,单导丝保护组12例(7.8%),ABP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中期疗效比较,ABP组的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导丝保护组(P<0.05)。结论 ABP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近、中期疗效优于单导丝保护技术,且手术安全性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主动保护技术 单导丝保护技术 心脏不良事件 冠脉造影
下载PDF
分支球囊主动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单支架植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魏述军 袁吉祥 吴源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11-513,共3页
目的观察分支球囊主动保护技术(SPB)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单支架植入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导丝保护技术,观察组采用SPB技术。评价单支架植入成功率,即刻及1年... 目的观察分支球囊主动保护技术(SPB)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单支架植入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导丝保护技术,观察组采用SPB技术。评价单支架植入成功率,即刻及1年后分支血流通畅率、1年内MACE发生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结果 SPB技术单支架植入成功率96%,分支血流即刻通畅率100%,1年后分支血流通畅率98%,1年内MACE发生率为2%,靶病变血运重建率2%;传统双导丝技术单支架植入成功率82%,分支血流即刻通畅率76%,1年后分支血流通畅率72%,1年内MACE发生率为10%,靶病变血运重建率8%。结论分支球囊主动保护技术可以提高单支架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成功率,使分支开口不被严重挤压或闭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分叉病变 分支囊主动保护技术 单支架植入
下载PDF
球囊保护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唐胜惠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5期9-10,共2页
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过程较为复杂,且容易产生边支丢失情况,还容易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心肌梗死事件,另外,介入治疗还增添了术后靶血管重建的几率。因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一直是医疗事业中的一项难题。本文首... 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过程较为复杂,且容易产生边支丢失情况,还容易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心肌梗死事件,另外,介入治疗还增添了术后靶血管重建的几率。因而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一直是医疗事业中的一项难题。本文首先对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边支受累机制和治疗中实施的保护措施进行了详细综述,进而探讨球囊保护在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远端球囊保护系统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张月兰 田文 +4 位作者 贺文辉 曾定尹 胡健 白小涓 齐国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远端球囊保护系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急诊PCI的AMI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性或闭塞性病变的33例患者,远端球囊保护系统保护下抽吸... 目的:探讨和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远端球囊保护系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急诊PCI的AMI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血栓性或闭塞性病变的33例患者,远端球囊保护系统保护下抽吸血栓后再行PCI治疗(球囊成形扩张术、置入支架术),最后再抽吸血栓。结果:血栓吸引后置入支架比率为81.82%;远端球囊保护系统保护下的PCI术前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无复流发生率低;PCI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即刻成功率为93.94%,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未见与该保护系统相关的血管并发症;封堵球囊平均封堵时间为(171.55±26.84)s,移出体外血栓重量(3.71±1.25)g,以红色血栓多见。结论:联合应用远端球囊保护系统保护下的AMI急诊PCI手术即刻成功率高,未见与该保护系统相关的血管并发症,该方法较安全;AMI若冠状动脉内以血栓性或闭塞性病变为主,应积极联合使用远端球囊保护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保护系统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复流
下载PDF
血管介入远端球囊保护器在急诊PTCA中的应用护理
9
作者 赵萍 赵晓梅 +2 位作者 默郦 曹艳杰 王玉英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5年第4期25-26,共2页
对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PTCA术中应用血管介入远端球囊保护器,以预防和减少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结果69例患者术后病情稳定,随访1~4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提示血管介入远端球囊保护器有预防AMI及急诊介入治疗时血栓脱落... 对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PTCA术中应用血管介入远端球囊保护器,以预防和减少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结果69例患者术后病情稳定,随访1~4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提示血管介入远端球囊保护器有预防AMI及急诊介入治疗时血栓脱落造成远端血管栓塞并发症的作用,提出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配合,是患者平稳安全的渡过手术期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远端保护 PTCA 护理
下载PDF
冠心病真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球囊边支保护技术的临床应用
10
作者 张腾 唐波 +1 位作者 王建 杨维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423-423,共1页
目的分析球囊边支保护技术在冠心病真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冠心病真分叉病变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单导丝边支保护技术,观察组利用球囊边支保护技术,比较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边支即刻闭塞率、边... 目的分析球囊边支保护技术在冠心病真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冠心病真分叉病变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单导丝边支保护技术,观察组利用球囊边支保护技术,比较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边支即刻闭塞率、边支开口狭窄加重率、边支需植入支架率、完成交换导丝的时间优于对照组;随访期间边支血管闭塞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真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球囊边支保护技术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真分叉病变 囊边支保护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保护性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在冠心病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时的应用观察
