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莱布尼茨论信仰与理性的一致
1
作者 王成军 《哲学评论》 2019年第1期106-122,共17页
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既是莱布尼茨基于其时代的要求必须涉及的一个议题,也是其哲学尤其是实践哲学的一个理论前提。莱布尼茨认为,信仰与理性是一致的,基于对理性的界定以及对理性真理的类型划分,莱布尼茨通过分别论证信仰与"永恒... 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既是莱布尼茨基于其时代的要求必须涉及的一个议题,也是其哲学尤其是实践哲学的一个理论前提。莱布尼茨认为,信仰与理性是一致的,基于对理性的界定以及对理性真理的类型划分,莱布尼茨通过分别论证信仰与"永恒真理"以及与"实证真理"并不矛盾论证了信仰与理性的一致性。尽管莱布尼茨的这一论证中隐藏着一些重大的理论缺陷或困难,导致其论证的说服力有限,但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布尼茨 信仰与理性 永恒真理 实证真理
下载PDF
信仰与理性——弥尔顿《失乐园》对人类堕落的思考
2
作者 袁帅亚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43-46,共4页
弥尔顿的史诗《失乐园》以发生在英国17世纪的清教革命为讽喻对象,并试图为革命的失败寻找宗教上的解释。在弥尔顿看来,《圣经》故事里人类的堕落是其自由意志的选择,必须为之承担相应的后果,而人类的重生要经过一个从善到恶,再从恶到... 弥尔顿的史诗《失乐园》以发生在英国17世纪的清教革命为讽喻对象,并试图为革命的失败寻找宗教上的解释。在弥尔顿看来,《圣经》故事里人类的堕落是其自由意志的选择,必须为之承担相应的后果,而人类的重生要经过一个从善到恶,再从恶到善的辩证发展过程。《失乐园》体现了弥尔顿希望调解信仰和理性之间的矛盾从而从理性的角度解释信仰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与理性 善和恶 人类的堕落
下载PDF
中世纪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信仰与理性
3
作者 袁野 孙晔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44-46,共3页
中世纪哲学的主要问题是信仰与理性之间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围绕关于上帝存在证明的教父哲学代表人物奥古斯丁的知识论证明和本体论证明,经验哲学的代表人物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及托马斯·阿奎那宇宙论证明,就此讨论基督教哲学中信仰... 中世纪哲学的主要问题是信仰与理性之间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围绕关于上帝存在证明的教父哲学代表人物奥古斯丁的知识论证明和本体论证明,经验哲学的代表人物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及托马斯·阿奎那宇宙论证明,就此讨论基督教哲学中信仰与理性,这种思想传统不仅对于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而且对于近、现代的西方宗教思想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存在证明 信仰与理性 奥古斯丁知识论和本体论 安瑟伦的本体论 阿奎那宇宙论
下载PDF
“理性”与“信仰”相统一的新路径:黑格尔的“爱”观念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士聪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9-33,共5页
"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在西方是一个传统而又永恒的话题。黑格尔同样关注"理性"与"信仰",并把二者的统一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要理解黑格尔形成这一思想特征的原因,需追溯到法兰克福时... "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在西方是一个传统而又永恒的话题。黑格尔同样关注"理性"与"信仰",并把二者的统一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要理解黑格尔形成这一思想特征的原因,需追溯到法兰克福时期。这一时期,黑格尔首先创造性的用"爱"批判了传统宗教;其次,用爱批判了知性的理性;最终提出实现理性与信仰的统一的生命之"爱",生命之"爱"即黑格尔的"思辨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与理性 生命 思辨理性 黑格尔
下载PDF
哲学思考永远在路上——冯达文教授学术访谈 被引量:2
5
作者 冯达文 冯焕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F0002,共11页
