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居住环境品质及其制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魏宗财 甄峰 秦萧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6,共8页
为应对住房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严峻的住房担负问题,中央政府推行了大规模建设保障房的政策,但政策实施成效,特别是保障房住区的居住环境品质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探究。于2015年对广州11处保障房住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基于与城市工作PO... 为应对住房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严峻的住房担负问题,中央政府推行了大规模建设保障房的政策,但政策实施成效,特别是保障房住区的居住环境品质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探究。于2015年对广州11处保障房住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基于与城市工作POI核密度的分析结果匹配发现,保障房住区在空间和社会双重孤立的区位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其不宜人的居住环境,难以与低收入居民的实际需求相匹配。既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职能部门间低效的沟通、不稳定的土地来源成为阻碍保障房供应和住区居住环境品质提升的重要制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环境品质 保障房住区 制度因素 广州
下载PDF
居民主观感受视角下的广州保障房住区空间共享 被引量:15
2
作者 魏宗财 刘玉亭 林允琦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1-37,共7页
随着中国快速城镇化,经济、社会和政策制度等多维度急剧转型,城市居住空间出现了新的变化,封闭住区大规模出现,并成为城市新建居住区的主导模式。多数研究认为封闭住区是空间私有化的表征,削弱了城市机动性,加剧了社会隔离,不利于城市... 随着中国快速城镇化,经济、社会和政策制度等多维度急剧转型,城市居住空间出现了新的变化,封闭住区大规模出现,并成为城市新建居住区的主导模式。多数研究认为封闭住区是空间私有化的表征,削弱了城市机动性,加剧了社会隔离,不利于城市社会的和谐与融合。中央政府适时推出的街区制政策提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这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但如何实施尚需进一步探讨。以广州保障房住区为例,以调查问卷和访谈为研究方法,研究居住在不同开放程度的保障房住区的居民对街区开放和空间共享的主观感受,分析其主要原因,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这既有助于深入了解居民对住区建成环境和空间共享的需求,回答封闭住区是否是政府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宜居生活环境的一种高效和公平的方式,又能为国家实施和推广街区制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街区 空间共享 封闭住区 保障房住区 广州
下载PDF
大型保障房住区贫困集聚测度及其发展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承慧 张丹蕾 汪徽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3-100,共8页
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呈现出明显的历时性集聚趋势,形成众多大型保障房住区。借鉴欧美大型社会住房和公共住房的实践经验与教训,中国应密切关注大型保障房住区的发展动向,避免严重衰败。基于国际保障性住房衰败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保障房... 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呈现出明显的历时性集聚趋势,形成众多大型保障房住区。借鉴欧美大型社会住房和公共住房的实践经验与教训,中国应密切关注大型保障房住区的发展动向,避免严重衰败。基于国际保障性住房衰败研究成果,结合中国保障房的住房权属特征,文章结合南京主城边缘7个案例,采用关联住房类型的贫困集聚测度,综合分析大型保障房住区发展动态,提出促进建成大型保障房住区持续健康发展和未来保障房规划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保障房住区 贫困集聚 住房规划 住区发展
下载PDF
从“标准户”到“标准人”——基于需求的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供给方法研究框架 被引量:2
4
作者 费彦 林毅 《南方建筑》 2014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文章主要研究城市规划对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干预作用。首先,文章提出"标准人"的概念,从"人"的角度深入解读差异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并将多样化的需求转化为可度量的"标准人"的需求,从而建立合理的公... 文章主要研究城市规划对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干预作用。首先,文章提出"标准人"的概念,从"人"的角度深入解读差异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并将多样化的需求转化为可度量的"标准人"的需求,从而建立合理的公共服务供给内容与标准;然后,从"空间"的角度,研究城市规划编制的空间干预作用,探讨优化公共交通统筹、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安排的技术方法,以及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规划管理方法;最后,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去产权化"背景下,通过规划统筹、社区自组织的方式运作社区共有产品、培育社区精神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房住区 公共服务设施 标准人 空间干预
下载PDF
南京保障房住区居民住房轨迹与规划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承慧 张丹蕾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4-31,共8页
