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61型,1071型数字繁用表保护端的正确使用
1
作者 杨虹 《湖北电力技术监督》 1996年第4期4-5,共2页
关键词 数字繁用表 保护端 1061型 1071型
下载PDF
数字仪表测量中保护端的抗干扰
2
作者 杨梅 《标准.计量.质量》 1998年第10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测量 数字仪表 抗干扰 保护端
下载PDF
如何正确使用仪器的保护端
3
作者 FLUKE 《现代仪器使用与维修》 1996年第2期27-31,共5页
由两台仪器相连接进行测量,会遇到如何保证连接导线中信号纯净的问题,与接地环路一样都是测量中容易出错的问题。当被测的电压相对于地或相对于某个参考点浮置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如图1所示。
关键词 仪器仪表 保护端 测量
下载PDF
远端乘员保护虚拟测试中数据相关性评估方法研究
4
作者 郭庆祥 郑艳婷 +2 位作者 谭雯霄 卜晓兵 赵子开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54,共6页
为研究不同的数据相关性评估方法在远端乘员保护虚拟测试中的适用性,首先通过分析2个车型的远端碰撞工况基础数据,确定了11个动态响应量,进一步应用相关分析(CORA)和ISO/TS 18571方法进行相关性评估,采用误差分析法对相关性评估结果中... 为研究不同的数据相关性评估方法在远端乘员保护虚拟测试中的适用性,首先通过分析2个车型的远端碰撞工况基础数据,确定了11个动态响应量,进一步应用相关分析(CORA)和ISO/TS 18571方法进行相关性评估,采用误差分析法对相关性评估结果中差异较大的响应量进行分析,证明了ISO/TS 18571方法相比CORA方法所得到的评价结果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测试 乘员保护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三端差动保护方案在电力系统故障快速识别中的性能评估与改进
5
作者 陈雨强 战世翔 刘为玉 《电力系统装备》 2024年第9期16-18,共3页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延伸与发展,故障快速识别和隔离变得尤为重要。三端差动保护方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保护策略,在电力系统故障识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介绍了三端差动保护方案的基本原理,对其在故障快速识别中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包括故...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延伸与发展,故障快速识别和隔离变得尤为重要。三端差动保护方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保护策略,在电力系统故障识别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介绍了三端差动保护方案的基本原理,对其在故障快速识别中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包括故障识别速度、准确率和抗干扰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如引入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优化保护算法、加强通信系统建设以及完善故障录波功能,以提升三端差动保护方案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动保护 电力系统 故障识别 性能评估 改进方案
下载PDF
三端差动保护技术配置与应用探究
6
作者 柯仲来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8-52,共5页
输电线路T接方式由于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当下电网建设过程中应用日益广泛,但却给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定值整定和运行方式调整带来诸多问题,三端差动保护技术应运而生。文章对三端差动保护技术的应用背景、技术特点、配置规范、自适应主... 输电线路T接方式由于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当下电网建设过程中应用日益广泛,但却给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定值整定和运行方式调整带来诸多问题,三端差动保护技术应运而生。文章对三端差动保护技术的应用背景、技术特点、配置规范、自适应主从定位技术、保护动作逻辑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三端差动保护技术保护装置的保护试验和通道联调试验。理论分析和应用结果表明三端差动保护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保护T型接线输电线路,保障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接输电线路 差动保护技术 自适应主从定位
下载PDF
Merrifield树脂和王氏树脂与N端保护苯丙氨酸成酯反应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志刚 蔡豪斌 何水淋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734-735,共2页
目的:比较Merrifield树脂和王氏树脂与N端保护苯丙氨酸成酯反应的结合率。方法:Merrifield树脂与Boc苯丙氨酸铯盐成酯反应克分子比为1∶1.2,反应31h。王氏树脂与Fmoc苯丙氨酸酯化反应48h,克分子比为1∶3。结果:Merrifield树脂与Boc苯丙... 目的:比较Merrifield树脂和王氏树脂与N端保护苯丙氨酸成酯反应的结合率。方法:Merrifield树脂与Boc苯丙氨酸铯盐成酯反应克分子比为1∶1.2,反应31h。王氏树脂与Fmoc苯丙氨酸酯化反应48h,克分子比为1∶3。结果:Merrifield树脂与Boc苯丙氨酸铯盐成酯反应产物,用质量法和水杨醛法测得其产物结合率分别为90.0%和89.2%;王氏树脂与Fmoc苯丙氨酸酯化产物,用质量法和水杨醛法测得其产物的结合率分别为56.1%和56.3%。结论:Merrifield树脂的成酯产物结合率至少高于王氏树脂产物的32%。另外,质量法与水杨醛法测得的结合率相差不超过1%,但质量法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合成 多肽 MERRIFIELD树脂 丙氨酸 N保护 王氏树脂
下载PDF
