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晚清祁门县保甲设置与村落社会——以《光绪祁门县保甲册》为中心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道胜
凌桂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119,共9页
《光绪祁门县保甲册》相对完整地呈现了晚清一个村落共同体的保甲编制实态。晚清祁门县推行保甲,采取的是以图甲制取代保甲制的形式。一图之设以自然聚落为基础,涵盖特定的村落共同体。一图之内,区分不同属性的户籍灵活编制甲、牌。在...
《光绪祁门县保甲册》相对完整地呈现了晚清一个村落共同体的保甲编制实态。晚清祁门县推行保甲,采取的是以图甲制取代保甲制的形式。一图之设以自然聚落为基础,涵盖特定的村落共同体。一图之内,区分不同属性的户籍灵活编制甲、牌。在图甲制下,图董、甲长、牌长多由从事举业、训蒙、贸易者充任。在《保甲册》所涉的晚清祁门县村落社会中,民众执业仍不出传统士农工商的范畴。大族郑氏主要从事贸易、手工、驾舟等工商行业,其时徽州仍然有大量经商者,且贸易之家捐监之风盛行。散居的仆姓和寄户为当地农林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在保甲设置和管理上受到大族郑氏的控制和带管。大族与仆姓、寄户之间的隶属关系仍根深蒂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祁门县
保甲册
》
徽州
保甲
村落社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掌教、乡约与保甲册——清代户口管理体系中的陕甘回民人口
被引量:
14
2
作者
路伟东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6,共9页
清代存在专门的回民户籍,即回籍。清廷制定回民户籍的主要目的是刑名狱讼。回民户籍的产生时间大约在乾隆二十七年前后。清廷对回籍人口进行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地方保甲,由于缺乏上报的机制和必要,回民户籍资料只保存于州县厅一级的保甲册...
清代存在专门的回民户籍,即回籍。清廷制定回民户籍的主要目的是刑名狱讼。回民户籍的产生时间大约在乾隆二十七年前后。清廷对回籍人口进行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地方保甲,由于缺乏上报的机制和必要,回民户籍资料只保存于州县厅一级的保甲册中,没有体现在更高一级的官方统计数据中。清廷借助掌教管理和约束回民人口使得掌教获得了部分行政职权。以乡约取代掌教,又使得改称乡约的掌教获得了乡约的权力,进而发展成为地方行政权力的一极。这给以保甲制为基础的基层管理体系和统治秩序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回民户籍
掌教
乡约
保甲册
原文传递
《康熙休宁县保甲烟户册》研究
被引量:
18
3
作者
栾成显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46,共7页
明清户籍制度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清代的户口统计从依据编审册转到保甲册,是明清户籍制度的一个重大转变。《康熙休宁县保甲烟户册》对保甲与户籍制度、徽州地方社会等研究有重要价值。保甲册中多数人户载有同居人口,反映了人户构成形...
明清户籍制度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清代的户口统计从依据编审册转到保甲册,是明清户籍制度的一个重大转变。《康熙休宁县保甲烟户册》对保甲与户籍制度、徽州地方社会等研究有重要价值。保甲册中多数人户载有同居人口,反映了人户构成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保甲册还记载了多样的生理行业和广泛的人口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制度
保甲
烟户
册
户与家庭
同居
人口流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晚清祁门县保甲设置与村落社会——以《光绪祁门县保甲册》为中心
被引量:
6
1
作者
刘道胜
凌桂萍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11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CZS0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C870016)
文摘
《光绪祁门县保甲册》相对完整地呈现了晚清一个村落共同体的保甲编制实态。晚清祁门县推行保甲,采取的是以图甲制取代保甲制的形式。一图之设以自然聚落为基础,涵盖特定的村落共同体。一图之内,区分不同属性的户籍灵活编制甲、牌。在图甲制下,图董、甲长、牌长多由从事举业、训蒙、贸易者充任。在《保甲册》所涉的晚清祁门县村落社会中,民众执业仍不出传统士农工商的范畴。大族郑氏主要从事贸易、手工、驾舟等工商行业,其时徽州仍然有大量经商者,且贸易之家捐监之风盛行。散居的仆姓和寄户为当地农林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在保甲设置和管理上受到大族郑氏的控制和带管。大族与仆姓、寄户之间的隶属关系仍根深蒂固。
关键词
《光绪祁门县
保甲册
》
徽州
保甲
村落社会
分类号
K295.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掌教、乡约与保甲册——清代户口管理体系中的陕甘回民人口
被引量:
14
2
作者
路伟东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出处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6,共9页
文摘
清代存在专门的回民户籍,即回籍。清廷制定回民户籍的主要目的是刑名狱讼。回民户籍的产生时间大约在乾隆二十七年前后。清廷对回籍人口进行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地方保甲,由于缺乏上报的机制和必要,回民户籍资料只保存于州县厅一级的保甲册中,没有体现在更高一级的官方统计数据中。清廷借助掌教管理和约束回民人口使得掌教获得了部分行政职权。以乡约取代掌教,又使得改称乡约的掌教获得了乡约的权力,进而发展成为地方行政权力的一极。这给以保甲制为基础的基层管理体系和统治秩序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关键词
清代
回民户籍
掌教
乡约
保甲册
Keywords
Qin Dynasty
Hui's Household Register System
Imam
Xiangyue
Baojia Roster
分类号
K280.0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康熙休宁县保甲烟户册》研究
被引量:
18
3
作者
栾成显
机构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出处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46,共7页
文摘
明清户籍制度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清代的户口统计从依据编审册转到保甲册,是明清户籍制度的一个重大转变。《康熙休宁县保甲烟户册》对保甲与户籍制度、徽州地方社会等研究有重要价值。保甲册中多数人户载有同居人口,反映了人户构成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保甲册还记载了多样的生理行业和广泛的人口流动。
关键词
户籍制度
保甲
烟户
册
户与家庭
同居
人口流动
Keywords
residence registration system
Bao Jia residence booklet
households and families: non-family members living together
population floating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晚清祁门县保甲设置与村落社会——以《光绪祁门县保甲册》为中心
刘道胜
凌桂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掌教、乡约与保甲册——清代户口管理体系中的陕甘回民人口
路伟东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4
原文传递
3
《康熙休宁县保甲烟户册》研究
栾成显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