将居住空间变化和住房轨迹上升或下降趋势相结合的住房轨迹研究,是微观层面研究个体、住房和社区之间关系的重要方法。文章以南京典型的保障房住区丁家庄为例,运用住房轨迹定量研究方法,了解保障房在保障房居民住房历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将居住空间变化和住房轨迹上升或下降趋势相结合的住房轨迹研究,是微观层面研究个体、住房和社区之间关系的重要方法。文章以南京典型的保障房住区丁家庄为例,运用住房轨迹定量研究方法,了解保障房在保障房居民住房历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住房轨迹类型逻辑回归,发现关键自变量,并结合住房制度转型以及保障房精细化、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以及基于研究成果总结潜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房住区 住房轨迹 住房规划 住房政策
下载PDF
保障房住区人居环境品质评价与提升策略 被引量:19
6
作者 魏宗财 张园林 +1 位作者 张玉玲 翟青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38,共9页
人居环境品质是当前国际城市研究的热点。在中国,随着城市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如何提升住区层面的人居环境品质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命题。文章以保障房住区为例,从建成环境和居民主观感受两个维度对住区层面的人居环境品质进行了探... 人居环境品质是当前国际城市研究的热点。在中国,随着城市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如何提升住区层面的人居环境品质成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命题。文章以保障房住区为例,从建成环境和居民主观感受两个维度对住区层面的人居环境品质进行了探索,发现居民对建成环境总体上可以接受,而其主观感受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总体不佳。故文章从规划政策的完善和规划过程的优化方面提出了规划策略,认为优化保障房住区的选址、鼓励居民全过程参与规划决策、实现规划供给与居民需求的平衡是进一步提升保障房住区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品质 建成环境 居民主观感受 保障房住区
下载PDF
基于居民需求的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公共空间优化设计初探 被引量:14
7
作者 路昀 刘玉亭 曹冬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年第5期19-25,共7页
保障房住区的规划与设计常套用一般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标准,符合特定居民需求的住区公共空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对广州市7个典型保障房住区居民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发现,保障房住区居民的年龄构成、经济收入、户外活动类型等与普通... 保障房住区的规划与设计常套用一般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标准,符合特定居民需求的住区公共空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对广州市7个典型保障房住区居民进行访谈和问卷调研发现,保障房住区居民的年龄构成、经济收入、户外活动类型等与普通住区的居民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保障房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应以居民的真实需求为依据,在研究不同人群的行为特点的基础上来进行,具体需要关注的内容包括改善步行交通环境、优化配置住宅周边的休息空间、拓展架空层的功能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房住区 公共空间 居民需求 广州市
下载PDF
香港大型保障房住区建设经验及对上海的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邹涛 《住宅产业》 2019年第7期68-71,共4页
作为高密度大都市区域的上海,目前保障房的供给模式以大规模集中新建为主,与香港地区具有相似性。本文从政策、空间、社会三个角度对香港的大型保障房住区建设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相应的经验和启示,以供上海保障房社区建设参考借鉴。
关键词 大型保障房住区 经验与启示 香港
下载PDF
依托保障房住区实现老年人再就业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构建研究
9
作者 王闻 《住宅产业》 2015年第6期41-42,共2页
本文以满足大规模保障房住区老年人基本需求的角度为出发点,基于可持续理念,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协助、实现年轻老年人再就业的居家养老模式,且对该模式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以南京市丁家庄社区为例,结合问卷调研和... 本文以满足大规模保障房住区老年人基本需求的角度为出发点,基于可持续理念,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协助、实现年轻老年人再就业的居家养老模式,且对该模式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以南京市丁家庄社区为例,结合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模拟了依托大规模保障房住区实现老年人再就业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在分析关键环节的同时,为实施路径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再就业 大规模保障房住区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保障房住区基本生活服务设施适老匹配度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萍 殷思琪 +1 位作者 王成芳 舒平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5-99,共5页