远端保护装置下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冰 吴洪亮 +3 位作者 刘传玉 刘竹丽 孙旭文 刘济跃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在远端保护装置(保护装置)下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4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CAS时应用保护装置,先将保护装置通过狭窄部位并在狭窄远端展开,然后行保护性颈动脉CAS;... 目的探讨在远端保护装置(保护装置)下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4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CAS时应用保护装置,先将保护装置通过狭窄部位并在狭窄远端展开,然后行保护性颈动脉CAS;并对手术过程、疗效及围术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颈动脉造影证实,残余狭窄率<30%,术后第10天死亡1例;术后1 a均未发生TIA、再卒中及死亡。结论在保护装置下采用CAS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掌握其适应证及操作规范,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保护装置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血管远端保护装置治疗前降支近端大血栓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健球 黄永光 +1 位作者 刘怀昌 严俊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血管远保护装置 前降支 血栓
下载PDF
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附3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洪涛 高炜 +1 位作者 陈明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评价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 2例分别于发病后 2h、7h行直接血管成形术 ,1例于发病后 17d行择期冠状动脉成形术 ,术中均使用Percusurge... 目的 评价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 2例分别于发病后 2h、7h行直接血管成形术 ,1例于发病后 17d行择期冠状动脉成形术 ,术中均使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保护病变远端血管并对梗死相关血管行负压抽吸。结果  3例患者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 ,血管内吸出大量血栓 ,术后达到TIMI 3级血流 ,患者症状迅速缓解 ,其中 1例有轻度血管内膜撕裂 ,但不影响远端血流 ,未予特殊处理。结论 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能有效保护远端血管 ,吸出冠状动脉内血栓 ,避免远端血管栓塞。该方法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在急性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内存在大量血栓的情况下行介入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介入治疗 Percusurge远保护装置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要英杰 王旭 +4 位作者 邵一兵 王正中 王燕 杨延民 张纯全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应用远端保护装置Guard Wire Plus T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共72例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远端保护组(GW组)和非远端保护组(NG... 目的:评价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应用远端保护装置Guard Wire Plus T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9月至2006年5月共72例急性心肌梗死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远端保护组(GW组)和非远端保护组(NGW组),其中GW组38例,NGW组34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ST段回落情况、术后TIMI分级、TIMI记帧、和心肌blush分级以及术后一周内及3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全部病例均成功地置入支架,GW组全部成功放置GuardWire PlusTM保护装置,GW组ST段回落□50%的百分比明显高于NGW组(68.4%vs41.2%,p<0.05)。术后TIMI分级两组没有明显差别,TIMI记帧(p=0.043)和心肌blush分级有明显差别(p=0.000)。GW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NGW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联合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可以有效的预防远端血栓栓塞,缩小梗死面积,改善LV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保护装置 TIMI记帧 心肌blush分级
下载PDF
多端纵联差动保护突变量数据自愈同步算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景光 罗亭然 +2 位作者 赵娇娇 翁汉琍 梅李鹏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71,共6页
为了消除采样值在数据链路中的延时误差对纵联差动保护装置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突变量的保护数据自愈同步算法。首先实时计算各端采样数据的突变量,当超过突变量阈值时,判定多端系统发生短路故障。然后根据采集的电流波形的突变特... 为了消除采样值在数据链路中的延时误差对纵联差动保护装置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突变量的保护数据自愈同步算法。首先实时计算各端采样数据的突变量,当超过突变量阈值时,判定多端系统发生短路故障。然后根据采集的电流波形的突变特征计算出各端数据的故障突变时刻,再以某一端的故障时刻为基准,自动补偿其他端与该端之间的时间差,形成新的采样序列,采用重新同步后的采样序列计算故障后差动电流和制动电流值以确保保护装置正确动作。通过理论分析和算例仿真,验证了本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且本算法有利于提高智能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可实现多侧差动和广域差动等原理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量 纵联差动保护 广域差动保护 同步算法 智能保护
下载PDF
远端保护装置在髂动脉闭塞病变腔内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楠 张腾飞 +7 位作者 唐小斌 王晓娜 寇镭 王盛 吴章敏 刘晖 吴小凡 陈忠 《中国医药》 2018年第7期1063-1065,共3页
