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英国普通法土地保有权的建构及其内涵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咸鸿昌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1-140,共10页
英美法系的财产法是以英国普通法土地保有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诺曼征服后英格兰完备的土地保有制是普通法土地保有权产生的制度基础。亨利二世时期开始,自由保有制土地的司法管辖权逐渐集中到王室法院手中,借助王室法院的一系列占有性... 英美法系的财产法是以英国普通法土地保有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诺曼征服后英格兰完备的土地保有制是普通法土地保有权产生的制度基础。亨利二世时期开始,自由保有制土地的司法管辖权逐渐集中到王室法院手中,借助王室法院的一系列占有性诉讼程序,当事人基于保有制享有的土地权益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形成为土地保有权。土地保有权的内涵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司法程序的发展明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保有 普通法 土地保有权 占有
下载PDF
英格兰中世纪的土地保有权和各种身份的土地持有者 被引量:5
2
作者 沈汉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10期117-127,共11页
中世纪英格兰的土地保有权有着复杂的法律规定性,封建土地关系包含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因之,借助土地法的规定阐述英格兰的土地保有权的类型,以及自由持有农、公簿持有农、租地农、维兰等土地持有者的法律身份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就具... 中世纪英格兰的土地保有权有着复杂的法律规定性,封建土地关系包含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因之,借助土地法的规定阐述英格兰的土地保有权的类型,以及自由持有农、公簿持有农、租地农、维兰等土地持有者的法律身份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就具有了可操作性。因此,土地法的观察是研究英国农业史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土地所有权 土地保有权
下载PDF
英国“保有权”制度对中国“三权分置”改革的借鉴与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申始占 《世界农业》 2018年第7期77-82,共6页
按照中国现有法学理论的逻辑,"三权分置"改革中土地经营权的分离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中世纪英国的"保有权"制度是一种多级权利并存的土地产权制度,该制度与中国旨在构建的新型土地产权关系存在许多共同之处。"... 按照中国现有法学理论的逻辑,"三权分置"改革中土地经营权的分离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中世纪英国的"保有权"制度是一种多级权利并存的土地产权制度,该制度与中国旨在构建的新型土地产权关系存在许多共同之处。"保有权"制度是建立在以"占有权"为基点的权利派生体系之上的一套制度,其法理实现的路径是将土地实物与土地占有权进行分离。中国"三权分置"改革可以通过借鉴英国的多级保有制度,构建以"占有权"为基点的新型土地产权派生体系以化解当前经营权分离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有权 占有权 权利束 “三权分置”
下载PDF
英国都铎时代圈地运动的暴力性——基于农民土地保有权的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倪正春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英国都铎王朝时期圈地运动的暴力性存在一些争议。都铎时代圈地的主体是庄园领主和大农场主,存在暴力驱逐农民的可能性。但是,都铎时代圈地面积约占英格兰土地总面积的2%,英格兰以敞田制为主的农田状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从1455到1... 英国都铎王朝时期圈地运动的暴力性存在一些争议。都铎时代圈地的主体是庄园领主和大农场主,存在暴力驱逐农民的可能性。但是,都铎时代圈地面积约占英格兰土地总面积的2%,英格兰以敞田制为主的农田状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从1455到1607年,在24个圈地郡中离开土地的总人数大约为29360人,平均每年193人,并不是非常可观。持有不同土地保有权的农民,享有不同的法定土地权利,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领主和农场主在圈地中的任意妄为。只有当权利双方就土地保有权的合法性产生分歧时,农民才有可能受到驱逐。因此,都铎时代的圈地不是大规模暴力驱逐农民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铎圈地 暴力驱逐 土地保有权
原文传递
论英国普通法土地保有权的建构及其内涵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咸鸿昌 《法律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共18页
财产权是民法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作为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个法系,其各自的财产法律制度在具体的概念、规则和技术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英美法系的财产法是以英国普通法上的土地保有权为基础建立起来... 财产权是民法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作为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个法系,其各自的财产法律制度在具体的概念、规则和技术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英美法系的财产法是以英国普通法上的土地保有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而大陆法系的财产法则是以所有权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两种财产法律制度的差异集中体现在两种财产权的差异上,这种差异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财产法律建构视角。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通常将英美法系的土地保有权等同于占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普通法 财产权 国家法律制度 英美法系 财产法 大陆法系 土地保有权 内涵特征
