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扶贫的运行过程与“内卷化”困境——以湖北省W村的扶贫工作为例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磊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2,共8页
以湖北省E州W村的精准扶贫为例,考察精准扶贫的运作过程及存在的困境。在精准扶贫中,"贫困村""贫困户"的认定和识别存在很大偏误,没有准确把握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主要问题,扶贫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陷入"内卷化&qu... 以湖北省E州W村的精准扶贫为例,考察精准扶贫的运作过程及存在的困境。在精准扶贫中,"贫困村""贫困户"的认定和识别存在很大偏误,没有准确把握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主要问题,扶贫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陷入"内卷化"困境。正确把握发展型扶贫与保障型扶贫之间的平衡点,是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改进精准扶贫效果,需要从准确认识当前我国贫困问题的阶段性特征入手,以此为基础正确把握特定地区致贫的主要问题,重视完善个体性保障体系的治理机制和公共性保障体系的资源配置模式,提升精准扶贫的实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内卷化 阶段特征 保障型扶贫
下载PDF
论“治理保障型”社会救助模式的构建依据与实现路径——以广东农村扶贫模式演进的历史逻辑为分析文本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玉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176,共6页
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扶贫模式的历史逻辑,先后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三种模式。这三种扶贫模式的实现,是基于三个"同质性假设":(1)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2)通过产业投资,必然能够培育... 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扶贫模式的历史逻辑,先后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参与式扶贫三种模式。这三种扶贫模式的实现,是基于三个"同质性假设":(1)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2)通过产业投资,必然能够培育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3)所有的贫困人口都具备正常的劳动能力。这种前提预设,已经不适合目前农村剩余贫困人口的生活现状。囿于既有扶贫模式的政策缺陷,结合广东省情,扬弃它们的局限,为之注入新的扶贫绩效评价尺度和创新制度安排,其实现路径是推行"治理保障型"扶贫模式,以赋予贫困人口主动脱离贫困状态的再生产能力。制度运行机制的实践构建体现为支持性制度变迁与修复性制度变迁的同步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保障型扶贫模式 支持性制度变迁 修复性制度变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