目的探讨远端保护装置在髂动脉闭塞病变腔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血管腔内治疗并使用远端保护装置的12例髂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远端保护装置拦截栓塞物及取栓的作... 目的探讨远端保护装置在髂动脉闭塞病变腔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血管腔内治疗并使用远端保护装置的12例髂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远端保护装置拦截栓塞物及取栓的作用。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远端保护装置,拦截栓塞物10例(83.3%),并均将栓塞物拉出体外。患者术后患肢踝臂指数明显高于术前[(0.85±0.26)比(0.51±0.12)](P=0.037)。所有患者术后造影显示股腘动脉及膝下流出道均血流通畅,无栓塞征象,均无腔内治疗及远端保护装置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21±15)个月,1例术后6个月出现支架内再狭窄,行再次腔内治疗,一期通畅率为91.7%(11/12)。结论髂动脉闭塞病变腔内治疗同期使用远端保护装置安全有效,同时可将血栓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动脉闭塞病变 栓塞 保护装置 腔内治疗
下载PDF
远端保护装置下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波 谭莉 +1 位作者 黄晓松 刘秋庭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评价在远端保护装置下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分析22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行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时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并对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在远端保护装置下22例患者共置入22... 目的评价在远端保护装置下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分析22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行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时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并对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在远端保护装置下22例患者共置入22个支架,术后椎动脉开口造影证实,狭窄由76.0%±9.6%下降至13.9%±3.2%。技术成功率95.4%,1例因血管痉挛,放置保护装置失败。在1、3、6个月随访时按Malek评分,12例评定分为1分,10例评定分为2分。结论在保护装置下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装置 椎动脉开口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远端保护装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的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云燕 张军 +4 位作者 周晓东 李军 李红玲 刘丽文 朱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冠状动脉远端保护装置对急性心梗患者左室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 35例,实验组 2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 1、3、6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V EDV)、左室收缩...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冠状动脉远端保护装置对急性心梗患者左室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照组 35例,实验组 2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 1、3、6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V 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射血分数(EF)和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结果 实验组术后EF值、3个月及 6个月时WMSI和LVEDV、LVESV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可更加有效阻止左室重构的进程。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观测、评价左室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梗死 左室重构 冠状动脉远保护装置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对血浆内皮素-1及白细胞介素-6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瑄 李成祥 +4 位作者 王海昌 贾国良 曹丰 冯旭阳 高延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DP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对冠状窦血浆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8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DPD组(25例)、对照组(23例),经股静脉将6F右冠状动... 目的探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DP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对冠状窦血浆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8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DPD组(25例)、对照组(23例),经股静脉将6F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置入冠状静脉窦,于PTCA前、术后即刻、术后2h、术后6h共4个时间点采血,分别检测血浆中ET-1、IL-6水平。结果PCI术前两组ET-1、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D组术前及术后3个时间点血浆ET-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2h、6h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D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D组术后即刻至6h IL-6浓度显著降低(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能有效保护远端血管,避免内皮损伤,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Percusurge远保护装置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内皮素-1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远端保护装置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海昌 曹丰 李成祥 《心脏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74-76,共3页
