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浙会”若干史实考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换宇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6,共7页
保浙会是戊戌时期的一个重要学会,是由陈虬等在京参加会试的浙江举子倡议设立,但由于福建道监察御史黄桂鋆的弹劾及浙江举子孙灏的攻诘,被迫解散。以往学者普遍认为保浙会为保国会的分会,系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创办。事实上,保浙会的创办... 保浙会是戊戌时期的一个重要学会,是由陈虬等在京参加会试的浙江举子倡议设立,但由于福建道监察御史黄桂鋆的弹劾及浙江举子孙灏的攻诘,被迫解散。以往学者普遍认为保浙会为保国会的分会,系在康有为的影响下创办。事实上,保浙会的创办一方面是由于江浙地方绅商的鼓动,另一方面与陈虬的维新变法主张密切相关。保浙会名称虽与保国会相似,却并无隶属关系,且与保国会在内容与主张方面有较大差异。进而言之,陈虬等江浙地方士绅的变法维新主张与康、梁一派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时期 保浙会 保国会 陈虬
原文传递
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诞生
2
作者 李新宇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2年第1期1-13,共13页
一、在帝国黄昏中醒来作为一个群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是由中国传统文人蜕变而来的。从蜕变的开始,到最先的现代知识分子出现,这个过程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因此,要谈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出现,就不能不回顾中国文人固有的传统与19世纪中... 一、在帝国黄昏中醒来作为一个群体,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是由中国传统文人蜕变而来的。从蜕变的开始,到最先的现代知识分子出现,这个过程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因此,要谈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出现,就不能不回顾中国文人固有的传统与19世纪中期之后它所面对的新变局及由此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中国传统文人继承的传统并不单一,但毫无疑问,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文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知识分子 人格独立 古文经学 国家理念 儒家学说 钱玄同 章太炎 维新派 思想解放 保浙会
下载PDF
陈虬和他的《新字瓯文》——纪念陈虬逝世六十周年
3
作者 温端政 《语文建设》 1963年第Z1期30-32,共3页
一陈虬[qiú],字志三,原名国珍,晚年号蛰[zhé]庐;浙江省瑞安县人;其先祖居浙江省乐清县(明弘治正德年间迁至瑞安),所以陈虬往往自称是乐清人。他生于咸丰建元,即公元1851年,死于光绪29年,即公元1903年,享年五十四岁。陈虬是清... 一陈虬[qiú],字志三,原名国珍,晚年号蛰[zhé]庐;浙江省瑞安县人;其先祖居浙江省乐清县(明弘治正德年间迁至瑞安),所以陈虬往往自称是乐清人。他生于咸丰建元,即公元1851年,死于光绪29年,即公元1903年,享年五十四岁。陈虬是清末著名的改良主义者,光绪十五年,他中了举人后,进京会试,参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的“公车上书”,曾列名“保国会”。后因与康、梁意见不合,于1897年和蔡元培、汪康年、陈介石等回浙江组织“保浙会”,结果也遭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虬 保国会 公车上书 保浙会 明弘治 瑞安县 乐清县 报国录 州韶 列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