冯达文先生是中山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也是国内外知名中国哲学史家。他将“在信仰中成长”与“在理性中求进”的人生经验化为“以学术研究来支持价值信仰,用价值信仰来引领学术研究”的学术宗旨,依此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不仅以理... 冯达文先生是中山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也是国内外知名中国哲学史家。他将“在信仰中成长”与“在理性中求进”的人生经验化为“以学术研究来支持价值信仰,用价值信仰来引领学术研究”的学术宗旨,依此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不仅以理性化、知识化的形式很好地诠释了古代中国哲学家以直觉方式建立的价值信仰,而且在中国哲学的起源、孔孟思想的阐发、老庄思想的定位、汉唐宇宙论的发掘、明代儒学情本论的表彰等方面独标新见,在中国哲学史界具有独特的影响。更为难得的是,其研究都本自亦归趣于对人类健康生存与发展的深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中国哲学 信仰与理性 平衡与张力
下载PDF
在“逻辑清晰”中“证取价值”——论冯达文教授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特色与贡献
6
作者 孙海燕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1-139,共9页
中山大学哲学系冯达文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先生从事中国哲学研究50年来,在中国哲学的发源、孔孟的“世间情”、老庄哲学对人类文明的反省、汉唐宇宙论的现代意义、宋明理学开出的“情本体”等诸多方面皆有独到的理论阐... 中山大学哲学系冯达文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先生从事中国哲学研究50年来,在中国哲学的发源、孔孟的“世间情”、老庄哲学对人类文明的反省、汉唐宇宙论的现代意义、宋明理学开出的“情本体”等诸多方面皆有独到的理论阐述。先生之治学,乃以“逻辑清晰”和“价值证取”为宗旨:前者重在以理性化的论说,彰显中国哲学演变的内在逻辑,勾勒古典智慧的发展线路;后者旨在回归中国哲学的本来面目,揭示不同思想家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在冯先生看来,中国哲学是沿着在理性与信仰之间寻求平衡与维系张力的致思路径发展起来的,这一独特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调,至今对引领人类走出现代文明的困境仍有着重大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达文 中国哲学 信仰与理性 世间情
下载PDF
浅析宗教与哲学的关系——以中世界基督教哲学为例
7
作者 崔佳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8期49-50,共2页
中世纪哲学经历了教父哲学时期,见证了经院哲学的鼎盛直至衰败,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在这前后延续时间长达一千年之久的历程中,诞生了一种独特的哲学形态--基督教哲学,我们也可将中世纪哲学称为基督教哲学。一方面,我们要在中世... 中世纪哲学经历了教父哲学时期,见证了经院哲学的鼎盛直至衰败,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在这前后延续时间长达一千年之久的历程中,诞生了一种独特的哲学形态--基督教哲学,我们也可将中世纪哲学称为基督教哲学。一方面,我们要在中世纪时代背景下对哲学与基督哲学教做以区别,去了解两种事物的界限。另一方面,探究哲学与宗教的结合与哲学与其他的结合区别,毕竟,这两者的关联性不仅支持了宗教教义的发展,更推动了整个哲学的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哲学 基督教 信仰与理性 张力关系
下载PDF
文艺复兴哲学家彭波那齐的宗教观
8
作者 杨晔 《新东方》 2014年第5期22-27,共6页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皮埃特洛·彭波那齐承认信仰高于理性,同时试图在理性的范围内探索宗教和宗教现象。他认为人最高的幸福不是思辨理性的沉思,而是伦理道德的完善,而宗教是提高个人和社会的伦理道德、为人的此世幸福服务...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皮埃特洛·彭波那齐承认信仰高于理性,同时试图在理性的范围内探索宗教和宗教现象。他认为人最高的幸福不是思辨理性的沉思,而是伦理道德的完善,而宗教是提高个人和社会的伦理道德、为人的此世幸福服务的工具。彭波那齐的宗教观,可以看作是中世纪和宗教改革之间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点,指示了在此之后宗教思想发展的理性化、道德化和世俗化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复兴 宗教观 信仰与理性 宗教世俗化
下载PDF
宗教与理性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
9
作者 陈卓 马志琼 +1 位作者 刘广林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2,共7页