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急诊冠脉内介入治疗时,常常会引起血栓碎裂、脱落而阻塞远端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导致远端血流缓慢,发生病变血管再通后血流缓慢,甚至发生“无复流现象”。远端保护装置可安全、... 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闭塞血管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急诊冠脉内介入治疗时,常常会引起血栓碎裂、脱落而阻塞远端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导致远端血流缓慢,发生病变血管再通后血流缓慢,甚至发生“无复流现象”。远端保护装置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等血管内存在大量血栓时的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作者对近年来远端保护装置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装置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 心肌梗塞 急性
下载PDF
远端保护装置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延 李成祥 +3 位作者 王海昌 贾国良 曹丰 冯旭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3期2148-2151,共4页
目的 :评价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急诊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临床选择2 0 0 3 0 6 / 2 0 0 4 0 3收住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发病 2h至 3d内急诊... 目的 :评价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急诊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临床选择2 0 0 3 0 6 / 2 0 0 4 0 3收住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发病 2h至 3d内急诊入院的AMI患者 72例 ,根据意愿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介入治疗时使用远端保护装置 ) .实验组纳入 39(男 36 ,女3)例 ,平均年龄 (5 6± 12 )岁 ;对照组纳入 33(男 2 7,女 6 )例 ,平均年龄 (5 9± 12 )岁 .肘静脉采血查血清肌钙蛋白I(cTnI) ,心肌酶CK MB (CK MB)含量 ,时间点分别为入院时、PCI术后8,16和 2 4h .结果 :①血清cTnI和CK MB含量变化 :实验组峰值均在术后 8h出现 ,且在 16 ,2 4h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别 [cTnI 16 ,2 4h分别为 (12 0 1± 814 )vs (6 93± 6 2 4 ) μg/L ,P <0 .0 1;(110 0± 186 8)vs (417± 36 5 ) μg/L ,P <0 .0 1.CK MB 16 ,2 4h分别为 (4.92± 1.32 )vs (3.2 7±0 .33) μkat/L ,P <0 .0 1;(3.0 2± 0 .13)vs (2 .5 7± 0 .13)μkat/L ,P <0 .0 1].②两组住院期间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别 .结论 :AMI急诊介入治疗时血栓和粥样斑块脱落破裂造成远端血管栓塞 ,出现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 ,远端保护装置回收脱落碎片 ,有效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保护装置 介入治疗 肌钙蛋白I 心肌酶CK.MB
下载PDF
远端保护和血栓抽吸装置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颜红兵 赵汉军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3期175-179,共5页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最有效的再灌注措施,因而是首选的治疗策略。然而,在当今强化抗栓治疗时代,远端栓塞、无复流和慢血流现象发生率可达7%~10%,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最有效的再灌注措施,因而是首选的治疗策略。然而,在当今强化抗栓治疗时代,远端栓塞、无复流和慢血流现象发生率可达7%~10%,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因素。因而一直是制约急诊PCI效果的突出问题。目前已开发出多种辅助装置以减少急诊PCI中远端栓塞、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可将其分类为血栓清除装置,包括单纯手工抽吸导管(抽吸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保护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桥血管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下载PDF
颈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中使用近端脑保护装置2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媛 李捷 +2 位作者 倪忠涵 黄文晖 罗建方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650-652,共3页
1临床资料 1.1病例1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头晕2年余,加重6月”于2017年1月17日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头晕,半年前上述症状加重,改变体位时明显,发作频率增加。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 保护装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