11
作者 许放华 鲁邦福 +1 位作者 庞浒 孟凡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7期97-98,共2页
目的观察保护性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在冠心病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复杂病变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在介入治疗前,先安装保护性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对照... 目的观察保护性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在冠心病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复杂病变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在介入治疗前,先安装保护性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对照组常规介入治疗,术后第1、3、7天检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c Tn I)、B型脑钠肽(BNP),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第1、3、7天,观察组c Tn I、BNP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3%,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保护性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在冠心病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主动脉囊反搏装置 介入治疗 冠心病复杂病变
下载PDF
小球囊保护冠脉分叉病变分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龚辉 黄定 张向阳 《循证医学》 CSCD 2017年第3期159-162,170,共5页
目的探索冠脉分叉病变应用主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同时小球囊保护分支介入策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冠脉分叉病变用主支植入药物支架同时小球囊保护分支介入策略病例的即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影像学效果:主支术前的狭窄程度为(8... 目的探索冠脉分叉病变应用主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同时小球囊保护分支介入策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冠脉分叉病变用主支植入药物支架同时小球囊保护分支介入策略病例的即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影像学效果:主支术前的狭窄程度为(86.80%±9.10%),术后的狭窄程度为(0.20%±0.80%),Z=-6.08,P<0.01;分支术前的狭窄程度为(67.10%±20.00%),分支术后的狭窄程度为(27.30%±18.20%),Z=-5.99,P<0.01。临床效果: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比例为0。安全性:分支闭塞的比例、禁锢球囊滞留的比例、禁锢导丝滞留的比例均为0,分支保护球囊以(10.00±2.70)atm的压力进行扩张,主支的支架以(15.10±1.80)atm的压力释放可使分支被禁锢的球囊、导丝顺利撤出。结论应用主支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同时小球囊保护分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即时疗效好、安全性高,但长期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保护 禁锢 禁锢导丝
下载PDF
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梁国泉 罗剑静 +2 位作者 廖广婧 杨澄 翟永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7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分析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证实存在心肌缺... 目的分析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证实存在心肌缺血证据,且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真性分叉病变(依据Medina分型,其中111,101,011为真性分叉病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术前1 d两组病人均口服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剂量为300 mg,对照组进行拘禁导丝保护技术治疗,研究组进行拘禁球囊技术治疗。记录所有病人手术操作相关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曝光时间、支架植入数量、球囊数量、导丝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中胸痛、术中冠状动脉夹层、术中支架膨胀不全发生率及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手术均成功,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心律失常、术中血流减慢,术后分支闭塞或夹层、术后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水平升高、术后分支血流动力学改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2%,对照组为27.08%,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凭借操作简单、造影剂用量少、X线曝光时间短、支架植入少、球囊用量少、导丝用量少、治疗费用少等诸多优势适用于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并未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拘禁保护技术 拘禁导丝保护技术 心肌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并单支架骑跨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耀贵 杜岗 边宁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2期2038-2040,共3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联合单支架跨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非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患者30例,在IVUS指导下行分支...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联合单支架跨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非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患者30例,在IVUS指导下行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及主支单支架横跨支架置入术,12月内完成随访,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并完成IVUS复查。结果术后一年内,2例发作心绞痛,加强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非靶血管病变,并完成血运重建。2例因心力衰竭发作需住院治疗。IVUS复查主支和边支两组血管管腔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联合主支单支架越跨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拘禁囊术保护 单支架跨越技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边支球囊保护策略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颖 胥雪莲 赵刚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期34-38,共5页