原文传递
英国圈地运动中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田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2-96,共5页
在16—19世纪的圈地运动中,英国没有出现大的社会动乱和经济危机,主要是因为国家法律和地方法令及其机构逐步介入,一方面对尚拥有土地和土地权利的农民采取一定的安抚和保护措施,另一方面给予圈地中的失地农民和其他流民一系列济贫救助... 在16—19世纪的圈地运动中,英国没有出现大的社会动乱和经济危机,主要是因为国家法律和地方法令及其机构逐步介入,一方面对尚拥有土地和土地权利的农民采取一定的安抚和保护措施,另一方面给予圈地中的失地农民和其他流民一系列济贫救助。圈地的方式也由开始的协议转由国家一般法令调整,整体上是个逐步纳入法律规整的过程,因而避免了大的社会动乱,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法圈地 一般圈地法 土地保有权 公地共有权 济贫法
下载PDF
英国土地自由继承地产的内涵及其法律规范 被引量:2
7
作者 咸鸿昌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09年第2期189-203,共15页
自由继承地产是英国土地法上权利人所能享有的最充分的土地权利形态,由于法律传统不同,英国土地法上这一权利的内涵与大陆法系上的所有权存在明显差异。诺曼征服后英格兰普遍的土地保有制是这一权利产生的基础。亨利二世时期开始,随着... 自由继承地产是英国土地法上权利人所能享有的最充分的土地权利形态,由于法律传统不同,英国土地法上这一权利的内涵与大陆法系上的所有权存在明显差异。诺曼征服后英格兰普遍的土地保有制是这一权利产生的基础。亨利二世时期开始,随着普通法的产生和发展,自由继承地产逐渐产生,到14世纪初,这一地产的内涵得以明确。在英国土地法律史上,自由继承地产始终处在土地保有制法律关系之下,最终也没有演变成大陆法上的土地所有权。英国土地法不仅没有产生所有权,大陆法上的所有权概念也从来不能适用于英国的自由继承地产,我们必须结合土地保有制这一制度背景来认识和分析英国地产的内涵和有关的法律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土地保有 保有权 地产 自由继承地产 所有权
下载PDF
英国建构现代土地产权制度考察
8
作者 付夏婕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3-15,共3页
英国土地法律制度变迁乃至现代土地产权制度的最终确立对英国的经济增长以及经济转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英国作为第一个发生产业革命、完成经济转型的国家,考察其建构现代土地产权制度的经验,对于中国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及产权结构的建设... 英国土地法律制度变迁乃至现代土地产权制度的最终确立对英国的经济增长以及经济转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英国作为第一个发生产业革命、完成经济转型的国家,考察其建构现代土地产权制度的经验,对于中国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及产权结构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土地权利及其权能的角度来看,习惯法对于土地权利的基本权能的保障、近代保有权制度对于土地权能的扩展、现代私有产权制度对于土地权能的绝对化和完备化,是英国在土地制度变迁中得以确立独立、自由、完整的现代土地产权制度的三个关键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律制度 习惯法 保有权 工业革命
下载PDF
保障性租赁住房:一个中间租赁的国际比较视角 被引量:11
9
作者 马秀莲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5-44,共10页
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介于公租房和市场租赁之间的一种中间租赁形态。英、美、法三国实践显示,中间租赁是一种以政府、市场混合手段解决中等收入群体住房可负担性问题的中间保有权形式。但是,对于中国广大的以非户籍人口为主、较少有资格... 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介于公租房和市场租赁之间的一种中间租赁形态。英、美、法三国实践显示,中间租赁是一种以政府、市场混合手段解决中等收入群体住房可负担性问题的中间保有权形式。但是,对于中国广大的以非户籍人口为主、较少有资格享受公租房的新市民、青年人而言,保障性租赁仍是托底而非中间选择。据此,它应作为一项较为长期性的制度安排、一个相对大众化的部门进行建设,优先解决供给主体和项目的长期性问题;应大力培育非营利及低利润主体,长期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提供;政府通过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等方式,破解其融资瓶颈,以保证项目的长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租赁住房 青年人住房 中间保有权 新市民 保障房
下载PDF
不求所有 但求所用——从英国土地产权制度看我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方向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书荣 《南方国土资源》 2003年第12期12-14,共3页
英国土地产权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由土地所有权和多种形式的土地保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构成,其土地产权结构简单但权利完整。土地所有权名义上是女王的,女王将土地分给功臣和国民,其土地权利称谓土地保有权。因此,英国真正的土地权利... 英国土地产权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由土地所有权和多种形式的土地保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构成,其土地产权结构简单但权利完整。土地所有权名义上是女王的,女王将土地分给功臣和国民,其土地权利称谓土地保有权。因此,英国真正的土地权利为不同形式的土地保有权。为确保土地利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土地产权制度 中国 土地所有权 土地保有权 农民 土地使用权 土地收益分配机制 土地流转
下载PDF
浅论英国财产权的普通法路径
11
作者 蒋狄青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0-117,共8页
自从诺曼底征服之后,英国中世纪保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就已与欧洲大陆不尽相同。从12世纪开始,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及后继者积极扩展国王法庭为主的司法制度,发明各种与占有相关的令状和诉讼,简化和平等身份,使英国民众逐步获得相同的法... 自从诺曼底征服之后,英国中世纪保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就已与欧洲大陆不尽相同。从12世纪开始,英国国王亨利二世及后继者积极扩展国王法庭为主的司法制度,发明各种与占有相关的令状和诉讼,简化和平等身份,使英国民众逐步获得相同的法律救济。正是这些向所有人开放的诉讼程序一一裁决各地纠纷,判例日积月累,积渐成变,促成保有权逐渐具备了现代财产权的特征,从而在诉讼程序的缝隙中生长出了英国普通法及现代财产权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财产权 普通法 保有权 占有之诉