针对大城市边缘区保障房住区内老年人群生活需求与基本服务设施配置不足或不相适应的矛盾,提出构建基于老年人生活需求的服务设施适老匹配模型。并以石家庄为例,选取10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适老匹配度计算,以期为基本生活服务设施提供参... 针对大城市边缘区保障房住区内老年人群生活需求与基本服务设施配置不足或不相适应的矛盾,提出构建基于老年人生活需求的服务设施适老匹配模型。并以石家庄为例,选取10项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适老匹配度计算,以期为基本生活服务设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保障房住区 基本生活服务设施 适老 匹配度
原文传递
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居民网购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1
作者 龚亚男 魏宗财 刘玉亭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81,共8页
随着移动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网络在线消费正深刻改变着居民的消费行为,给城市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基于对广州市6个保障房住区的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居民网络在线消费行为和实体消费行为的关系及其... 随着移动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网络在线消费正深刻改变着居民的消费行为,给城市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基于对广州市6个保障房住区的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居民网络在线消费行为和实体消费行为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保障房住区居民的网络在线消费行为对实体消费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居民的个人经济属性、网购经验、网购认知评价均会对其在线和实体消费行为选择产生显著影响,价格因素是居民选择网络在线消费的主要动机。研究有助于丰富居民消费行为方面的学术讨论,也能为保障房住区的配套设施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行为 在线消费 保障房住区 结构方程模型 实体零售业 线上与线下结合 可达性
原文传递
大规模保障住区养老设施配置优化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灵芝 张嘉澍 +1 位作者 仇白羽 谷甜甜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5,36,共6页
大规模保障房住区"选址偏远、老龄化高、低收入群体聚居"的先天特点使得养老设施的配置出现规模不足、功能欠缺、供需失衡等失效问题。为了优化大规模保障房住区养老设施的配置,本文选取南京市"四大保障房住区"为例... 大规模保障房住区"选址偏远、老龄化高、低收入群体聚居"的先天特点使得养老设施的配置出现规模不足、功能欠缺、供需失衡等失效问题。为了优化大规模保障房住区养老设施的配置,本文选取南京市"四大保障房住区"为例,融合地理学、城市规划与社会学各个领域的研究视角,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剖析大规模保障房住区养老设施高效配置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养老设施配置模型,以实现养老设施在规模与服务上均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匹配,以期缓解城市低收入老年群体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保障房住区 养老设施 配置 南京
下载PDF
大规模保障住区老年居民的时空间行为特征研究——以南京市岱山润福城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仇白羽 谢红 +1 位作者 张建坤 李灵芝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21,共6页
大规模保障房住区的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是我国城市公建配套的薄弱之处。为了更好地配置保障房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本文结合案例研究与问卷调查,选取南京市岱山润福城为典型案例,以地理学视角探究住区老年居民的时空间行为特征,探究"... 大规模保障房住区的公建配套设施建设是我国城市公建配套的薄弱之处。为了更好地配置保障房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本文结合案例研究与问卷调查,选取南京市岱山润福城为典型案例,以地理学视角探究住区老年居民的时空间行为特征,探究"宜居性"大规模保障房住区公共设施配置的关键要素,实现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彻底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保障房住区 老年居民 时空间 行为特征
下载PDF
面向社会公平的保障房住区规划评估与优化策略——以广州某保障房住区为例
14
作者 魏宗财 黄绍琪 +1 位作者 黄峻 肖丽祺 《国际城市规划》 2024年第6期127-134,共8页
推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如何缓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成为城市规划研究的核心议题。本文在解读社会公平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了面向社会公平的保障房住区规划研究进展,并以广州市为例,构建了保... 推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如何缓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成为城市规划研究的核心议题。本文在解读社会公平内涵的基础上,梳理了面向社会公平的保障房住区规划研究进展,并以广州市为例,构建了保障房住区规划的社会公平概念框架及评估指标体系,探究和阐释了保障房住区规划目标、过程和实施成效三个方面存在的社会公平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规划文件质量、住区选址、公众参与机制、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交通设施5个关键要素提出提升保障房住区社会公平的策略,为助推社会公平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 保障房住区 规划目标 规划过程 实施成效 共同富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