信仰与世俗化科学之间的对立统一是自启蒙运动以来许多传统宗教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在当前的宗教心理学实证研究中,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关系也日渐成为科学研究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在学科内部,宗教和科学关系的研究由于总是单向度的进行... 信仰与世俗化科学之间的对立统一是自启蒙运动以来许多传统宗教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在当前的宗教心理学实证研究中,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关系也日渐成为科学研究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在学科内部,宗教和科学关系的研究由于总是单向度的进行着,阻碍了对这一话题的深入探析。本文在相关宗教与理性关系的实证研究基础上,以美国基督徒、伊朗穆斯林、印度教徒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宗教开放性假设进行跨文化的研究和探讨。同时采用意识形态模型(Ideological Surround Model,ISM)研究范式中的对话方式对相关实证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鼓励跨文化的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的对话以及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对话,希望在理论上能够对国内宗教心理学的研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开放性 意识形态模型 信仰与理性 科学态度
原文传递
晋末南朝灵宝派经教仪式与天文历算关系新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子路 盖建民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95,共5页
灵宝派继承了早期道教研习天文历算学的传统,所传经典认为宇宙并非杂乱无章,天地运度、星辰度数均可推算。灵宝派之道不再仅是某种非对象性活动下的神秘经验,而亦一变为人的对象性活动中所把握的自然规律。作为神圣天书的灵宝经被认为... 灵宝派继承了早期道教研习天文历算学的传统,所传经典认为宇宙并非杂乱无章,天地运度、星辰度数均可推算。灵宝派之道不再仅是某种非对象性活动下的神秘经验,而亦一变为人的对象性活动中所把握的自然规律。作为神圣天书的灵宝经被认为是神真推算历法选择时节后方传诸世,历算活动中对天文异常变化的把握亦成为信众勤行灵宝经法的心理动因。灵宝派通过天文历算研究,试图为道教神学寻找理性与经验基础。其整理道教科仪、提升道教组织素质的活动虽属信仰行为,但实际上增强了传统数学与天文学传播发展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宝派 斋醮仪式 天文历算 信仰与理性
原文传递
道教与中国传统数学关系研究学术史回顾
11
作者 杨子路 《老子学刊》 2016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分析哲学家弗雷格将数理解为二阶概念,完成了对数的祛魅。然而在古代社会,或源于数字神秘主义,或因理性考量,宗教与数学的双向互动曾是颇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回顾道教与中国传统数学关系研究的历史并推动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入,对于中国宗... 分析哲学家弗雷格将数理解为二阶概念,完成了对数的祛魅。然而在古代社会,或源于数字神秘主义,或因理性考量,宗教与数学的双向互动曾是颇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回顾道教与中国传统数学关系研究的历史并推动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入,对于中国宗教史与科学史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对深入反思宗教与科学、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也可提供一定的本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中国传统数学 宗教与科学 信仰与理性
原文传递
王志成:《和平的渴望》
12
作者 周伟驰 《哲学门》 2004年第1期232-239,共8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认为宗教命题是“胡说”(nonsense)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垮台,以及维特根斯坦晚斯“语言游戏说”的提出,还有美国哲学界相对独立的一批“基督教哲学家”的兴起,宗教命题及与之相关的信仰与理性、宗教语言、宗教经...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认为宗教命题是“胡说”(nonsense)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垮台,以及维特根斯坦晚斯“语言游戏说”的提出,还有美国哲学界相对独立的一批“基督教哲学家”的兴起,宗教命题及与之相关的信仰与理性、宗教语言、宗教经验等问题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宗教哲学”在英美逐渐“走红”,成为一门“显学”(Brian Davies,Philosophy of Relig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语言 语言游戏说 宗教哲学 王志成 宗教经验 逻辑实证主义 信仰与理性 维特根斯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