下载PDF
广州沙面租界土地法律性质研究——以国有土地租赁概念之中西差异为中心
12
作者 何岩巍 《广州文博》 2018年第1期152-158,共7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史料及罗马法、法国民法、英国普通法中关于'国有土地租赁'的梳理,认为沙面土地租赁中出现的租赁行为是对英法两国相关法律规定的模仿,其本质上是对私人权利的维护。
关键词 国有土地租赁 罗马法 保有权 普通法 法国民法 租赁权 永佃权 土地承租人 法国民法典 租佃契约
原文传递
农地三权“分置”的困境辨析与理论建构 被引量:17
13
作者 申始占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6-57,共12页
三权"分置"政策的出台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实现土地经营权和承包经营权相分离是农地产权结构调整的大方向。造成现有三权"分置"改革困境的原因有三:一是西方产权理论无法适应我国传统的罗马法权利派生结构,二是现有学界的研究... 三权"分置"政策的出台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实现土地经营权和承包经营权相分离是农地产权结构调整的大方向。造成现有三权"分置"改革困境的原因有三:一是西方产权理论无法适应我国传统的罗马法权利派生结构,二是现有学界的研究路径存在逻辑错误,三是学界并未认真反思"集体所有"的公法特性。本文借鉴英国历史上的土地"保有权"制度,并结合我国特有的农地产权结构,提出建立基于"占有权"为"母权利"的新型农地权利派生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多源流理论 西方产权理论 权能分离 保有权
原文传递
外国人眼里的新中国文化人类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J.S.艾迪思 覃敏笑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0-180,共11页
关键词 社会人类学 世系群 中国文化 亲属关系 中国大陆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 土地保有权 城市贫困群体 马林诺夫斯基
原文传递
On the role of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in ownership-preserving data mining 被引量:1
15
作者 Muhammad KAMRAN Ehsan Ullah MUNIR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8年第2期151-164,共14页
Knowledge extraction from sensitive data often needs collaborative work. Statistical databases are generated from such data and shared among various stakeholders. In this context, the ownership protection of shared da... Knowledge extraction from sensitive data often needs collaborative work. Statistical databases are generated from such data and shared among various stakeholders. In this context, the ownership protection of shared data becomes important. Watermarking is emerging to be a very effective tool for imposing ownership rights on various digital data formats. Watermarking of such datasets may bring distortions in the data. Consequently, the extracted knowledge may be inaccurate. These distortions are controlled by the usability constraints, which in turn limit the available bandwidth for watermarking. Large bandwidth ensures robustness; however, it may degrade the quality of the data. Such a situation can be resolved by optimizing the available bandwidth subject to the usability constraints.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particularly bioinspired techniques, have become a preferred choice for solving such issues during the past few year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usability of various optimization schemes for identifying the maximum available bandwidth to achieve two objectives:(1) preserving the knowledge stored in the data;(2) maximizing the available bandwidth subject to the usability constraints to achieve maximum robustness. The first objective is achieved with a usability constraint model, which ensures that the knowledge is not compromised as a result of watermark embedding. The second objective is achieved by finding the maximum bandwidth subject to the usability constraints specified in the first objective. The performance of optimization schemes is evaluated using different metr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ormation security Optimization Digital fights WATERMARK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