分叉病变约占经皮冠脉介入术的15%~20%,因手术难度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边支丢失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高等风险,成为介入治疗一大挑战。近年来国内外指南、专家共识指出:分叉病变应遵循"越简单越好"的原则。故如何有效... 分叉病变约占经皮冠脉介入术的15%~20%,因手术难度大、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边支丢失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高等风险,成为介入治疗一大挑战。近年来国内外指南、专家共识指出:分叉病变应遵循"越简单越好"的原则。故如何有效保护分支成为处理分叉病变的关键。为提高经皮冠脉介入术的安全性,避免重要边支丢失,边支球囊保护技术对简化手术操作、提高成功率提供了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保护技术
下载PDF
Jailed导丝技术与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盛青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22-624,671,共4页
目的比较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与Jailed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CBL)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94例于宣城市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 目的比较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与Jailed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CBL)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94例于宣城市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CB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采取Jailed导丝技术和研究组采取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两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PCI治疗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1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对比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PCI治疗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为3级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5.74%vs. 78.72%,P<0.05),术后1个月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下降(4.26%vs. 2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Jailed导丝技术,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可增强CBL患者行PCI治疗的效果,且不会增加对比剂用量,亦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同时可有效降低MACE的发生率,故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Jailed导丝技术 主动保护技术
下载PDF
基于及物性理论的环保类演讲的生态话语分析--以《一个保护地球的经济案例》为例
17
作者 李晓雪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2-54,共3页
生态话语分析主要研究语言如何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且揭示话语背后隐含的生态意义。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采取“以人为本”的生态观,以《一个保护地球的经济案例》为例,对环保类演讲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结合定量与定性... 生态话语分析主要研究语言如何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且揭示话语背后隐含的生态意义。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采取“以人为本”的生态观,以《一个保护地球的经济案例》为例,对环保类演讲进行生态话语分析,结合定量与定性的方法对小句进行解读,以揭示环保类演讲是如何通过及物性过程构建生态话语的。以期今后的环保演讲能够更好地体现生态内涵,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一个新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 及物性过程 《一个保护的经济案例》
下载PDF
巯基保护的中空金纳米球(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文武 高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0-775,共6页
基于全统一模型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我们提出了具有高对称性和稳定性的巯基保护的中空金纳米球Au_(60)(SR)_(20)的原子结构。Au_(60)(SR)_(20)由一个二十面体Au_(50)富勒烯中空笼子(由20个四面体Au_4融合构成)和10个[-RS-Au-SR-]... 基于全统一模型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我们提出了具有高对称性和稳定性的巯基保护的中空金纳米球Au_(60)(SR)_(20)的原子结构。Au_(60)(SR)_(20)由一个二十面体Au_(50)富勒烯中空笼子(由20个四面体Au_4融合构成)和10个[-RS-Au-SR-]订书针结构组成,并遵循"分离和保护"规则。DFT计算表明,这种空心Au_(60)(SR)_(20)纳米球具有大的带隙(1.3 eV)以及在笼中心的核独立化学位移(NICS)为负值(-5),表明其高度的化学稳定性。此外,四面体Au4单元中心的NICS值远大于空心笼中心的NICS值,表明Au_(60)(SR)_(20)的总体稳定性可能来自每个四面体Au_4单元的局部稳定性。正的谐波振动频率说明Au_(60)(SR)_(20)纳米球至少是势能表面的局部最小值。另外,我们还通过融合四面体Au_4层设计了双层中空金纳米球,表明调整中空金纳米球壳层厚度是可行的。最后,我们还介绍了更大的中空金纳米球Au_(180)(SR)_(60)的设计。这项工作提供了可控设计中空金纳米球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保护的中空金纳米 密度泛函理论 全统一模型 “分离和保护”规则 核独立化学位移
下载PDF
PercuSurge GuardWire Plus远端球囊保护系统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申珂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54-154,共1页
关键词 远端保护系统 介入治疗 冠心病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晓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年第7期29-3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进修时,通过研究分析92例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介入治疗中对患者应用主动球囊保护技术,记录分析患者术中参数... 目的研究分析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进修时,通过研究分析92例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介入治疗中对患者应用主动球囊保护技术,记录分析患者术中参数变化情况和住院期间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92例患者的99处分叉病变中,对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应用,81%的患者病变为Medina1.1.1型。患者术毕之后,TIMI3级血流,其中主支占100%,分支占99%。有1例患者分支闭塞进行导丝将分支支架置入。同时1例患者分支血流TIMI为2级,分支较小,患者没有相对明显的症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患者住院起的随访中,1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同时患者IVUS检查中,13例患者术毕,患者的主支支架充分扩张,有着满意的贴壁状况,患者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分支被挤压的球囊和导丝,全部顺利的撤出。结论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应用疗效较好,手术成功率较高,患者边支闭塞发生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主动保护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