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无奈的选择:福特政府对“板门店事件”的应对
被引量:
1
1
作者
邓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3-168,192,共16页
1976年"板门店事件"发生后,福特政府迅速做出反应。专门负责应对突发危机的华盛顿特别行动小组召开两次会议,其决策者在应对危机时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需要采取报复性军事行动教训对手,在盟友中挽回因越战失败而失去的威...
1976年"板门店事件"发生后,福特政府迅速做出反应。专门负责应对突发危机的华盛顿特别行动小组召开两次会议,其决策者在应对危机时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需要采取报复性军事行动教训对手,在盟友中挽回因越战失败而失去的威信并维护超级大国的荣誉;另一方面不能冒局势升级带来的重大风险,以致在亚洲再次陷入类似越战的战争泥潭。无奈之下,经会议激烈争论后,美国决定在外交上主要和韩国进行协商,在军事上放弃报复性打击行动,而选择通过调遣强大的兵力来炫耀武力;尤其实施强行砍树的"保罗·班扬行动",希冀以此间接实现具有矛盾性的目标;而政治解决危机更是其选择非军事报复行动的必然组成部分。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华盛顿决策层始终存在着强烈的军事报复心理。然而,美国总统大选、越战失败的教训、复杂的美苏冷战国际形势、东北亚区域局势以及自尼克松任总统以来的对朝政策等多重因素,严重制约着福特政府的对朝军事报复行为,使其只能做无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特政府
板门店事件
无奈
保罗·班扬行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76年板门店事件的缘起与美国的反应
被引量:
2
2
作者
邓峰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60,158,共9页
1976年8月板门店事件发生后,福特政府在无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判断该事件是朝鲜方面有预谋的挑衅,并迅速做出强硬反应,实施了具有明显挑衅意味的"保罗·班扬行动"。亚太地区国际局势、美国大选的牵制和朝鲜的和平意向是影响...
1976年8月板门店事件发生后,福特政府在无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判断该事件是朝鲜方面有预谋的挑衅,并迅速做出强硬反应,实施了具有明显挑衅意味的"保罗·班扬行动"。亚太地区国际局势、美国大选的牵制和朝鲜的和平意向是影响福特政府应对板门店事件的主要因素。事实上,板门店事件是一起美朝双方长期对抗中的"偶发"事件,也是此前美国和韩国一系列行动的结果。华盛顿决策层对朝鲜长期固有的"敌人意象"思维定式,使其不仅未能深刻检视事件发生的美方缘由,而且容易对朝方行为产生错误知觉,进而在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上时常陷入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半岛
福特政府
板门店事件
保罗·班扬行动
敌人意象
原文传递
题名
无奈的选择:福特政府对“板门店事件”的应对
被引量:
1
1
作者
邓峰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3-168,192,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对朝鲜的政策研究(1958-1976)"(13BSS037)
文摘
1976年"板门店事件"发生后,福特政府迅速做出反应。专门负责应对突发危机的华盛顿特别行动小组召开两次会议,其决策者在应对危机时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需要采取报复性军事行动教训对手,在盟友中挽回因越战失败而失去的威信并维护超级大国的荣誉;另一方面不能冒局势升级带来的重大风险,以致在亚洲再次陷入类似越战的战争泥潭。无奈之下,经会议激烈争论后,美国决定在外交上主要和韩国进行协商,在军事上放弃报复性打击行动,而选择通过调遣强大的兵力来炫耀武力;尤其实施强行砍树的"保罗·班扬行动",希冀以此间接实现具有矛盾性的目标;而政治解决危机更是其选择非军事报复行动的必然组成部分。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华盛顿决策层始终存在着强烈的军事报复心理。然而,美国总统大选、越战失败的教训、复杂的美苏冷战国际形势、东北亚区域局势以及自尼克松任总统以来的对朝政策等多重因素,严重制约着福特政府的对朝军事报复行为,使其只能做无奈的选择。
关键词
福特政府
板门店事件
无奈
保罗·班扬行动
Keywords
Ford administration
Panmunjom incident
helpless
Operation Paul Bunyan
分类号
K153 [历史地理—世界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76年板门店事件的缘起与美国的反应
被引量:
2
2
作者
邓峰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
出处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60,158,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对朝鲜的政策研究(1958-1976)>(项目编号:13BSS037)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周边国家对华关系档案收集及历史研究>(项目编号:15@ZH009)
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朝鲜半岛危机研究(1966-1976)"(项目编号:12SG1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1976年8月板门店事件发生后,福特政府在无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判断该事件是朝鲜方面有预谋的挑衅,并迅速做出强硬反应,实施了具有明显挑衅意味的"保罗·班扬行动"。亚太地区国际局势、美国大选的牵制和朝鲜的和平意向是影响福特政府应对板门店事件的主要因素。事实上,板门店事件是一起美朝双方长期对抗中的"偶发"事件,也是此前美国和韩国一系列行动的结果。华盛顿决策层对朝鲜长期固有的"敌人意象"思维定式,使其不仅未能深刻检视事件发生的美方缘由,而且容易对朝方行为产生错误知觉,进而在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上时常陷入困境。
关键词
朝鲜半岛
福特政府
板门店事件
保罗·班扬行动
敌人意象
分类号
D8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无奈的选择:福特政府对“板门店事件”的应对
邓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76年板门店事件的缘起与美国的反应
邓峰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